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景观生态评估和新可再生能源水利资源评价
nt_lzy
nt_lzy Lv.2
2004年09月25日 08:49:47
只看楼主

——采用海史时期东中国海环流系统与海陆气候反馈模型 张承建 -----------------------问题的提出---------------------------------------- 环境考古发现,在春秋战国时期(3.0kaBP-2.5kaBP)东中国海及其水系发生过一次气候大改变.距今10kaBP-3.0kaBP的温暖湿润气候期转变为干凉气候期。前期(以下简称海史时期)各海区和各水系流域气温高,雨量多,环勃海水系和黄海水系中下游均属于亚热带,农作物一年二熟,平均年径流深比当代多200毫米,大部地域年平均降水量比当代多500-300毫米,个别地区多1000毫米。蒙古高原和东北大平原属于暖温带,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8月份,俗称北方发“龙水”季节。海史时期东中国海深入今日勃海和黄海大平原,以下称为大华北湾和西黄海湾,而大华北湾为大黄海湾的内海海湾,《庄子·秋水篇》绘声绘色描述了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阐明了返归本真的主张。河海对话场面甚为开阔,气氛相当惬意。后期(以下简称陆史时期)长江以北逐步演变为暖温带和温带,亚热带北限南推了2000-500公里,农作物二年三熟,降水量递减,河湖走向萎缩。恢宏博大的古代运河修筑史实属恢复海史时期东中国海水系舟楫渔利之举。

——采用海史时期东中国海环流系统与海陆气候反馈模型

张承建

-----------------------问题的提出----------------------------------------

环境考古发现,在春秋战国时期(3.0kaBP-2.5kaBP)东中国海及其水系发生过一次气候大改变.距今10kaBP-3.0kaBP的温暖湿润气候期转变为干凉气候期。前期(以下简称海史时期)各海区和各水系流域气温高,雨量多,环勃海水系和黄海水系中下游均属于亚热带,农作物一年二熟,平均年径流深比当代多200毫米,大部地域年平均降水量比当代多500-300毫米,个别地区多1000毫米。蒙古高原和东北大平原属于暖温带,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8月份,俗称北方发“龙水”季节。海史时期东中国海深入今日勃海和黄海大平原,以下称为大华北湾和西黄海湾,而大华北湾为大黄海湾的内海海湾,《庄子·秋水篇》绘声绘色描述了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阐明了返归本真的主张。河海对话场面甚为开阔,气氛相当惬意。后期(以下简称陆史时期)长江以北逐步演变为暖温带和温带,亚热带北限南推了2000-500公里,农作物二年三熟,降水量递减,河湖走向萎缩。恢宏博大的古代运河修筑史实属恢复海史时期东中国海水系舟楫渔利之举。

此次气候突变,北方年平均气温下降了2摄氏度,东中国海大平原亚热带耕种区全部沦为暖温带和温带耕种区。北方大片耕种区丧失,在旱季又极易助长盐碱化使得土地自然生产力逐年下跌,严重的环境灾害(盐碱化和蝗灾等因素)终于在战国时期成为内乱纷争的地理政治基础。长城在历史上是我国农耕区和牧业区的分界线,明长城较秦长城南退了400-200公里,推算出其间环渤海流域可耕地丧失了2-1亿亩。事实上蒙古高原在海史时期仍有大片耕种区,可以认为海史以来我国北方可耕地丧失总面积达3亿亩。而海史时期北方可供开垦的肥沃土地达15亿亩以上,目前的“北大荒”在北魏时期就是“北大仓”了。由于此次气候突变持续发展,北魏开垦的“北大仓”再一次沉寂下来。

