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阳光——记默默助人的学生谌贻盛
wulianjie032
2007年07月28日 15:57:01
来自于学生专栏
只看楼主

谌贻盛是土建学院05环境工程2班 的同学,初次见到他,干干净净的外表,行为举止间,给人感觉是一个腼腆、内敛的男孩子。“对于采访,我一直很矛盾,我只是想继续默默地做我一直在做的事,” 谌贻盛说,“其实我所做的也只是涓涓细流。”  “她们本来有着光明的未来,而无情的贫困却使她们的命运急转直下,甚至黯然失色。”  小谌介绍了他第一次助学的经过。高一暑假回家时,从母亲口中得知,住在楼上的两个女孩的状况很不好,她们的父亲是残疾,母亲也是常年有病。别家孩子基本上都是在学校或是在外面吃,而她们一直都是自己带。“因为自己也是这种情况,所以特别能够理解她们,觉得自己应该尽力帮助别人。”高中时小谌在学校的宏志班,能够得到一些补助,他把平时省下来的钱让母亲转交给她们。刚开始她们不肯接受,因为大家都是相同的境遇,她们心里过意不去。谌贻盛就劝她们说,这些钱对他当然很可贵,但对于她们来说,或许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现在就当是借的,以后赚了可以再还。就这样她们接受了谌贻盛的帮助。高考结束后,由于搬家,和她们失去了联系。后来放假回家从母亲那得知她们姐妹俩一个打工,一个在上海读大学,谌贻盛的心里总算得到了安慰。

