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小子 于 2013-12-12 14:43 编辑 前段时间看了一篇新闻,现在分享一位博士对这件事的看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过这一消息,新闻如下: 上海节能建筑为什么反成“浪费大户” 申城一些号称节能绿色建筑,在实际使用后发现,能耗不降反升。令人遗憾的是,类似的“浪费大户”并非个别。更为尴尬的是,国内目前测试建筑是否节能的“权威部门”,都还没有明确。
前段时间看了一篇新闻,现在分享一位博士对这件事的看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过这一消息, 新闻如下:
上海节能建筑为什么反成“浪费大户”
申城一些号称节能绿色建筑,在实际使用后发现,能耗不降反升。令人遗憾的是,类似的“浪费大户”并非个别。更为尴尬的是,国内目前测试建筑是否节能的“权威部门”,都还没有明确。
专家指出,当前我国建筑节能领域存在过度追求高新技术,忽视实际应用需求的趋势,直接导致一些项目沦为新技术的低效堆砌,值得警惕。
节能建筑成了“浪费大户”
上海一幢办公楼设计时,简单照搬了德国高标准围炉结构节能设计,保温性能和气密性很好,却没有充分考虑到本地气候特点而加强通风设计。建成后发现,这幢几乎开不了窗的大楼,在室内温度过高时无法快速排出热量,只能靠空调降温。
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一栋老年公寓。那里每栋楼都装上了太阳能热水系统,恒温循环,燃气辅助加热,保证打开水龙头就有热水。没想到老年人使用热水量很少,设备很多时候空转,单位能耗飙升。
有关机构近期调查了全市60多个挂“示范”牌的绿色建筑,结果“非常不理想”,有的建筑配备了很好的太阳能热水泵,之前运行良好,由于换了物业公司,管理人员不会用,就此成了摆设;有的项目设计科学,建成后才发现太阳能板放置的地方完全被隔壁房子的阴影遮挡,形同虚设。
据业内人士透露,2008年至今,上海获得绿色设计标识的项目中,仅5个获得运行标识,这意味着仅1/17不到的项目在实际运行中达到节能指标并通过评估。对此,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专家田炜直言,没有一项节能技术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也不是越新越好,越贵越好。
曾参加“上海·德国生态建筑展”的德方建筑专家闻浩南坦率表示,如果以德国标准来看,上海目前部分“节能建筑”,存在设计、用材、施工方面的缺陷,“几年以后,这些建筑不但不能达到节能效果,使用寿命也会缩短”。
质量监督被指“经验不够”
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曾对全市36个建筑节能施工项目进行抽查,检查表明,保温砂浆质量不容乐观,其中无机保温砂浆、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抽检合格率仅为50%,远低于本次监督抽检平均合格率,不合格的产品中主要技术指标导热系数全部不符合标准要求。存在的问题诸如:部分施工、生产单位未严格执行上海市建设工程规范《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GJ08-113-2009);部分施工采购使用不符合设计文件要求的保温材料,而监理单位也未严格把关;产品包装标识混乱;部分建筑节能材料生产单位未按标准要求标注产品性能等级、使用技术要求和产品贮存说明;部分被查工地所使用的保温板外包装未按产品标准要求标注板材的燃烧性能等级;部分胶粘剂和抹面胶浆外包装上无生产企业名称、无水灰比、无生产日期、无有效贮存期、无产品批号。
有专家指出,目前上海一些采用先进技术的“节能建筑”,在他们的眼中并不达标。闻浩南在参观了上海很多节能建筑后,遗憾地指出,上海在节能建筑的质量监督方面“经验还不够”,“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节能建筑的施工缺乏统一的要求。”即便使用优质节能材料,如果在设计、施工中存在问题,建筑物依旧无法节能。
建筑能效评价体系缺失
闻浩南称,“节能标准”中的一些系数,并不针对整栋建筑物。“比如安装保温层、节能门窗等,即便使用的材料是达标的,但万一设计时欠缺考虑,施工中不谨慎,就会影响到建筑物的节能效果”。
在上海市建筑节能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研讨会上,中德双方的建筑专家都认为,节能建筑需要长期专业设计的经验,需要专业的施工,也需要一套完善的监控制度。“否则,你说你的好,他说他的好,无法比较”。
据了解,在德国,消费者购买住宅时,开发商必须出具一份由权威部门出具的“能源消耗证明”。而在中国,连测试建筑是否节能的“权威部门”,目前都未发育成型。
同济大学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谭洪卫指出,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并完善建筑能效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应是全过程的管理,从建筑设计、建设、运营等各个环节收集大量数据,科学测算评估建筑实际的节能效果和能源利用效率。
博士感悟:
这一头条《上海节能建筑为什么反成“浪费大户”》揭开了业界一个“痛疮”,不只是上海,只是由于上海对这些节能建筑进行了节能审计,这个“疮”才露出眉目。
我国大量的“节能技术”究竟节能与否,应该引起业界关注和重视了!
前些时,参加一个重点项目的交流,一个发改委的专家讲:空调行业这几年的发展呈现这样一个趋势,从分体机到风机盘管,从风机盘管到VRV和VAV ,再到所谓的
冷辐射,价格是越来越贵,但实际能耗是越来越高!现在能耗问题已经是国家的生存问题了。对于空调,国家的基本方针是“使用最少的能源,满足基本的舒适度”,
依他看如果中央空调技术没有真正的发展,必将会被最低能耗的分体机和类似分体机的设备代替。
要是这样的话,我们大学的暖通专业,我们设计院的暖通设计师可能就要有危机了,安装分体机冷气匠就行了,也用不到我们专业做负荷系统设计了!
不知网友对此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