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的城市(原创,我的发现)西安城的中轴线
shjy200404
shjy200404 Lv.12
2007年07月05日 17:48:17
只看楼主

(原创,我的发现)西安城的中轴线   我们知道,现在的北京城,其中轴线上有很多故事和传说,人们称这条线为子午线。但你知道在西安城南有一个子午镇时,就会明白,西安城也有其自己的中轴线,这里中国古代先哲们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基准线,每一条子午线的确定都有其必然性存在。   当我知道北京的中轴线直指当时,最早建成现代规模的北京城,元朝先祖的发祥地元上都时,就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秦、汉和大唐要在西安建都。如果从广阔的地域来看,秦都(咸阳)、汉唐的长安城,几乎重合在一起。为什么古人会在此建都,西安的中轴线有何含意。

(原创,我的发现)西安城的中轴线

  我们知道,现在的北京城,其中轴线上有很多故事和传说,人们称这条线为子午线。但你知道在西安城南有一个子午镇时,就会明白,西安城也有其自己的中轴线,这里中国古代先哲们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基准线,每一条子午线的确定都有其必然性存在。

  当我知道北京的中轴线直指当时,最早建成现代规模的北京城,元朝先祖的发祥地元上都时,就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秦、汉和大唐要在西安建都。如果从广阔的地域来看,秦都(咸阳)、汉唐的长安城,几乎重合在一起。为什么古人会在此建都,西安的中轴线有何含意。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首先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道路体系---“驰道”。其中有两条最为有名,一条是直指北方到达秦长城,另一条条道路是由秦朝的都城咸阳通向东海之滨的连云港。这两条路的交点就是秦国都感阳,向北的是子午线,东西向的是纬度线。

  先看一下西安的中轴线,它就是现代的南、北大街,其中心是西安钟楼。一直向南,就到了秦岭脚下的子午镇,只是现在的子午镇,偏西一点,这是我想起汉时的长安城正处于现西安的偏西位置,偏移不到三公里。

  中国古代在城市施行封闭的里市制度至迟始于战国时期(公元前390年左右),由于在宫殿和官署之间布置,道路及街区都不甚规整,至隋唐长安把里坊布置在外郭后,才形成中国历史上最巨大、规整、中轴对称的里坊制城市。

  延秦直道向北划一条直线,直好穿过陕西黄陵县,那里是人文始祖,黄帝长眠的地方。看到这里我马上明白了,西安的中轴线意义深远。它暗示了西安当时是承前启后的必然地位。它上承华夏大业,继承黄帝衣钵。古代中国人信奉北为上,官府、庭院总是讲究坐北朝南,以为正统。黄陵正好在西安的正北方,这不是偶然的巧合。必定是古人精心的设计。这就是我得出的第一个结论。

  那么决定一个方位还需要一条线,这就是纬线。西安正处于北纬33″39—34″45之间。

  以纬度言之,人类共认的北纬34°酿酒“黄金线上”,这一线上之温度与地貌石凹,最易成酒,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一带是地球上最早的原始农业地区,因为此处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最宜生长,有最佳的人类居住环境。“秦岭”之“秦”,《说文解字》上说为:“宜农之地,从春从秋。”秦即“春种秋收”之意也,而秦岭最早的称谓是“华山”,“华”通“花”,“华山”即“花山”,所以秦岭是人类共认的“花果山”与“天然植物基因库”。绝非偶然,而是天成。由于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所以,中华民族就从兹,炎黄二帝自在其中,最早的华夏族的雏形时间,当在10000年到5000年之间,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之上限,正是该时段的下限。北首岭人与半坡人的生存下限,也与此时段的下限相吻合,而北首岭人存在的上限7000年,恰是华夏民族形成雏形的中段。

  北纬34--35度之间,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从考古学的发现可以看出,当人类在陆地上生存并开始活动的时候,出于人类自身的本性,都是选择最优厚的自然环境作为生存条件的。这个区间是全球共认的面包篮子(BreadBasket)。这条线上产生了众多的人类文明,古巴比仑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和中华文明。同时期的大洋彼岸也产生了古印地安文明。

  在华夏九州,历史长河里六大古都其三个在这条线上,西安、洛阳和开封。当我们将这两条支撑中国人的精神与物质的生命线汇聚到一个焦点,这就是西安。我不知道是西安选择了历史,还是历史选择了西安,那一刻她成为华夏大地的心脏。她活跃在历史中数千年之久。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出文章开始提出的问题,西安城的中轴线的确定是有意义的,那就是它是以人文始祖黄帝陵的位置为基准而确定。现在的西安城在唐朝基本定型,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西安城从秦朝开始,不断修下它的城市中轴线,到唐朝时才于黄陵完全重合。由此也看出古人在确定西安中轴线时的测量水平在不断提高,其良苦用心不示自明。

  这是本人在地图上的发现,多有主观臆断,请对此问题有兴趣有朋友们批评指正。(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免费打赏
shjy200404
2007年07月05日 17:49:29
2楼
.
回复
shjy200404
2007年07月05日 17:49:47
3楼
.
回复
shjy200404
2007年07月05日 17:50:08
4楼
.
回复
shjy200404
2007年07月05日 17:50:35
5楼
.
回复
shjy200404
2007年07月05日 17:50:55
6楼
.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