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inxin_renlei 于 2013-5-7 13:42 编辑 本文以建筑设计者的角度.从五个方面对清华大学趣低能耗示范接在生态设计上辑采甩的策略和各种生态技术徽T概括和总结。如何来解读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呢?作为该楼的建筑设计者,我们认为:首先,它是超低能耗的绿色建筑,即采用一系列生态策略,营造一种节材、节能、环保、高效、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第二,它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到处都是实验载体,最终将它们整合为一个复合的实验装置。第三,它是国内外各种先进生态技术的总汇,是生态技术实验展示的平台和生态建筑设计与实施的技术支持体系。第四,它是体现技术美学和实验建筑特征的建筑作品。第五,它是学科交叉、校企共建的成果。
本帖最后由 xinxin_renlei 于 2013-5-7 13:42 编辑
本文以建筑设计者的角度.从五个方面对清华大学趣低能耗示范接在生态设计上辑采甩的策略和各种生态技术徽T概括和总结。
如何来解读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呢?作为该楼的建筑设计者,我们认为:首先,它是超低能耗的绿色建筑,即采用一系列生态策略,营造一种节材、节能、环保、高效、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第二,它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到处都是实验载体,最终将它们整合为一个复合的实验装置。第三,它是国内外各种先进生态技术的总汇,是生态技术实验展示的平台和生态建筑设计与实施的技术支持体系。第四,它是体现技术美学和实验建筑特征的建筑作品。第五,它是学科交叉、校企共建的成果。
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贴建于清华大学建筑馆东侧,建设用地约560m ,建筑面积3000m 。用地为一个南北长、东西短的长方形,朝南面短,西侧被建筑馆遮挡,用地局促,设计难度大。
我们的设计理念是注重生态,被动式优先;重内涵轻形式,形式跟随解决问题;在限制中求创造,促进入居环境积极化;问题导向,互动式设计;学科交叉、使用者参与。
设计中采取了五方面的生态策略:
1.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上,深入分析了周围环境和气候的特征,充分挖掘场地的积极因素,转化其消极因素。考虑到建筑与环境空间置换的影响,采用微型园林、人工湿地、植被屋面等技术,对自然环境作出生态补偿。
2.在结构体系选择上,考虑到钢结构比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重轻,排放C02少,便于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同时,使用功能上需要设1.2m高的设备夹层,钢桁架有利于夹层间管道穿行,因此选用了钢结构。
3.在建筑围护结构方面,重点是强调其应变性和智能化。
建筑南向,是得热最多的一面,而且人在室内向南可以看到大片绿地 这里主要采用两项建筑节能技术其一,高性能真空玻璃幕墙,综合传热系数K:1.4W/(m2.k),外置自控水平百叶遮阳,综合对太阳总辐射的遮挡率>85% 。其二,窄通道双层皮通风玻璃幕墙(内循环、外循环),综合传热系数K=1.28w/(m .k),窗上下间设置光伏电池板,为通道内微型排风机提供动力。
建筑东向,采用两项建筑节能技术:其一, 高性能真空玻璃幕墙,综合传热系数K =1.4W/(m .k),外置自控垂直百叶遮阳,综合对太阳总辐射的遮挡率>85% 。其二,宽通道双层皮通风玻璃幕墙(箱式、多层串联式),内置自控遮阳帘及阳光反射
板,综合传热系数K= 1.1W/(m .k)。
建筑的北向和西向,采用高保温隔热墙体。外饰面为铝幕墙,内部为保温棉和石膏砌块,石膏砌块和聚氨脂保温材料均可回收再利用。外窗和外门采用多腔结构的PVC塑钢窗,外设保温卷帘。
楼层架空地板采用相变蓄热地板,相变温度设为21℃,可大大增加地面的蓄热性能,有效调节室内的温差。
生态舱,作为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冬季通过顶窗玻璃大量得热,减少采暖能耗;夏天采用内遮阳或外遮阳方式遮挡太阳辐射;室内布置微型植物群落,增加人与自然的接触,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植被屋面除对室外环境增加绿量、加强生态功能外,对改善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建筑能耗,具有积极作用。
4.在室内环境控制方面,在大多数时段采取被动式节能策略(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在少数时段则需要附加主动式节能策略(室内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建筑布局上,楼梯间、厕所、新风机房等服务空间安排在西侧中部被遮挡部分,其余部分为使用空间,达到空间利用最大化并为自然通风的组织创造条件。建筑的北半部外部有风压,采用风压通风方式,组织穿堂风;南半部无风压,则采用热压通风方式,发挥烟囱效应。
室内楼梯间是一个多功能综合装置。
更多内容请大家下载文档继续查看,节能示范的经典,欢迎下载并讨论!
