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一年半,幸运进入设计院,虽然是个私企,但是怀着感恩,毕竟让我进入这个门槛。2011年清闲,学习时间饱满,感觉设计是件幸福的事。2012,我的命运 想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一片阴天。累的要死,没有假期,连续加班,终于熬到年底,传来一个消息,今年没要到钱,推迟发年终奖。可知道我们是基本工资1千多点儿+年终奖的模式啊。其他什么都没有,一年的辛酸,我的血泪啊,搭上身体,搭上时间,搭上我的青春,哎...都不忍心说了,我一个做结构的,我容易吗!
毕业一年半,幸运进入设计院,虽然是个私企,但是怀着感恩,毕竟让我进入这个门槛。2011年清闲,学习时间饱满,感觉设计是件幸福的事。2012,我的命运 想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一片阴天。累的要死,没有假期,连续加班,终于熬到年底,传来一个消息,今年没要到钱,推迟发年终奖。可知道我们是基本工资1千多点儿+年终奖的模式啊。其他什么都没有,一年的辛酸,我的血泪啊,搭上身体,搭上时间,搭上我的青春,哎...都不忍心说了,我一个做结构的,我容易吗!
终于传来消息,年终奖发了。要一个个去签字。一阵兴奋,冷静后又凄凉。心里准备啊,肯定不能达到预期。
签名了。没达到预期,不多不少,勉强凑合,现在这想回家赶紧回家过年,我一个人在外地,我容易吗
又一个消息传来,我无语了。工资排序: 建筑--设备--电气(结构勉强和电气持平)。
我彻底伤心了。。。。 凭什么?她设备有我累吗?
结构的地位难道就是这样的吗?我一个结构人的地位啊,我伤心了。我是新人,其实不应已挣钱放在前面。可是这明显就是地位和尊严的问题啊。
这分配制度,我无语了。
根本不已付出来考虑报酬 只是根据地位 可是又每地位
我对结构的未来 。。。。
一个结构女子的心啊。。。。
2楼
不行就撤吧!!看看这般煎熬
回复
3楼
确实悲催。不过现在结构就是这个样子,不要说比建筑了,连设备也比不过。
回复
4楼
确实有些悲哀。现在是市场经济,就业也比较难,能维持就维持,不行就另找出路。
回复
5楼
这个社会的收入模式不是看谁累不累
二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 你给公司带来的收入效应
二是 你的岗位可替代性强不强
话说扫大街的 阿姨 早上四五点就起来了 晚上很晚才回去
节假日 更是忙得要死 可他们只有1000多一个月的工资,她们和谁说呢
这也只能怪他的可替代性太强 谁都会少大街。
首先说一个 你给公司带来的收入 一般来说 建筑分为 建筑方案和施工图两部分
建筑方案 需要和甲方各种接洽 各种修改 所以建筑方案拿钱最多 是最正常的,施工图部分 一般建筑需要算节能
和结构建模 算配筋之类的基本上工程量是差不多的,所以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是持平的.
如果一个建筑既做方案 又画施工图 那建筑的年薪通常是结构的1.2倍至1.5倍 而那样的建筑几乎是全年加班。
所以建筑高是正常的。
水电虽然绘图轻松 但是量大 。所以也不比结构轻松。
建筑水电 比结构拿钱多还有个最重要因素就是可替代性
建筑水电 放眼全国大学 建筑学 给排水 电气专业都很少
而几乎每个工科学校都会有土木工程。土木研究生更是一大把
正是结构设计的可替代性太强 竞争太激烈 才造成目前的结构设计师 甚至结构总工等年薪都不如其他专业
所以不要怨天尤人 从你选择土木工程这个专业 就注定了他苦逼性
你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努力提高自己,提高绘图速度 提高自己结构水平 少加班 多画图才是王道。
和建筑水电设备比工资 比地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
本帖最后由 q412873251 于 2013-1-25 10:33 编辑 ]
回复
6楼
谢谢 大家的回复 其实挺爱做结构的 现在同学都劝我转行 可是 其实很喜欢做结构的成就感。 我知道结构成长慢 我只是一直相信结构的未来是好的 我只想问问各位前辈 想得到一个肯定回答 结构以后是有希望的 哪怕我现在忍忍也好
回复
7楼
我想问个问题
嘻嘻
你是邓工讲课是常说的如梦吗
回复
8楼
我12年刚毕业的新手,目前也在一家设计院做结构设计。
不知道院里的奖金分配制度,不过我观察了一下院里的各个专业的员工人数,建筑最多,结构第二,不过建筑比结构多不了几个人。其他专业人数差不多,但比建筑和结构少很多。
所以我想我们结构地位不会很低吧。
薪资制度和你们一样,1K多加年底奖金,有宿舍住,不包吃。
当然我一个新手目前不是很在乎这些,最关心的还是怎样让自己尽快成长。
回复
9楼
估计你今年不是很累,那就抓紧时间学习吧! 等你累死累活的时候就没时间系统学东西了
回复
10楼
朋友给我看的
经常被别人问起是做什么工作的,我说是结构工程师,不是建筑行业的人往往表示不理解,于是我解释道建筑师让一个建筑更好看使用更合理,结构工程师在这个前提下要把这个建筑立起来,在日常使用和地震时保证安全。一番辩白后问者往往恍然大悟:哦,原来你是设计骨架的,听说你们都用电脑算一下就出来了,工作多好呀!
