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把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建设重点,全省水利总投资达到122亿元,是“八五”的2.88倍,“九五”的1.48倍。大规模的水利投资加快了水利建设步伐,一批多年来盼望建设的水利工程得到实施。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设施地位得到加强,有力地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最好的时期。一、“十五”中央水利投资大幅度增长
“十五”期间,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把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建设重点,全省水利总投资达到122亿元,是“八五”的2.88倍,“九五”的1.48倍。大规模的水利投资加快了水利建设步伐,一批多年来盼望建设的水利工程得到实施。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设施地位得到加强,有力地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最好的时期。
一、“十五”中央水利投资大幅度增长
“十五”期间,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规模和投资强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五年中央水利建设投资为1695亿元,年均投资强度为339亿元,是“八五”时期的4.54倍、“九五”时期的1.33倍。
——大规模的中央水利投资带动了全国水利投资的增长。五年全国水利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25亿元,相当于1949~2000年全国水利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量,比“九五”增加1492亿元。
——高强度的水利投资规模主要依赖于国债专项资金。五年国债投资1239亿元,占中央水利建设投资73.1%。
——投资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在今年的全国水利规划计划上,周学文司长用四个“更加重视”阐述了“十五”投资结构的优化调整。一是更加重视水资源工程建设,二是更加重视统筹流域、区域水利发展。例如,西部地区中央水利投资由2000年的18.7%增长为2005年的33.5%。三是更加重视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四是更加重视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十五”后期投资规模有所下降。“十五”前三年,中央水利建设投资年均达358亿元,而“十五”后两年,中央水利年均投资规模为275亿元,比“十五”前三年年均减少83亿元。
二、“十五”甘肃水利投资统计分析
根据《甘肃水利“十五”计划》,甘肃省“十五”期间计划实施续建和新建水利水电工程共计81项,需要投资160亿元。实际用于水利建设的投资122亿元,占“十五”需要投资的76%,其中中央投资47.6亿元,地方各类投资53.4亿元(包括以工代赈、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中央切块到地方的投资),群众投工投劳折资21.1亿元。
甘肃省“八五”以来各类水利投资对比表
单位:亿元
年代 总投资 中央投资 省级各类投资 贷款及融资 市县自筹 群众投劳折资 备注
八五 42.3 2.4 19.6 9.9 1.7 8.7
九五 82.2 22.6 26.3 9.6 2.7 21
十五 122.1 47.6 24.4 23.6 5.4 21.1
十五比九五增长 39.9 25 -1.9 14 2.7 0.1
十五比九五增长% 48.5 110.6 -7.2 145.8 100.0 0.5
各类增长投资占总增长投资% 100 62.7 -4.8 35.1 6.8 0.3
2楼
1、水利投资的大幅度增长,有利地促进了全省水利事业的发展。“十五”期间,全省筹措到各类水利建设投资101亿元,加上群众投工投劳折资21亿元,共122亿元。与“九五”相比,总投资增加39.86亿元,增幅达48.5%。水利投资的大幅度增长,使的一大批水资源利用、节水增效、水土保持、防洪保安、地方水电项目列入计划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有利地促进了全省水利事业的发展。
甘肃建国以来各时期水利总投资
甘肃省八五以来各类水利投资对照图
甘肃省“八五”以来各类水利投资对照图
“十五”期间,水资源工程发展迅速,全省新增供水能力4.7亿多立方米,达到137.74亿立方米;实施农村人饮解困工程,五年解决了487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累计解决1396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启动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005年已解决5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农林灌溉发展目标基本完成,五年发展灌溉面积166.9万亩,总灌溉面积达到2033万亩,全省农村人口人均1.1亩;节水灌溉发展较快,五年净增276万亩,累计达到1239.5万亩;五年建成集雨补灌水窖84.44万眼,发展补灌面积194.52万亩,累计达到527.79万亩。