21kaBP以来,东中国海及其水系的气候演变存在着大起大落的巨大差异,在全球降水场、海温场、气候场、陆水变化中独树一帜。

21kaBP东亚气候普遍比现代寒冷,我国年平均降温幅度在高纬为15-12摄氏度,中纬为10-8摄氏度,到低纬为5-3摄氏度。原因是21kaBP海平面比现今低80米(一说是200米),我国东部沿海三大平原远离太平洋,相当于一个面积300平方公里的近岸低地(以下将这个近海低地称为北洋低地)。自北往南走,北洋低地气候为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欧亚大陆降水普遍比现代低50%左右。降水场表明,我国东部极端干燥而西部相对湿润,与现代东湿西干的特征正好相反,主要原因是北洋低地作为陆地,其陆地过程而非海洋暖流过程,阻碍了太平洋东南季风的西北输送。气压场提示了西风带在东亚区明显加强且南压,较现代南推了近10个纬度;太平洋反气旋西伸,使我国东部夏季受高压系统控制,形成干燥气候。由于海平面比现代低数百十米,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近海干燥低地在我国北方形成夏季超强度高压系统(夜间)和低压系统(白天),夜间对北洋低地上空的空气进行冷却,形成“干谷效应”,如同今日昆明气候。因此亦可将北洋低地称为北洋干谷。北洋干谷的形成,进一步使得蒙古高原成为不毛之地,形成21kaBP中国大风沙线以及蒙古大沙漠。

6kaBP东亚气候与现代亦存在巨大差异。自12kaBP海平面不断抬升,在6kaBP时“北洋干谷”已成为浩瀚的东中国海。北洋即东中国海成为西太平洋生命家园,此时在地球另一端对应的是撒哈拉大草原。在我国,东中国海水系流域表现为湿热环境,年平均气温高出现代2.5摄氏度,冬季温度明显升高,尤其是华北、青甘地区冬季气温比现代高8-3摄氏度。东中国海海区平均水温比现代高12-6摄氏度,可名副其实地称为“热海”。

3kaBP华北年平均气温比现代高2摄氏度,冬季平均气温高5-3摄氏度,是6kaBP以来东亚气候干凉化演变的前奏。

近十年来,《全球古气候模拟对比研究计划(PMIP)》主要针对21kaBP和6kaBP全球古气候,采用大气环流模型(AGCM或AGCM+SSiB)进行古气候数值模拟研究。目前该研究计划遇到了东中国海陆海演变及其海陆气候大尺度反馈机制形成的问题而难以逾越。

太阳对地球低纬度的加热作用过程、极地的冷却作用过程、半球间夜空辐射冷却作用过程、陆海下垫面因素和地球冷热流输送作用过程是地球环流系统的主要影响因子。热作用取决于天文因子和地球热能物理特性,冷作用最终取决于地球夜空辐射冷能物理特性。而冷热流输送作用过程主要由经向环流表达。由于宇宙学规律,经向环流表现出神奇奥妙的立体球内(外)闭合(发散)曲线。在大气中,经向环流表现为Hadley环流、Ferrel环流和极地环流。而在海洋中,突出地表现为深层洋流(冷流)——温盐环流。温盐环流对地球海洋冷能的输送量占大洋的90%,是宇宙夜空冷能和地球两极冷能(连续获得宇宙冷能)的收集动力装置,相当于大洋的主静脉。
免费打赏
nt_lzy
2004年09月25日 08:50:07
2楼
------------------6kaBP东中国海环流系统及其陆海气候反馈-------------------

东中国海,又称“北洋”“北冥”“北海”,北太平洋的西部边缘海。范围由西太平洋
“地球暖池”西北海区、东海、黄海和内海渤海组成。东中国海(北洋或北冥)和南
中国海(南洋或南冥)是中国海的一对孪生兄弟。海史时期,东中国海深入今日
环渤海和黄海西部大平原,北京王府井挖掘过程中就曾出土巨鲸化石,而北京城
已有近3500年历史了。东中国海西部海区/华北平原在完成海退陆进演变后,又经
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完成了存在于现代华北平原上的、以黄河为分水岭的两
大水系——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

海史时期,东中国海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年热带气旋生成50余
次,年龙卷风逾三百次之多。冬春季风和寒潮低纬驱进为全球海洋之最,且亚热
带气旋和温带气旋十分显著。海面上平均年降水量自西太平洋暖池西北海区至北
京方向序谱递减,在台湾岛东南岸海区达3500毫米,台湾岛东北岸海区(黑潮抛
物线大拐弯处)达3000毫米,东海东部2500-2000毫米,东海西部和黄海东部
2000-1500毫米,黄海西部1800-1200毫米,渤海西部和南部1200-1000毫米,
而正对淮渤海暖海主槽的滦河流域山系平均年降水量竞高达2000-1500毫米,局
部山地可达2500毫米以上。

