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构整体计算时,即算位移周期等时,按0.5L*h的梁断面双向输入,板厚按实际输入,在特殊构件定义中,定义板为弹性板6,按总刚计算。 在单独分析无梁楼盖时,按x向和y向分两次计算,在每个方向计算建模时,梁断面取L*h(L为垂直于梁方向的柱距,h为板厚),边梁或剪力墙按实际输入,板厚取0,另一个方向的梁取一个较小的断面如200x400(甚至可随便取,反正不看这个梁的计算结果),在荷载模式中把荷载模式定义为单向传力,让所有楼面荷载按单向传力方式只传给L*h这根梁,把楼面荷载准确地输入,这个荷载含楼板自重及所有作用在楼板上的荷载,比如计算的恒载总值是12kn/平方米,但你要注意不能把这个恒载作为最后结果输入,还要扣掉等代梁自重,如何扣梁自重,一般有三种方式:
在单独分析无梁楼盖时,按x向和y向分两次计算,在每个方向计算建模时,梁断面取L*h(L为垂直于梁方向的柱距,h为板厚),边梁或剪力墙按实际输入,板厚取0,另一个方向的梁取一个较小的断面如200x400(甚至可随便取,反正不看这个梁的计算结果),
在荷载模式中把荷载模式定义为单向传力,让所有楼面荷载按单向传力方式只传给L*h这根梁,把楼面荷载准确地输入,这个荷载含楼板自重及所有作用在楼板上的荷载,比如计算的恒载总值是12kn/平方米,但你要注意不能把这个恒载作为最后结果输入,还要扣掉等代梁自重,如何扣梁自重,一般有三种方式:
1:在satwe中把混凝土的容重输入为0,(这样将不计算所有的梁柱自重)
2:在等代梁上输入一个反向的梁自重线荷载,(荷载值填负数)
3:在楼面荷载中减去楼板自重,如上所说:12-0.4*25(0.4为板厚)=2kn/平方米,但最后这种方式必须在荷载模式定义为单向传力时才能用,(这种方式最为便利,),就这样计算吧,
ok,进入satwe后处理,可查看平面内力包络图,或单工况内力图,配筋图暂时不用,只要内力图,
这样你就得到了某一方向梁的内力图,这些梁的断面为L*h((L为垂直于梁方向的柱距,h为板厚),
这梁可太宽了,把他一分为二,变为两根梁,其中一根叫柱上板带,一根叫垮中板带,断面是分开了,可弯矩也要分开啊,弯矩分开可不能一分为二,其中位于柱中的一半要多分一点,至于如何分就不多说了,书中都有介绍,分开后的结果,就一目了然了,柱上板带无论是正弯矩还是负弯矩都比比另一半大不少,
就这样配筋吧,遗憾的是柱帽要单独手算冲切,柱帽处的负筋可适当减小,(不减小也可,缺乏研究),这样算玩后,出图了,校对审核的人经常会说,你每个方向都吃了全部核载,岂不是多算了一次荷载,另一个方向的梁岂不是构造配筋了?,你说我也不太完全明白,这是林同炎和一帮美国人研究出来的结果,现在都这样用,如果他们还是不相信,你可以找书给他们看,
还有一个办法,你要学会satwe里的复杂楼板有限元计算,也可作个比较,这个程序比较简单,输入板厚,定好边界,单元划分就用它的1000缺省值,(这对计算结果有很多影响),还有一点是边界的取值只有固端和简支两种,不象等带梁法中可与柱进行弯矩分配,有限元计算时通常都把边界定义为简支,边垮垮中和第一支座配筋很大,至于输出结果,看似烦琐,实际上很简单,先看极值(最大值),以确定断面够否,再看点值(点值中含极值),以确定垮中板带的弯矩
,如果你仔细分析结果,你会方向其弯矩变化规律和前面的等带梁法计算结果接近,用此法计算,最大的好处是能输入柱帽,能算冲切,板的挠度,但柱帽处的弯矩奇大,手工调整或评经验吧,
如果你用以上两种方法计算并进行比较后,就会发现后者配筋在很多点配筋比前者大,
pkpm中的jccad也是这样,好象只要用有限元,配筋就奇大,不知为何,我现在很怕用有限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