完成了3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修堤防486.76公里,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目标任务,累计达到3003公里,保护耕地284万亩,保护人口329万人,达标堤防88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7万km2,扣除核减面积0.29万km2,实际净增1.18万km2,成绩显著,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69万km2。新建中小水电站74座,累计达到533座;新增装机容量42.443万kw,累计达到75.71万kW,完成计划的2.3倍;新增年发电量14.734亿kWh,累计达到26.52亿kWh,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全省已初步形成以供水、灌溉、防洪、发电、生态保护为主的水利体系,在保障饮用水安全、粮食生产、防洪减灾、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水利发展中,雨水利用技术、水土保持庄浪梯田建设与定西小流域治理、景电提灌工程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等四项水利事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水利投资大幅度增长主要依靠中央支持。五年来,中央安排的各类水利补助投资为47.6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到2000年51年中央给甘肃水利投资22.6亿元的2.1倍,占全省水利总投资的39%,是甘肃水利投资的主要来源。全省筹措的各类水利建设投资比“九五”净增39.86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增长最多,净增25亿元,增幅110%,占“十五”增长投资的62.8%。“十五”水利投资大幅度增长主要依靠中央补助。
在中央投资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35.2万元,占74%,接近四分之三,是中央补助投资的主要来源。预算内和防汛抗旱等12.4万元,占25.1%。
回复
3楼
3、利用外资、贷款和社会融资是投资增长的第二个主要来源。五年利用外资、贷款和社会融资达到23.6亿元,比“九五”净增14亿元,增长了145%,占“十五”增长投资的35%,是“十五”投资增长的第二个主要来源。主要原因是水电项目的贷款和社会融资增长幅度较大,是“九五”的3.1倍;其次是利用外资也比“九五”增长了69%。
4、省级财政用于水利的投资有所增加。甘肃的省级水利投资主要有省级财政资金、省以工代赈资金、省扶贫资金、省农发资金等。由于省扶贫资金投向有一定改变,用于水利的投资逐步减少,致使“十五”省级水利投资比“九五”减少了1.9亿元,减少7.2%。但是其中省级财政资金增加了2.1亿元,占“十五”增长投资的5%。与中央给甘肃增加的水利投资25亿元相比,只是十二分之一。
甘肃省“八五”以来省级水利投资对比表
单位:亿元
年代 省级投资 发改委 省扶贫 省财政 其他 备注
八五 19.67 7.56 6.71 5.37 0.03
九五 26.32 8.94 12 5.35 0.03
十五 24.38 8.3 5.85 7.43 2.8
十五比九五增长 -1.94 -0.64 -6.15 2.08 2.77
十五比九五增长% -7.4 -7.2 -51.3 38.9 9233.3
5、市县自筹能力逐步增强。市县自筹主要包括市县财政和水费中用于水利的投资。“十五”市县自筹为5.35亿元,其中市县财政2.88亿元、水费投入2.47亿元。较“九五”多2.7亿元,增长了1倍,占“十五”增长投资的6.8%。
6、群众投工投劳或投资建设水利的能力已到上限。“十五”群众投工投劳折资21亿元,与“九五”持平。投工投劳折资超过了省内各级财政对水利建设的投资。说明,甘肃这样的欠发达省份,农民群众对“十五”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三、“十五”甘肃省水利投资结构及方向
“十五”期间全省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向为:水资源工程77.48亿元,占总投资的63.45%,较“九五”增加了3亿元,增幅4%,其中水资源开发52.35亿元,灌区改造及节水灌溉25.13亿元;防洪工程9.73亿元,占总投资的7.97%;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工程11亿元,占总投资的9.01%;农村水电工程23.21亿元,占总投资的19.01%;水利基础能力专项工程0.69亿元,占总投资的0.57%。
总体来看,我省水利投资的重点仍然是水资源工程,农村水电工程由于较高的投资回报,筹资位于第二位。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工程投资已由“九五”的第二位退至第三位。在水资源工程中,重点水源工程的投资比例明显下降,而人畜饮水、节水灌溉、其它小型水利工程的比重上升。说明我省水利投资的重点正在向农村水利转变。
回复
4楼
1、水资源工程。全国水利投资中防洪工程所占比例较大,与全国水利投资结构不同,甘肃省“十五”投资中水资源工程投资占三分之二多,比例最高。在水资源工程中,重点水资源工程投资规模最大,占30.22%;其次为节水灌溉工程(包括黑河节水),占25.87%;再次为人畜饮水工程,占24.15%;其他水资源工程占13.19%;大型灌区建设投资规模最小,占5.08%。从投资来源看,节水灌溉与人畜饮水工程以中央投资为主,重点水资源工程地方投资比重较大。
