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很多设计人员在结构建模时候建立连梁有两种方法: 1、按墙上开洞口输入。 2、按主梁输入。 根据新版高规7.1.3条: 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应按本章的有关规定设计,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宜按框架梁设计。跨高比大于5的梁显然不算连梁,但小于5是按主梁还是按洞口输入呢? 上次有PKPM某省分公司的人员告诉我,PKPM操作上跨高比大于5按梁输入,小于5按洞口。 这个梁是按主梁输入的,PKPM认为是连梁(显示黄色即为连梁)。
————————————
目前很多设计人员在结构建模时候建立连梁有两种方法:
1、按墙上开洞口输入。
2、按主梁输入。
根据新版高规7.1.3条: 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应按本章的有关规定设计,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宜按框架梁设计。跨高比大于5的梁显然不算连梁,但小于5是按主梁还是按洞口输入呢?
上次有PKPM某省分公司的人员告诉我,PKPM操作上跨高比大于5按梁输入,小于5按洞口。
这个梁是按主梁输入的,PKPM认为是连梁(显示黄色即为连梁)。
从图上可见,PKPM2010版是能针对此条规范根据跨高比和支座属性定义自行判断连梁的。
既然两墙之间的梁 PKPM2010能根据跨高比判断是否为连梁,个人认为应该是遵循了这条7.1.3的规定。
那么我想请问一下以后所有的连梁 我们还有必要用洞口输入的方法建立连梁吗?(每次都去根据层高变化 算洞口高度。)
有人说按洞口输入的刚度比按梁输入的刚度要大,是这样吗?
很多人方法不一,我想问问结构设计的同行们你们是怎样输入的?官方依据是什么。
欢迎大家参与讨论,留下你的方法。
12楼
嗯,一般这种方法比较准确。
不过各地要求不一样,也要看各地审图要求。
有的地方,即使高跨比大于5也可以按洞口输入,有些地方强制要求按梁输入。
一般而言,按洞口输入,刚度偏大,容易调位移,但容易超筋。
按梁输入,容易调配筋,位移相对弱一些。
回复
13楼
两种建模的方法都可以。但是开洞要比按梁输入的刚度大一些
回复
14楼
两种建模的方法都可以。但是开洞要比按梁输入的刚度大一些。个人认为如果没有人强制说不行那就哪种方便按哪种即可。不必死扣
回复
15楼
我们院跨高比大于5按梁输入,小于5按洞口。
虽然跨高比大于5按主梁输入时,PKPM会判断为连梁,也不能得出“没有必要用洞口输入的方法建立连梁”的结论,因为梁是杆单元,剪力墙开洞形成的梁是面单元,两者计算的时候结果有区别的。
回复
16楼
根据朱炳寅建筑结构设计分析与问答一书中,谈到对剪力墙连梁的计算模型的处理方法,当为较强连梁,即连梁的净跨,(而不是高规里说的跨度,这样偏于安全)与连梁截面高度的比值小于5且连梁截面高度不小于400时,应采用墙开洞;当为弱连梁,即连梁的净跨与连梁截面高度的比值大于5时,按梁元模型计算。 这和上面大部分网友的说法大同小异。
回复
17楼
计算上讲,其实都可以,一种是用杆件单元模拟,一种是用膜单元(平面内)模拟。即使跨高比大于5按洞口输入也是可以的,没有任何理论规定梁只能用杆单元而不能用膜单元计算。用膜单元好处是保证梁墙相连边界变形协调,不足是四节点膜单元存在剪切自锁,也是这两点使得膜单元计算刚度会大一些。另外,两种单元由节点位移计算单元内弯矩的方式也不同,膜单元存在更多简化和假设。所以有时候两种单元计算的梁支座内力差异很大。
另外,开洞输入pkpm指定连梁砼等级同墙柱,内力差异大,砼等级不同,自然配筋差异很大。
回复
18楼
学习中。。。。
回复
19楼
个人觉得不能一概以跨高比来确定是否采用开洞布置,还需要考虑洞口面积与墙支面积的关系。
回复
20楼
回复
21楼
当为较强连梁时采用墙开洞;当为弱连梁时按梁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