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凝剂和絮凝剂
heartmore
heartmore Lv.2
2007年10月10日 11:03:20
来自于水处理
只看楼主

请教各位,在给水处理当中投加助凝剂和絮凝剂的顺序是怎样的?分别投向两个管式混合器,即两个管式混合器是并联还是串联在管道上,如果是串联是先投加助凝剂还是如凝剂?为什么?

请教各位,在给水处理当中投加助凝剂和絮凝剂的顺序是怎样的?

分别投向两个管式混合器,即两个管式混合器是并联还是串联在管道上,如果是串联是先投加助凝剂还是如凝剂?为什么?
qlx
2007年10月10日 12:52:46
2楼
能否按比例一起加?
回复
fanchq88
2007年10月10日 15:31:59
3楼
不知道你的处理工艺如何 不过如果是投加多种药剂的话一般应该是分开加的 如果可以混合的话 按比列一起投加也可以
这主要看工艺 和污水水质而定
回复
heartmore
2007年10月11日 15:39:09
4楼
这是给水处理管道上的。先投加絮凝剂再投加助凝剂。这是请教了相关的专业人士之后知道的。至于一起投加可能是不行的。
回复
zhxf209157
2007年10月11日 18:58:07
5楼
用管道混合器有效果吗,我们的气浮处理机,整天难调的要命,PAC/PAM直接加到水中的,用管道混合会很好调试吗,
如果有这方面的经验,欢迎不吝赐教。zhxf@feis.com.cn
回复
hjhui110
2008年11月25日 21:28:45
6楼

不错,一起投效果不如分开加好,我做过烧杯实验的
回复
lc1984.8
2008年11月25日 23:44:09
7楼
先加絮凝剂在加助凝剂
用在气浮上面的话最好是选卧式离心泵,在泵前投加,过泵就混合好了。用潜污泵的话要加管道混合器
回复
mengyan197206
2009年10月30日 11:10:09
8楼
有机高分子助凝剂在生产中的应用
顾正领周莹莹
(上海南市水厂)
摘要:有机高分子助凝剂技术在国内自来水行业应用不是很广泛,特别是在黄浦江原水中无使用先例,本文通过在黄浦江原水水质条件下,对有机高分子助凝剂在生产中应用的研究,优化其最佳加注点,考察其强化混凝、除浊等助凝沉淀提高水质效果以及对滤池的影响,并评价其经济效益.所得结果也对有效发挥高分子助凝荆的净水效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有机高分子助凝剂助凝剂的加注点淀水浊度滤池经济效益
有机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作为助凝剂在国外的水处理领域应用较多,国内自来水较少使用。本试验通过在生产中对有机高分子助凝剂的净水特性进行研究,为其在生产中大规模正确、合理、有效使用积累经验。经过前期大量的实验室实验筛选,综合性价比等多方面考虑,本次生产性试验所采用的助凝剂是爱森絮凝剂有限公司生产的饮用水级阴离子有机高分子聚合物AN910PWG。
1 试验部分
1.1 生产性试验试验池的选定及投加流程
本次生产性试验选定在南市水厂南部的新高池及其后续滤池上进行,南部新高池沉淀池分为独立的两组,具有相同的水力条件,可作为试验的对照池。另外新高池的滤池性能较好,反冲洗也较为彻底。在试验前均进行了翻池大修,砂滤料级配符合要求。试验期间使用助凝剂成套加注设备,试验用助凝剂加注量极小,助凝剂工作液和稀释水混合后经过静态混合器进入管道,助凝剂工作液加注量由专门的流量仪计量,其加注量控制在O.10ppm--一0.15ppm,由变频投加泵最终分别投加到新高池
两个独立的反应池。
1.2助凝剂溶液的配制
粉状助凝剂不能直接投加,使用时必须先将它溶解于水,用其水溶液去处理原水。溶解粉状助凝剂的水应是常温自来水。水温低于5"C时溶解很慢,水温提高溶解速度加快,但40℃以上会使聚合物加快降解,影响使用效果。助凝剂工作液配制浓度一般为1g/L。溶解需搅拌2.0小时左右,搅拌器的转速在100rpm/min,其末端线速度不超过8m/s。聚合物颗粒充分溶解后,.最后成为比较透明、粘稠的溶液。
1.3助凝剂的加注点
合理的助凝剂加注点,一是能够使助凝剂均匀分布于水渠中:二是能促进其混和反应快速剧烈进行;三是从助凝剂的加注点到反应池花墙之间有一个合适的距离。
试验中当助凝剂的加注点在反应池中部转角处,观察矾花形成情况,在反应区就形成了较大的矾花,穿过花墙时则矾花松散变小;加注点在反应池2/3折板转角处,观察矾花形成情况,在反应区矾花逐渐形成,穿过花墙后矾花粗大密实;加注点在反应池后部时,观察矾花形成情况,则矾花颗粒明显形成较慢,穿过花墙时矾花还是比较细小,助凝剂得不到充分混合、反应。通过比较本次试验中的几个加注点,最后选择助凝剂加注点在反应池的2/3折板转角处。
2结果与讨论
2.1投加助凝剂和不投加助凝剂的沉淀水浊度比较
2.1.1不同原水浊度下投加助凝剂和不投加助凝剂的沉淀水浊度比较对比沉淀池出水浊度变化情况见下图所示:

