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一注专业复习的一些个人看法(经验总结大全),新人注意!
漩涡鸣人
2013年09月25日 18:55:58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漩涡鸣人 于 2014-1-15 08:44 编辑 我是第一年参加一注的专业考试(2014年),最近浏览了大量的关于一注结构专业考试的信息,参考资料、经验总结、错误分析、通过感想等等,到目前对专业考试有了一个大致的感性了解,对即将要开始的为期一年的专业课复习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 人对事物的认知是要符合一定的科学道理的。根据每个人认知水平的不同,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也不同,但是大多数都符合一个逐渐熟悉,先慢后快的规律。复习一注考试也是一样的。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考试,而通过考试则需要对规范足够的了解,对规范的了解又建立在对规范内各条文的深入理解,对条文的深入理解又需要通过大量的做题练习来揣摩规范条文编制时的专家意图,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在众多问题之中抓住主要矛盾——熟悉规范才是复习所要达到的目的。

本帖最后由 漩涡鸣人 于 2014-1-15 08:44 编辑

我是第一年参加一注的专业考试(2014年),最近浏览了大量的关于一注结构专业考试的信息,参考资料、经验总结、错误分析、通过感想等等,到目前对专业考试有了一个大致的感性了解,对即将要开始的为期一年的专业课复习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
人对事物的认知是要符合一定的科学道理的。根据每个人认知水平的不同,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也不同,但是大多数都符合一个逐渐熟悉,先慢后快的规律。复习一注考试也是一样的。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考试,而通过考试则需要对规范足够的了解,对规范的了解又建立在对规范内各条文的深入理解,对条文的深入理解又需要通过大量的做题练习来揣摩规范条文编制时的专家意图,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在众多问题之中抓住主要矛盾——熟悉规范才是复习所要达到的目的。
有了这个思路,就能够较为合理的安排接下来的复习了。
很多人在说朱炳寅老师主持考试后风格有了大的变化,2013年的专业考试就很让人头疼,有很多的帖子在分析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我没有经历过专业考试,没有资格评论。但是根据我从小到大考试的经验来说,凡是有(或者潜意识认为)“我把xx复习资料做完了就能通过考试”这种想法的,大多以失败结束。我看过一篇帖子,上面写着自己7个月的复习计划,甚至精确到了天,十几本参考资料一一列举,哪段时间看什么,看多少页都清清楚楚。不可否认,这态度很让人敬佩的,作为一个结构人,有计划有条理无疑是优良品质,但是我有两点思考:第一点,真的能按照计划完成?第二点,这样复习对吗?
有一点说清楚先,举这个例子不是为了否定什么,仅仅只是为了引出思考,请勿对号入座,谢谢。
关于第一点,计划和变化这永远都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当确实有事情冲突的时候,如何取舍?何去何从?我是一个意志力比较薄弱的人,在各种考试面前总是先做一大堆的设想,制定一个把自己累死的计划,刚开始也能够排除万难勇往直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目标实现所能够带来的动力就显得不够用了,于是就出现了第一个“第二天完成”,紧接着计划表上就出现了很多个“第二天完成”,到最后就成了“下次考试一定注意”。
我很佩服那些能够始终如一执行计划的人,我相信这些人最终都能够成功,只是时间的问题。但是我在这里讨论的是另外一些人,像我一样的普通人:制定计划—无法完全执行—失败--制定计划……,亲们,这样的死循环难道还不够让我们感受到“多么痛的领悟”?如果你现在也正在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并且也做好了未来不顾一切去执行的准备,那请对自己大喊一声:STOP!问问自己是否已经有了那“多么痛的领悟”,是否从以前的失败和成功之中吸取了教训和经验?静下心来问问自己,不耽误时间,我相信会有收获,就如我现在一样。
