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气池检修
luzi010721
luzi010721 Lv.4
2012年10月31日 16:49:30
来自于水处理
只看楼主

啤酒废水处理站,原设计,2座1000方的曝气池串联,采用微孔曝气方式,处理水量6000方每天;但因为实际需处理水量为0-3000方每天,所以采用间歇式运行,并停开了一座曝气池,55KW的鼓风机改为35KW鼓风机,风量由31.7m3/min变为18.85m3/min,风压不变,鼓风机装由变频器,溶解氧量由出水溶解氧值在线控制。现在的问题是,微孔曝气器堵塞频繁,每次拆开,膜片与板之间填满污泥,每半年就需检修一次。请大家帮我分析下原因。以下是我自己的分析:

啤酒废水处理站,原设计,2座1000方的曝气池串联,采用微孔曝气方式,处理水量6000方每天;但因为实际需处理水量为0-3000方每天,所以采用间歇式运行,并停开了一座曝气池,55KW的鼓风机改为35KW鼓风机,风量由31.7m3/min变为18.85m3/min,风压不变,鼓风机装由变频器,溶解氧量由出水溶解氧值在线控制。
现在的问题是,微孔曝气器堵塞频繁,每次拆开,膜片与板之间填满污泥,每半年就需检修一次。请大家帮我分析下原因。以下是我自己的分析:
1.出于维修和保养的方便,污水站拆掉了鼓风机的滤芯,而污水站所处环境空气中灰尘较多,空气中带入灰尘导致微孔曝气器堵塞;
2.间歇式运行导致微孔曝气器堵塞;
3.检修所用微孔曝气器一般只是更换膜片,由操作人员自己组装,缺乏专业经验及试压装置,组装存在缺陷;
4.曝气池设计不合理,缺少放空管,也没有一定的坡度或是低洼坑是泥水可以完全抽干,检修时泥水最低抽到曝气支管的下端,虽然安装完后会进行一次排水,但管道中人残留泥水;
请教还会有其他什么原因,如果要做改造的话,要怎么改?用什么方式曝气运营维修会比较方便?
免费打赏
曝气软管之父
2012年11月12日 14:46:56
12楼

楼上图片展示的是我公司在给甲方改造时,换下来的膜片式曝气器(据说是‘瑞好’的)
见更换时的图片
损坏的膜片式曝气棒曝气结果
损坏的膜片式曝气棒曝气结果.JPG
膜片式曝气棒正在拆卸中
膜片式曝气棒正在拆卸中.JPG
拆下的膜片式曝气棒
拆下的膜片式曝气棒.JPG
独山子石化使用的进口“瑞好”曝气棒,已严重损坏。
独山子使用的进口“瑞好”曝气棒已严重损坏.JPG
更换我公司的PVC曝气软管
已更换成PVC曝气软管.JPG
更换成PVC曝气软管后的曝气效果
更换后的曝气效果.JPG

[ 本帖最后由 www.shlinyi.cn 于 2012-11-12 14:53 编辑 ]
回复
yijiu2012
2012年11月13日 17:08:50
13楼
也许您们可以考虑一种叫做LIMPIO的新型曝气装置,希望能解决楼主的困难。
回复
曝气软管之父
2012年11月15日 18:14:05
14楼

能简要说明一下;那种‘叫做LIMPIO的新型曝气装置’的工作机理,和展示一下使用现场的图片,这样才会对楼主有所借鉴。可否?
回复
lyy24551
2012年11月15日 19:37:28
15楼
回答的很棒,还有实例照片引以为证,不错!真的是这方面的高手。
回复
rabbit_zhou
2012年11月16日 14:45:07
16楼
学习学习
回复
jslujunpeng
2012年11月19日 13:14:35
17楼
叠片式旋切曝气器的通气适应范围比橡胶膜的大,如果供气量需加大,增加叠片即可,而且不会象橡胶膜曝气管那样:气量大了,橡胶膜容易撑破,或就算不撑破也容易导致橡胶膜寿命缩短,而叠片式曝气器都是聚丙烯与ABS两种工程硬质塑料制成,根本不存在橡胶老化破裂、弹性随时间下降的问题。还有叠片式曝气是装在布气管下方的,即气流是经布气支管通过其正下方开的气孔由通气螺杆输送到叠片式释气腔内释放出来的,这样只要管道内通入压力空气,管道内腔就不会积泥,泥都会随重力及气压经叠片层间的出气缝隙而吹出来,同时就算气压猛然加大,任何部件也不致受损!综合而言,叠片式旋切曝气器是目前最适合于装有填料的污水生化池的一种曝气装置,装上这种曝气器,用户可以一劳永逸,至少综合使用寿命远远高于橡胶膜曝气,这是本公司今年最新设计的一款曝气产品,已成功在绍兴恒大染整有限公司高浓度印染废水工程应用!
回复
jslujunpeng
2012年11月19日 13:15:45
18楼
回复
古羽
2012年11月20日 08:44:20
19楼
这个曝气器的质量,艾
回复
yijiu2012
2012年12月02日 22:47:24
20楼
回复
曝气软管之父
2012年12月03日 15:39:27
21楼
看了上述照片,翻江倒海、霎时壮观,可惜只是出现在向下的支气管附近(严重的曝气不均)。
如果测试一下能耗,保不定会吓人一跳。
按照楼上说的工作原理:大流量的压缩空气通过导流板在气液混合器中螺旋上升,然后经过楔形的构造物,被打成微气泡。
完全可以认为是早已淘汰的70-80年代的‘金山一号双螺旋曝气器’的翻版,连圆筒外形都差不多,只是‘金山一号双螺旋曝气器’的外壳直径略大一些。
‘金山一号双螺旋曝气器’的曝气效果,与楼上的照片显示,简直如出一辙。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