由上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当原水浊度在50NTU以下的情况,投加助凝剂后沉淀水浊度降低显著,这主要是因为投加助凝剂后对固体颗粒产生极大的捕捉作用,原来细小的矾花变得粗大密实,大大提高了固液分离速度,强化沉淀效果,从而降低出水浊度。但在原水浊度较高70NTU.一80NTU的情况下,观察沉淀池的矾花形成情况,没有投加助凝剂的沉淀池中,混凝阶段就形成较好的絮体,矾花颗粒较大;投加助凝剂的沉淀池中,矾花形成颗粒粗大密实。由图中比较沉淀水出水浊度,投加助凝剂后的沉淀水浊度和没有投加助凝剂的沉淀水浊度相差不多,没有显著变化。
2.1.2高负荷条件下,投加助凝剂对沉淀水的影响
水量在7000 m3/h的高负荷时,在原水浊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连续监测沉淀水浊度,比较投加助凝剂和不投加助凝剂的沉淀池出水浊度,见下图所示:

水量在8000 m3/h的高负荷时,在原水浊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连续监测沉淀水浊度,比较投加助凝剂和不投加助凝剂的沉淀池出水浊度,见下图所示:

水量在8700 m3/h的高负荷时,在原水浊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连续监测沉淀水浊度,比较投加助凝剂和不投加助凝剂的沉淀池出水浊度,见下图所示:

在水量大的情况下,不加助凝剂的沉淀池由于矾花轻细在其出口处容易出现跑矾花现象,沉淀池出水浊度较高而且不稳定;而在投加助凝剂的沉淀池由于矾花密实粗大,大大提高絮凝体与水分离速度,当水量大沉淀时间缩短时,其出口处也不会出现有矾花跑出,相比而言其出口处的沉淀水浊度就低些,出水浊度也很稳定。
通过以上高负荷条件下的沉淀水浊度比较可以明显的看出,投加助凝剂的沉淀池整体的除浊效果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出水浊度相对稳定。
2.1.3负荷突变条件下,投加助凝剂对沉淀水的影响
相同的原水条件下,投加助凝剂,在连续的一段时间内负荷突变监测沉淀水的出水浊度。水量5500m3/h运行3个小时,然后突然加大负荷到7000m3/h运行3个小时,再减小到5500m3/h运行3个小时,其沉淀水浊度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使用助凝剂后沉淀水出水浊度在负荷突然变化的情况下起伏不大,能够稳定出水水质的。
2.2水温对应用助凝剂的影响
在常规工艺生产过程中,低温水处理困难,因水温低时尽管增加投药量,絮凝体的形成也很缓慢而且结构松散、颗粒细小,这就导致浊度较高。在低温水时投加适量助凝剂后,加强了脱稳胶粒互相凝聚,加快固液分离,使得沉淀水出水浊度有所降低。通过本次试验可以看出,在源水水温较低时,应用助凝剂对沉淀池的浊度降低有着明显的效果。
水温对应用助凝剂后的浊度变化影响见下图:

