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回归:考 注
lemontian
lemontian Lv.4
2012年10月05日 16:21:24
只看楼主

引言2012年1月12日傍晚,我正在收拾东西准备下班,一个同事突然告诉我,北京市注册考试成绩出来了,3个半月焦急等待过后的我,立即登陆北京人事考试网,两个数字映入眼帘:32+27,激动的数字,却没能出现我一次次想象中的见到成绩后那个“内牛满面”的场面。就让我用这些文字,来缅怀我的“考注”。

引言
2012年1月12日傍晚,我正在收拾东西准备下班,一个同事突然告诉我,北京市注册考试成绩出来了,3个半月焦急等待过后的我,立即登陆北京人事考试网,两个数字映入眼帘:32+27,激动的数字,却没能出现我一次次想象中的见到成绩后那个“内牛满面”的场面。就让我用这些文字,来缅怀我的“考注”。
免费打赏
lemontian
2012年10月05日 16:21:55
2楼
第一节 2010年的考试
2010年的9月20日,是我第一次踏入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的考场,原本打算在当年好好看书学习、认真备考的我,在当年3月后便忙于看房子、看装修、买家具、进电器,而荒废了原本的打算,考场上的我如坐针毡,毫不夸张地说,即便是在这场当时和后来被考友们、施班战友们一致认为题目比较简单的2010年注册考试中,80道题目,我能够读懂题干、看清考点的题目,甚至不足20道。
在考后,我仔细回顾了自己这些年的心路历程,在07年以134分幸运通过基础考试,在10年9月20日之前,我对注册考试的专业考试一直抱有很大的侥幸心理,备考的不认真和盲目轻敌,让我懊悔不已,记得在10年考试上午考场上,俺就急得捶胸顿足,甚至由于紧张,俺的眼睛当时还出现了远视!这种情况在我的考场人生中是第三次出现,记得第一次是在上高三的第一次月考,当时学校考试难度一下提高,以高考标准出题,被俺一直引以为傲的“数学”试卷,竟一下打我个手足无措,最后3道大题完全不会做,情急之下,便出现了远视;第二次,是刚进大学的第一次“高数”考试,同样是信心满满走上考场,结果几道题目做不出,“远视”了~
很多今年的考友喜欢拿今年的题目与10年的注册考试相比,其实咱们这个考试的发展趋势就是如此,我本人在备考期间,真题一直做到03年的,大家如果回头看看03年、04年的考试,你会有类似我的这种体会:俺在这里引入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假如03年的考题是一位含苞待放的大姑娘,那么11年的注册考试应该就已经是一个架着金丝眼镜,目光锐意、挑剔,老辣干练,眼中丝毫不容瑕疵的职场高管了吧,不要轻易奢望她的认同或赞扬,能顺利地从她身旁擦身而过已是不易。
或许,错过10年的注册考试,对我来说不一定是一件坏事。06年毕业至今,我一直工作在一家工业企业设计院,做工业建筑结构设计的设计院,设计的图纸几乎没有外审,由于是企业设计院,基本干的都是企业内部的活,这些因素都造成了大家熟所共知的老国有企业好大喜功、人浮于事、粗制滥造、浮夸成风、推诿扯皮的作风。当初自己因为是钢结构方向的研究生,因此选择了这家单位,并寄望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够一展所长,现在想想,这个想法实在是荒谬之极。07年初,我单位实行改制,原本大家都认为这是一场利好的消息,认为企业会从此摆脱老国企的那些个臭毛病,能够自新图强、效益越来越好,并且在最初改制的头几个月里,新更名的单位的确迸发出了超强的活力,但随着股份制的实行,领导干部、机关辎重、管理岗位人员的迅速扩充,加之公司向工程公司总包工作的倾斜,使得我单位技术设计工作岗位员工的收入每况愈下,这一年间,我们这个工作团队走了近10人,还基本都是技术力量的骨干。面对这种涌动的思潮,面对在北京生活窘迫的事实,注册考试似乎成了我唯一的出路,2010年注册考试给予我的当头棒喝,恰是时候!
