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钟楼雕花典故详解
shjy200404
shjy200404 Lv.12
2007年09月09日 15:48:17
只看楼主

西安钟楼是西安明清最高等级的古代建筑,其七垂脊兽的数目,在明代是仅次于皇宫正殿的,绿色琉璃顶,龙草和玺彩画,应该是明清时代地方所拥有的最高等级建筑。钟楼的门上雕花更是一绝,40多面门上分别用雕花表现了不同的历史典故,其文化意义,艺术价值绝非一般。做为西安人,钟楼更是我们城市的标志,了解钟楼可以说是我们的责任了。故专程拍摄了一组钟楼的雕花图案,并整理其典故以嗜西安吧吧友。

西安钟楼是西安明清最高等级的古代建筑,其七垂脊兽的数目,在明代是仅次于皇宫正殿的,绿色琉璃顶,龙草和玺彩画,应该是明清时代地方所拥有的最高等级建筑。钟楼的门上雕花更是一绝,40多面门上分别用雕花表现了不同的历史典故,其文化意义,艺术价值绝非一般。做为西安人,钟楼更是我们城市的标志,了解钟楼可以说是我们的责任了。故专程拍摄了一组钟楼的雕花图案,并整理其典故以嗜西安吧吧友。
shjy200404
2007年09月09日 15:50:28
2楼
1红拂夜奔

唐代传奇中描写的故事。《太平广记》、《崇文总目》、《通志 艺文略》等均不署作者名氏;《容斋随笔》、《宋史 艺文志》等以为杜光庭作;《说郛》、《虞初志》等则题张说作;今人所编唐传奇集均署杜光庭。按苏鹗《苏氏演义》载“近代学者著《张虬须传》,颇行於世”,苏鹗与杜光庭同为唐末人,不当称杜为“近代学者”。大约此传曾经杜光庭删节,收入其所编之《神仙感遇传》,後人遂以为是他的作品。但张说所撰说也无确证。

传奇描写李靖於隋末在长安谒见司空杨素,为杨素家妓红拂所倾慕,随之出奔,途中结识豪侠张虬髯,後同至太原,通过刘文静会见李世民(即唐太宗)。虬髯本有争夺天下之志,见李世民神气不凡,知不能匹敌,遂倾其家财资助李靖,使辅佐李世民成就功业。後虬髯入扶馀国自立为王。篇中故事情节和两个主要人物红拂妓、虬髯客均出虚构,主旨在表现李世民为真命天子,唐室历年长久,非出偶然,由此宣扬唐王朝统治的合理性。描写人物颇为精采,红拂的勇敢机智,虬髯的豪爽慷慨,刻画尤为鲜明突出,文笔亦细腻生动,艺术成就在唐传奇中属於上乘。後世戏曲用为题材的,有明代张凤翼《红拂记》、张太和《红拂记》、凌初成《虬髯翁》。又李靖、红拂、虬髯三人,後人亦称“风尘三侠”。
回复
shjy200404
2007年09月09日 15:50:56
3楼
2木兰从军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木兰从军就是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木兰诗》原文 :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回复
shjy200404
2007年09月09日 15:51:15
4楼
3文姬归汉

文姬,指蔡文姬。据《后汉书?董祀妻传》,蔡文姬为陈留郡国人.是东汉著名学者蔡邕的女儿。“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初嫁河东人卫仲道,夫亡后归居家中。时值天下动乱,四处交兵。董卓在长安被诛后,其父蔡邕曾因为董卓所迫,受官中郎将而获罪,为司徒王允所囚,并被处死狱中。蔡文姬则于兵荒马乱中为董卓旧部羌胡兵所掳,流落至南匈奴左贤王部,在胡中十二年,生有二子.建安中,随着曹操军事力量的不断强大,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的被逐步削平,中国北方遂趋于统一。在这一历史条件下,曹操出于对故人蔡邕的怜惜与怀念,“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将蔡文姬从匈奴赎回国中,重嫁给陈留人董祀,便让她整理蔡邕所遗书籍四百余篇,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这就是历史上所谓“文姬归汉”的故事。后来,这个故事又被编入小说、戏剧,被之管弦,得以广泛流传。诸如:元金志南的《蔡琰还汉》杂剧,明陈与郊的《文姬入塞》杂剧,清尤侗的《吊琵琶》杂剧,小说《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程砚秋的《文姬归汉》京剧,以及郭沫若的《蔡文姬》五幕历史剧等,均曾取材于此。
回复
shjy200404
2007年09月09日 15:51:34
5楼
4吹箫引凤