谌贻盛是土建学院05环境工程2班 的同学,初次见到他,干干净净的外表,行为举止间,给人感觉是一个腼腆、内敛的男孩子。“对于采访,我一直很矛盾,我只是想继续默默地做我一直在做的事,” 谌贻盛说,“其实我所做的也只是涓涓细流。”
  “她们本来有着光明的未来,而无情的贫困却使她们的命运急转直下,甚至黯然失色。”
  小谌介绍了他第一次助学的经过。高一暑假回家时,从母亲口中得知,住在楼上的两个女孩的状况很不好,她们的父亲是残疾,母亲也是常年有病。别家孩子基本上都是在学校或是在外面吃,而她们一直都是自己带。“因为自己也是这种情况,所以特别能够理解她们,觉得自己应该尽力帮助别人。”高中时小谌在学校的宏志班,能够得到一些补助,他把平时省下来的钱让母亲转交给她们。刚开始她们不肯接受,因为大家都是相同的境遇,她们心里过意不去。谌贻盛就劝她们说,这些钱对他当然很可贵,但对于她们来说,或许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现在就当是借的,以后赚了可以再还。就这样她们接受了谌贻盛的帮助。高考结束后,由于搬家,和她们失去了联系。后来放假回家从母亲那得知她们姐妹俩一个打工,一个在上海读大学,谌贻盛的心里总算得到了安慰。
  “大一结束时,算了一下自己还有些剩余,就想再帮助家庭贫困的学生,虽然自己的力量有限,但一个高中生的需要也不会太多。而且这学年又得了三等奖学金。”小谌说,“大一暑假回家,去县里的一中找,没有找到符合条件的,随后又去了三中,听别人提到了她,现在高二(13)班的小洪同学,然后就去找她,说明了自己的来意,问了一下她的情况,并把自己身上的钱都给了她。”谌贻盛每次回去都会去看她,因为有相似的经历,有很多的共同语言,平时也一直保持着电话和信件联系。“每次通电话,我都不会去过问她的学习成绩,因为我不想给她增加无形的压力。而我也不希望她对自己有太多的感激,想的太多,只希望她把自己当哥哥,给她一些依靠,自己就像是在尽义务。希望她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苦难和挫折犹如一个标杆,更能测出一个人生命的深度和广度,顺境而为容易,但要在逆境中坚守却很难。”
  小谌出生在农村,上面还有两个姐姐,父亲是聋哑人,而母亲身体也不好。小时候他家经常受到邻里的欺负。本来是他家的牛棚,别人却把他家的牛牵出来,把自家的牵进去,还当着他家人的面把他家的柴禾撇出去,放自家的进去,甚至有人赶着鸭鹅到他家的稻田里去……而对于这些,他们只能无奈的承受着。七岁那年,父亲去世。随后,他们也逃离了这个令他们伤心的地方。
  初中时一家人搬到了阿姨的楼上,妈妈去了城里。妈妈走时,他听到姨夫对妈妈说:“你走了以后你儿子还不天天来打搅我啊。”听了之后,难过,伤心,但倔强的小谌除了过年,平时即使是楼上楼下地住着,也从不去阿姨家。
  妈妈的日子过得很艰辛,无法给他生活费,因为没有生活来源,每天早上谌贻盛都要很早起来,由于那里的工厂比较多,就去门口捡几斤废铁什么的,买个两三块钱,作为自己的生活费。他阿姨家的小表弟跟他的关系很好,表弟会偷偷的拿吃的给他,早上还跟他一起去捡废铁。可是有一天经过阿姨家门口的时候,听到姨夫训斥表弟的声音,如霹雳,震得他无法动弹,“你家很穷吗?!你缺钱花吗?你要多少我给你,干嘛跟着他一起做叫花子?”他在门外站了很久,心里委屈,泪水在脸上肆意。渐渐地,他习惯了冷言与嘲笑,他去亲戚朋友家从来不会呆上一天,怕呆久了会让人反感。
  日子就这么艰苦地过着。初二,离开学还有两天,手里一分钱也没有,万般无奈,只好去找大姐。那时大姐住在山里,他要骑自行车去,那天又是鬼节,晚上路旁有很多烧纸钱的火堆,当时心里特别害怕。天黑得看不清路,完全是凭着感觉走。而到了大姐家,大姐也是没有办法。开学四五天了,他也没去上课。校长知道他的情况后,就派老师去找他,因为不知道他的具体地址,就一点点地打听,先找到了他阿姨家,他阿姨又找到他。回到学校后,他也就没交什么。学校很照顾他,有个老师对他特别好。高中在宏志班,每年都有补助。“当时班级同学的情况都差不多,我的一个朋友母亲去世,父亲有病,80多岁的奶奶,还有个十多岁的弟弟,虽然很贫困,但是特别自信。”小谌还讲到,来大学后县党委宣传部的吴部长为他申请到了‘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的一个宝贵名额。
  “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勇气去面对。”
  小谌并不是只靠补助,一有时间,他就呆不住了,忙着给自己找事做。“高中的学习紧,没有什么时间。高考后,我去见县党委宣传部的吴部长,当时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好,吴部长给了我500块钱和一张名片,让我去医院看病。等到身体好了一点后我就去找事做。我们当地有一条河堤,年久失修,长满了芦草,有人运沙要从那里过,需要把那里整出来。我在那里干了没几天就中暑了,工钱都用来付了药费了。”去年暑假去工地上拉钢筋,一根六毛。“上午还容易点,有体力,到了下午就越来越累。”从早上8点大概到晚上9点。今年暑假,小谌到干鑫纺织厂搬棉纱,两百斤一包,用推车推,每包6毛。平时小谌还在食堂、书城做过工,发过传单。“打工不易,有些老板对员工特别苛刻。”
  “人活在世,就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经历了那么多的艰辛,小谌是怎样想的?“社会给了我很多,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助,也就没有我的现在,”小谌这样回答,“对于过去那些人,不去管他,随便他怎么样。本来他就伤害过你,你又何必再伤害自己。”小谌还讲了一段经历,高中时同学们都喜欢到门外的小摊排队买早饭,因为那里的好吃又不贵。一天早上,有个老乞丐在摊边,老板怕影响生意,就赶他,最后还拿着棍子把老乞丐打走。那天他就买了两份,拿着早饭去追那个老乞丐,追了很远,看着他,好饥饿,就都给他了,而自己只好饿着去上课。“将心比心,如果我是那个老乞丐,多么希望有个人能给我点吃的。”
  对于自己曾经所做的,小谌的家人都很支持他。他说:“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该做的事一定会做,不管别人怎么批评。在家里,对于自己的意见,家人很尊重。”

  小谌说,他现在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妈妈。妈妈身体不好,给妈妈钱,希望妈妈能过得好一点,但是妈妈又坚决不要,因为她希望儿子能吃的再好一点。小谌说他特别想念爸爸,小时候去爸爸坟前,妈妈骗他说爸爸坐在很远很远的树枝上看着他们,所以他每次去都会仔细地向四周看。长大了才知道这是个美丽的谎言。
  “平时同学都以为我是一个乐观、内向的人,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会黯然神伤,上了大学后,我一直在努力的调整,不希望把这种忧郁的情绪带给身边的同学。”
  没有家的人就如同一根无根的野草。故乡,依然是他心中的一份思念。“特别想回故乡去看一看。心里总有一种漂泊在茫茫人海中想靠岸却又无法靠岸的感觉。也许家乡的人都应该不认识了。那是一个很伤心的地方,很想回去,但那已不是我梦想中的故乡。所以,一种很浓的乡愁萦绕在心上。”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