回复
lemontian
2012年10月05日 16:23:06
3楼
第二节 “考注”开始的地方
在2010年9月20日注册考试后,俺便收拾行囊,来到河北一个山中小城,因为我公司有个总包工程在此进行,我受命于此进行施工配合。9月21日返回施工现场的我,已经在这个破烂儿工地上了蹲了2个多月了。为什么说它破烂儿呢,因为这是一个工业改造项目,原本的生产设备、工艺已经无法满足经济效益、环保标准的双重要求,因此必须实行更新换代,每天从工地回到住处,衣服往盆里一泡,一盆泥汤;两个鼻孔一挖,甩下两个煤球!公司上下对这个项目尤为重视,项目部副部长亲自挂帅蹲在现场,另有一位院总常驻。但就是这样一个牵动万千的工程项目,让我看到了我们这家单位发展的未来;正是这两位高踞其上的部长、院总,让我认清了我们这家单位的用人方向。
挂帅的部长,叫小郑,小郑是个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小郑擅长在上级领导面前表演,属于那种没有困难也要创造困难的主儿,项目部的员工在被分配项目的时候都很怕被分配到小郑挂帅的项目,所以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往外派人就很困难;常驻的院总,叫小兰,据说小兰当年得到提拔,是由于我院1号人物与2号人物反目,1号将2号贬入冷宫永不听用,小兰以其温和的性格和与世无争的作风,反而受到了1号的青睐,将他扶植成2号。小兰和小郑其实并不小,年龄加一起快100啦,斤两加一起。。。反正我是扛不动,之所以我在此亲切的称呼他们“小”,是因为他们在这个项目工作中所体现出的技术、管理水平,真的是太过稚嫩。小郑每周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写汇报。他写的汇报,内容我不够级别去阅读,但想必一定是催人泪下、妙笔生花、曲解歪直、生灵涂炭。。。因为他每个星期都要花上至少两天一夜的时间,跟他的助手小吴共同憋在租住的单元房内,绞尽脑汁的捏造各种理由,来辩解工程进度严重拖期的事实,从而把这篇惊天鬼泣的“汇报”完成。小兰每周的工作任务中,都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阅读小郑的这篇惊天汇报!据目击者讲,多次小兰在读完这篇具有约50M数据容量的Word文档后,都会泪汪汪地仰天长叹:施工进度上不去,你汇报写的再精彩管个球蛋用啊!但是小兰不敢责难小郑,因为刚刚有个经理因为这个项目给撤了职,小郑再倒下,这个摊子谁也不敢接,小兰便会成为冲在最前线的炮灰,正是在这种特殊的关系下,施工现场的项目部始终笼罩在一种曲折、扭曲、怪异的气氛之下,到什么程度呢,也许接下来发生的这件事能够让你有所感悟吧。
那是2010年的一个酷热的下午,现场一位很老资格的监理——贾工,找到小郑的助手小吴,反映了一个施工质量严重不合格的问题:厂房框架柱施工人员野蛮施工,在第一段柱与第二段柱焊接接头尺寸误差严重超标的情况下,持续向上焊接第三段柱,现在三段柱都焊接完成了,顶上的检修吊车都安装好了,发现有20%的柱子是歪的,歪到什么程度呢,歪到你用眼睛一眼就能看出来的程度!小吴是我院以部门副职领导待遇高薪聘请的焊接专家,据称他还是北京某焊接施工技术协会的理事,小吴其实已年近不惑,但出于相同的原因,我也很亲切的在他的姓氏前加个“小”,以示宠爱。小吴在被监理告知这个重大的施工质量事故后,不去督促施工单位寻求解决方法,反而跑来让我这个设计代表跟监理去施工现场处理问题,我心说我设计的图纸上你想让我画成歪的恐怕我还没那个本事了,俺们使用CAD通常都是用“正交锁定”的,人家拿着“柱子笔直”的图纸,干出来的成果是“歪歪扭扭”的东西,这与我何干?但是毕竟这个工程咱们大单位是总包单位,工程上碰到这种事情我也挺好奇,俺就爬上去瞅瞅,于是就跟着监理贾工上了钢平台,一看之下果不其然,焊接“Z”型口的腹板接头整个就是歪的,工人还不管不顾的往上头接第三段,平心而论这个事故监理也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个事情是必须开刀整改了。