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网友问】大家梁柱配筋是手配?还是用PKPM生成的图调整?
北京院小李飞刀
2013年07月08日 10:15:49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小_李_飞_刀 于 2014-1-14 21:17 编辑 【网友问】: 1、应该用SATWE里的混凝土构件配筋验算简图自己配筋?还是用墙梁柱施工图模块?2、如果用SATWE里的混凝土构件配筋验算简图自己配筋,那么吊筋和附加箍筋怎么配?自己配筋的话裂缝和挠度怎么校核? 【答网友问】: 1、计算用SATWE,可以解决80%的东西,但是存在问题。

本帖最后由 小_李_飞_刀 于 2014-1-14 21:17 编辑

【网友问】:


1、应该用SATWE里的混凝土构件配筋验算简图自己配筋?还是用墙梁柱施工图模块?

2、如果用SATWE里的混凝土构件配筋验算简图自己配筋,那么吊筋和附加箍筋怎么配?自己配筋的话裂缝和挠度怎么校核?

【答网友问】:
1、计算用SATWE,可以解决80%的东西,但是存在问题。
因为有限元算法是有限的单元,不可能准确,算个八九不离十,已经是天大的能力了,对于80%的东西,是可以满足工程设计的精度的。
2、自动出图,是不可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除非你是什么都不懂。
本人曾研究各种软件自动生成的功能和编写了好多插件,但不管你参数设置的再好,连设计要求的30%都达不到。 要不比计算的大的离谱,非常不经济,要不该加强的地方不加强,最终的结论是我否定了所有的自动出图和插件,计算可以达到80%的完成度,但自动出图,最多只能达到30%。如果你什么都不懂,那你是看不出来的,那就就用吧,不经济倒没事,但可能会出现大问题的。
但是图面的无关紧要的东西可以利用,但是自动生成的话,可以尺寸有所变化,要核查。
3、一些小软件的计算,不满足规范的太多。比如TSSD或者理正等,如理正对无梁楼盖和地下室外墙的计算,其结果偏差比较大,该考虑的东西没有考虑。而地下室外墙如果用SATWE算的话,算出的不准确,并且不方便出施工图。

