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新手—老工程师对你的忠告!
wushuichuli88
2013年04月18日 11:53:39
来自于水处理
只看楼主

之前看到这文章觉得对我感触颇深,很多的新手估计都有这问题,前途迷茫,  好些水友刚开始搞这一行的技术工作,也许会感到无从下口。近来有时间,我准备谈一下个人心得体会,仅供参考。这些体会不全是正面的,因为有些事实可能很残酷;也不能保证都正确,不过可以保证至少有一部分正确。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法,不建议老虎学习吃素。欢迎指正。随想随写,可能很凌乱。1.知识体系  大学里的知识,大部分是有用的。即使非工科专业,其基础知识也是有用的。

之前看到这文章觉得对我感触颇深,很多的新手估计都有这问题,前途迷茫,
  好些水友刚开始搞这一行的技术工作,也许会感到无从下口。近来有时间,我准备谈一下个人心得体会,仅供参考。这些体会不全是正面的,因为有些事实可能很残酷;也不能保证都正确,不过可以保证至少有一部分正确。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法,不建议老虎学习吃素。欢迎指正。随想随写,可能很凌乱。
1.知识体系
  大学里的知识,大部分是有用的。即使非工科专业,其基础知识也是有用的。
  也许有些科目不喜欢;也许有些老师讲课不够吸引人;也许有些知识不能直接用上;也许个人素质有限,不能深入领会。但真正深入搞技术后,也许您会发现,知识确实可以是力量,可以是财富。
2.知识的可信度
  知识,可以从课本里获得,也可以从杂志、网络中积累,或者和同行学习、讨论、或者自己领悟、体会。
  那么,鉴别知识的用途、可信度,是很重要的。不过新手一般不具备这个能力。
  那么,给 新手囫囵吞枣的偏方试试:
  1.课本知识。一般可信,而且越老、越基础的,越可信。
  2.学术杂志。毋庸讳言,从文章数量、人才产量看,我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科技大国,但不是科技强国。这里深层次原因不方便讨论,不过可以相信,当前的学术论文质量,不能乐观。那么,学术杂志的内容,至少要留个心眼。
  杂志数量巨大,论文众多,一要学会检索,二是阅读时建议先看摘要、结论,再决定是否阅读全文。三是阅读全文后,如果感觉有较大参考价值,建议对其引用文献适当浏览一下,或者能有新的收获,或者能强化原有印象,或者能推翻原有结论。
  3.论坛。这里一般没有什么功利性,可信度反而大一些。不过强烈建议先检索再发帖;先自己学习或复习相关知识再提问、讨论。这样效率更高。
  4.工作。实践也是学习的好方法,而且可以给自己淬火。但工作中至少应该用一部分时间思考。否则不过是个会喘气的机器,比僵尸强的有限。
3.各学科知识应用有多直接?
  1.数学。
  实战中在调试、运行的多数场合应用为合格小学生级别;设计时一般有初中级别也够用;
  如果涉及设备设计加工,偶尔能用到高中数学;
  研究机理、模型,有时需要高等数学。
  但建议有能力的网友,还是每隔几年,适当复习几小时数学。因为科学是工程的内功,数学是科学的内功。至少用这个来锻炼思维,还是有效的。
  2.物理。
  实战中似乎搞土建与设备的,有时能直接用到物理,而且多数是力学
  (其实多数场合也不过是查表,这个工作也许更像财会?)
  电磁学、热学、光学、核物理,似乎都用不上。(至少我没有直接用上核物理)
  看您将来的目标吧(不建议人人都设定高目标,因为人的自身条件总是各有限度的)
  不过,还是建议至少物理要预备到常识水平。
  3.化学。
  这个需要分门类讨论了。先自己预备下楼层,构思一下。
  4.化学—无机
  搞工业污水处理的,这个用处很大。不过多数内容忘了没有关系,会百度、互动搜索,可以临时查的。
  但其中一些物理或者类似物理的知识,建议还是要熟练掌握。
  5.例如Nernst方程,Ksp之类的。
  似乎现在的无机课本对络合或者配位讲解的不够深刻?看看分析化学吧。
  6.化学—分析
  分析化学与无机、有机相比,更有条理、思想。
  检测可以查GB,但建议有条件的话,还是认真研读一下分析。
  如何根据现场条件简化GB?这个没有能力或时间,可以上网咨询;
  如何深入理解化学中的一些思想?这个,常见的武大课本如果读透彻了,会很有收获的。
  我回头会专门举例论述一下。
  仪器分析这个,非专业选手能看懂最基本的说明,多数场合还是够用的。
  7.化学—有机
  这个我学习也不好。胡诌好了。
  实战中能了解最常见的十几个官能团的基本性质,十几个基本反应,剩余的多数情况下不过是百度或者谷歌。
  有机化合物已知的有几千万种,一一了解,似乎不现实。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有机化工废水,能根据产物以及谷歌结果来初步设想其原料、中间产物、废水排放规律,这个本领很有用。不过不可强求将来自己具备这个能力。
  8.化学—物化
  偷偷说,虽然我也是搞环保的,而且学过化学,但我个人比较歧视化学(更歧视环保),因为这里经验性的东东比例太大。不过物化这个局部我比较崇拜。
  环保实战中,使用吉布斯自由能、估算朗格谬尔的常数值,这个概率很低。
  不过强烈建议对物化中的基本推导练习到能看懂,并能根据提示阐明其物理意义。(例如MM方程)
  这是相当有效的头脑体操。练习好了,环保课本里大部分已知机理就是小儿科了。
  当然,这里也有科学思想。
  条件不行的,那么能看懂结论也可以。不能再降低要求了。否则没有大前途。
  9.化工
  实际上,环保多数操作是化工衍生的。
  化工原理必须学好,这个不能讨价还价。
  当然,对污水处理场合的单元操作,有时不能直接移植。我会回头补充例子说明。
4.对这个行业中短期的看法
  宣传中,环保是基本国策。
  但实际中,也许需要重新认识这个行业。
  您要成为一个职业人士吗?那么,一些残酷或者不够美好的事实还是有必要认识一下的。
  背景:
  1.GDP至上,低廉的环境污染直接成本,是当前我国第二大国际竞争力的源泉。
  2.民主与法治状况不佳的时代,社会为此付出的成本不便多谈,这个想必大家都能谅解。
  3.恶性大扩招时代,作为一等灾民的环保人,短期内F/M过低的状况不会改变。狼多肉少啊。
  那么,如果您为 工业企业作环保,建议最好先给自己正确定位:
   你的工作,多数情况下,是给企业增加直接成本,降低企业的竞争力;
  为 环保局作工作吗?
   你的工作,通常要降低本地区的直接竞争力,至少会影响GDP(也许会影响领导小秘的生活质量?)
  为 环保企业作技术工作吗?
这个必须观察、评价你的企业的政治能量,至少是特定地区、行业的政治能量了。
  而且面临各种荒唐竞争,有时你不得不偷工减料。SHIT! 可是这往往是事实,而且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
5.个人对技术的初步建议  假如您不是官二代、富二代,那么成为这个大CASS里优势菌种,只有提高个人能力这个办法了。
  个人能力有好多方面,政治能力这个我无法建议。技术上有一些:
  1.认识学校与实践中的实验
  学校中的实验效果,和实战中往往有重大差距。
  这个很简单:你在大学做的实验,其方法、材料都是挑选过的。
  一般说来,只有易于获得满意效果的实验才会进入你的课本。
  实战往往条件简陋;往往实验对象刁钻古怪。不可强求。
  2.你像民工吗?  在笔记本还很神奇的时代,我两次因为笔记本(其中一次是386笔记本,单色显示器)被JC拉去盘查。
  因为当时我的形象,很像个民工,而且是刚刚从坑里爬出来的。
  当然,JC肯作为,还是值得表扬的。
  有机会去现场干过所有的活,这是个好体验,至少我曾经建议过师弟,帮他们联系个关系户工厂,钳工、焊工、铆工、铸工、管道工、装卸工、电工....所有的工种都做几天或者几个小时,最好能淘一段下水道。(被师弟们谢绝了)
  至于技术含量么,确实有限。不过知道人家怎么干活,至少你设计的东东,别人制作或者操作、维护时,问候你八辈祖宗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的。
  至于整整当了一年小工么,这个深表同情。不过,当几百天白衣包身工,是你换取文凭的桌下条件的一部分。入学前你已经知道了,最多不知道这些工作到底有多艰苦而已。对吗?
  昨夜西风凋碧树,不要急,将来灯火阑珊处未必有美女帅哥,至少会有经济适用女/男。
  只要不太笨,技术人员好好修炼,当不了贵族,至少能有大康可以食用。当然要在工作中思考。