转下来我就跟小吴说了情况,谁知他哪来的豹子胆,竟然冲我发起火来,说什么工期紧张,无法开刀整改;项目关联事态重大,整改不具备条件,返工严重。。。等等这些废话吧。反正要依着他,这个事该这么办:柱子不是歪了么?不要紧,咱测量出施工误差来,结构设计人用这个误差重新建模计算,强度足够咱就将错就错啦,现场设计代表签个字,这事就了结啦!我听他这么一说鼻子差点没气歪了,我心说咱们可都是一个单位的,你个龟儿子算计起老子来还真是滴水不漏啊,咱们这个单位傻蛋悲催的人力资源部竟然高薪请了你这么个“砖家”回来。但是我当时还是强压下怒火,非常耐心的给他上了一课:我说,“小吴啊,你对结构设计的理解太片面,柱子施工歪了、斜了,难道在你们看来就是仅仅给结构多增加了一些荷载作用的初始偏心距吗?”既然我已经知道了他的“砖家”身份,我想我跟他讲太多的专业术语也是枉然,于是我向他引用了下面这个比喻:相同的承重结构构件,其中一个具备严重超标的施工误差时,恰似好比一对孪生兄弟,一个呢,从小健康成长,另一个呢,从小就砸瘸了腿,瘸腿的因素带给这两个先天无异的孩子的影响,绝不仅仅是瘸腿的那个,比正常的那个走路慢了些,所以呢,施工质量如此恶劣的结构构件,也绝不仅仅是只造成了柱子多了些荷载作用偏心距的问题!在听完这番教导后,小吴竟然微张着嘴愣了两秒钟,但之后他便回复故态,又冲我强硬起来。在我来到现场的这段日子里,小吴本是个好孩子,这件事他敢如此强硬,想必是小郑作了幕后的黑手。既然我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我也抛弃了继续教导挽救小吴的幼稚念头,我也十分强硬的告诫他,此事必须以“施工整改”的方式落实解决,你怎么装孙子我都不怕你,再敢嚣张,敲掉你两颗门牙!我甚至还拿拳头在他眼前晃了晃。小吴个儿头只能到俺胸脯,我看他眨了两下三角眼,似个挫败的孩子般,极不情愿的咽了口唾沫,灰溜溜的转身走了。这个问题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又有人反复向我提出,都被我一一严词拒之,至此俺终于看清了我单位未来发展的方向,那就是将好大喜功、粗制滥造发挥到极致,从而迅速聚钱揽财,分之后快,再由最底层技术工作人员身当炮灰,承揽责任的发展方向;同时,我也看清了我单位的用人方向,那就是重用以权谋、鬼蜮伎俩,将自己工作中分内之责,以强硬、威逼、利诱的手段,夹扣在他人精神之上的龌龊滥人。这一事件后,我经常从旁或明或暗的,帮助其他专业同来现场做设计代表的几位年轻设计师们免于掉入小郑、小吴挖好的工作陷阱中,由此我也赢得了“土匪头子”的美誉,他们说我领着年轻的工程师们与项目部作对。但俺不怕他们这么讲,因为他们要想在上头告俺的状,那得有真凭实据,然而所谓的真凭实据,也不外乎是小郑和小吴自掘的陷阱吧,若是公布于众,岂不弄巧成拙么。
回复
lemontian
2012年10月05日 16:23:50
4楼
正是在这样一种暗无天日的诡异气氛里,正是在诸如小郑、小吴这样一般阴人挑剔的目光下,我正式的开始了2011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的备考。施工现场的生活,怎一个“苦”字了得,进入10月的河北山城,已经是颇具初冬的景象,早晨6点半必须起床集体就餐的我,里面穿着一层衬衣,还能感到阵阵凉意,饭毕便是要驱车20分钟赶到施工现场,然后拖着沉重的双腿,极不情愿的迈进那满是烟臭的板房办公室,就在角落一张抽屉脱落的办公桌上,我将开始一整天的备考学习。我不知道在那些以小郑为首的总包项目管理工作人员的眼中,我这个整日背对他们、翻看着规范和一本大砖头参考书的小伙儿是否让他们反省自己年轻时的惶惶度日,但我想,当他们看到我伏案学习的背影时,那一定都是一种“痛心疾首”的感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他们眼中,看书学习等于有时间,有时间等于没事干,年纪轻轻没事干——绝对不行!所以他们经常以各种无聊、低级、惹人憎恶的理由,来不断的干扰、打断我的备考学习,例如拿个彩笔要我把一片区域的基础底盘通通涂红啊,要我给他们翻找个XX图号的结构图纸啊,考虑到他们在年纪上都大我一轮以上,对待这些无理取闹,我大多报以和谐的处理态度,甚至连小郑给我安排的夜晚值班,我也忍了,我只当抱着规范和应试指南来上晚自习了。自从上次我威吓小吴要敲掉他门牙后,小吴见到我时总是灰溜溜的,有时还主动上前冲我点头打招呼,但我每次都对他还以锐意的双眸,似乎要剜下他身上一块肉般,来回几次,小吴是不敢惹我了;“土匪头子”的美誉,也让项目部其他几个“事儿茬儿”不敢与我交锋,但此时无法再居于幕后的黑手小郑,却总是不甘寂寞,似乎我与他的一战,已经在所难免。
