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室外排水规范已于去年中2013年出了征求意见搞本人也随单位也去听了一些编著小组的相关课程。 那次开会因为人太多没有提出相关问题。现想跟同行讨论下。1、关于大于2平方公里的地区“宜”采用模型法进行雨量计算。这个“宜”是否用得妥当,因为相关模型计算法只是在1线城市推广试用,而普通地级市基本还没接触,且模型计算软件、气象短历时资料等在地级市为0条件。2、新规范提出内涝重现期等概念,且提出相关内涝条件即保证路上行车条件。如果是没有模型软件,又怎么弄这个内涝计算?
最新室外排水规范已于去年中2013年出了征求意见搞
本人也随单位也去听了一些编著小组的相关课程。
那次开会因为人太多没有提出相关问题。现想跟同行讨论下。
1、关于大于2平方公里的地区“宜”采用模型法进行雨量计算。
这个“宜”是否用得妥当,因为相关模型计算法只是在1线城市推广试用,而普通地级市基本还没接触,且模型计算软件、气象短历时资料等在地级市为0条件。
2、新规范提出内涝重现期等概念,且提出相关内涝条件即保证路上行车条件。如果是没有模型软件,又怎么弄这个内涝计算?
3、新规范提出的模型软件计算和传统的雨量公式计算有什么区别?
欢迎大家讨论。
2楼
模型法的原则难道是因地制宜,对不同环境条件采用对应的计算方法...看起来工作量又大了不少
回复
3楼
1、短历时降雨曲线还好说,用暴雨强度公式按芝加哥模型推导就行。
2、内涝积水过程必须模型模拟。
3、区别大了,传统公式推理大于2平方公里误差太大。
回复
4楼
实际上可以借鉴水利部门关于内涝问题的处理方法。排涝计算有排涝模数法、平均排除法等,只是下垫面条件有些不同。从目前的情况看,降雨观测资料的历时应该比原来要充足,资料积累也多,可以建立水文模型。至于规范用词“宜”,就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这样做,也就是有一定的选择余地。
回复
5楼
完全同意一介书生第二的意见,归纳准确。
回复
6楼
tt521li 发表于 2014-1-1 22:27 1、短历时降雨曲线还好说,用暴雨强度公式按芝加哥模型推导就行。2、内涝积水过程必须模型模拟。3、区别 …关于1 、芝加哥雨情根本与你所在城市完全不同,它上面可能计算公式的一些参数有些相近而已, 专家已经说了 那个行不通,根本计算都不对。关于2、这个我还没学习本身也是不懂。
回复
7楼
一介书生第二 发表于 2014-1-2 08:55 实际上可以借鉴水利部门关于内涝问题的处理方法。排涝计算有排涝模数法、平均排除法等,只是下垫面条件有些 …个人感觉“宜”是有推广应用意思了。但是现在国内所有地方条件都成熟?值得商榷?
回复
8楼
一介书生第二 发表于 2014-1-2 08:55 实际上可以借鉴水利部门关于内涝问题的处理方法。排涝计算有排涝模数法、平均排除法等,只是下垫面条件有些 … 这个水利部门的一些计算 楼主本人还确实不懂。能否版主指点12.
回复
9楼
室外雨水排水,就其某一区域内降雨量的计算,与该区域的排水能力的计算,同样重要。而该区域的排水还受到域外的环境的影响。降雨量的累积与外泄的差值,在某一时段内,会形成内涝。但这个时段是多长呢?还有,降雨历时,五分钟,一小时,还是一天,还是多长?总之内涝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
回复
10楼
还没有见过新版规范,拭目以待,希望有新的突破!
回复
11楼
pass40ji 发表于 2014-1-5 23:37 关于1 、芝加哥雨情根本与你所在城市完全不同,它上面可能计算公式的一些参数有些相近而已, 专家已经说了 …芝加哥雨型是数学模型,什么雨情??不懂可以,但不要不懂装懂,还专家??!!!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