海史时期渤黄海为亚热带海洋,此时的“热海”深入今环渤海大平原和黄海西部大平
原,在辽阔的浅海上陆水海水掺合极为剧烈,整个东中国海具有与现代(包括整
个陆史时期)大相径庭的环流特征。
按海流对气候的贡献,可认为东中国海环流系统主要有西太平洋暖池和黑潮主脉
及众支脉暖流水区、东中国海暖流、中国大沿岸流(夏半季)和中国海寒流(冬
半季)、东中国海深层温盐环流、风海流和潮流等海流所组成。

西太平洋暖池,也称地球暖池,指菲律宾东部到印尼群岛海温不低于28摄氏度的
西太平洋海域,地球海洋中高于28摄氏度的热浓盐海水有90%聚集在此暖池。被
黑潮暖流增温后在东中国海外海均为副热带洋面,并成为暖水区,但大部分海区
海温不及28摄氏度。

海史时期,黑潮暖流较现代黑潮更为浩大。滔滔宏流的黑潮,在台湾东面外海宽
达200公里,深度近500米,流速最大时每昼夜超过100公里,比地球陆水总流量
大二十多倍。其时,黑潮源于台湾岛东南和巴士海峡以东海域,是北太平洋副热
带环流的西部边界流,海水呈深蓝色,远看似黑色,因而得名。在东海大致沿大
陆坡内侧流动,主流轴指向东北,流速为1-3节,平均流量为每秒近5000万立方
米。黑潮沿东海大陆架北缘北上,经琉球群岛进入太平洋开阔洋面,直抵东北太
平洋西雅图近岸,而后扭头南下形成加利福尼亚寒流,使得加州阳光灿烂无比。

东中国海暖流(北洋暖流)源自黑潮抛物线大拐弯处,至大陆架北缘的广阔海面
逐步分岔出台湾暖流、黄海暖流和对马暖流,三者合称东中国海暖流,或北洋暖
流。北洋暖流的主脉是黄海暖流,大致沿“黄海海槽”北上直抵渤海燕山脚下。台湾
暖流偏西北上,自云台山往西直至大黄海湾西端喇叭口,而后与中国海寒流或中
国大沿岸流相通连,自长江口南下直至越过闽南海区。对马暖流经朝?*O苛魅肴
毡竞!T诤J肥逼冢粲诙泄E鞯恼馊魇潜舜送耆挚摹?

海史时期,台湾暖流和黄海暖流流速为0.2-0.6节,是大华北湾和西黄海湾表层海
水的主要补给来源,高温高盐特性十分显著,对环渤海和黄海西岸气候影响甚
巨。
回复
nt_lzy
2004年09月25日 08:50:16
3楼
冬半季,强冷北风使得大华北湾和西黄海湾形成寒流,并通过胶莱海峡等狭长海
峡相串联,合称为中国海寒流。

夏半季,陆地入海径流与大陆架浅海水掺合,形成沿岸流南下。大华北湾沿岸流
仍通过胶莱海峡等处与西黄海湾沿岸流相通连,沿西黄海南岸直抵长江口浅滩,
在此与长江入海径流相掺合,形成东海沿岸水。在长江入海势能的带动下形成强
盛的长江冲淡水,沿东北方向直指韩国济州岛。如果洪峰入海,则会大大削减东
中国海暖流对中国北方增温增湿的能力。这就是我国长江流域和松辽流域往往不
发生同年或同季度洪水的海洋气象学道理。

东中国海进入海史时期以来,包括陆史时期,中国海寒流(冬半季)和中国大沿
岸流流向混沌图基本一致。中国海寒流只存在于东中国海西部海区,在冬半季东
中国海东部海区则演变为沿岸流类型。
东中国海沿岸流包括东中国海西部沿岸流(夏半季)、辽南沿岸流和西朝鲜沿岸
流(全年)。前者由大华北沿岸流、西黄海沿岸流和东海沿岸流组成,并通过胶
莱海峡等处相串通成为一个整体。由于夏半季东南季风和风海流影响,东中国海
西部沿岸流在东中国海海面上形成逆时针旋盘,在旋盘东部边缘与东中国海暖流
支流的台湾暖流相遇,成为一幅美丽的太极转盘海流图。

冬半季东中国海寒流在长江口与长江冲淡水相掺合,成为南下南中国海(南洋)
的中国大沿岸流。
可见,中国大沿岸流指的是夏半季的东中国海西部沿岸流,和在冬半季的东中国
海寒流南下掺合南方入海冲淡水形成的中国海南部沿岸流。