2、防洪工程。在防洪工程投资9.73亿元中,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占多一半,投资5.33亿元,其中中央投资3.57亿元,占防洪工程中央投资的81%,地方投资1.76亿元,占防洪工程地方投资的33%,堤防建设投资以地方投资为主。投资4.4亿元,其中中央投资0.83亿元,仅占防洪工程中央投资的19%。从投资来源来看,以中央投资为主的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干流堤防等项目,中央投资的比例达到67%以上。
3、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工程。投资11亿元,其中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投资7.48亿元,占68%,规模最大;并以中央投资为主,占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投资的76%。其他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占32%,投资来源以地方各类投资及群众自筹为主,占84%。
4、农村水电工程。“十五”期间,农村水电建设投资增长较快,其投资规模仅次于水资源工程排第二位。“十五”全省农村水电工程总投资23.09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32亿元,占5.7%,地方投资21.78亿元,占94.3%。一方面,中央投资对农村水电建设起到了积极引导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水电建设稳定的经济效益,吸纳了企业、个人、贷款等较多方面的社会投融资。说明,农村水电事业已经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轨道。
5、水利基础能力建设。“十五”期间,全省水利基础能力建设投资规模虽比“九五”增加较多,但规模仍然不大,仅0.69亿元,以地方投资为主。其中科研教育0.15亿元,前期工作0.36亿元,防汛通讯0.07亿元,其他0.11亿元。
甘肃省“十五”水利投资结构
单位:亿元
工程类别 总投资 中央投资 地方各类、贷款及群众自筹 备注
投资 比例
合计 122.12 100.00 47.62 74.49
一、水资源工程 77.48 63.44 35.37 42.10
1、水资源开发 52.35 42.87 18.25 34.10
2、灌区改造及节水灌溉 25.13 20.58 17.12 8.01
二、防洪工程 9.73 7.97 4.40 5.34
1、堤防建设 4.40 3.61 0.83 3.57
2、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5.33 4.37 3.57 1.76
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11.00 9.01 6.22 4.78
1、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7.48 6.12 5.68 1.80
2、其他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3.52 2.88 0.55 2.97
四、农村水电建设 23.21 19.01 1.44 21.78
五、水利基础能力建设 0.69 0.57 0.19 0.50
回复
5楼
——与西部其他省份相比,甘肃省水利投资的重点是水资源工程。这与西北地区的水利特点有关系。例如,同是西北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资源工程也是投资重点。而处在西南地区的四川省的投资重点是防洪工程。
“十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资源工程投资达到120亿元,占全区水利基建投资的51%,位居第一位。四川省防洪工程投资74.46亿元,占57%,位居第一位;而水资源工程投资47.35亿元,占36%。
同是西部地区,西北与西南相比,由于各省自然条件、水利工程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水利投资的重点也是不相同的,应当采取适应各自特点的投资政策,全面推进水利建设的蓬勃发展。
——与全国水利投资结构及重点相比,根据全省2001年至2005年水利基建投资统计分析,并与全国对比发现,2001至2005年全国水利基建投资主要使用于防洪工程,占总投资的57.5%,而我省仅为8%。我省水利投资的主要使用方向为水资源工程,占总投资的投资64%,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主要是我省水利的特点所致。另外,我省水利投资中,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机构能力建设、前期工作的投资比例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甘肃水利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利投资过多地依靠国家投资。五年共筹措到水利建设资金101亿元,其中中央投资为47.62亿元,占总投资的47%。省级水利投资24.38亿元,与“九五” 基本持平。在省级投资中,相当部分是中央财政切块给我省以工代赈、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建设资金,真正由省级财政拿出的投资不到10亿元。说明我省的水利建设主要是靠中央财政的支持,自我发展能力较为薄弱。自2004年以来,由于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上,国债发行量的减少,水利投资下降速度明显。我省在“十五”前三年争取到的中央投资均在10亿元以上,年均达12.4亿元,而后两年平均为5.3亿元,不足前三年年均的一半。因此,为稳定水利建设规模,必须加大省内各级水利建设投资。