由上图分析可知原水水温在5℃以下的低温时,投加助凝剂对沉淀水浊度的降低率很明显平均在20%左右。当原水水温在5"C至6.5"C时,投加助凝剂后的沉淀水浊度降低率平均在10%左右。由试验中的数据看来在水温特别低时,助凝剂的强化沉淀效果好一些。
2.3投加助凝剂对滤池的影响
2.3.1投加助凝剂对滤池滤速的影响

比较滤池的滤速情况可以发现,未加助凝剂时,滤池经16小时运行后,滤速下降6.5m/h左右,而且滤速下降较慢,运行比较平稳;投加助凝剂运行16小时后,滤速下降了9.Om/h左右,滤速的下降速度显著,特别在运行周期接近末尾时,滤速陡然下降,过滤水量大减:试验中根据运行情况缩短滤池的运行周期为12小时,在滤池运行周期12小时的运行中,滤速下降7.5lm/h至11.40m/h。通过试验结果说明在应用助凝剂的过程中,对整个滤池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使用时间越长影响越大。
2.3.2投加助凝剂对滤池过滤周期的影响
滤池在不投加助凝剂正常运行情况下,过滤周期是大约16个小时,在投加助凝剂生产试验过程中,水头损失增长很快,在运行到12小时以后滤水量降低,并且引起水头负增长。根据运行所出现的问题,及时对滤池的反冲洗周期进行调整,缩短为12小时。应用助凝剂后使滤池的过滤周期缩短了1/4左右。
2.3.3滤池含泥量的影响
砂层含泥量测定取样在滤池反冲后进行,在4#滤池各取四个点表层20cm之内的砂,然后将其混合成测定砂样,测定结果对照情况以及滤池的技术参数见下表:

冲洗后滤层表面含泥量的评价表如下:

应用助凝剂以后,砂层的含泥量测定结果能令人满意,也就是助凝剂的使用对滤池含泥量影响不大。
2.4经济效益比较
在相同原水水质前提下,比较高分子助凝剂聚丙烯酰胺和混凝剂硫酸铝联用处理工艺与仅投加混凝剂硫酸铝工艺的药剂费用。

由上表中可以看出,在水量较大的情况下,平均可以节约混凝剂4mg/L水,助凝剂的投加量在0.1ppm左右。试验前期我们试验了不同的助凝剂投加量,当助凝剂投加量在O.15 ppm左右时,滤池在原有的运行周期下负荷太重已无法承受,有溢水现象发生。助凝剂投加量在O.1ppm左右运行的比较稳定。对投加助凝剂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见下表所示:

由经济比较可知应用助凝剂在经济方面差别不大,主要是对水量较大时保证水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 几点结论
经过大量的生产试验,我们对高分子助凝剂聚丙烯酰胺应用于黄浦江原水中的助凝效果有了一定了解和认识,积累了一些使用经验。概括生产试验结果,可以得到下述几点结论:
①高分子助凝剂在配制过程中要格外小心,充分溶解,保证其有很好的助凝效果;高分子助凝剂的配制浓度1.Og/l左右最佳。
②助凝剂的最佳加注点在反应池的2/3折板转角处。
③通过在常规的工艺中投加一定量的助凝剂——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可以明显降低沉淀池出水浊度,一定程度上降低滤池出水浊度,提高水质。特别在高负荷条件下,投加助凝剂的沉淀池和滤池的出水浊度明显降低,而且出水浊度也比较稳定,从而确保出水水质。
④投加助凝剂后,在负荷突变时,也能保证出水水质的稳定,避免了水质事故。
⑤原水水温在5℃以下特别低时,投加助凝剂对沉淀池出水浊度降低率高达20%左右。、
⑥使用助凝剂将缩短滤池的过滤周期,正常的过滤周期是16小时,缩短后的过滤周期为12小时,过滤周期缩短了1/4左右。
⑦根据技术经济比较,助凝剂和硫酸铝联用可节约硫酸铝15%左右,总体价格差别不大。
从整个试验结果分析,硫酸铝混凝剂和高分子助凝剂聚丙烯酰胺联用处理黄浦江原水水质,能够强化混凝沉淀,稳定出水水质,有效的提高水厂的制水能力。特别在高负荷情况下能够确保出水水质,抗负荷突变能力也较强。
回复
mengyan197206
2009年11月01日 09:13:58
9楼
助滤剂和助凝剂
助滤剂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加入助滤剂改变进入滤池之前的颗粒或滤料表面性质、电性与尺寸。改变滤料表面性质可提高颗粒向滤料迁移速度与黏附效率;改变进入滤池悬浮颗粒的表面性质与尺寸可提高颗粒黏附效率。按照该机理形成的聚合物–颗粒絮体,使颗粒和黏附作用都得到加强。形成的絮体尺寸比较大,颗粒之间或颗粒与滤料之间结合紧密,可抵抗滤池对水流的剪切力,使滤池工作周期延长。投加助滤剂后,能有效地降低滤速突然变化引起的悬浮颗粒穿透程度,保障滤后水水质。
助滤剂的主要种类有:⑴聚合无机高分子(如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铝)⑵合成有机高分子(如聚丙烯酰胺、HAC阳离子絮凝剂)⑶天然有机高分子(如骨胶、海藻酸钠)⑷氧化剂(如氯、臭氧、二氧化氯等)。
助凝剂:凡是改善混凝过程与混凝剂联合使用的药剂都可称为助凝剂。其作用原理与具体用途有关,对于藻类过量繁殖的情况,可加入氧化剂进行预氧化提高混凝效果,也可加入有机高分子助凝剂,增加絮体密度,提高混凝沉淀效果;对于低温低浊水处理,由于其黏度大,絮体沉降性能差,造成混凝剂投加量增大,此时加入有机或无机高分子助凝剂增大絮体尺寸、增加絮体密度,提高沉速;对于碱度较低的原水,混凝过程会导致pH下降,不但影响混凝效果,而且会产生酸性水,不利于管网水质稳定,因此需要投加碱进行pH调整;对于含藻水和含有有机类色度水(例如含腐殖酸、富里酸等),不但混凝剂投加量升高,而且沉降性能恶化,可加入一定量有机高分子助凝剂提高沉降性能,也可加入一定量的氧化剂破坏有机物对胶体的稳定作用(如高锰酸钾、高铁酸钾)。对于含铁、锰地表水,氧化剂可使铁和锰的有机物洛合物破坏,有利水中铁、锰和有机物的去除。对于低温低浊水,也可投加黏土强化混凝,但增加了沉淀排泥量。
助凝剂种类:⒈有机与无机高分子,如活化硅酸、聚丙烯酰胺、骨胶等。⒉pH调节剂如盐酸、硫酸和碱石灰。⒊无机颗粒如黏土、微砂。⒋氧化剂如高锰酸钾、二氧化氯等。
回复
mengyan197206
2009年11月01日 09:14:23
10楼
聚丙烯酰胺((PAM)是由丙烯酰胺聚合而成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无色、无味、无臭,能溶于水,没有腐蚀性。聚丙烯酰胺在常温下比较稳定,高温时易降解,并降低絮凝效果。储存时应考虑防冻措施,室内温度不应低于2℃。
聚丙烯酰胺的分子结构为: —〔CH2–CH〕–n

