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洛听雨 于 2013-10-23 08:15 编辑 三桩承台钢筋布置解惑 一、11G101-3图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做法:说明:规范4.2.3.2条:柱下独立桩基承台的受力钢筋应通长配置。矩形承台板配筋宜按双向均匀布置,钢筋直径不宜小10,间距应满足100~200mm。对于三桩承台,应按三向板带均匀配置,最里面三根钢筋相交围成的三角形应位于柱截面范围以内。
本帖最后由 洛听雨 于 2013-10-23 08:15 编辑
三桩承台钢筋布置解惑
一、11G101-3图集: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做法:
说明:规范4.2.3.2条:柱下独立桩基承台的受力钢筋应通长配置。矩形承台板配筋宜按双向均匀布置,钢筋直径不宜小10,间距应满足100~200mm。对于三桩承台,应按三向板带均匀配置,最里面三根钢筋相交围成的三角形应位于柱截面范围以内。
关键词:应按三向板带均匀配置。
解读:最外边一根钢筋满足承台保护层的要求,然后向内均匀间距布置;内心三角形截面应小于柱截面。
实际问题:
大家布置三桩承台,配筋是否考虑到,沿边开始放钢筋,按照设计间距,最后最里三根钢筋是否能在柱截面内的问题?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于是,浙江省标准《钢筋混凝土圆桩承台标准图集》2004浙G24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
这种布筋方案虽然在上皮增加了一层钢筋网片,但仍然不能改变其外皮钢筋至承台边的半个桩径之间都是素混凝土的尴尬局面。和三桩承台的计算理论“三向板带”是不相符的。
关键词:所有钢筋均需布置在桩直径范围内。
解读:内心三角形若大于柱截面,内围加筋补充;外加一层钢筋网片。
2004浙G24浙江省标准图集的做法与规范不尽相同,经查这个标准图集还是个获奖项目。所以,不管其正确与否,它必然存在了,而且许多人都在照着做,符合“存在就是合理”的逻辑;
所以,还有一种是很多院现在在用的上部布置钢筋的做法,钢筋笼的三桩承台做法。
如:理正结构工具箱的大样:
三种大样看似都合理,但是最终大家偏向哪种呢?
尤其是第三种承台钢筋笼的做法,目前有没有图集给出过标准构造做法?
特此问题,各位可以探讨一下。
74楼
1、08行标建筑桩基规范对三桩承台的受弯计算和配筋采用的是三向板带均匀配筋方式,见该规范第5.9.2条第2款及其条文说明。11国标地基基础规范采用了上述一致的方法,见该规范第8.5.18条第2款及其条文说明。11G101-3平法图集在三桩承台配筋方式方面严格遵循了上述两规范,采用的是“板式均匀配筋”的方式。
2、国标在条文说明中提到了按梁式配筋的三桩承台试件出现“承台中部因无配筋而抗裂性能较差,初始裂缝多由承台中部开始向外发展,最后形成各种不同的破坏模式”。 楼主提供的理正结构工具箱的大样就是这种“梁式配筋”的方式,我不推荐。
3、从楼主介绍来看,浙江省标准图集《钢筋混凝土圆桩承台标准图集》2004浙G24采用的是一种介于“梁式配筋”和“板式配筋”之间的配筋方式,既把主受力钢筋置于与桩直径等宽的桩间板带内,又没能处理成梁的形式,通过柱内另加钢筋和满布分布钢筋传力。不是说浙标图集这种做法肯定有问题,但不知道其是否有理论或试验依据,所以建议谨慎采用,毕竟没国标和行标支持。
4、回过来再说说国标和行标的“板式均匀配筋”方式,看条文说明知道,这是经过破坏理论推导得到的,弯矩值均指柱截面形心到相应承台边的板带宽度内的弯矩,因而可按此相应宽度采用三向配筋。遗憾的是规范没提到是否为此做了试验。
5、综上,本人推荐11G101-3平法图集 “板式均匀配筋”的方式。
回复
75楼
洛听雨 发表于 2013-10-18 10:01 楼上是否可以说出图集全名呢,或者截图上来大家看看先谢一个!!!
回复
76楼
有学习了:lol
回复
77楼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78楼
好!谢谢!
回复
79楼
不错···可以看看···:$
回复
80楼
按我个人理解,混凝土受压刚性角为45度,所以最外面钢筋到承台变那部分混凝土除了起到钢筋保护层的作用,没其他作用的,所以没必要在最外面上部也配置钢筋。
回复
81楼
值得学习一下,新人请关照
回复
82楼
主要是构造筋的实际存在意义
回复
83楼
浙江省的2004浙G24、25的三桩承台做法也完全符合国家规范。
按浙江省的2004浙G24、25的三桩承台做法,所谓三向板带实际应该是三根梁,搁支在三根桩上。
11G101-3第86、87页的做法是三向板的做法,三桩承台是擱支在三根桩上的一块无梁板,三向配筋板。
问题是,三桩承台的计算是按什么模型来计算的?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