中国大沿岸流在夏半季分为东中国海沿岸流和南中国海沿岸流,东中国海沿岸流
自北往南由辽河到钱塘江等河的冲淡水团组成。在冬半季可认为由郑州黄河到珠
江的冲淡水团组成。

中国大沿岸流,或称中国海西部沿岸流,流速为每秒0.5米~0.1米,在胶莱海峡等
高速区流速高达每秒3米~1米。海史时期夏半年东中国海不存在表层和中层冷水
团,有利于夏前东中国海暖流即可向北京方向输送大暖流和水汽。

辽南沿岸流源自于鸭绿江,沿辽东半岛南岸西流。

西朝鲜沿岸流来自江华湾入海径流,可沿岸直达半岛南端和济州岛。

东中国海表层流具有风海流性质,冬半季受偏北风影响,往偏南方向流动;夏季
盛行东南季风,流向偏北。但冬半季东中国海暖流和黑潮暖流仍在表层或风海流
下层往北方流动。

东中国海潮流受太平洋潮波的影响,以半日潮波为主;东海为前进波,黄海有二
个反时针潮波系统和正规半日潮,渤海有二个半日潮波系统和一个全日潮波系统
以及不正规半日潮;东中国海西岸以钱塘江澉浦涌潮和西黄海湾喇叭口涌潮最为
壮观,海史时期最大潮差均超过10米。东中国海东岸以仁川潮差最大,可达10米
以上。东中国海西岸虽然潮差只在6米以下,但对北洋西岸陆海演变影响甚巨,特
别是大华北湾和西黄海湾,如今已海退陆进大部成为广阔平原,只剩下面积不算
大的渤海和海州湾了。

东中国海西岸潮流多属正规或不正规半日潮,潮流为1~3节,在强潮流区最大潮
流可达10节。

海史时期东中国海风高浪激,年中波高以冬季为大,波高2米的大浪频率在35%以
上。从济州岛至南沙群岛形成中国海大浪带,大浪频率在45%以上,中心区可达
55%以上。南黄海以南最大浪高均超过10米。东中国海近海沿岸波浪能为上亿千
瓦,中国海波浪能总量超过10亿千瓦。
回复
nt_lzy
2004年09月25日 08:51:51
4楼
东中国海位于北太平洋的西部边界,海流能相当强大,最大海流能总量超过上亿
千瓦。

东中国海潮汐能源为上亿千瓦,其中西黄海则高达6000万千瓦,特别是在郑州处
形成类似于钱塘江喇叭口大海湾——郑州湾,大潮振幅超过12米,潮汐能量为
2000-3000万千瓦。

海史时期,东中国海大陆架海上风力甚为强劲,大陆架浅海风力资源量(海面上
50米)超过20亿千瓦,加上南中国海近海风力资源,整个中国海大陆架风力资源
总量超过35亿千瓦,考虑到外海风力资源,中国海风能资源总量达佰数十亿千
瓦。再加上陆地风力资源,我国在海史时期风能资源总量超过150亿千瓦,其中可
利用的(2000年技术水平)资源量为5-10亿千瓦。

海史时期,东中国海特别是大华北湾和西黄海湾,表层暖海水和干冷陆风冷能短
兵相接,冷热混合总能流达2万亿千瓦~1万亿千瓦,温差动力资源至少达30亿千
瓦。

而东中国海邻近的西太平洋海区1000万平方公里的暖水区,向夜空等热汇输送的
功率达10万亿千瓦计,如按绝对效率1/2和相对效率1/100~2/100计算,其能量
转换后可利用机械能总功率达1000亿千瓦~500亿千瓦。其中有100亿千瓦是可作
为商品能源开发的。

如果按地球总热能吸收(太阳能和地热)为100万亿千瓦,则东中国海在海史时期
冷热流总量占地球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我国国土面积是地球总面积的五十分
之一,因此东中国海海气相互作用所交换的冷热流是全球海洋平均值的5-10倍。
地球总热流按100万亿千瓦计,成风近3万亿千瓦,地球成风效率为三十分之一。
按这个比例可以算出,东中国海的海气相互作用后产生的能量转换成为机械能总
功率300~500亿千瓦。可以看出东中国海海洋气象概念的动力总量达2000亿
~1000亿千瓦。关于中国海海洋温差能和盐差能就不再叙述了,海洋温差和盐差
是影响天气系统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开发温差能和盐差能有着难以逾越的环境恶
劣影响。

