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关于注考的几个小问题
zhanjun
zhanjun Lv.12
2014年09月02日 13:06:12
只看楼主

1、按《高规》3.11.3第3性能水准设计时,对弹塑性罕遇地震作用分析时,阻尼比可增大0.02,那问题是罕遇下水平地震影响系数a1计算得出的结果,比钢筋砼条件下阻尼比=0.05反而有所减小。罕遇下水平地震影响系数a1是否按增大的阻尼比计算?2、《砼规》9.2.2-3中关于纵筋锚固长度范围内箍筋设置的要求和8.3.1-3有冲突,实际设计时8.3.1-3到底用于何处?3、重力二阶效应近似放大系数算法,《砼规》附录B和《高规》5.4节道理相同,实际计算结果却又有差别,相关的系数取G、Ec*Jd意义和计算方法是否相同?

1、按《高规》3.11.3第3性能水准设计时,对弹塑性罕遇地震作用分析时,阻尼比可增大0.02,那问题是罕遇下水平地震影响系数a1计算得出的结果,比钢筋砼条件下阻尼比=0.05反而有所减小。罕遇下水平地震影响系数a1是否按增大的阻尼比计算?
2、《砼规》9.2.2-3中关于纵筋锚固长度范围内箍筋设置的要求和8.3.1-3有冲突,实际设计时8.3.1-3到底用于何处?
3、重力二阶效应近似放大系数算法,《砼规》附录B和《高规》5.4节道理相同,实际计算结果却又有差别,相关的系数取G、Ec*Jd意义和计算方法是否相同?
4、柱的计算长度lo仅用于受压承载力计算时查φ值,分层法计算时柱子取层高;问题是梁呢,目前理解梁在分层法时取的几何长度lc,包括线刚度的计算也是如此,梁的lo似乎只在查挠度表,和算连续梁时用的较多点,有没对梁的lo使用作一归纳的。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