12楼
清华节能楼节能不节能?江亿老师评价“清华节能楼”如下:
清华大学江亿:建筑节能应摒弃“技术崇拜”
世纪经济报道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建筑节能应摒弃“技术崇拜”
见习记者 王静书 北京报道
早上八点的阳光格外明媚,清华东门外的一栋栋玻璃墙体大楼将其折射的格外耀眼。这一黄金区位上的一组楼群被称作清华科技园,微软、紫光等企业的齐聚于此。毫无差别的是,这些大楼都是江亿院士眼中的高耗能“玻璃盒子”。
在江亿的办公室里,打开朝东的窗帘,阳关已然布满了整个房间,却少了几分毗邻马路上的刺眼。
他告诉记者,清华校园里最节能的建筑不是新建的环境节能楼,而是始建于一百多年前的清华学堂。
显然,清华科技园里的建筑在现在的中国并不少见。但对宣传广泛的当代摩码、风尚国际、朗诗地产等新闻中频频出现的“低碳建筑”,江亿也不禁忧心忡忡。
在他看来,正是这些现代化的低碳建筑,才有可能不断提高我国的单位面积建筑能耗,“中国建筑能耗的曲线才刚开始要飞,我们正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
危险的舶来品 伪低碳地产横行
《21世纪》:现在中国建筑节能市场上有没有从国外引进的误区?
江亿:清华大学环境节能楼是意大利政府耗资2000万欧元于2007年建成的。当时希望通过CDM机制收回投资,但是三年过去了仍未申请到CDM项目。而它的年建筑能耗是80kWh/m2,属于清华校园内的高耗能建筑。之所以看似节能但实际能耗极高的原因是,不同的室内环境营造理念造成的。这种来自发达国家的理念比任何糟糕的技术都危险。
《21世纪》:中国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江亿:中国现在的人均建筑能耗是美国的十几分之一,城市人均建筑能耗是美国的1/9,城市单位面积建筑能耗是美国的40%,欧洲的60%。目前中国的各项指标和发达国家都处于较低水平。
《21世纪》:您怎样看现在市场上已有的低碳建筑?
江亿:现在世界上已有的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方式基本上都可以在国内找到应用案例,但很遗憾,所有这些建筑无一座真正实现“零能耗”或“超低能耗”,其实际结果大都高于同功能一般建筑。
而正是这些错误的建筑节能思路导致了一系列高耗能的“低碳建筑”。例如,2007年建成的科技部21世纪议程中心实际运营能耗为74kWh/m2,2010年建成的环保履约中心大楼运营能耗为76.04kWh/m2。而号称建造“低碳地产”的南京朗诗国际,其平均建筑能耗在40kWh/m2以上,比南京市的平均水平20kWh/m2整整高出一倍。
《21世纪》:这种趋势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江亿:这绝对不是表面上看起来公民用能习惯的问题,而是节能建筑发展思路问题。判断写字楼能耗高低的最简单办法,就是看它的窗户能不能开。凡是能开窗的写字楼基本能耗在60-70kWh/m2,不能开窗的要达到120-130kWh/m2。而欧美的写字楼基本都打不开窗户,我们实测的数据要达到150-200kWh/m2。这样的高能耗水平不是使用者的责任,而是建设方和监管者的发展思路有问题。
中国式节能道路 开窗换气有什么不好?
《21世纪》:能否举例说明目前中国监管者的思路哪里出了问题?
江亿:比如2010年3月颁布并在8月开始实施的《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它要求:整栋建筑每套住宅室内建筑温度,冬季应全天为18度,夏季应全天为26度。这就要求全天要保持恒温。同时这个标准还提出了集中供冷模式。我认为,黄河以南地区不应发展区域供热;在任何地区的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应发展区域供冷;同时不应发展大规模的区域热泵供热。
《21世纪》:那您认为中国建筑节能应该走一条怎样的道路?
江亿:中国的建筑节能应该走一条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技术路线,那就是积极发展各类分散可调、实现“部分时间、部分空间”的单独供热空调系统与技术。2010年日本建筑环境研究所为了制定新的住宅建筑节能
标准,对采用不同的采暖方式的东京住宅建筑平均能耗(折合成一次能源)进行了调查。
结果证实:我们目前开始推荐的节能方式,如采用热泵式中央空调采暖实际能耗最高;而部分时间、部分空间的分散空调热泵方式却是最节能的,其实际能耗仅为前者的约十分之一。同时,目前被认为具有非常大的节能效果热回收技术,其实对实际能耗的影响并不很大。
《21世纪》:衡量建筑节能应该注重能效还是能耗?