热爱“表演”的小郑常常以“官大一级”的淫威威慑着“群众演员们”给他配戏,半年前信誓旦旦向业主单位拍着胸脯保证四十五天拿下这个工程的他,现在一百四十五天都过去了,还不能将任何一个单体建筑物交付业主使用,这实在是个巨大的讽刺,而工程进展到这般田地,小郑还稳稳的当着他的部长,威慑着群众演员一同唱着这出戏,似乎就成了一个更加巨大的讽刺!每天的工程进度会议上,小郑都被业主单位的冯处长骂成个干儿子一般,我想小郑应该不只是个语言上的巨人,能每天挨住这顿骂也定是个精神上的巨人,但听与他同住一屋的助手小吴说,他每天吃不下睡不着,又着实有些可怜。四十五天换来的可能是小郑的加官进爵、封妻荫子,但一百四十五天换来的,却是现在这个滴水成冰、人心涣散、进退维谷的烂摊子。进入2011年1月的河北山城,已是一派隆冬景象,项目部的工作人员被冻得走不出屋,整天在屋子里面吞云吐雾,我平均每分钟被他们喷出的烟臭呛得最少要窒息五秒钟。即便是在这样的境况下,我也没有中断每天的备考学习,在2010年9月末至2011年1月中旬我返回北京前夕,我完成了第一遍以“指南”为导向的《荷载》、《地基基础》、横向作用计算、《钢》、《砼》、《砌体》的学习,这一阶段我主要的收获在于练就了一颗坚强的备考决心,克服了无法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做题的障碍。此时的我,已是归心似箭,自从2010年7月8日,也就是我本人过完29岁生日的第三天,从来到这个烂工地开始,我已经将端午、国庆、元旦统统奉献给了这个项目,决心备战2011年注册考试的我,已经不能够再浪费大把的时日在这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不甘寂寞的小郑,终于向我发出了挑衅。工地上的工人,都是农民工,勤劳、朴实的农民工兄弟能够忍受恶劣的工作环境,能够忍耐高压的工作强度,但他们也无法打消春节回家过年的愿望。眼看无法再威慑、挽留农民工兄弟“群众演员”给他配戏的小郑,开始打起自己人的主意。一天上午,他把我叫进办公室,看着他镜片后头那双小咪咪眼儿,他要说些什么我早已猜出几分,不等他开口,我先拿出“施工现场签到表”让他签了,这个表是我院管理部门想出的一招“坑爹”伎俩,多少有点“紧箍咒”的意思,只要这个表格小郑不签字,我这几个月现场白蹲了,高额的艰苦地区出差补助就拿不到,所以我来个先下手为强。他签完字,开始阴阳怪气儿的跟我说:“回去歇两天儿,回来守到最后!”我早有准备,我以近乎低吼的语气回答他:“年根儿回北京,你让我上哪里买火车票回家过年,这跟不让我回家过年有什么区别!”同是东北人的小郑一时竟被我这番话撅得无言以对,只得结结巴巴地说:“是。。。倒是。。。。辛苦一年啦。。。也得让人回家过个年。。。”我立即趁热打铁:“我告诉你,我最多呆到1月15号!1月15号!”我心说你连施工的工人都留不住,留我这个设计现场代表有何作为,说完我还重重在他面前拍了下桌子,两只眼睛狠狠的剜着他,他似乎也被我这种突来的勇气所震慑,整个办公室内,所有的人都静默了2秒钟,都把目光投向了我们俩,之后他边注视着我,边从牙缝中挤出几个字“哥们。。。。我哪里惹着你啦。。。。”说实话,看着他软弱无力的眼神,我当时都差点笑场了,一个40多岁的东北大男人,一个浪迹国企官场阴损蔫坏的小郑,竟以近乎哀求的语气冲我讲出这几个字,我一时有些惊讶,但他似乎也觉察出,在他的这般鬼魅手下面前向我这样一个小年轻低头示弱甚是不妥,随即又咬着牙挤出几个字:“你总是怨气十足的,你说我哪里得罪你了?”我也不想跟他多废话,我扔下一句话:“告诉你听好了,我最多呆到1月15号!”我一把拿过“签到单”,径直走回自己的座位上。随后我的部门领导给我打来了电话,跟我说:你可以1月12号回来,家里有个工程等你回来作之类的。我知道小郑肯定告了我的状,管他呢,我不在乎,和被困在这里度日如年比起来,这些都不算什么,因为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够阻止我全身心的去准备2011年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
