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讨论,并请指出孰是孰非!!!
muyuyao
muyuyao Lv.18
2012年10月28日 23:10:33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muyuyao 于 2013-12-10 17:57 编辑 请大家讨论,并请指出孰是孰非!!!昨日下午竣工验收某新建住宅小区(约10栋15层的小高层)中的三栋楼,每栋楼一路低压进线,设计为TN-C-S系统,进线是380V四芯电缆。小区配电室也在地库负二层,出线电缆通过地库内桥架进入各个住宅楼负二层的低压配电室,地库基础与所有住宅楼的基础相连!!!我在负二层的低压配电室发现进来的PEN线未作重复接地,但施工单位电气负责人说PEN线在此无法做重复接地,PEN线一接地,上级配电室的出线断路器就跳闸,因为那里装了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本帖最后由 muyuyao 于 2013-12-10 17:57 编辑

请大家讨论,并请指出孰是孰非!!!

昨日下午竣工验收某新建住宅小区(约10栋15层的小高层)中的三栋楼,每栋楼一路低压进线,设计为TN-C-S系统,进线是380V四芯电缆。 小区配电室也在地库负二层,出线电缆通过地库内桥架进入各个住宅楼负二层的低压配电室,地库基础与所有住宅楼的基础相连!!!

我在负二层的低压配电室发现进来的PEN线未作重复接地,但施工单位电气负责人说PEN线在此无法做重复接地,PEN线一接地,上级配电室的出线断路器就跳闸,因为那里装了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我当即指出:
1、因为TN-C系统中无法使用剩余电流保护装置,所以既然上级配电室内有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那它肯定就已经是TN-S系统了!!!
2、既然上级电源是TN-S系统,则出线电缆(即住宅楼的进线电缆)用四芯肯定是错误的!!!应该用五芯电缆!!!
3、用四芯电缆从TN-S系统只能引来A/B/C/N,不可能是A/B/C/PEN!!!
4、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必须尽快查明情况,该整改的必须彻底整改!!!整改结果必须书面形式报监督站!!!
5、 其实,该配电室为本小区专用,根本没有必要在变配电室出线回路装上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硬做成TN-S系统!!!提前做成了,则自绊手脚!!!

但设计院来的电气工程师(87年出生的,估计才毕业两年)辩解说:这样接没有错!!!上级电源的确是TN-S系统,本小区是TN-C-S系统是没有错的,图纸早已经通过审查!!!

滑天下之大稽!!!

1、上级是TN-S系统,内部还是TN-S系统,如何整体是TN-C-S系统!!!

2、上级是TN-S系统,出线回路怎能用四芯电缆???!!!

3、出线用了四芯电缆,即只能引入A/B/C/N,怎能形成TN-S系统???!!!


备注:粉红色字体字是我最后一次编辑时加入的!
[ 本帖最后由 muyuyao 于 2012-10-30 00:20 编辑 ]
免费打赏
zzhspeed
2012年11月01日 11:08:09
52楼

规范都说了是“供给本建筑物内的配电线路”,如果不是供给本建筑物,而仅仅是路过的,应该就没问题吧。当然,TN-S还是最好。
至于桥架分流问题倒不重要,因为电磁干扰主要是产生在PEN线与分流导体之间形成的环形封闭空间内。如果两者相距很近,正好直接相互中和了,反而不会对外产生电磁干扰。而且桥架本身做了接地,有屏蔽作用。类似的还有电缆金属外皮,变电所外独立建筑与变电所接地之间还通过金属外皮连接了,如果这样也算共用接地装置算同一个建筑物了,那TN-C-S就没法搞了,呵呵。
回复
iamcmh
2012年11月01日 11:26:26
53楼


我用桥架举例只是为了说明杂散电流比例问题。杂散电流的危害并不只是电磁干扰,它的危害现在还很难说得清也无法量化。
我认为2个建筑的接地体只要是相对独立的(不考虑电缆及等电位联结造成的非独立),按规范就可以用TN-C-S系统。但我还是比较担心杂散电流对煤气管这类有爆炸或火灾危险的管道影响,这些管道通过等电位联结接入,多大的电流会产生危险?