我家离单位比较远,在我制定了一个一年复习计划以后,我就准备在单位附近租一个房子,这样下班了还可以在单位多些时间看书,当我着手准备去做的时候,突然间意识到一个问题:我又陷入了“小牛加油向前冲”的泥潭里了。我举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小牛加油向前冲”的意思。这就好比一个胖子想要瘦下来,突然就决定从某某时间开始,我再也不吃下午饭了,并且坚决的把自己珍藏的零食扔到垃圾堆去。当然现在大家都知道,这样减肥是肯定不对的,有很多的科学方法在里面。大家知道这不对是因为这么做错的太明显了,但是如果是思想上的错误,就很难意识到了。可以说“小牛加油向前冲”就是“胖子不吃饭”错误的“难以察觉版本”。所以,当你有这样想法存在的时候,一定要警醒了。
发现了错误,就调整了复习计划,让计划更有可行性,要知道如果没有非常非常强大的执行力,那么计划越是详细,就越是难以执行。备考一注专业是生活工作上的一件大事,但是别忘了这事儿再大也是生活工作的一部分。
这个是我错误的版本,你的或许相同,或许不同,慎思明辨。
关于第二点,其实我觉得我没有什么资格来评论,因为我既没有复习过专业,更谈不上通过。但是有一点,(这个首先要感谢一下无数前辈们无私分享的各种资料、经验)也就是前文说的,我看了大量的前辈们所写的关于专业考试的感想,有的是通过后成功的经验,有的是被烤糊了失败的总结,这些经验对我们这些新人来说实在是太宝贵了!我把那些文章都打印了出来,几十页厚,分类、总结、同类项归并,我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了一些感想,在这里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通过一个人的语言能够反观这个人的思路,文章就更不用说了。通过考试的那些前辈们所写的帖子,大多数都有一个模式。首先是以时间轴为线,如果是多次奋战的前辈,那么时间轴以年记,如果是一次就通过的牛银,那么时间轴以月记。以年记得前辈们,他们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尤其是在描述前几年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失败,这对我们新人来说太有用了!因为他们曾经走的错路,就有可能是咱们即将或者正在走的路。
大致的分类说明一下那些前辈们走过的错路。
第一,不够重视!
不够重视的原因有各种各样。有的考了几年没有考过是因为那几 年去都是打酱油,存在侥幸心理,看过朱炳寅老师的考试分析,每年报名考试的人里面有一大堆都没去;有的是因为某几科觉得自己在工作上就比较了解因而复习中没有下功夫;有前辈说过:注册考试如果对你意义如此重大,那么为什么不能够放在第一位,做什么事的时候都把考试优先了呢?想要通过考试,那是怎么重视都不够的。
第二,没有交流!
没有交流也是各种各样的。比较严重的一个就是缺乏与“战友” 们的交流,导致自己复习思路有缺点,注意我说的是“思路”而不是“方法”。方法就是说别人看《施书指南》你也看《施书指南》,别人做《兰书》十八套模拟你也一样。思路说的是,别人在复习看这些书的时候,所有的习题和指导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熟悉!熟悉!再熟悉规范!以纲为本,不变应万变。而你一遍看规范一边做题,做错了,记下来,下次碰到相同问题就只是规避错误,并没有把原因重新回归到规范上来,这样只是对题目越来越熟悉,但是规范却没有,这就会导致真题风格一变化就仍然找不到北。所有通过考试前辈的贴子里,没有一个说“你复习完了这个资料,你就能考多少多少分”,他们总是再强调“通过看了xxxx资料我对规范的理解程度又加深了不少”、“读完xx之后,通过在规范上做标记,相互索引,都成了一个整体”之类的话。我忘记在哪本书上看过,要分析一个人做事的水平,要从三个方面来观察:1做事情的动机;2做事情的过程,也就是方式;3事情的结果。这在注册考试上同样适用。一个不断改错题,从规范上寻找支持观点条文的人和一个不断用错题来熟悉规范的人(请注意区别),他们做法几乎一样,但是动机却完全不同,最后的结果也就不同。这也就是:方向错了,越努力,错的越狠。
当然了不可否认质变到量变这一普遍现象的存在,这也就是那么多前辈通过艰苦的努力能够取得成功的一个重大因素。在这里我说明一下,这些都不是我自己的经验,我只是总结了前辈的做法然后结合我自己考其他试的一些浅显经验的一些想法而已,欢迎指正。
第三,准备不充分!