2011年1月12日,我终于可以背起行囊,去到火车站返回北京,但不知为什么,站在车站拥挤的候车人群中,远望着窗外那座高大钟楼上的时钟,我的胸中却没有半点即将挣脱牢笼的喜悦,倒似有着无限的感伤与惆怅。正如电影《肖恩克的救赎》中演员摩根•弗里曼饰演的那位年迈的黑人囚犯一般,当他终于采纳主人公麦克的建议,如愿以偿的能够走出监狱,重获自由时,似乎又对夺走自己半生光阴的牢房变得依依不舍起来。曾经也认真的想,要把这个项目进行到底,看着自己设计的建筑物由一堆钢筋瓦砾,变成耸立巍峨的建筑物;曾经也天真的想,只要业务水平过硬,就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施工现场的一切问题,成为一名具备综合工作能力的工程师;曾经也在这里,第一次悲伤的看到,注册工程师专业考试的成绩,是多么羞于见人的17+18。别了,这座河北山城,这就是我“考注”开始的地方。
回复
lemontian
2012年10月05日 16:24:29
5楼
第三节 “三轮”学习
初回北京,俺也明白“阵前抗命”是个不小的罪过,所以俺有意的留着蓬乱的长发和满嘴黑擦擦的胡子来办公室走了一遭,大家看到后都说:瞧这可怜的孩子,施工现场怎么都给他折磨成这样啦!
重回办公桌前的我,随即开始紧张的备考,因为我给自己制定了“三轮”学习计划,意即:
1、 要在2月11日结束春节假期前,完成第一轮学习,内容就是以应试指南为导向,将指南中所涉及的各规范、专业知识学习完第一遍;目前据此期限,还剩不到一月,所剩的学习内容包括《高层》、桥梁相关、静力计算。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咱未曾染指,《高层》规范,一页没翻过,而本就是钢结构研究方向的我,钢筋-砼结构设计正是我的短板,所以《高层》和桥梁设计相关的学习内容正是摆在我面前两块最难啃的骨头,我也已经做好了春节假期天天啃书的心理准备;
2、 要在4月30日即施班周末班开班上课前,完成第二轮学习,内容包括以应试指南为导向的第二遍学习各本设计规范,并相应完成2010年版答题指导各章节习题;我用的应试指南,是08年版,共计1600页;由于2011年答题指导尚未出版,当时为自己准备的2010年版答题指导,1400页;我自己粗算了一下,在2月11日至4月30日期间,想要能够啃完这两本“砖头”般的参考书,平均每天需要看书40页左右,并且还要附以相关设计规范的学习,那么平均每天学习的页数要超过50页,所以我也预计,这一阶段的学习,强度、难度是很大的,“坚持”是关键词;
3、 要在5月到7月间,也就是施班周末班学习期间,完成第三轮学习,内容包括06年版《考前30天冲刺》、《沙志国模拟题》、《历年1,2注真题》的第一遍学习,这一阶段应该属于是题海战术了,要通过大量做题和每周的课堂听课,共同提高对规范的理解和应用,强化知识、考点,训练做题速度,训练解题思路,这一阶段学习能否顺利完成,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二轮学习所得到的成果;
4、 在7月2日施班周末班课程完毕后,距离9月18日考试,尚有两个半月,约75天的时间,这一阶段主要是回顾、总结,进一步的去加强、巩固前3轮学习所得到的成果,精读设计规范,揣摩条文、条文说明,每天都要有固定的时间和做题任务来保持良好的考试状态,这一阶段的具体内容,我准备待到学习班结束后,再做具体打算。
那么接下来,就是要来学习这本我从未翻过一页的《高层》规范了,我想因为在春节假期结束前我还有桥梁和静力计算的内容需要学习,如果在春节放假前不能够完成《高层》的学习,那么我势必要再多背上几本书回老家,所以俺给自己下了死命令:2011年1月28日前,也就是利用约两周的时间,要第一遍啃完这本规范!
