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1g101p86页的问题学习
憨豆豆
憨豆豆 Lv.7
2013年11月15日 10:01:32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qq451294119 于 2013-12-6 20:19 编辑 最近很纠结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非框架梁刚接还是铰接的问题,由于现在一般墙体材料的薄,为了建筑的美观和其他问题,一般作为支撑的梁宽度很限(特殊情况除外),那么要满足11g101p86页的锚固尤其是充分利用受拉强度是很难做到,那么在计算模型中次梁是否点铰就有疑问了,问了很多人都有一定的分歧和疑问(模型点铰的问题)。按照要求来说只能点铰因为锚固难达到。但是点铰就忽略了次梁给予主梁的扭矩,而且点铰有的说是以裂缝为代价之类的,主梁设计就不安全。我是个新人水平有限,但有一个想法,想请教各位前辈师傅指点一下,就是经过仔细核对验算一般点铰与不点铰的配筋其实影响并不大,力学知识也知道影响的也就是一个正弯矩的大小,而次梁本身受力不大影响也不大。所以,我想模型就不点铰,但在施工图中标注为铰。这样做我个人认为的好处就是正常使用时,铰接是能够满足承载力的,也考虑了主梁实际受到的扭矩,但抗震时铰接本来是允许出现塑性铰的,不点铰的次梁负弯矩力学上是大于点铰的,那么理论是应该是不点的配筋大,那么就实现了强节点的理论,而铰接的塑性铰也释放了对主梁的力,保护了主梁。实现了整体的保护,不至于倒塌。本人是新人,理论概念只是欠缺,不知道我这样的想法对不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教!

本帖最后由 qq451294119 于 2013-12-6 20:19 编辑

最近很纠结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非框架梁刚接还是铰接的问题,由于现在一般墙体材料的薄,为了建筑的美观和其他问题,一般作为支撑的梁宽度很限(特殊情况除外),那么要满足11g101p86页的锚固尤其是充分利用受拉强度是很难做到,那么在计算模型中次梁是否点铰就有疑问了,问了很多人都有一定的分歧和疑问(模型点铰的问题)。按照要求来说只能点铰因为锚固难达到。但是点铰就忽略了次梁给予主梁的扭矩,而且点铰有的说是以裂缝为代价之类的,主梁设计就不安全。我是个新人水平有限,但有一个想法,想请教各位前辈师傅指点一下,就是经过仔细核对验算一般点铰与不点铰的配筋其实影响并不大,力学知识也知道影响的也就是一个正弯矩的大小,而次梁本身受力不大影响也不大。所以,我想模型就不点铰,但在施工图中标注为铰。这样做我个人认为的好处就是正常使用时,铰接是能够满足承载力的,也考虑了主梁实际受到的扭矩,但抗震时铰接本来是允许出现塑性铰的,不点铰的次梁负弯矩力学上是大于点铰的,那么理论是应该是不点的配筋大,那么就实现了强节点的理论,而铰接的塑性铰也释放了对主梁的力,保护了主梁。实现了整体的保护,不至于倒塌。本人是新人,理论概念只是欠缺,不知道我这样的想法对不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教!


补充说明:上面论述,我找个几个朋友研究,他们给出了他们的说法,在此做出补充,并提出一些意见,他们说最好不要点铰,理据是如果点铰,那么就是允许次梁底开裂,那么如果在实际使用中梁底开裂,会让购房者造成心理恐惧。那么,就应该按充分利用抗拉强度,那如何在梁宽不够的情况下,满足锚固要求了,他们说这个可以采用施工的措施,例如机械锚固,我找了很多资料和参考网上意见,说采用弯钩或者机械锚固,问题在于锚固长度的要求,一直没找到依据,只有框架梁的0.4Lab作为参考,还有一种想法,说参考混规8.3.3为0.6Lab,那是不是采用机械锚固后平直段的锚固长度要求为3.6Lab,希望能有人出来研究研究。
免费打赏
caoshao1
2013年11月15日 10:27:54
2楼
路过学习 学习
回复
zyb_19900918
2013年11月15日 11:24:55
3楼
我也不懂,帮顶,求大神回答。
回复
lsmqhln
2014年09月16日 15:19:55
4楼


要满足11g101p86页的锚固尤其是充分利用钢筋的受拉强度是很难做到。


要满足11g101p86页的锚固即使是设计铰接时的0.35lab也是很难做到。






回复
lsmqhln
2014年09月16日 15:22:13
5楼



如果在整体计算时点铰,按铰接配筋,使用阶段梁面开裂,抗剪强度也会下降,不安全。


回复
lsmqhln
2014年09月16日 15:25:41
6楼



如果设计铰接时的0.35lab也做不到,那么这个节点是什么“接”?既非刚接,又非铰接,岂不滑稽死了??



回复
lsmqhln
2014年09月16日 15:28:48
7楼



11G101-1太会搞笑了,太会捉弄人了。







回复
结构生活
2014年09月16日 16:48:20
8楼
也正在为这个问题发愁呢,希望大师能给个解决方法,200厚的墙平面外搁置,C25混凝土,次梁上部钢筋只能用到12啊,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