免费打赏
hwj8739
2013年05月16日 08:48:41
12楼
好东西,多谢楼主,学习了,刚开始工作,在总包公司
回复
iolder
2013年05月16日 10:08:54
13楼
哭吧的人生选择了环保
回复
hndxhhj_163
2013年05月16日 10:25:10
14楼
就是在这样一个设计-被骂-修改的过程中成长起来,这个是正常现象,不过楼主说的还是挺切合实际的。
回复
zhengrunwu
2013年05月21日 09:15:33
15楼
需要经验,工科男的就业应该就是看经验
回复
newman2012
2013年05月21日 10:03:30
16楼
刚从学校出来,做完第一个项目,在现场确实不容易啊
回复
凌志环保
2013年05月21日 10:04:52
17楼
前辈,说的太好了!
回复
绿蓝天使
2013年05月21日 17:16:54
18楼
实践出真知,作为工科专业,一定要实践,到一线去。那些直接进设计院,未经现场考察就出来的图纸神马的,实在让人忍不住想问候他亲戚!
回复
liuliang0329
2013年05月21日 21:16:51
19楼
感同身受,需要不断努力。:D
回复
nongda1ren123
2013年05月21日 22:41:43
20楼
好东西,多谢楼主,学习了
回复
hoyee2008
2013年05月21日 23:24:17
21楼
大实话,没办法,怎么活的又不亏心是在难呀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