太平洋东南季风通过东中国海暖流海区上空,形成强大的西北蒸汽流输送通道,
其云水资源总量大致是“河王”亚马逊总流量的20~10倍。“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泊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
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
洋兴叹……”,这段文字充分表达了东中国海巧取太平洋海洋气象功能的能力。

海史时期,9kaBP-6kaBP蒙古高原和环渤海水系年平均降水量达到极大值,6kaBP
长江中下游年雨量达到极大值,值3kaBP我国北方进入陆史时期,雨量的重新地理
分配,珠江流域年雨量达到极值点。由于东中国海环流的复杂构成,客观上形成
了海洋灾害的不可逆转自然趋势。

海史时期我国水能资源总量达16亿千瓦,其中8亿千瓦位于南方水系,3亿千瓦位
于东中国海西部水系(不包括长江在内),1亿千瓦为其他水系,还有4亿千瓦为
未计入的冰川水能资源。目前我国各种水能资源合计在8亿千瓦,仅相当于海史时
期的二分之一。

海史时期我国年降水总量为12-8万亿立方米,形成入海径流5~3万亿立方米。目
前我国年降水总量为7~5万亿立方米,仅是海史时期的三分之二以下。特别值得
一提的是由于东中国海浩瀚海面强烈的“热海效应”,通过Stirling流体机制,使得天
山祁连山两大山脉作为“西部水塔”截取北山风道高空水汽凝结形成的山岳水资源大
为增加,其水资源总量达1000亿立方米数量级,西部沙漠地带赫然产生1~2万平
方公里的淡水湖,罗布泊湖盆甚至达到2.8万平方公里,真可称为塔里木沙盆中的
淡水洋了。这些水汽在凝结过程中释放出超乎寻常的汽化热,提高了北山风道走
廊地带的年平均气温数度。而东中国海暖流及其上空的水汽流甚至使环渤海地区
年平均气温上升近3摄氏度,冬季气温提高10~8摄氏度,环渤海大平原就此成为
亚热带季风气候。
回复
nt_lzy
2004年09月25日 08:52:00
5楼
---------------东中国海暖流——中国北方暖汽通道--------------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太阳能和地热能集热器及蓄热仓库。暖海水有着卓越的蓄热
本领,其热容量是陆地表土的二倍,其蓄热深度一般是陆地表土吸收太阳能深度
的5~10倍。海水的热容量是干燥空气的三千倍。

如果在海史时期东中国海100米厚水层温度比现在高出1摄氏度,放出的热量将使
50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北方大气温度升高12摄氏度。正是这个缘故,东中国海暖
流充当了功能卓著的北方气候调节器。环渤海和整个东中国海区呈现出较强的海
洋性气候特征,全年气温变化和缓,日温差小。目前冬半季渤海湾由于得不到海
史时期那么强大的东中国海暖流的滋润,变成了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由于陆史时期以来,东中国海暖流不断走向萎缩,其上方的水汽流失去了大部分
浮桥走道,难以为北方提供足够的成云降雨机会。3kaBP以来中国风沙线不断南压
仅仅是一种自然反弹。大华北和北方植被的进一步减少,而不仅仅是水土流失,
使北方夏秋突发雨洪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其原理与青藏高原夏季低压系统使得
太平洋水汽深入输送到若尔盖湿地等西部地区完全相同。这就是中国洪水治理难
以为继的真实原因。近年来我国南北齐发洪水的原因也在于此。北方景观生态建
设要坚持二手抓,一手抓东中国海海洋水利,一手抓植树造林和生态环境建设。
二手都要硬。
回复
nt_lzy
2004年09月25日 08:52:10
6楼
----------------环渤海治理与胶莱海洋运河工程-------------------

环渤海经济圈如果要想在本世纪继续谋求发展,必须对环境进行彻底治理。按目
前的排放和治理格局,200年渤海无法自清。

“渤海蓝天碧水计划”已启动,揭开了可持续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海史时期,渤海东面和南面有数处与黄海相通连。其中胶
莱海峡维系时间比较长,也容易重新建设开通。

元代曾为了漕运而修筑胶莱运河,由南部的胶州湾连接北部的莱州湾。后来明王
朝在元王朝的基础上,重开胶莱运河。近千年来,胶莱运河成为一个“胡子”工程,
既有工程技术久发达的原因,但更是人事派别的争斗。是由于内河派竭力反对海
洋派,才使这项国力振兴工程搁浅。