这一点上问题就更多了,有的甚至是去考场了连计算器都没带。诸如那些考前准备怎么吃饭怎么订宾馆吧啦吧啦的我在这里就不说了,随便搜搜以前的帖子,有不少介绍的非常详细。不要败在这些细枝末节上就好。
不够努力也是准备不充分的,注册考试通过率常年保持在很低的水平,那些努力的都在后面排着呢,心存侥幸通过的可能性就更低了。什么最可怕?最可怕的就是比你聪明的还比你努力!网上有28天每天只睡不到5个小时通过考试的,当然这些都是大牛淫,不在讨论之内。
如果你用心去看那些经验帖子的话,你就能够感受到发帖前辈的那份执着和沉稳。帖子字里行间之中都是结构人的一种朴实和闷骚,真的,从来没有华丽的辞藻和炫耀,有的只是流水账般的记事和轻描淡写的一句:哦,施书复习我用了4个月。但是,谁又能知道这背后的辛酸?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通过浮躁可以做成的,在成功之前必然有一颗安静的心的长期积累做为铺垫。
乱七八糟的说了一大堆,其实只说了两件事:第一,要有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和强大的执行力;第二,要有清晰的复习思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一个前辈的贴子里这么总结了一下从准备考试到最后的步骤:
1 翻翻帖子看看经验,对整个考试做到心中有数。
2 制定计划认真执行,一步一个脚印把规范弄清楚。
3 在考场上坚持到最后一刻!


基础成绩出来了,附上我基础成绩的帖子,里面有我自己的复习经历,与大家分享:
http://bbs.co188.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828599&page=1&extra=#pid35181820


2c040a2f2ce15c3c6bfd.pdf
137 KB
立即下载
漩涡鸣人
2013年09月25日 18:56:19
2楼
本帖最后由 wuhueiily 于 2013-9-25 19:02 编辑

我写这个帖子的目的,那就是完成第一个步骤,并且给那些想要早些准备2014年第一次专业考试的童鞋们一点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最后,希望前辈们能够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看看这篇帖子,指出不足,让我们这些新人能够少走些弯路,谢谢!
最后,附上我自己浅显理解下的一个初步复习计划,目的是为了把规范能够读厚然后再读薄,最后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当然这是我的梦想了,希望大家多多批评,谢谢。我的思路是这样的:
初识规范(大概、了解)——再读规范(熟悉、理解)——做题(修正、深化理解规范)——查漏补缺(解决理解短板)——总结(把规范读薄,提纲挈领)——模拟考试(熟悉考试感觉)
A 2013年10月~2014年1月,3个月时间看施岚青的《应试指南》,用施书作为规范通读的一个指导。3个月后应该达到对规范条文大多数了解,知道规范大体上说了些什么。状态应该是:哎这是个什么问题?翻翻施书~哦,是个这。那答案在什么地方?翻翻规范~哦,原来在这里。将未解决问题归纳整理。
B 2014年1月~4月,3个月时间看兰定筠的《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技巧与题解》,这本书有例题,有注意事项,有举一反三,看着貌似不错,适合作为进阶精读规范的指导。3个月后应该达到对规范条文基本理解清楚,知道什么问题在什么地方能够找到什么样的答案,并且全部解决第一阶段所遗留的问题。状态应该是:这个问题是个这,在书上的什么地方,规范上xx地方有规定,翻翻规范,哦,对了。(这个地方我有疑问是有的人说看看施的《答题指导》,有的人又说和《指南》重复比较多浪费时间,前辈们哪个好一点呢?)
C 2014年4月~6月,2个月时间看兰定筠的《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考前实战训练》。这本书2013年版的有十八套题,题量够多,先做上几套看看深浅,如果好的话,每天保证做上半套。这个阶段主要是查漏补缺,把前两个阶段自己薄弱的地方找出来,并且通过大量的做题来继续熟悉和理解规范。(这个阶段我就是想要多做一些题,正是上题量的时候,除了兰的实战训练,还有哪些比较好的书前辈们推荐一下,或者这个阶段就开始做真题?)
