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终于通过告别这个版块,顺便留下点笨鸟经验
结构老
结构老 Lv.6
2013年01月06日 16:04:04
只看楼主

终于等到成绩了,第二次考试通过了。一直以来从土木在线不断下心得,下pdf,下软件,今次考完之后,我也留下一点文字给后人吧。首先是复习资料问题,来一个逐一点评(只包含我拥有的): 《指南》,施老的指南是不能不买的,相对来说错误很少,第一遍复习学规范是必须的,有些人认为他把规范印在上面浪费页面,但我觉得很好,因为每个章节的内容相当的清晰。这本书最少先啃两遍才开始做题吧。第一遍看完我想大部分人都已经忘记前面了,第二遍再看你会觉得渐入佳境了。如果你要说你没有时间,那是你的问题,也没有必要考这个试了(看都没有时间,不要说做题)。如果说你觉得不需要领悟规范就能考好,那么你是牛人,不在讨论之列。

终于等到成绩了,第二次考试通过了。一直以来从土木在线不断下心得,下pdf,下软件,今次考完之后,我也留下一点文字给后人吧。
首先是复习资料问题,来一个逐一点评(只包含我拥有的):
《指南》,施老的指南是不能不买的,相对来说错误很少,第一遍复习学规范是必须的,有些人认为他把规范印在上面浪费页面,但我觉得很好,因为每个章节的内容相当的清晰。这本书最少先啃两遍才开始做题吧。第一遍看完我想大部分人都已经忘记前面了,第二遍再看你会觉得渐入佳境了。如果你要说你没有时间,那是你的问题,也没有必要考这个试了(看都没有时间,不要说做题)。如果说你觉得不需要领悟规范就能考好,那么你是牛人,不在讨论之列。
《指导》我没有这本书,但做过里面的题目。说实在,里面的题目都相当老旧了,大部分是以前的考题和那些XX规范理解里面的例题,厚厚一大本,错误不算少,价钱不算低。换规范以后,有些题目更新没有彻底。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他后面的附录(包括我第一次考),里面的什么D值法几乎年年要考,一定要把这个附录好好吃透,力学是基本功!
《精讲系列》12年我三本都买了,基本没有什么用。里面的历年试题基本是废的,讲解部分基本80%以上与《指南》相同,比《指南》多一点点内容,不过我觉得你把《指南》吃透,也就差不多了。里面更新了一些习题,错误也是不少的,总体来说性价比不高。
兰定筠的《实战训练》,17套题我只做了真题部分,非真题只做了一两套。他的非真题就是把真题变下样,或者搞些稀奇古怪的例子,桥梁部分完全不会做,实在会把人搞疯。真题也不好好出,非要把原题目的数字改掉,最无耻的就是有些题目把原来的正确答案给换走了,令你无答案可选,他把自己错误理解答案搞上去。最不可原谅的就是人家权威答案都发布出来多年了,他还不知悔改。不说别的,就说一个桥梁全长,连续考了多年,2012年再相信他就是白白丢掉一分送来的分!!对此书毫无好感,不知道为什么论坛那么多的人买他的书。
老朱的2011年题解,不用说了,不买根本就是你的错,不把他带进12年的考场更是错得不得了,感谢老朱!里面一级二级的题目和解答麻烦都细读3遍。
传说中的赵赤云30天冲刺,这本被无数网友推荐的题集。本人做了一点里面的题目,其实好多题目在《指导》都有,错误也是有的。我想在那个年代备受推崇,主要是因为那时候习题少,真题没有正规出版,而那本书题型与考题接近。但今时今日规范早已更新,真题习题都大量上市,那本书应该走入历史,大家没有必要还在TB上找复印版了。
住建部出的历年真题,考试的人似乎都必备的~~~~~不说了,但有个最大的缺点,就会规范没有更新,原来怎样现在还是怎样。现在规范全部换了,价值下降了,而且每年只出5套题,数量不够!