2、水利总投资缺口较大。按照省政府批转的“十五”计划,全省每年需要水利投资32亿元以上,但“十五”期间,每年能够筹措到的水利投资只有20亿元左右,水利建设资金供需矛盾突出,一些急需建设的工程难以及时开工。特别是随着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国债规模逐渐减少,中央水利投资下降,加之市场融资的局限性大,农村投工投劳难度增大,水利项目建设受到一定影响。
3、省内配套资金落实到位率低。“十五”期间,我省争取到的水利国债项目资金为35.19亿元,按照国家政策和有关项目的管理办法,要求省内配套资金17.18亿元,由于省级财政没有安排配套资金,市县级财政用于水利的投资只有2.88亿元,水费2.47亿元,绝大部分配套资金靠的是群众投工投劳折资。就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来讲,“十五”期间,国家共安排我省51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省内应配套资金1.92亿元,按照国家的要求,我省已承诺省内配套资金由 省、市、县三级按3:3:4比例落实,目前由于需省内配套缺口大,工程建设受到一定影响,对今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的争取带来困难。
回复
6楼
4、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灌溉的投入仍显不足。目前,仅全省15个大型灌区每年需投资3亿元进行续建配套,而实际每年的投入不足1亿元,只占需求的30%左右。而许多中小型灌区由于老化失修严重,受国家投资重点和省级资金缺乏的制约,无法进行更新改造,工程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同时,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及牧区节水等项目每年需投资0.52亿元,实际上却只有0.30亿元左右,仅占需求的70%,而实施全面节水灌溉的资金缺口更大。
5、水土保持投资缺口较大。我省水土保持工作也存在着相当严重的任务大、投资小的问题,“十五”期间,每年计划投资8亿多元,但每年实际用于水土保持建设的资金不到2亿元,与需求相差甚远,全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模明显偏小,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6、受国家投资重点和投资方向的制约,中小河流治理速度缓慢。近年来,国家投入的重点是病险水库、大型灌区、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大江大河治理项目,而省内确定的一些重点项目由于缺乏投资无法实施。根据《甘肃水利“十五”计划》,黄河干支流、内陆河、白龙江西汉水等河流的治理每年最低需投入1.5亿元,实际上,由于没有稳定的投资来源,对洮河、渭河、白龙江等中小河流,不能按照防洪规划进行全面系统的治理,险工险段仍然威胁着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及农田安全,洪水危害仍然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心腹之患。
此外,“十五”期间,我省计划每年在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前期工作、工程管理及水利人才建设上投入0.3亿元以上,这部分投入对我省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但目前看来,投入明显不足。
五、水利投资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分析
水利是公益性极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慢、财务收益比较低等特点。同时水利又是对国民经济贡献率比较高的基础性事业,对国民经济发展与GDP的增长具有较大的拉动作用,可以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研究水利投入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定量关系,不仅可为水利行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而且可为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关于水利投入对国民经济贡献的研究方法和计算模型较多,常用的如回归分析模型、基于C-D生产函数弹性模型、灰色关联模型和投入占用产出局部闭模型等。本研究采用乘数理论和弹性分析模型量化水利建设投资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乘数理论主要从建立居民消费和GDP的回归分析模型入手,根据统计学方法确定回归参数的置信区间,再由水利建设投资与居民消费的关系确定所需的乘数,从而分析计算出水利建设投资对GDP的贡献;弹性分析借助C-D生产函数建立弹性分析模型,通过固定资产投入与GDP、固定资产投入与劳动力投入的关系,分析水利投入对GDP的拉动和扩大的就业机会。