D 2014年6月~7月,1个月时间用来进行专项训练,特别针对前面阶段不熟悉的部分继续加强。这个阶段目前考虑的主要是赵亦云的《考前30天冲刺(2008)》和一些其他的能够加强薄弱部分的参考书。这个部分我希望能够再找一些题做以保证对试题熟悉程度。(这个阶段挺重要的,但是我没有想好,加强训练是用前面用过的书再看一遍好呢还是重新找一本书好一些,还有其他什么书呢?)
E 2014年7月~8月,这个月我希望能够用专门的时间把每一本规范都整理成一个体系,如果相互之间有联系的话就相互索引成一个网,整理各类表格参数,把前阶段所有知识凝练再凝练。(这个其实我在网上已经找到了很多的前辈们总结的资料,但是我想总是自己再总结一些才能够理解的更深刻,用起来才能够更顺,是否有这个必要?)
F 2014年8月~9月,最后一个月,真题!这个时候直接就是模拟考试,完全按照考试来要求自己,党和人民考验自己的时候到了。(前辈们都说在考场上考试的技巧很重要,最重要的就是“取舍”,不可能所有的题都会也不可能答完所有的题,这个阶段我就是想多按照考试模拟模拟,找到那个“取舍”的感觉,不知道真题是否够量,这时候这么做是否合适?)
G 2014年9月,看前阶段整理的各种资料,准备考试。(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还缺点啥?)
哦~忘了说了,这是我注册土木在线三四年以来的第一篇帖子,处女贴,求加精,求关注,各种求,谢谢,最后附上我这篇文章的PDF的版本,欢迎下载!
回复
設計詩
2013年09月25日 20:28:21
3楼
wuhueiily 发表于 2013-9-25 18:56 我写这个帖子的目的,那就是完成第一个步骤,并且给那些想要早些准备2014年第一次专业考试的童鞋们一 …这样坚持复习,过得几率99%~
回复
zengfengok
2013年09月25日 21:06:16
4楼
本帖最后由 zengfengok 于 2013-9-25 21:15 编辑

顶起。楼主是个有心人,总结能力很强,凭这点我相信楼主注册考试会有满意的结果的。但是我觉得楼主把真题看得太轻了,应该在指南之后就上真题,这样你就会对注册考试有个彻底的了解,以后的复习就有明确的方向。之后再分专项研究真题。我也没考过,不过我觉得注册和考研复习方式应该相似,故作此推测。希望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回复
漩涡鸣人
2013年09月25日 22:12:42
5楼
kinglee520 发表于 2013-9-25 20:28 这样坚持复习,过得几率99%~希望如此最好~谢谢!
回复
漩涡鸣人
2013年09月25日 22:16:59
6楼
zengfengok 发表于 2013-9-25 21:06 顶起。楼主是个有心人,总结能力很强,凭这点我相信楼主注册考试会有满意的结果的。但是我觉得楼主把真题看 …首先感谢你的回复~我在准备复习计划的时候,关于真题的问题我想了很久,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办。如果在前面就做了,会不会到后面了模拟考试的时候真题失去了模拟的意义?所以我放在最后,专门一个月时间,做最近5年的真题,两遍时间应该够了,而且我单位允许考试前脱产,这点比较好,能够全身心投入到真题中。再者说了前面几个阶段的复习会不断的接触到真题的。
回复
tmstrong1017
2013年09月25日 23:03:56
7楼
2个月时间把实战训练做完,我没有这么强!
回复
漩涡鸣人
2013年09月26日 08:22:47
8楼
tmstrong1017 发表于 2013-9-25 23:03 2个月时间把实战训练做完,我没有这么强!哦~先谢谢前辈的指导~我想的是多做些题,每天将近40道题不知道现实不~而且我没想着把18套全部都做了~做个10套左右估计就差不多了~前辈看看我这个想法可以否?谢谢!
回复
tisibi
2013年09月26日 09:18:46
9楼
此贴顶起 好:)
回复
lgw115112
2013年09月26日 13:58:41
10楼
大学在班级前五名的,可过,没有的什么方法都是扯淡。你不知道13年考试的人是怎么过来的,要是不脱产,就得脱层皮,就这样,能估到48分算运气。
回复
漩涡鸣人
2013年09月26日 14:43:24
11楼
tisibi 发表于 2013-9-26 09:18 此贴顶起 好谢谢!:)有没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