CONH2
结构式中丙烯酰胺分子量为71.08,n值为2×104~9×104,故聚丙烯酰胺分子量一般为1.5×106~6×106,分为低、中、高和超高分子量。
聚丙烯酰胺是目前絮凝分离工业应用最广泛的高分子絮凝剂之一。聚丙烯酰胺含有高活性的亲水基团-酰胺基,常能吸附在悬浮固体颗粒表面。在所吸附的颗粒间架桥连接,把分散的细小颗粒聚集成大絮团。水解的聚丙烯酰胺有显著的絮凝作用,聚丙烯酰胺在NaOH等碱类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变成阴离子型高分子,在链接静电斥力的作用下产生卷曲状的分子链拉长,提高吸附、架桥效果。但水解过度会使负电性过强,应通过水解产生的氨控制水解度为30%。水解后的聚丙烯酰胺增加了其伸展性,有利于发挥吸附架桥作用,因此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具有很好的絮凝特性。
聚丙烯酰胺有些是水解产品,又有些是未水解产品,需要在使用前进行水解,聚丙烯酰胺的溶解时间一般为8~48h。聚丙烯酰胺的溶解时间为0.75~1h。提高水温和搅拌速度可加快其溶解速度,但水温最高不超过55℃,否则降低絮凝效果。
聚丙烯酰胺本身无毒,但是其单体有毒。我国卫生部规定生活饮用水中的最高使用量为1.0mg/L(经常使用)和2mg/L(不经常使用)。单体丙烯酰胺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01mg/L(经常使用)和0.1mg/L(不经常使用)。一般高锰酸盐投加量在1.0mg/L之内既可将丙烯酰胺氧化分解到检出限以下。
回复
mengyan197206
2009年11月01日 09:14:53
11楼
水处理剂聚丙烯酰国家标准的应用
水处理剂 聚丙烯酰胺絮凝剂(PAM)又称三号絮凝剂,是由丙烯酰胺单体聚合而成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无色无味、无臭、易溶于水,没有腐蚀性。聚丙烯酰胺在常温下比较稳定,高温、冰冻时易降解,并降低絮凝效果,故其贮存与配制投加时,温度应控制在2℃~55℃时,絮凝效果为佳,否则会降低使用效果。
   聚丙烯酰胺的分子结构为:

结构式中丙烯酰胺分子量为71.08,n值为2×104~9×104,故聚丙烯酰胺分子量一般为1.5×106~6×106,分为低、中、高和超高分子量。
  聚丙烯酰胺产品按其纯度来分,有粉剂和胶体两种,粉剂产品为白色或微黄色颗粒或粉末,固含量一般在90%以上,胶体产品为无色或微黄色透胶体,固含量为8%~9%。
  聚丙烯酰胺产品按其离子型来分,有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3种。阳离子型一般都含有微量毒性,不适宜在给排水工程中使用,所以我们接触到的水处理剂聚丙烯酰胺均属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
  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机理是:聚丙烯酰胺具有极性酰胺基团,酰胺基团易于借氢键作用在泥沙颗粒表面吸附。另外,聚丙烯酰胺絮凝剂有很长的分子链,其长度有100 A°,但链的宽度只有1A°,很大数量级的长链在水中具有巨大的吸附表面积,其絮凝作用好,还可利用长链在絮凝颗粒之间架桥,形成大颗粒絮凝体,加速沉降。
  水处理剂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机理有别于三氯化铁、硫酸铝、碱式氯化铝等混凝剂的ξ电位凝聚概念,所以,聚丙烯酰胺不能称混凝剂,因其机量主要以吸附架桥为主,只能称絮凝剂。
  聚丙烯酰胺在NaOH等碱类作用下,极易起水解反应,使部分聚丙烯酰胺生成聚丙烯酸钠,丙烯酸钠分子在水中不稳定,被离解成RCOO-Na+。因此,聚丙烯酰胺水解体是聚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酸钠的共聚物,由于RCOO-(羟基)的作用,使聚丙烯酰胺水解体成为阴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而非水解的聚丙烯酰胺絮凝剂为非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从上述水解方程式看出,聚丙烯酰胺部分水解体产品具有一定的胺味,从这点就可以简便区别聚丙烯酰胺产品是否水解。
  聚丙烯酰胺部分水解后,使其性能从非离子型转变为阴离子型,在RCCO-(羟基)基团的离子静电斥力作用下,使聚丙烯酰胺主链上呈卷曲状的分子链展开拉长,增加其吸附面积,提高架桥能力,所以部分水解体的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效果要优于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处理高浊度水的聚丙烯酰胺,一般都应采用部分水解体产品,最佳水解度(水解度是指聚丙烯酰胺分子中,酰胺基团转化为羟基的百分数)的聚丙烯酰胺沉降速度是非水解体的2~9倍。但聚丙烯酰胺絮凝剂中水解度过高或过低的产品,其絮凝效果都不理想,因为水解度过低,吸附架桥能力不强,水解度过高则加强了产品的阴离子性能,增大了与泥土颗粒的排斥能力。经过大量试验证实,聚丙烯酰胺絮凝剂最佳水解度应为25%~35%。
  水处理剂 聚丙烯酰胺国标
  水处理剂 聚丙烯酰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编号GB 17514—1998,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8-10-19批准,1999-04-01实施。
聚丙烯酰胺本身无毒,但是其单体有毒。我国卫生部规定生活饮用水中的最高使用量为1.0mg/L(经常使用)和2mg/L(不经常使用)。单体丙烯酰胺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01mg/L(经常使用)和0.1mg/L(不经常使用)。一般高锰酸盐投加量在1.0mg/L之内既可将丙烯酰胺氧化分解到检出限以下。
聚丙烯酰胺允许的最大投加量
  使用聚丙烯酰胺絮凝剂虽然有优异的效果和经济价值,但由于该产品的单体丙烯酰胺,在控制量以外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这就严格的限制了产品的使用价值。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尤其是绝对的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国外资料,在国内进行了10余年的毒理试验,经过大量的试验数据证明,聚丙烯酰胺絮凝剂本身是无害的,即聚合的聚丙烯酰胺是安全的,只是产品中的丙烯酰胺单体的含量和聚合不完全的短链含量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从上述10余年的试验资料证明,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产品,必须严格控制单体含量,才是解决上述问题关键。所以,这次国标制定中,规定必须严格控制单体的含量(包括少量和短链聚丙烯酰胺),并统一单体丙烯酰胺的测定方法,为安全使用聚丙烯酰胺絮凝剂提供可靠的保证。,本国标中对使用在饮用水和污水处理中的单体含量的控制有所区别。优等品完全是国际标准规定的数值,也是我国标准向国际标准接轨的统一标准。一等品是逐步向国际标准接轨的过渡期产品。合格品是在保证安全前提下,考虑到我国的国情,要求必须达到的最低数值。
  为了保证人民身体健康,今后在给水工程中使用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必须购买符合国标中单体含量规定指标的产品,否则严禁使用。单体含量的控制标准是国标的核心。单体含量减少后,实际上就是提高了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投加量,因为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不安全性主要是单体丙烯酰胺所致,这项国标的制定保证了以往设计手册和规范中规定指标的安全性,其数值而且还可有所提高。
