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话题# 第四期:如何做好道路工程的抗震设计
hxj2186
hxj2186 Lv.12
2014年08月07日 15:54:28
来自于道路工程
只看楼主

北京时间2014年08月0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2公里。截止目前已经过了黄金救援72小时,据云南省民政厅报告,截至8月6日10时30分初步统计,云南昭通鲁甸地震已造成589人死亡。       无一例外,云南的这次地震使昭通市鲁甸县大多数公路被毁,所以要想将损失降到最低,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修通公路。这就涉及到了道路的抗震设计以及震后快速修通道路的必须要考虑哪些因素?

北京时间2014年08月0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2公里。截止目前已经过了黄金救援72小时,据云南省民政厅报告,截至8月6日10时30分初步统计,云南昭通鲁甸地震已造成589人死亡。

震中龙头山.jpg


      无一例外,云南的这次地震使昭通市鲁甸县大多数公路被毁,所以要想将损失降到最低,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修通公路。这就涉及到了道路的抗震设计以及震后快速修通道路的必须要考虑哪些因素?


本期主题:

1、道路抗震设计应考虑哪些因素?
2、震后修复道路应具备哪些条件?

     小编有话要说,每条公路在设计的时候都会有明确的抗震指标,为什么每次出现地震,主要的救援道路都是被损毁的,这其中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是工程质量的问题还是根本设计不达标的原因?


相关抗震设计规范:

3.0.2  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2 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3 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 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5.3.3  铁路建筑中,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含城际铁路)、客货共线Ⅰ、Ⅱ级干线和货运专线的铁路枢纽的行车调度、运转、通信、信号、供电、供水建筑,以及特大型站和最高聚集人数很多的大型站的客运候车楼,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5.3.4  公路建筑中,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一级汽车客运站和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地区的公路监控室,一级长途汽车站客运候车楼,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QQ截图20140807153523.jpg



大家可以就一个方面进行讨论,也可以两者都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公路不能承受之轻。畅所欲言,言之有理即可,严禁灌水刷屏哦~





震中龙头山.jpg


QQ截图20140807153523.jpg

hxj2186
2014年08月07日 15:54:29
2楼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云南地震公路抢修的一些资料
0GME23.jpg

06AJ7A.jpg

13WPQV.jpg


据初步统计,鲁甸地震共造成鲁甸县昭巧二级公路沙坝至跨牛栏江大桥段、牛栏江大桥至天生桥、龙头山—龙井—西屏—银屏—翠屏、乐红至施初、火德红—红石岩—昭巧二级路等85段1967公里受损(其中有897公里52条次中断),641处塌方约2000万方,损毁非常严重,重灾区龙头山镇、乐红镇、火德红镇3个乡镇约有300公里的县乡公路受损。巧家县鲁铅线、哨茂线两条县乡路中断,多条乡村公路受损。鲁铅线天生桥已受损无法通行。详细灾情还在进一步统计中。

a1992.jpg


D0TJGQ.jpg


EA3Z37.jpg


H4OIY6.jpg


据通报,“8.03”地震导致鲁甸、巧家两县境内县乡公路、村组公路受损严重。昭巧二级公路沙坝至跨牛栏江大桥段、牛栏江大桥至天花板、龙头山—龙井—西屏—银屏—翠屏、乐红至施初、火德红—红石岩—昭巧二级路等150余公里损毁非常严重,重灾区龙头山镇、乐红镇、火德红镇3个乡镇约有300余公里的村社公路受损严重。巧家县鲁铅线、哨茂线两条县乡路中断,多条乡村公路受损。
I9EATR.jpg


INAO12.jpg


M5D87W.jpg


  通过全力抢通,截至4日凌晨6时,沙坝至龙头山路段抢通,救灾车辆可从鲁甸通往龙头山集镇口。沙坝至龙头山路段抢通,救灾车辆可从鲁甸通往龙头山集镇口。巧家县鲁铅线(包谷垴段至铅厂)、哨茂线(哨口子至新店至小河段)已抢通。4日10时30分,昭(通)巧(家)线已抢通便道进行单边通行。

P3S1RN.jpg

救援人员和消防官兵徒手抢通生命线.jpg
救援人员和消防官兵徒手抢通生命线


  目前,昭巧二级公路沙坝至跨牛栏江大桥段、龙头山—龙井—西屏—银屏—翠屏、乐红至施初、火德红—红石岩—昭巧二级路等道路正在全力组织全力抢修。龙头山镇龙泉水河桥已受损中断,正在协调架设钢架桥。