每次听到这种结论,只能哑然一笑,这就是结构工程师在很多人眼中的印象,不像建筑师能把思想显露在外边,也不像设备、电气工程师与人们的生活很贴近容易理解,许多人在装修的时候会遇到讨厌的承重墙影响了装修效果才会有结构的概念,哦,要是没有这道承重墙该多好!
在设计院里,结构工程师的形象也是一群不太活跃的群体。建筑师从学生时代就要滔滔不绝地展示他们的理念,在工作中更是身先士卒地领导各专业实现自己的蓝图。机电工程师要把各种系统告诉给甲方,从上到下从里到内也是洋洋洒洒内容丰富。轮到结构工程师似乎只剩下水泥、钢筋和结构体系,干巴巴的结构数据一点没有出彩之处,显得刻板而神秘,于是甲方很郑重地说:结构设计要保证安全哦!
等项目开始施工似乎终于轮到结构工程师表演,也许是结构专业太重要,也许是设计中专业间配合不彻底,结构工程师在现场交底、变更、指导施工比哪个专业都要多,土木专业吗毕竟要多一分辛苦与历练,结构工程师还是能扛的!风吹日晒后忽然发现一个问题,风里来雨里去总是折腾那点东西,800截面的柱子见多了,连钢筋工都知道往里面塞进去十根八根粗钢筋,再捆上一堆钢筋麻绳齐活,间距不是100就是200的,哪像工程师说得那么复杂!于是心里有些怅然,俺也是个懂技术的人,不能乱来的呀?忽然接到老家的电话,父母想翻盖房子,于是雄心倍增,是自己当家作主的时候了,全然忘却伤和痛,加班加点熬出最美的结构图,美滋滋地等到老妈打来电:你当盖房不花钱,用那么多钢筋都够盖两栋房,请的师傅说了他们自己放钢筋。得,白欢喜一场!在失落中连自己都有些糊涂,结构工程师到底是做什么的?闷在办公室里看着身边的同事,忽然有种不过是个电脑民工的感觉,每天拿着建筑大师的方案图改了又改,结构模型调了又调,这东西做久了,作废的图纸就像流水线一样哗哗地往外冒,换一个人也不过如此,换个地方也不过如此。
别的专业等工程验收后就可以开心庆祝,大不了层高矮点看着不爽,空调不顺感觉热点,灯泡不亮换个开关,结构专业却是千斤重担刚起步,设计使用50年可是要一天天的过,闹不好地球睡得不开心,正好这个地方痒了点,地动山摇缓解一下,结构工程师的心就要紧一紧,心事多了自然就喜欢沉默寡言,每每看到问题也是三言两语直说想法,没有江南园林般娓娓道来的景致,让人觉得好没有生活情趣。
偶尔参加建筑师的研讨会,经常听到大师和新锐畅谈建筑哲学与个人风格,例如赖特的流水别墅、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伍重的悉尼歌剧院、安腾忠雄的教堂、迈耶的美术馆、丹下健三的体育馆等等、等等、又等等,听得大家心动神往,尤其是未来的建筑师无不摩拳擦掌热血澎湃。回到结构领域忽然有种只见理论不见人物的感觉,抗震设计理念最开始由日本人在100多年提出来的,有几个结构工程师知道这个日本人的名字?当年的理念放到今天早就落伍不适用,想起来对自己的成长也没啥动力,就算知道热门的减震设计鼻祖对结构工程师似乎只是设计方法而非设计理念。历史上倒是有几位结构师实在受不了这个寂寞转身投到建筑师的阵营里,效果还真的不错,想象一下建筑师有了理念做个几十平的房子都会意义非凡,结构工程师做个小房子去展示一番?其实大家好像都做过,还要建筑师来帮忙,剩下的真没啥可说的!