  聚丙烯酰胺絮凝剂产品溶解时间
  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在使用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产品的溶解时间,由于产品溶解度的不佳,直接影响到使用效果,而且还容易堵塞投加设备。因此,国标第二项规定的指标,就是溶解时间。一般水解体产品容易溶解,溶解时间为60~120min,非离子型产品为90~240min。另外,溶解时间随产品的分子量高低也有所不同,所以在水处理中聚丙酰胺絮凝剂产品分子量控制在200~500万之间为佳。
  固含量
  聚丙烯酰胺絮凝剂产品中的固含量,是指完全聚合的聚丙烯酰胺的含量,这是对产品效果直接影响的指标,如达不到规定的指标,就是不合格的产品。其测定方法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主要手段,对此国标已有详述,需注意验收。
  固含量和单体含量之间的差值是对人体无害的产品制造过程中添加的碱类等,其他主要成份是水。
  水解体产品
  在高浊度水处理中使用的聚丙烯酰胺絮凝剂产品主要是水解体产品,其理由本文上面已论述,最佳水解度为30%左右,是聚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酸钠的共聚物。
  检测规则
  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国标规定的全部指标为出厂的检验项目,必须由生产厂的质量监督检验部门逐批检验,以保证出厂产品符合国标的要求,使用单位必须按国标规定验收产品。如果有某一项指标不符合国标规定,整批产品不能验收。由于聚丙烯酰胺絮凝剂是水处理剂,产品验收必须认真负责,以保证人民身体健康为前提,如有差错,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其他
  本产品是水处理剂,国标对产品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都有严格规定。生产厂家应严格按标准办,使用单位严格把关,确保产品安全可靠。对违反本条规定时,一般都严禁验收并使用。
  国标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在我国使用已有30余年历史,经过科研、设计、高校、使用等单位的大量工作,已取得了很多成熟的经验和行这有效的使用方法,以及防止失误和影响效果的注意事项。在本国标制定中,由于目的和任务不同,不可能在诸多方面作出论述和规定。这项国标主要是针对聚丙烯酰胺产品本身的要求,在使用方面,除了和产品有关的溶解时间作出规定外,其他都未作任何规定。为了保证聚丙烯酰胺絮凝剂正确使用提高其使用效果,防止失误,现将国标中未提及的问题,作摘要性叙述,以使国标在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聚丙烯酰胺溶液的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
  聚丙烯酰胺溶液制配,一般采用机械搅拌。机械搅拌速度对溶液配制时间有较大的影响,但过大的搅拌速度,会引起聚丙酰胺溶液的降解,使部分聚丙烯酰胺长链断裂,影响沉降效果,所以必须严格控制机械搅拌速度。在1 m直径的搅拌桶内转速不得大于800 rpm,1.5~2 m直径的搅拌捅内转速不得大于600rpm。提高搅拌溶液的温度可减少溶解时间,但水温最高不超过55℃,否则也会引起降解作用,影响使用效果。
  聚丙烯酰胺溶液配制投加必须的专用设备
  聚丙烯酰胺溶液的配制必须采用专用设备,严格防止与其他混凝剂共同使用,或在一投配池内共同投加,否则会使两种药剂产生共聚沉淀,不但影响其效果,而且容易堵塞投加设备。
  计量设备必须用溶液标定
  由于聚丙烯酰胺溶液是一种减阻剂,与清水的标定值较大的差距。因此,聚丙烯酰胺溶液计量设备必须用溶液来进行标定,不得用清水标定。否则会加大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既提高处理成本,还会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投加浓度
  聚丙烯酰胺溶液的投加浓度越稀,效果越好,较稀的投加浓度能使溶液在水中迅速扩展、充分混合,防止产生浓度过高的胶体保护现象,影响用效果。但浓度太稀会造成庞大的投加设备。一般投加浓度以0.5%~1%为宜,配制浓度以2%为宜。
  分批投药
  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在处理高浊水中,分批投药比一次投药的絮凝效果为佳。如以浑液面沉速为比较值,则前者为后者的3倍多。所谓分批投药,就是将投药量分成两部分分别投加于水中,先加入一部分絮凝剂后使之与水迅速混合,相隔1~2min后,加入另一部分絮凝剂,再与水迅速混合。由于分批投药能避免过高的絮凝剂浓度与泥沙结合,造成活性基团被封闭的后果,因而可达到较佳的效果。分批投药的比例,一般先投加60%,然后再投加40%为佳。在给水工程设计时有条件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分批投药的措施。
  投加顺序
  聚丙烯酰胺在作为助凝使用时,一般的投加顺序是在投加混凝剂之后。如单独作为处理高浊度水絮凝剂时,则应先投加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否则会影响使用效果。在投药间设计时应考虑到投加顺序变化的措施。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