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满液机组为什么部分负荷时回油困难?
shanghaiyijiaren
2007年10月03日 16:57:12
只看楼主

看了大家热闹的讨论,始终没明白一个问题:都说满液机组在环境温度低时回油效果不好,这我能理解,回油动力不足呗~~ 但部分负荷时,为什么回油也会有问题? 部分负荷时,从压缩机里跑出来的油是不是也少了(排气量减少)? 冷凝温度也许会降低一些,影响一点回油引射动力,但回油负担也轻了啊?

看了大家热闹的讨论,始终没明白一个问题:都说满液机组在环境温度低时回油效果不好,这我能理解,回油动力不足呗~~
但部分负荷时,为什么回油也会有问题?
部分负荷时,从压缩机里跑出来的油是不是也少了(排气量减少)?
冷凝温度也许会降低一些,影响一点回油引射动力,但回油负担也轻了啊?
免费打赏
北冰洋
2007年10月15日 12:38:14
12楼
10楼图纸的取油管位置似乎有点不靠谱,即使示意图也不至于取油管位置那么高吧?
我记得有个说法取油管的位置是液面下100mm以内。
回复
whiffing
2007年10月15日 14:02:00
13楼


还有比这更低的,因为很多时候蒸发器液位沸腾蒸发的波动都会超过100mm.
回复
whiffing
2007年10月19日 10:57:10
14楼
喷油螺杆满液机组回油话题,道不尽,说不完。
从部分负荷看,也许可以缩小焦点,提高深度。
欢迎讨论!
回复
spzhang
2007年10月20日 13:22:56
15楼
其实这个问题在设计选用机组匹配负荷时就要避免单台机组长时间运行在50%负荷以下。
这是题外话了。

设置2-3个回油口比较可靠,同时也可以适应不同蒸发温度,当然了,具体位置还要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回复
whiffing
2007年10月22日 10:28:12
16楼
多设回油口似乎是不错的解决方案,代价是复杂化的系统设计和逻辑控制。
个人认为,只要能将回油口设到实际运行的最低液面以下,机组就可以回油(含制冷剂)了。
当然,这又会牵扯到另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就是引射的经济性问题。
回复
北冰洋
2007年10月22日 14:58:45
17楼

设一个浮动回油口如何?有人报了这个专利,不知是否别人用这种方式就得给他交money?
回复
whiffing
2007年10月22日 16:33:01
18楼
浮动回油口可靠性值得考虑,坏了不太好整。。。
而且似乎没有应用的实例
回复
tangjikede
2007年10月23日 10:07:40
19楼

为什么不能不引射?通过吸气带油,即使设个气分也值得哦……
回复
tangjikede
2007年10月23日 10:09:19
20楼
看过不少人讨论吸气带油问题,讨论起飞高度问题,我觉得这是个好的思路啊,为什么大家都往引射那头使劲呢?
回复
zwhkaoyan01
2007年10月26日 16:04:42
21楼

理论上看没问题,实际上不可行。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