是的,这一切都很无趣,无趣的让很多有梦想的结构工程师在工作中渐渐失去冲劲,这就像思辨生存哲学一样,有的人选择离开,有的人选择坚持,离开的不再思考,留下的继续痛苦,在日新月异的建筑领域结构工程师到底能做些什么?当各种曲线、不规则、超高超限的需求在短时间内抛给结构工程师,无尽压力便滚滚而来,压力变成动力是个美好的愿望,实际的痛苦终究解决不了难题,等到最后还是不得不放弃。
当眼里只有这些烦恼,打开蓝图全是问题时,消磨的恰恰是结构工程师的意志,建筑师常有少年天才,结构师却鲜有案例,在侧面证明了结构工程师成长的难度。建筑师有建筑哲学思考,结构课似乎只讲理论却没有告诉结构工程师在消磨中锻炼恰恰是最好的历练。很多年轻的工程师经常焦虑地问什么时候才可以成长起来?其实在工程领域获得某种专业证书只是掌握基础知识的证明,如何将基础知识合理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还需要踏实有效地去实干。有个理论阐述过,在多数领域里要成为有所专长的人,都需要1万个小时(或者说10年)的练习,这也是招聘广告上为什么经常会出现要求有8到10年工作经验的来历。3年经验证明你了解从事的行业做哪些工作,5年经验证明你能解决行业中常规问题。每个人只要坚持都会等到工作10年,那一瞬间也许心情真的爽,但是真的有了十年经验就会成为有所专长的人了吗?结构设计看起来很简单,拿个软件算一算出来结果配一配,网上说明拷一拷标准图集套一套,这样的结果无非是将自己作为生产线上装配工而已,即使做更多项目并不能说明对结构知识掌握得更深厚,不以突破改变的思维方式去工作,积攒的只是画图经验,经验多了就成了定式,定式多了就成了框框,框框多了就限制结构思维,也就谈不上知识更新。精通自己专业的真实含义是在每一项目上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因为上一个项目经验只能为下一个项目提供部分的参考,简单的把经验运用到其它项目上有时候也会造成严重后果。同样经过十年,有的人在行业中崭露头角,不是因为他们经过了十年时间的等待,而是经过十年不断努力、不断突破束缚框框的结果,如果你只看到他们光环,并不想了解成功的背后艰辛,其实对自己的成长不会有太多触动的,忘却各种神奇的速成故事,结合自己的实际和兴趣点,重视结构实践的深度积累才是成为出色结构工程师的必经之路。
除了努力还有什么会影响一个结构工程师的成长?曾经看过一个选择职业的建议,要做就做自己喜欢的职业。小时候我们都谈过理想,估计是内涵太深基本没有人想到要当结构工程师,到上大学也不太理解结构工程的真实含义,几年过去好像很自然的当上了工程师,重复起一代又一代工匠的路子,到了今天不过是换成电脑当空舞。结构设计本身很辛苦,喜欢结构设计其实不会让你的工作更轻松,越喜欢越希望挑战自己的设计能力,越想挑战越发现自己对结构知识掌握得不够多,自然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充实或改善自己的知识,然后应用到新设计里,设计能力就在自我折磨中升级,只要是喜欢结构设计就不会厌倦这一切,实现结构意图的成就感带来的快乐远远高于实施过程中的苦恼。也许选择从事结构设计是个模糊的概念,但这并不妨碍先结婚后恋爱,既然头顶结构工程师的称号,就要做好喜欢结构设计的准备,否者自己的工作会很枯燥而乏味,兴趣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它不仅能引导你承担各种困难压力,还会引导你形成自己的结构思维模式,包括思维的习惯、深度和广度。
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为什么会对建筑感兴趣?说起来很偶然,他在上海读书时,正在建的国际饭店引起了他的兴趣,听说要建二十多层,在当时简直不可想象,于是每个周末他都要去工地看它如何建起来,渐渐的萌生了研究建筑的想法,后来去了美国,看到许多现代建筑,坚定地选择学习建筑。很多人说贝氏原来是学结构专业的,其实贝氏到了美国以后才明白建筑分为三种,艺术范畴上的建筑、结构意义上建筑、承包商建设的建筑,调查后决定要学艺术范畴的建筑。还有贝氏在入学时因建筑画不好,被老师劝过重新考虑学习的方向,贝氏坚持自己的选择,在后来的学习中一直注重视觉训练,而学习结构工程肯定不需要建筑画。贝氏谈到之所以在他的建筑中巧妙运用结构特点,一是早期工地印象决定了他对结构的重视,二是依赖其所学的专业叫“建筑工程学”,在当时的教学体系下建筑和结构的学习结合的较为紧密。但贝氏强调对建筑的热爱决定他非常注重所有与建筑有关专业的学习与应用,由此可见喜欢自己的工作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很多结构师当初在报考志愿的时候并不清楚结构专业的真正内涵,只是误打误撞入了这一行,自然谈不上喜欢。但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就像很多先结婚后恋爱的人一样可以在共同生活中培养出深厚的感情,相濡以沫、相伴一生。兴趣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它不仅能引导你承担各种困难压力,还会引导你形成自己的结构思维模式,包括思维的习惯、深度和广度。结构设计本身很辛苦,喜欢结构设计其实并不会让你的工作更轻松,越喜欢越希望挑战自己的设计能力,越想挑战越发现自己对结构知识掌握得不够多,自然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充实或完善自己的知识,然后应用到新的设计里,于是设计能力就在自我折磨中升级。但只要是喜欢结构设计就不会厌倦这一切,实现结构意图的成就感带来的快乐远远高于实施过程中的苦恼。既然头顶结构工程师的称号,就要做好喜欢结构设计的准备。既然没能爱一行干一行,那就干一行爱一行吧,它会带给你无穷的乐趣。
看完很感动
回复
11楼
楼主还算好的,我在的院连电气都比不上。没办法谁叫路是自己选的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