胶莱运河也是中华民族在人类水利史乃至远洋航运史上的一个超前工程,是一个
纵观海陆、河海并举的高水平设想。胶莱运河是联接渤海和黄海最短的航道,航
船不用绕道成山角外海,节约白浪滔滔礁石林立的七百余公里航程。联接太平洋
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是在中华民族提出胶莱运河设想并付诸实施635年后才开凿
的。1614年修建的巴拿马运河,通过81.6公里人工水道,可节约上万公里航程,
而不用再绕道风浪极大的好望角。

1571年当朝宰相张居正、内阁首辅高洪不同意在平度重开新航道,而使得这条几
度开凿的具有极为重要的江海联运价值的海洋运河又趋衰落。虽然这条运河只是
在分水岭有3公里河道通航艰难,胶河莱河两头通畅无阻,但人们并没有发挥“愚
公移山”的精神去完成胶莱海洋运河工程,多少令后人遗憾而叹惜。

胶莱海洋运河应成为本世纪国家工程之首。运用现代土木水利工程技术高标准重
开胶莱海洋运河,使之成为东中国海南来北上最经济快捷的运道,使中华先智远
见卓识的夙愿变为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成为海洋现代化和新海洋经济时代的里
程碑,无疑会激发民族创新的热忱。

设计胶莱海洋运河应与海洋水利工程结合,使之具有多目标工程效益,其中最关
键的是恢复胶莱海峡在海史时期的东中国海暖流气象功能。根据水的连续性原
理,胶莱海峡南流的流量就相等于东中国海暖流的流量。一旦暖流快速直达燕山
脚下,暖流上空的太平洋赤道蒸汽流就会在东中国海西北山系登陆爬升,形成丰
富的地理降水,恢复海史时期的北方大草原5至8月发“龙水”的气候景观。从而无
需人工植树种草,就可以再造秀美山川的北国风光。

胶莱海洋运河还具有极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奇效,具有鲜明的陆海空先制权。

胶莱海洋运河还可为陆水—远洋联运网络创造有利的条件、美化东中国海环境,
为本世纪国家目标服务。现代城市带开发总要千方百计营造水利景观,未来人们
还会更进一步创造水上乐园、水上旅游线、水上公寓和宾馆、水上居民区,甚至
是海上城市带。
回复
nt_lzy
2004年09月25日 08:52:21
7楼
-------------------妙手回春东中国海,重新步入海史新时期------------------

胶莱海洋运河,昔日胶莱海峡的重现人间,使得东中国海和整个北方生态环境再
现勃勃生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自然》杂志按保守估计,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服务每年的
价值高达33万亿美元,其自然资本帐面价值(美元)为10的24次幂数量级。海史
时期东中国海的能源水利全球贡献值为五十分之一,这意味着东中国海的自然资
本帐面价值为(美元)10的22次幂或(人民币)23次幂数量级。如果按受益人口
10亿人计算,人均所得自然资产(人民币)为10的15次幂数量级。更有甚者,如
果离开了东中国海的资源与生态服务,中华民族将丧失生存权和发展权。

让我们来看一看重新步入海史新时期的水利水网景观是什么样子:
2002年星门帅匠研究开发中心推出超级汽轮概念。超级汽轮将通过数项技术创
新,使其节能90%,节材50%,超级汽轮可以缩短生产周期,使资金需要、船体
部件总数、装配工作量和场地减小到原来的五分之一。

首先是使用燃料电池和钠——硫电池等蓄高能电池作为“混合——电气”驱动,可节
能50%,其副产品是纯净的热水,作为汽轮热水系统发挥着更大作用。第二是使
用喷水推进,可节能20%,并提高系统可运行性且大幅度降低成本。第三是通过
高集成度的可定制的、可提高级别的软件控制的电子设备来替化原有船用动力机
械及控制系统。第四是采用流线型设计和质量更好的船体材料,使汽轮在空气和
水下的各种阻力成倍减小。第五是采用先进的船体材料(如碳纤维等),在大幅
度减轻船体重量的同时还能提高其抗碰撞能力,第六是采用卫星通讯和微波通讯
与外界沟通,特别是导航。