学习《高层》规范,对处于2011年1月中旬备考初期的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在这里我也毫不掩饰的讲述一个事实,在大学期间,每个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的重要专业课程是《钢筋砼结构设计原理》和《钢筋砼结构设计》,本人就读于上海一所以土木工程专业著称的高校,非常幸运的是,在《钢筋砼结构设计》课程中,有幸遇到了一位风趣幽默、年轻有为、受人尊敬的业内知名学者——顾教授,顾教授诙谐幽默又深刻清晰的课堂讲解让我在这门课程的学习期间受益匪浅,最终的期末考试成绩90多分就能够说明一切;但命运有时又是这么无情的捉弄人,非常不幸的是,我也在《钢筋砼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中,碰到了一位女老师——张副教授,据说在给我们授课期间,张副教授正在忙于准备去美国深造学习的TOFEL英语考试,课堂内容完全沦为对书本教材的低声朗读,请大家注意,是“低声”,还基本是听得到上句听不见下句的那种,整个学习过程极其糟糕,俺在年终参加完这门课程的期末考试后感觉心情极其复杂,还好最终考了70几分,没有沦为重修者,但作为一个热爱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总觉得这样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学的如此浑浑噩噩,甚是遗憾,但相比于俺们班上的崔同学,俺的境遇可能还算幸运的了。
崔同学来自湖北,秀气白皙的面庞上,驾着一副透亮小巧的眼镜,由于他上学早,年龄普遍比班上其他同学小一两岁,因此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小崔。我猜测小崔一定从小就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为我很早就发现,小崔的身上有一种单纯、迷人、少见的文艺青年气质,所以在04年本科毕业大家各奔东西之时,小崔运用网上学习到的一款音乐软件,为自己录制了一盘他自己翻唱的歌曲光碟,光碟中收录的曲目以华仔成名作品为主,刻制了许多张,赠与大学时的各位好友以为留念。很遗憾的是,俺并未被小崔划入“挚友”的行列,所以也未能获赠。小崔在大学的学习期间,一直秉承着热爱学习的优良品质,但不知是何原因,他没拿过多少奖学金。同在一个课堂上,听着张副教授趴在讲桌上喃喃自语,小崔同我们大多数人一起感到痛心疾首,在临近期末考试前,大家开始疯狂饿补,小崔也不例外,经常在自习室熬到深夜才回宿舍。与俺结伴学习的战友中,没有小崔,但听其他同学说,临考《钢筋砼结构设计原理》的那一晚,小崔整晚都没有回宿舍,这一晚发生了什么没有人知道,但当大家翌日走进考场的时候,小崔出现了,原本白皙的脸庞变成了惨白,没有半点血色,两眼呆滞的他缓缓走进教室,我们大家都以惊异的目光看着他,他却似走进空无一人的教室般,目无旁人的径直走向第一排的座位,就当他将要坐下的那一刹,他歪倒在座位旁的地面上,昏睡过去。大家被这景象惊得错愕不已,同学们七手八脚的将小崔送至校医院,经校医检查,劳累过度、低血糖,准予《钢筋砼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在寒假结束后缓考!之后大家去探望了病床上的小崔,得知自己获准缓考的他精神已经好了很多,大家没有追问小崔昨天一整晚都做了什么,只要看到他平安,大家都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现在的张副教授,应该已经从美国学成归来了,说不定早已经是正教授的她,仍然“耕耘”在《钢筋砼结构设计原理》的讲台上,但我想她应该不知道,她另类的“简单粗暴”,带给了小崔的此番境遇,也带给了我,在2011年注册考试备考之路上一段艰难的征途。
翻开《高层》规范,看着目录里每一章节的名称,越看越发感觉自己的知识浅薄,俺知道《砼》、《高层》规范是注册考试最最重点考察的两项考试内容,从注册考试改革到2010年考试,每一年《砼》和《高层》的考题数目约在25至30道之间,占到总考题的1/3还要多,其中《高层》规范的考法大多与《抗震》和《荷载》相结合,考题灵活多变,必须要引起每一个参考者足够的重视。收拾好心情,我便按照应试指南的各章节,结合着《高层》规范,一点一点地学习起来,说实话,在这一阶段之前,我不知道抗震等级是什么,不知道混凝土结构构件在截面抗震设计时要进行内力调整,不知道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总之“十万个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回想起来,非常地惭愧,记得当时我非常的懊恼,真的感觉在这5年工作时间里,自己在专业技术道路上是渐行渐“跑偏”了,但是又非常庆幸,自己醒的不算晚。学习的进程向前推进着,由最基本的房屋几何尺寸限制、结构体系布置、抗震等级,到高层结构的静力计算、变形计算、计算参数选取,再接着学习框架、剪力墙等不同结构形式的规范相关条文,我感到,通过学习,自己的视野逐渐变得宽广起来,但由于从没做过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高层》规范的很多内容在第一遍学习时,都是似是而非的。或许是脱离了在施工现场那种诡异、阴暗的整体环境,或许是不再需要过着那种防明枪、躲暗箭的辛苦日子,或许是可以在能够集中大块时间并且无人干扰的情况下学习,虽然《高层》规范的学习很辛苦,但效率、速度却能够得到保证,在施工现场坚持备考磨练获得的成果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就连身旁的同事看到我的举动,都很惊异的跟我说:注册考试还早着呢,你怎么今年这么大的学习劲头啊?我心说你也去跟小郑、小兰、小吴过几招,你也去跟他们呆上几个礼拜,那么你也会像我一样“重获新生”的。终于,连我自己当初都没有想到的是,我真的在1月28日前,艰难的完成了《高层》规范的第一遍学习,虽然这一阶段的学习效果是很浅薄的,但是我知道自己已经建立了一个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的知识架构,这是一个不小的突破!