【答网友问】结构设计热点问题汇总,不看必有损失!
http://bbs.co188.com/thread-8613248-1-1.html

免费打赏
北京院小李飞刀
2013年07月10日 12:17:19
33楼
本帖最后由 小_李_飞_刀 于 2013-7-10 12:27 编辑 小面片 发表于 2013-7-10 12:05 3、。。。2?12是高手经常用的,如果你把规范理解透了,可以用的。我就是用2?12的。话又说回来,你就是用 …本来是要退出江湖,闭关修炼的。但是很多网友QQ找我,说是让我解答问题,说是要三顾茅庐。我说算了,你们还是在论坛上发帖吧,我有时间了会帮助你们看看的。我一天能收到几百个网友的问题,现在看见QQ闪动就怕。QQ上问的我不可能一一回答,希望没有回答的不要介意,实在是太忙了。忙里偷闲了我都是上论坛发帖的。很早以前,问我的人不多,我是有问必答的,但现在,是神仙也不可能了。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我建议:对于一般问题,可以问问身边的同事或者QQ群或者看看土木在线的帖子,还搞不懂了可以发帖,土木论坛虽然大部分是菜鸟,但还是藏龙卧虎的。
回复
北京院小李飞刀
2013年07月10日 12:38:35
34楼
小_李_飞_刀 发表于 2013-7-10 10:49 1、对于控制裂缝:4?10的肯定是比4?12的好,看看混凝土规范,直径小的裂缝小。2、对于200*600的梁高, …乘午休,我再补充一点:“宜”和“不宜”者,是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允许时首先该这样做。条件不允许或者离限值很接近的时候,在保证了相关措施之后,是允许有选择的,这就是规范的精神。这和“应”和“不应”,差别大了。
回复
画图匠
2013年07月10日 12:56:37
35楼
本帖最后由 lchg000 于 2013-7-10 13:08 编辑 小_李_飞_刀 发表于 2013-7-10 10:49 1、对于控制裂缝:4?10的肯定是比4?12的好,看看混凝土规范,直径小的裂缝小。2、对于200*600的梁高, …飞刀哥自比诸葛亮啊,有点意思。不过三顾茅庐的另一个主人公是谁呢?该不会是郁彦、胡庆昌托梦来光顾你的茅草棚吧?有空上上网易土木,回答或是交流一点问题,这是好事。但是,也没必要老是闹这种“我爸是李刚”的笑话吧。1、感觉貌似是你理解有误,所谓小直径钢筋裂缝小貌似仅仅是针对同样面积的钢筋吧(这是由deq引起的,但你别忘了还有个参数叫pte),比如4根18和5根16.肯定是5根16裂缝小。但4根10和4根12,哪个裂缝小,还是回去那张草稿纸算算再出来装吧。2、至于梁腹板高度hw这玩意要减去板厚,大家都是知道的,如梦肯定也是知道的,你没必要觉得好像天下人只有你知道似的。至于能不能用2根12,那是打了个擦边球,不同的人控制手法不一样。没必要觉得别人不这么控制就好像别人水平不如你。北京院用2根12有用2根12的理由,别人用4根12也有4根12的理由。你觉得别人浪费,别人也可以认为你压根没读懂规范。(貌似我自己也多次用过2根12,那是因为某些甲方不好伺候。但我从来没有认为别人用4根12是错误或是低水平的表现)4、主次梁的区分,无非表达一个支承关系,设计可以这么做而不是应该或是非得这么做,我一直是这么做的,但人家不这么做,我也从来不觉得人家是错误的。本来从画法几何上说,就不该有这玩意。这只是结构界某些人为了表达一个专业上的东西而采取的权宜画法。画了,不代表图纸的深度就肿么肿么样。不画,我想施工的也不会分不清这种简单的支承关系。
回复
北京院小李飞刀
2013年07月10日 13:18:27
36楼
本帖最后由 小_李_飞_刀 于 2013-7-10 13:29 编辑 lchg000 发表于 2013-7-10 12:56 飞刀哥自比诸葛亮啊,有点意思。不过三顾茅庐的另一个主人公是谁呢?该不会是郁彦、胡庆昌托梦来光顾你 …对于梁来说,一般情况下,结构设计中是没有必要控制裂缝的。(当然施工措施上的更多的是施工方的事了)1 混凝土规范裂缝验算公式,只适用于简支梁,不适用于连续梁和双向受力构件。而一些程序的算法更不靠谱,没有合理的理论依据,不宜采用。2 规范的公式偏大,有时候甚至相差一个数量级。规范裂缝计算的公式,是根据前苏联专家的研究成果来的。他是按照纯受弯构件,假定裂缝间距相等,然后根据裂缝处钢筋应力与混凝土内力等推导出的,与实际偏差比较大。3 有时候裂缝宽反而比窄要好。4 美国规范ACI318:在一般的大气环境条件下,裂缝宽度控制并无特别意义。5 欧盟规范EN1992:只要裂缝不削弱结构功能,可以不对其加任何控制。就是按那个公式去算,也是4根10的好,我刚入门的时候就算过了。不过对于梁的裂缝,按照公式计算毫无意义,更重要的是要利用钢筋约束区的概念加强构造,或者对计算结果根据情况人为处理。对梁的裂缝的处理,更能显示出水平的差异来。不过对于小人物来说,不需要追求这些了,因为连基本的都掌握的不怎么样,没有必要追求前沿的东西了。等考过一注了再说。