回复
旭日东升
2014年08月07日 16:56:21
3楼
本帖最后由 旭日东升 于 2014-8-7 16:57 编辑

公路边坡崩塌,最大的原因还是客观因素占主导。
这些年建了多少公路,高边坡的也有不少,但静态的滑坡毕竟很少,几乎都是动态的,如:大暴雨引起,地震引起。
当然,也有部分是主观原因的。本人通过多年的公路行业的设计、建设,也经历很多地区的公路建设和考察。我们现在的设计队伍、施工队伍本身就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加上这些年,大家都围绕多捞钱的主题,也忽视了很多学习,放松了业务水平的提高等等,问题也不能小视(哎......不能多说,否则帖子又发不出去)。
回复
wwtwwt111
2014年08月07日 17:11:56
4楼
加油,未来会更加美好
回复
和平卫士
2014年08月08日 09:23:13
5楼
这个问题本人观点是:主要是根据地质情况来!
最好是桥洞结合,比喻这次地震中高速就没有受影响!
回复
昨夜西风
2014年08月09日 16:30:41
6楼
同意东升版主的话。
看卤煮给的规范上,规定的大都是建筑的抗震设防。
而公路本身被“毁”,大都属于边坡(防护)遭到破坏,山体、土体大量滑塌而导致的交通中断,以及山洪暴发把路基和构造物冲毁,这两种情况,我觉得是人力所不能阻止的~
主观因素应该也有,但是会比建筑方面少得多~
回复
a2562358412
2014年08月09日 18:13:53
7楼
在纵多的被毁坏的路线上,其实地质条件是最主要的原因,很多地段都是从下向上坍塌,这样再好的路段也会垮塌!所以还是要在设计和施工的时候合理运用地形,因势而建!
回复
joinlxs
2014年08月12日 11:24:36
9楼
抗震不达标。
为了节省造价。。。。。。
回复
hh_seasky
2014年08月13日 09:10:08
10楼
一概将此种问题归结为施工质量或者设计质量,说客气点,是很不接地气的。
历来山区地震中,公路主要的损毁原因无外乎滑坡、崩塌等地震次生灾害导致的路基破坏或者掩埋,那么对路基的抗震设计是否有用呢?自然是有用的,但是其成本导致了在低等级道路中几乎不可能采用。
你能想象一条三、四级路采用四五十米高边坡设置锚索地梁?业主肯定不答应。
另外,地震烈度直接反映震区山体破坏程度,其受山区震级和山区地形的影响十分巨大。这在设计中是很难预估的。
以上是客观原因,在下以为占据绝大部分。
但是说到技术方面,不是没有可以讨论的地方。
例如一直强调的地质选线,是否在山区公路尤其是高等级公路设计中有效贯彻了?
例如对地质不稳定区域是否预见性的采用了一些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进行规避(例如隧洞避让滑坡、泥石流)?
例如项目预可研、工可等阶段,是否加强了前期地质调查和论证工作?
回复
xysdxd83
2014年08月14日 16:33:18
11楼
云南地震,说透了就是一个山区公路抗震性能的问题。从这次地震来看,地震裂度达到9度,而规范要求一般中小桥的地震列度为7度。从这个意义讲,全国大部分桥、路都没办法在这次地震中幸免于难。这个地理位置不是处于板块断裂带,路桥设计上抗震估计也不是重点。如果需要从这次地震中总结出点什么,是否该从规范修订的角度重新审视目前的设计规范。
对于地处山区的公路来说,特别是低等级公路受造价的影响,抗灾能力是很差的。边坡防护基本没有,路基防护不太稳固,抗击如此裂度的地震基本是天方夜谈,即就是偶尔一场暴雨、一次洪水足以让公路损毁的面目全非。因此,在中国这样幅原辽阔、山岭众多的国土上,如果依靠低等级公路抵抗灾难性事故可能性比较小。
我的思路是这样的,也许可以在快速主干道上做做文章,比如高速、一级公路可不可以在规范要求上更严格些,抗震裂度再提高些。这样,在发生地震时,我们的运输大动脉才不致于整个坏掉了。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我们的高速、一级公路照样经不起大点的地震,让人费解。
就运输通道上讲,陆路运输还是相对脆弱的,如果需要反应够及时,还得加强航空应急能力建设,诸如美日等发达国家,在遇到较大灾难时,去的最多的是直升机和运输机,而不是汽车。
回复
qq_1408158561736
2014年08月16日 11:21:59
12楼
来学习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