吹箫引凤是萧史和弄玉的爱情故事,由于与音乐的神秘关系,在中国情爱史上拥有非凡的地位。汉代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中说,萧史是春秋秦穆公时候的人士,擅长吹箫,其音乐之美妙,能够吸引白鹤孔雀飞来庭院。穆公有个叫弄玉的宝贝女儿,热爱萧史的音乐,开明的穆公于是就把她嫁给了那个吹箫奇人。萧史每天教弄玉学习模仿凤鸣的乐曲,这样连续几年,吹得真的犹如凤鸣,连凤凰这样的神鸟听了后,都纷纷飞到屋前的树上停栖。秦穆公感动之余,为他们修筑了名叫“凤台”的高楼,夫妻俩就在上面住着,从来不下来溜达。几年后的一个美妙早晨,两人竟然骑着凤凰飞走了,也没有跟孤独的老爸打个招呼。秦国民众为了纪念这对奇异的夫妻,建造凤女祠,在那里还时常可以听见隐约传来的箫声。
回复
shjy200404
2007年09月09日 15:51:50
6楼
5红叶题诗

著名的“红叶题诗”的故事。说唐代诗人顾况在洛阳,暇时与几个诗友游于苑中,从流水中得到一片大梧桐叶,上面有一首诗: “一入深宫里,天天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第二天,顾况在流水上游处也放入一片题有诗的叶片: “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里断肠时。 君恩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于谁?” 此后,过了十余曰,有客到苑中游玩寻春,又在叶上得一诗,就把诗交给了顾况: “一叶啼诗出禁城,谁人愁和独含情。 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风取次行。” 这红叶题诗的故事,表现了宫女们对自由的向往,对爱情的追求。她们不甘心自己美丽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在无声无息中枯萎、消逝。有一首描写宫女生活的《长门怨》写道:“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这实际上是宫女们不满宫中非人的生活以及对皇帝忿恨之情的写照。
回复
shjy200404
2007年09月09日 15:53:00
7楼
6班昭读书

班昭是东汉女辞赋家。一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生卒年不详。班彪女,班固妹。嫁曹世叔,早年守寡。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未成而去世。昭博学高才,和帝下诏令其续成。她经常出入宫廷,担任皇后和妃嫔的教师,号为“曹大家”。每有贡献异物,常令昭作赋颂。及邓太后当朝,班昭与闻政事。著有赋、文等16篇。 班昭读书就是反映这位杰出女性读书的场景.
回复
shjy200404
2007年09月09日 15:53:17
8楼
.
回复
shjy200404
2007年09月09日 15:53:35
9楼
博浪椎秦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不少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起过一定作用。但是他的暴虐统治也使生产遭到破坏,不断引起人民的反抗。公元前218年,他东游至博浪沙,韩国贵族后裔张良结力士暗怀大铁锥隐于道旁。当秦始皇车辇到跟前时,用铁锥袭击,误中付车,秦始皇幸免于难。张良逃跑,投靠下邳刘邦。张良谋刺秦始皇虽未成功,但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在《史记》、《前汉书》上均作了记载,后人把张良当作英雄来进行歌颂。李白诗:“报韩虽不成,天地皆震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回复
shjy200404
2007年09月09日 15:54:03
10楼
8唱筹量沙

南朝宋文帝元嘉元年,宋朝将军檀道济北伐北魏,一路孤军深入,粮草难继,北魏援军接到投降士兵的报告说守兵无粮,深夜潜入宋兵营探听虚实。檀道济命令士兵用沙充当大米称量并大声唱筹来迷惑北魏间谍,终于平安撤军回宋

回复
shjy200404
2007年09月09日 15:54:23
11楼
9七夕盟誓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杨玉环赐死。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李杨二人当初发愿立誓,后来虽然一方为一方而死,也不生怨。表现感情忠贞,至死不渝。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