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老师知道现在新房线盒内电线接头工艺。
netarcher
netarcher Lv.2
2014年06月06日 16:49:06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netarcher 于 2014-6-7 11:38 编辑 装修新房时,打开建筑商做好的86开关面板,发现里面电线接头没有挂锡,但也非胡乱拧接。3-4根4平方bv电线,接头紧密有规律绞合,绞合长度2厘米左右,表面目测没有普通钳子拧接时留下的痕迹;而且接头末端铜线熔接在一起,类似高温熔化。猜想用了新的手动/电动绞合工具才能做到,接头末端烧熔就想不到用了什么工具。建筑商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先进?

本帖最后由 netarcher 于 2014-6-7 11:38 编辑

装修新房时,打开建筑商做好的86开关面板,发现里面电线接头没有挂锡,但也非胡乱拧接。
3-4根4平方bv电线,接头紧密有规律绞合,绞合长度2厘米左右,表面目测没有普通钳子拧接时留下的痕迹;
而且接头末端铜线熔接在一起,类似高温熔化。
猜想用了新的手动/电动绞合工具才能做到,接头末端烧熔就想不到用了什么工具。建筑商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先进?

6月7日补图(有图有真相),另:说是4平方,实测3.3平方左右。
又拆开一个面板,用稀料洗去接头上面黑乎乎的防水胶带,发现这一个不如上一个绞合紧密,共3根电线每根接头实际缠绕一圈半左右,接触面积目测不够。
P1030660.JPG

拉近一些,铜线上有剥皮留下的痕迹。
P1030658.JPG

看一下接头末端,有高温熔接迹象。
P1030656.JPG

P1030660.JPG


P1030658.JPG


P1030656.JPG

免费打赏
kailelaohu
2014年06月06日 22:57:33
2楼
有这种工具吗,我也想见识下
回复
dianqipanli
2014年06月07日 04:38:04
3楼
可否发个照片,让大家见识一下。
回复
岭南雨林
2014年06月09日 09:33:47
4楼
期待看到新的工艺
回复
北大山人
2014年06月09日 15:21:12
5楼
现在建筑物内的导线连接就是铰接,压线帽还不如铰接呢!
从图看,连接的长度也可以啦。一般控制在导线截面的10倍以上。如果再把接头熔焊,那很好啊,但你也拆不了啦。所以,现实中真没见过。
但绝缘必须处理好。比如可以使用热缩管技术,或者采用自粘胶带,当然普通绝缘胶布也可以。
至于是否亏方嘛,你自己检测确定即可,很简单。
但有一点,即便不亏方,导线的材质不是电解铜的,也很普遍,你可以将导线反复折弯,能撑到10次以上的,即便靠谱。如果折几下就断了,那就是再生铜,不亏方也不安全。
回复
netarcher
2014年06月09日 16:30:43
6楼
本帖最后由 netarcher 于 2014-6-9 16:31 编辑 北大山人 发表于 2014-6-9 15:21 现在建筑物内的导线连接就是铰接,压线帽还不如铰接呢!从图看,连接的长度也可以啦。一般控制在导线截面 …据贴吧中的老师说:图片上的接头做的比较对,但是焊接时电流过小而温度不够没有焊好,工作时还是很毛糙的。焊接是用低压大功率电源,一般都是24V或36V2千瓦以上的电源。我手贱把以前的一个拆开了,最后才注意到末端有焊接迹象。现在向外分线时,直接用4平方的BVR线缠在接头上(接头需要用稀料去除自粘胶带残留),再上锡,包高压自粘胶带,最外用热缩管;对于电流大的回路(接空调)中的接头,不需要分线时,把接头清除干净,用2.5平方的BVR线头缠绕紧密,再上锡;其他线头不处理了,最多用热缩管。
回复
北大山人
2014年06月09日 16:55:06
7楼
那请问,你为啥用BVR的导线连接呢?
而且,如果你用软导线接分支,而且你如果想焊接的话,那你首先要把原来铰接的地方清理、然后规范上锡,之后再焊接。
用低压的自粘胶带即可。
另外,还真没见过熔焊接头的。就像你所说的,熔焊的功率不够,结果焊接质量不高的话,在原来铰接接触的地方也会形成氧化层,影响导电。所以,对于BV线,直接铰接不影响使用。当然,对于新的导线,剥开绝缘后,会看到芯线非常干净,没有氧化或发黑的现象,可以不用清理直接铰接即可。然后别忘了妥善处理绝缘,一个是绝缘需要,其次也是为了防止线芯氧化。
回复
xuxinhua2008
2014年06月11日 16:36:39
8楼
有这种溶接器真好,如果是bvr线能溶接吗?
回复
xuzisheng2006
2014年06月12日 08:59:28
9楼
绕线不能低于5圈,焊锡 压冒
回复
hf97542
2017年03月25日 22:28:08
10楼
是不是并线器
回复
猪头阿三
2017年03月26日 08:09:46
11楼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