2011年1月28日大清早,五点多天还黑着,我就已经起床背起行囊,坐着地铁,横跨北京城,到四惠赶汽车。居住在北京这个拥挤的城市里,已经有4年多啦,每一年的春节回家,都是一样的为了车票而烦恼,今年我也不例外的怀着侥幸的心理,跑到西直门火车站去碰碰运气,结果刚走出地铁车站,我发现买火车票的队伍竟然近在眼前,乘火车回家的念头顿时灰飞烟灭,不过还好,汽车票由于比较贵,还不那么紧张。回到家,妈看到我这次回来背回不少书,开始笑着调侃我:“臭小子,上班儿4年啦,还放假回家‘装’呢啊,以前读书时候每个假期都背回来不少书,啥时候见你看过啊。”我说:“这回是真地~你看着吧~”妈冲我咧了咧嘴,意思:你小子纯属瞎掰,我心说这回非让你吃惊不可。在家的十几天假期里,我的表现果然让妈意想不到,即便是大年三十的晚上,即便是大年初一的清早,我都真正做到了手不释卷,家里来了拜年的客人,妈都很自豪的跟人家讲:“里屋看书的是我儿子,他是工程师,今年准备考注册呢~”俺心说老妈可千万别忙替我吹牛先,万一你儿子今年考不过去,人家可有的笑话我啦:大过年都看书,都学成这样啦还考不过,他家儿子不是个大笨瓜吧。。。?假期的日子过的很快,每天看书、吃饭、睡觉,再起床还是看书、吃饭、睡觉,就这样,春节的十几天时间里,我依照原定计划,完成了桥梁、净力计算的第一轮学习。实话说这个时候学习的成果是很微薄的,比如桥梁,只能算是囫囵吞枣的把指南上讲到的相关内容浏览了一遍,真正的知识点,比如横向分配系数、桥构件内力计算,这些内容完全没有学懂,只能说是知道有了这个事情,我脑中连知识的架构都没有构建起来,所以这个时候我知道自己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第一轮学习虽然按照计划结束了,但是几乎没有多少成果,并且我也发现,这个时候我脑中有关钢结构、砼结构、荷载等等先前学习内容的印象,几乎是零——似乎完全不记得有学习过这些内容,这也就清楚的说明:这些知识还没有被我吸收,并且更加没有成为我的业务能力,所以应该进入第二轮学习,对这些知识进行复习、强化。但第一轮学习也有着令人欣喜的地方,现在回顾起来,我想最重要的成果就在于我从此克服了对厚本学习资料的恐惧心理吧。先前已经说过,我用的《应试指南》是08年版,这本书是我和媳妇刚谈朋友时候,一次去西单逛街,行至西单图书大厦楼下,媳妇说想进去逛逛,我就陪着她走了进去,无意间看到当时这本书刚出版不久,媳妇说他有会员卡,买书有折扣,我想07年咱考过了基础课,这本书也该买来学学,就买了这本大砖头。可叹我自己这些年过得混混谔谔,无数次的鼓起勇气要“征服”这本“砖头”,结果是无数次的被“砖头”打败,以至自己对它产生了畏惧心理,时至今日,才刚刚克服了这种恐惧心理,这是又一个令人振奋的突破!