江亿:追求实际能耗的节约肯定比追求能效的提高更有利于节能。当代摩码的总工程师曾找我辩论,说能耗比平均建筑高的原因是建筑所提供的服务更加全面,比如加入了新风等设备。他认为只比较同一面积的地热采暖能耗,当代摩码还是比北京市平均水平要低。
但开窗换气有什么不好?在达到同样的目的下,就是比装所谓的新设备要节约能源。采用新风设备和开窗透气究竟哪个更舒适是无法用指标衡量的。既然人的舒适度无法衡量,那么唯一可衡量的硬性指标就只有实际能耗。欧美国家的室内环境营造理念对我国的建筑节能无疑起到了反作用。
节能如何评定? 使用节能技术不等于获得节能效果
《21世纪》:是不是节能技术越先进建筑就越节能?
江亿:现在的建筑节能市场有一个很重要的误区:采用节能技术就一定会节能。事实上,没有放在哪里都好的技术。
举例来说,奥运会前国际体育馆前要盖信息中心大楼,当时听说保温和水源热泵技术都非常环保,于是决定采用这两项技术,但我看了以后发现,信息中心主要是机房,这个建筑的主要功效是应该散热,做保温做什么呢?同样,在北京用地源热泵最主要是解决供热的问题,空调用冷却塔就足够了。节能技术不是放在哪里都好,对技术要慎重使用。
《21世纪》:节能技术的投入是否会带来建筑的成本上涨?
江亿:市场上这样的“技术崇拜”也让建设方认为:要节能就一定要投入节能技术,而技术的投资必定带来成本的上涨。这样的误解让很多房地产商对节能建筑敬而远之。除了北方地区建筑节能需要额外投资做保温以外,大部分节能建筑是省钱的。
比如,深圳市建科大厦就是一个典范:这栋建筑是试图全面打开的,而不是封闭起来。楼宇中穿插建设了很多“屋顶花园”和小水池,甚至在建筑中还留有区域可以种菜。建科大厦的年平均能耗为16kWh/m2,而深圳市的平均值要到40kWh/m2。这个建筑的成本丝毫没有因为节能而上涨,据我所知还节约了成本。
《21世纪》:您怎样评价现在的节能建筑评估体系?
江亿:各种节能建筑评估标准也同样对节能技术过于追捧。评估标准都集中在一栋建筑使用了多少太阳能等新技术,但实际上建科大厦的案例发现,真正节能的原因都和太阳能板等没有太大关系。这就是政策给市场的误导。
《21世纪》:您判断中国下一个五年的建筑能耗将呈怎样的趋势发展?
江亿:现在欧美国家约10亿人的建筑能耗占全球1/6,如果全球剩余近60亿人也要达到这样的能耗水平,则需要1.1个地球。按照中国的人口规模计算,其建筑能耗应占全球的1/18。而这个数字正是现在的中国城市平均水平。上世纪中叶美国和日本的建筑能耗水平都曾在短期内翻倍,原因就是新建建筑能耗过高,成为主要增长点。
而现状是,中国现在也正处于这个阶段。中国的基础化建设还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房子还要不断地建。同时,技术和政策带来的种种误解,正在挑战着中国的建筑能耗水平线。中国的建筑能耗处于上升的开端,如果能够避免美国和日本的建筑发展模式,则有可能避免此趋势。
中国的建筑能耗水平如果下降则是为世界做贡献,但是绝不应该再涨了。
《21世纪》:如何在增加新建筑的情况下维持现有能耗水平呢?
江亿:首先,除个别特殊需求外,尽可能避免建设所谓“高标准、与国际接轨”实则高能耗的大型建筑。其中包括采用了大量高技术的高能耗商业建筑,即使他们大部分号称“低能耗、零能耗”。其次,根据目前各类非住宅建筑能耗水平,确定新建非住宅建筑的能耗指标,使其成为强制性实施的标准。
同时,发展适合中国的建筑使用方式和行为特点,形成中国式的低能耗商业建筑形式和系统方式。住习惯了中央空调的房子,就无法再回去住分体式的采暖房子,这个习惯几乎是不可逆的,一旦适应了就回不去了。
回复
13楼
很好的项目案例 让我了解了很多绿色设计的经验。
回复
14楼
清泉5 发表于 2013-5-12 16:58 很好的项目案例 让我了解了很多绿色设计的经验。学习!!!
回复
15楼
jickeyan 发表于 2013-5-12 16:48 清华节能楼节能不节能?江亿老师评价“清华节能楼”如下:清华大学江亿:建筑节能应摒弃“技术崇拜”世 …请楼主看完江院士的访问谈话,再评价清华节能楼到底节能不节能?
回复
16楼
谢谢分享:victory:
回复
17楼
楼上说的对,不清楚说的什么,做不出有价值的评价
回复
18楼
清华的东西意味的质量信得过,好好下载来学习学习,或许会有收获。
回复
19楼
bbsufo 发表于 2013-5-16 08:22 清华的东西意味的质量信得过,好好下载来学习学习,或许会有收获。搞不明白的是,这些资料讲的和江院士的评价完全相反,都是清华的不知信谁了。
回复
20楼
谢谢 楼主
回复
21楼
很好的资料,顶楼主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