乘数理论分析结果:1982~2004年,水利建设投资对GDP的贡献下限为1.71~3.42%,上限为1.80~3.56%;对GDP增长的贡献上限为8.08~41.23%,上限为8.53~43.49%,多年平均对GDP增长的贡献为20.17~21.28%。"十五"前四年甘肃省水利投入102.04亿元,对GDP的贡献为129.03亿元~136.13亿元。
弹性模型分析结果:随着水利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对GDP的产出的贡献也随之增长,1980~2004年平均每亿元的水利投入拉动GDP增长2.57亿元;同时,水利投入还扩大了社会就业率,1980~2004年平均每亿元水利投入可增加就业机会1.77万人。"十五"前四年水利投入对GDP的贡献为148.79亿元,"十五"前四年扩大就业机会6.23万人。
通过两种方法的分析计算,水利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是相当显著的,乘数理论分析“十五”前四年甘肃省水利投入102.04亿元,对GDP的贡献为129.03亿元~136.13亿元。弹性分析模型中“十五”前四年水利投入对GDP的贡献为148.79亿元,同时扩大就业机会6.23万人。两种方法的对GDP增长的贡献差异不大,因此取弹性分析模型计算结果,即“十五”前四年水利投入对GDP的贡献为148.79亿元。
回复
7楼
因此,进一步加大水利投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为拉动经济GDP的增长,实现全国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实现共同富裕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六、对甘肃水利投资形势的分析
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乐建红 邱忠恩在《水利投入与国民经济发展适应关系分析》中指出,从国际上看,人均 GDP超过1500美元,就会更多地关注如何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和治理污染。水资源治理与开发利用达到一定水平后,水利投入构成会呈现两方面的变化趋势:
(1)通过几十年的投入和建设,水利工程建设将达到相当的规模,基本建设投资力度会逐渐降低,水利建设投资的比例虽然会较过去有大幅提高,但这个比例不会无限上升,在水利基本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后将稳定下来并逐步下降。已具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也为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了硬件基础,水利发展战略将由传统的“工程水利”向对水资源实行综合科学管理的“资源水利”转变,工程运营维护管理费用在总投入构成中的比重会逐步上升,水资源管理将成为水利建设的主要内容。
(2)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水利建设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水资源基本实现合理利用后,经济发展也已达到系统综合管理和治理的水平,水利投资在配合水利发展战略转变的过程中,将逐渐向水环境保护、水污染治理等方面倾斜,更多我地向水资源保护、配置和节约领导域投放。
2005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500美元,北京、上海及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市达到 3000美元以上。显而易见,从总体上说,我们国家的水利事业已经开始从“工程水利”向对水资源实行综合科学管理的“资源水利”转变,水资源管理将成为水利建设的主要内容。
甘肃省2005年的人均GDP为7318元,约折合914美元。排在全国倒数第2,仅高于贵州省。甘肃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很低,水利要为经济发展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水利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实践了可持发展的治水新思路。一是从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突出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提高,统筹考虑生活、生产、生活用水。二是在抓好农业节水的同时,积极推动工业和城市节水,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三是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积极实施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推动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四是水利工作高度重视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力解决好与人民群从利益密切相关的水问题,工程建设与管理中更加注重体制、机制的建设和工程的良性运行。五是按照《甘肃省实施水法办法》为代表的水利法规制度,各项水事活动中强化依法治水,不断增强各级水利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和意识,稳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