最后说一本我最推荐的题集:张庆芳的真题。他的题目全部原汁原味而且全面,从2003年开始,解答也完全按照住建部出的。但对于里面有争议的,他会列出各方的理据及解答,供读者参考(11年那条计算节点弯矩的就是好例子,施老与老朱的见解完全不同)。但我知道这本书太晚了,就没有买吗,只在网上找了电子版,里面的错误多少我就不知道了。
最后还想吐槽一下那些所谓习题,和真题毫无可比性。看完答案你会发现那些人出题的思路:先想好某个考点,再挖相关陷阱,再遍题目。本来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偏偏出题的人语文能力奇差,一大段的文字说完之后毫无文法可言,表达能力奇差,令人不知所云。偏偏这些题目不经过校审,令你做题不断问候出题的人的亲戚。更有甚者,可能出题的人想考你某个陷阱,但是忘了告诉你。记得某道钢结构题考的是单角钢材料做的桁架,但没有说出单面连接单面角钢,最后答案却是要折减强度。那些越老旧的题目越多这种莫名其妙的题目,而且连一张图都不附!
其他的书,没有读过,我就不多评价了。以上供大家参考。个人推荐《指南》+老朱题解+《张庆芳》,做完十年以来的一级二级真题就好,那些什么“接近真题”的废题,完全浪费时间,误人子弟。如果实在想多做题,做一下《指南》里的例题好了。
罗列了那么多参考资料,再说说复习过程。第一年我已经看了两遍的《指南》,但题目做的太少,只考了41分。今年从6月开始复习,用了一个多月快速翻了一遍《指南》,开始转入做题阶段。本人做题不多,总共大约1000道,但是以真题为主。做题过程中还对每一门课进行总结,就是说提纲性地抽出规范的主线,也把自己做错的题目错在社么地方全部抄录在笔记本上(总共几十页纸,但是必须字字珠玑,不能照抄规范)。到了最后一个月,不断翻看笔记本就能想到规范对应的内容和自己什么地方摔倒过。
最后就是考试时的状态调整。我连续两年都考前一晚紧张得失眠。因为红牛力保健是必须的,一年就一次,上下午各一瓶没事。考试的时候,由于情景在前,每一页一道小题,所以极容易忘记前面大题的条件(特别是图上尺寸),做题时翻来翻去,状态会比平常模拟时要差得多,做完还要填答题卡。所以6分钟每道题是肯定没有的,各位请注意。另外有一个细节,就是一定要买一个100以上的正版卡西欧计算器。现在的考试拼的就是按计算器的速度,如果你的计算器响应比你按的速度慢,你就等着哭吧。我2011年考就吃了大亏,这种钱决不能省。
我复习用了一盒笔,若干叠草稿纸。现在这些残骸还放在我的书桌上,看着这些残骸,只能说天道酬勤。
本文适用于笨鸟,不适用于牛人,谢谢各位。
lingzi05201
2013年01月06日 16:11:18
2楼
张庆芳的书 疑难解答和聚焦值得一看,但相比较而言,个人觉得他的真题略微欠缺。这个也看个人习惯了,有先入为主的影响。
回复
hm1981
2013年01月06日 16:13:55
3楼
收藏了,很实在,给人很好的指导和激励。
回复
chenhouming128
2013年01月06日 16:14:08
4楼
01年毕业,本人也第二次考,第一次43分,参考书使用上,第一次吃了很多亏啊,这次成绩还没出,个人觉得楼主讲的非常睿智,特别是对参考书的价值点评
回复
g31302102
2013年01月06日 16:59:22
5楼
积极备战2013年!
回复
shuofeng2718
2013年01月06日 17:23:06
6楼
敢问楼主,平时做题也按考试一样写完整过程吗?也掐时间吗?
回复
结构老
2013年01月06日 17:30:34
7楼
平时做题一定写过程,但做习题不掐时间,做真题掐时间,因为出习题的人根本无能力安排你6分钟做一道题,那些什么说自己与真题相同的都是放P,除非那道题就是真题。
回复
wuxian401
2013年01月06日 17:58:39
8楼
楼主哪个省的?
回复
huweisi
2013年01月06日 19:09:49
9楼
我的复习方法和内容基本上和楼主是一致的,2012年的考试就是学的张庆芳的真题解析,然后反复做了两遍真题,并结合看规范,现在上海的成绩还没有出来,这期间等待的心情非常糟糕,我是第3年考了,希望这次能有个好结果!
回复
lzzah
2013年01月07日 10:08:04
10楼
学习了
回复
大长
2013年01月07日 13:19:39
11楼
个人觉得还是在真题上下点功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