供电线路路过是合规范的,但这个项目不是路过,楼主已说了工程概况,TNC这段的两头都在地下室内。

[ 本帖最后由 iamcmh 于 2012-11-1 11:32 编辑 ]
回复
xirongfu
2012年11月01日 13:03:34
54楼
路 过 学习 ,
回复
tangfushuang
2012年11月01日 13:04:13
55楼
我只能说明你想多了,N线和PE线至电源中性点分开后不允许再有任何的电气连接,你还把他并联,我不知道你的理论从何而来!!!!
回复
william19988
2012年11月01日 16:09:42
56楼
道理越辩越清楚。楼主、天邪笑笑生、飞归等将该问题阐述的比较清楚,也提出了解决之道,值得学习。
回复
无纤尘
2012年11月02日 09:38:01
57楼
TN-C可以使用漏电保护的吧?规范也不是强行禁止的。只是现在TN-C系统都不用了,有条件的都在往TN-S方面发展。另外由于国内外差异,历史原因等等导致不少人对于接地系统有些理解不到位的情况,而导致不少设备安装经常出问题,比如漏电保护器。接地系统出现问题其实大都不是设备问题。TN-C可以安装漏电保护器,但是需注意事项颇多,这又要引出一个重复接地的问题。发上一篇论文,大家可以一起讨论下。只要能有效保护设备,还有人身安全,在规范允许范围内采用何种接地做法并不是定论,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TN-C供电系统的特点如下。
1)由于三相负载不平衡,工作零线上有不平衡电流,对地有电压,所以与保护线所联接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有一定的电压。
2 )如果工作零线断线,则保护接零的漏电设备外壳带电。
3 )如果电源的相线碰地,则设备的外壳电位升高,使中性线上的危险电位蔓延。
4 ) TN-C系统干线上使用漏电保护器时,工作零线后面的所有重复接地必须拆除,否则漏电开关合不上;而且,工作零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断线。所以,实用中工作零线只能让漏电保护器的上侧有重复接地。
5 ) TN-C 方式供电系统只适用于三相负载基本平衡情况。
TN-S 供电系统的特点如下。
1 )系统正常运行时,专用保护线上没有电流,只是工作零线上有不平衡电流。 PE线对地没有电压,所以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零保护是接在专用的保护线 PE 上,安全可靠。
2 )工作零线只用作单相照明负载回路。
3 )专用保护线 PE 不许断线,也不许进入漏电开关。
4 )干线上使用漏电保护器,工作零线不得有重复接地,而 PE 线有重复接地,但是不经过漏电保护器,所以TN-S 系统供电干线上也可以安装漏电保护器。
5 ) TN-S方式供电系统安全可靠,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低压供电系统。在建筑工程施工时必须采用TN-S 方式供电系统。
TN-C-S 系统
它由两个接地系统组成,第一部分是TN-C系统,第二部分是TN-S系统,其分界面在N线与PE线的连接点。
(1)当电气设备发生单相碰壳,同TN-S系统;
(2)当N线断开,故障同TN-S系统;
(3)TN-C-S系统中PEN应重复接地,而N线不宜重复接地。
   PE线连接的设备外壳在正常运行时始终不会带电,所以TN-C-S系统提高了操作人员及设备的安全性。施工现场一般当变台距现场较远或没有施工专用变压器时采取TN-C-S系统。
分析设备1接线方式为TN_S制式,符合规定:在TN-S接地制式中,只允许PE线和N线在电源端链接一体,在负载端是绝缘的。设备2属于TN-C接地制式,但运行过程中要确保PEN线不能断开。而且设备2也做到在车间明敷PE线,把N线和PE线分开来。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样做是可以运行。

[ 本帖最后由 zhang33762 于 2012-11-2 09:59 编辑 ]
回复
ccj8989
2012年11月02日 09:49:20
58楼
楼主的主要意思,我理解,.你所说的问题我之前都是很郁闷的,但国家,同地方的规定都是各有各的规范,我目前的所在工地都是一样存在很多地方同国家的规范冲突问题,迟下我都会发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回复
zzhspeed
2012年11月02日 10:02:49
59楼
楼上的朋友也可以开个新帖讨论的
回复
muyuyao
2012年11月02日 11:23:41
60楼
TN-C可以使用漏电保护的吧?规范也不是强行禁止的。只是现在TN-C系统都不用了,有条件的都在往TN-S方面发展。另外由于国内外差异,历史原因等等导致不少人对于接地系统有些理解不到位的情况,而导致不少设备安装经常出问题,比如漏电保护器。接地系统出现问题其实大都不是设备问题。TN-C可以安装漏电保护器,但是需注意事项颇多,这又要引出一个重复接地的问题。发上一篇论文,大家可以一起讨论下。只要能有效保护设备,还有人身安全,在规范允许范围内采用何种接地做法并不是定论,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谢谢!!!

论文已下载,有空好好看看!!!

但我是这么理解的:

1、TN-C系统是可以用漏保,但限制条件太多,应用的场合太少,基本见不到!!!

2、目前住宅、厂房工程内部都必须用TN-S系统,故整体即TN-C-S系统!!!在这种情况下,TN-C系统给住宅、厂房工程供电时,作为上级电源,其出线回路就绝对不能有漏保!!!您说呢???!!!
回复
muyuyao
2012年11月02日 11:33:36
61楼
4 ) TN-C系统干线上使用漏电保护器时,工作零线后面的所有重复接地必须拆除,否则漏电开关合不上;而且,工作零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断线。所以,实用中工作零线只能让漏电保护器的上侧有重复接地。

--------工作零线后面的所有重复接地必须拆除!!!

TN-C系统PEN线不做重复接地的话,就根本无法转换为TN-S系统,就不符合现在大部分应用场合(住宅、厂房等)的TN-S要求!!!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