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很多设计人员在结构建模时候建立连梁有两种方法: 1、按墙上开洞口输入。 2、按主梁输入。 根据新版高规7.1.3条: 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应按本章的有关规定设计,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宜按框架梁设计。跨高比大于5的梁显然不算连梁,但小于5是按主梁还是按洞口输入呢? 上次有PKPM某省分公司的人员告诉我,PKPM操作上跨高比大于5按梁输入,小于5按洞口。 这个梁是按主梁输入的,PKPM认为是连梁(显示黄色即为连梁)。
————————————
目前很多设计人员在结构建模时候建立连梁有两种方法:
1、按墙上开洞口输入。
2、按主梁输入。
根据新版高规7.1.3条: 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应按本章的有关规定设计,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宜按框架梁设计。跨高比大于5的梁显然不算连梁,但小于5是按主梁还是按洞口输入呢?
上次有PKPM某省分公司的人员告诉我,PKPM操作上跨高比大于5按梁输入,小于5按洞口。
这个梁是按主梁输入的,PKPM认为是连梁(显示黄色即为连梁)。
从图上可见,PKPM2010版是能针对此条规范根据跨高比和支座属性定义自行判断连梁的。
既然两墙之间的梁 PKPM2010能根据跨高比判断是否为连梁,个人认为应该是遵循了这条7.1.3的规定。
那么我想请问一下以后所有的连梁 我们还有必要用洞口输入的方法建立连梁吗?(每次都去根据层高变化 算洞口高度。)
有人说按洞口输入的刚度比按梁输入的刚度要大,是这样吗?
很多人方法不一,我想问问结构设计的同行们你们是怎样输入的?官方依据是什么。
欢迎大家参与讨论,留下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