回复
北京院小李飞刀
2013年07月10日 13:24:39
37楼
本帖最后由 小_李_飞_刀 于 2013-7-10 13:46 编辑 小_李_飞_刀 发表于 2013-7-10 13:18 对于梁来说,是没有必要控制裂缝的。1 混凝土规范裂缝验算公式,只适用于简支梁,不适用于连续梁和双向 …很多东西,其实我是不想说的。有些东西我是经过精心的学习,研究,请教大师和老师,加上自己的理解来的,来之不易,并且当前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我这样随便一说,就会被没有怎么思考和付出的,学到了。 就像武林秘籍,不可随意外传的。所以大家学东西要像偷学武林秘籍一样渴求,这样才能学到东西。
回复
画图匠
2013年07月10日 14:09:29
38楼
小_李_飞_刀 发表于 2013-7-10 13:18 对于梁来说,一般情况下,结构设计中是没有必要控制裂缝的。(当然施工措施上的更多的是施工方的事了) …看了飞刀这些,我肿么有一种想吐的感觉。没见到飞刀之前,以前还真不知道无知者无畏这句话该怎么理解。1、我没跟你讨论工程中有没有必要控制裂缝或是裂缝是拿来算简支梁还是连续梁。而是指出你4根12比4根10裂缝大的错误。好吧,你无敌了。2、许多年前专家的研究成果,现在只是当做一个概念来传承了,从建国道现在,规范更新了数版。后来又有很多更新的数据实验,你了解过吗?只能再用一个“无知者无畏”来形容你。规范组的那么多专家都不知道裂缝是怎么算出来的,就你知道?神啊。我想,中国工程界的设计大师不应该是你的追求了,你应该去追求的是比林同炎更高的宇宙无敌结构大师。3、不敢苟同。没研究过这种裂缝大反而好的牛逼理论。不过想问你一句,你的新认识是不是有实验的支持还只是你自己在说梦话。前辈们提出一个新理论都会谦虚地说只是自己的理解。具体情况有待实验的支持。你真是比他们还更牛逼呢。4、5、老外的规范没了解过。不过“毫无意义”这种极其话,估计程懋堃大师也不敢这么武断地说吧。你是个神马东东啊。如果你是像王铁梦这种潜心研究裂缝数十年的话,还可以说一说。不过我想不出除了飞刀这样极其无知者无畏与自大的人,还有谁敢这样说话。真是把混规几十个编委全都秒杀了。老是喜欢觉得别人跟自己意见不一致,就是自己水平高。扯淡吧。只有你长了脑子,会思考。哎,你说做人肿么能这样呢?哎!呵呵,我是小人物,不入流的二本,设计刚两年,其中有一半时间在做非混凝土设计的工作。不过也看了一点你在网上发的帖子,真心没发现你讨论的问题有什么是我不懂的。所以,也真心没觉得你有成为大人物的可能。北京院出来的人我是见过的。总工级别,做过许多超限公建,水平比你高,比你谦虚,没你这么爱装逼。当李启铭在学校的保安室叫嚣“我爸是李刚”的时候,可能作为他父亲的李刚更多的是为这句话感到无地自容吧。我想,BIAD里面,你的领导,知道你天天这样,会不会有一种“被李刚”的感觉。
回复
szzpysjy
2013年07月10日 16:07:08
39楼
本帖最后由 szzpysjy 于 2013-7-10 16:09 编辑

上图,大家看图自知,大家讨论问题是好事,理不辩不明,分板厚100和120两种情况讨论
回复
北京院小李飞刀
2013年07月10日 16:18:22
40楼
szzpysjy 发表于 2013-7-10 16:07 上图,大家看图自知,大家讨论问题是好事,理不辩不明,分板厚100和120两种情况讨论很不错,图画出来就明了了。我们上面讨论没有说明板厚,这也是不完善的地方。谢谢你的补充。
回复
yanyingchaosxdt
2013年07月10日 22:31:03
41楼
两大门派之争啊
回复
结构小崔
2013年07月11日 13:16:46
42楼
我们院里都是要求自己根据计算结果一根一根梁配筋,板也是,作为一个新手感觉这样有助于自己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有利于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过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工作量有点儿大,效率有点儿低。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