标准的超级汽轮是1500吨承载能力的,具有外海航行能力的清洁游艇。其运输能
力相当于一辆列车。
海史时期我国天然河流总长度达六十多方公里,可以绕行地球十五六圈,特别是
东中国海西部水系(大华北湾水系和西黄海湾水系)极为发达,水量充沛。而面
向太平洋的中国大陆水系其径流量及河网密度完全可与世界河王亚马逊流域相提
并论。所不同的是前者数十条江河注入太平洋的纬度从北纬10度至北纬54度,有
近44度纬差;而后者恰好在赤道注入大西洋。亚太大陆水系总流域面积近八百万
平方公里,天然河流总长度超过100万公里,可围绕地球计二十五圈。就是说有
100万公里的河道可行驶水效飞船。

我国古运河大多修筑在东中国海及其西部水系,其中最典型的是胶莱海洋运河和
京杭大运河。

绿色之星超级汽轮将给宇权雄浑大中国带来一个全新的运河千年。探索新运河、
水效飞船探险和超级汽轮寻幽将变成本世纪的时尚运动。

首先应开凿的是胶莱海洋运河(110公里)。其意义已有前述。其二是扩大北海运
河(利用通惠河和北运河沟通北京高牌店到天津杨村计100公里)。其三在东北大
赉、安广和洮南之间开凿松辽运河(300公里)并完成太子河整治。其四开通整修
京杭大运河使其作为东中国海岸内水道。其五开通常玉运河(浙江常山至江西玉
山50公里),使其成为大华东南部环运水网便捷通道。其六开通中南运河(湘桂
运河、赣粤运河、湘赣运河和渝湘运河),使得四川盆地、长江中游和珠江水系
成为一个整体。中南运河具有极其重要的旅游景观价值。湘桂运河应避开古代灵
渠而新开运河,运河长度60公里,湘赣运河90公里。渝湘运河位于大湘西武陵山
低谷,其分水岭只有20公里,运河总长50公里,在三峡大坝断航时,渝湘运河将
发挥极为重要的战略作用。其七修筑春秋运河(100公里)联通汉水、淮河和黄河
郑州下游。这条运河进一步可开通江海联运。其八开凿三沙运河联接沙市沙洋和
长沙。三沙运河、渝湘运河和西汉运河共同构架西部环形陆水航线,其几何外形
象一只美丽的贝壳。西部水运环网的形成,是西部大开发的一步妙棋。其十开凿
荆鄂运河,建设武汉大港。从荆州市出发,进入长湖再扩大四湖排洪水道——东荆
河和内荆河,通过梁子湖到抵鄂州市。荆鄂运河总长600公里,节约长江中游航程
1200余公里。既是一条卓越的航线,又是极为有价值的防洪排涝水道,可大大减
轻湘鄂两省的防洪压力,应当立项论证。其十一,将东中国海西部入海排涝水道
改造为超级汽轮运道。其十二,拓展西太湖运河(长江芜湖至太湖再分路抵达上
海和杭州宁波),为大上海提供充足后备水源的同时,发展海洋水利事业。西太
湖运河和常玉运河沟通后的华东南部环网将成为华东经济起飞的又一发展极。其
十三,开凿桂南运河(100公里),使南宁与钦州通过运河相通连。其十四,开凿
雷州半岛青年海运河沟通湛江港和安铺港。其十六,开凿东北亚运河,将黑龙江
松花江乌苏里江兴凯湖和海参崴沟通起来。伯力下游的黑龙江
回复
nt_lzy
2004年09月25日 08:52:35
8楼
------------------新海史时期和亚太经济时代的环流城市带设计----------------

从中程观点来看,标准超级汽轮还会引起本行业之外的各个产业部门的变革。当
200万艘标准超级汽轮和500万艘水效飞船在这穿梭不息的时候,城市和都市带作
为一种固定物很可能多少使人觉得缺乏某种浪漫情调。亚太陆水及众边缘海环流
网络的巨大发展,会大大加速水岸城市和离岸城市的现代化。事实上,一艘1500
吨级标准超级汽轮本身就可视为一个流动小镇。其具备市镇的所有功能包括城市
精神。而一艘10吨级标准水效飞船可视为散村部落。

环流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将变革城市设计规则。东半球“航队”最终将拥有相当于
3倍本国人口总量的城市环流通量,水陆经济因此而平分秋色。

而这一切都会在2010年前后初露端倪。

2001年1月1日星门帅匠于武汉.中国光谷.望洋楼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