回复
lemontian
2012年10月05日 16:26:48
6楼
2011年2月11日,结束春节假期的我,坐回办公桌旁,正式开始最艰苦卓绝的第二轮学习,为什么说第二轮学习是“艰苦卓绝”呢,因为在2月11日至4月30日这段时间里,我不但要第二遍的去啃一本“砖头”——《应试指南》,我还为了磨练自己的“牙口”,请来了第二本“砖头姊妹篇”——《答题指导》。刚刚开始第二轮学习的时候,是很艰难的,一下子由知识积累,过渡到知识强化,让我有些不适应,第一遍学习《应试指南》后,让我觉得没什么效果,但是真正开始进行学《指南》、做《指导》的学习时,第一轮的学习成果还是能够感觉到的。我在第二轮学习伊始,还属于是备考的初级阶段,当时有个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无法长时间集中精力去做题,看几页书就想上网啊、玩游戏啊,所以每当我无法继续集中精力学习的时候,我就上网易土木论坛,看那些通过注册考试的考友们给大家写的学习心得,从中汲取方法、获得前进的动力。看着一个个让人“内牛满面”的备考故事,有时候甚至我自己的两眼都会情不自禁地泪花闪动。有一天,我在网上看到了罗永浩2010年的演讲视频,他说这种东西叫做“精神 鸦 片”,通常艰辛备考的学子在学习最艰辛的阶段,都需要为自己找寻一种“精神 鸦 片”来激励自己坚持下去,我很庆幸自己无意间,找到了我所需要的“精神 鸦 片”。我自己制定的这种“三轮学习计划”也是有感于这些考友们的文章,而第二轮学习所采用的这种《指南》、《指导》交替学习、做题的“步进式”方法,更是被广大成功考友们普遍采用。就这样,从最初的每天只能看几页书,我逐渐可以做到每天能够看书、读规范、做习题,每天进度能达到几十页;由每天无固定时间学习,发展到养成了每天下午2点钟开始、晚上回家继续学习的习惯。在此期间,我不断给自己加码,在第二轮学习的中段,我可以达到每天能完成《指南》或《指导》70页左右的进度,并且此外还会辅以对规范上相关内容的学习。每天清早起床时,我都会预想好这一天需要完成的学习进度,如果晚上能提前完成,会奖励自己看一会儿电视,并且不论任何情况,预想的进度必须完成,完不成不让自己上床睡觉!所以这段日子里,我经常会学习到夜里12点以后,现在回想起来,第二轮学习的那段日子,真的是整个备考过程中最艰苦的。在这一期间,我同身边的许多位同事一同在“施班周末班”报了名,非常搞笑的是,这些同事基本都是被我蛊惑去的,结果报名那天反倒是我去的最晚,只闹了个倒数第二排的座位,当时心理郁闷的紧!终于,在4月26日,提前预定计划4天,我完成了第二轮学习。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非常显著,可以说是真正完成了注册考试的知识准备,第二遍学习终了时,最先学习的钢结构、荷载、钢筋砼的相关知识还都历历在目、耳熟能详,但自己也感觉到,这些知识是学进脑袋里了,但是并不能被贯穿起来去解决实际问题、去解题、去把考题作正确,所以这些专业知识,还并没有被转化成我的专业能力,而且通过学习,我发现《答题指导》是一本知识量比较大的习题集,但是同时它也把每一章节的习题做了由易到难的区分、排列,所以在做《指导》习题的时候,有一种缓缓上坡的感觉,而正是这种感觉,让原本难度很大的习题也显得不是那么难了,并且《指导》上的习题在综合性上还达不到往年考卷真题的难度,并且第二轮学习依旧是以《指南》为导向的学习,我在第二轮学习后,对各本设计规范的熟悉程度还是很不够的,所以带着这种比较客观的学习态度,立即趁热打铁地开始第三轮学习——题海战术,并且这个时候,施班周末班开班上课的日子,也一步步地来临了。
回复
lemontian
2012年10月05日 16:27:21
7楼
2011年4月30日的早晨,早晨6点被闹钟闹醒的我,强睁着惺忪的睡眼,不知如何不由自主地完成了洗脸、刷牙、穿衣、穿鞋这一系列的动作,背起书包走出家门,似乎在我迈出楼道大门看到的那第一缕刺眼的阳光,才能把我拉回到那天的记忆里。今天是施班周末班开班的第一天,怀着向往、好奇的心情,我来到了学习班的门口。走进教室,眼前一派人声鼎沸的场面,正前方,一块大的投影布高高挂起,右手端坐一位微笑环视着鼎沸人群的老人,老人面色有些暗,但明亮的双眸熠熠生辉,想必这便是著名的施岚清老师了,当时心情真的小小激动了一下。眼看着上课时间就要来了,我赶忙找到自己的座位号坐下来,抬头一看,还好,虽然距离远点(第九排),但是位置基本在正中,戴上眼镜,屏幕可以看清,我们这一排上方还正好有个音箱,料想声音也可以听清。把书籍、规范、纸、笔、水壶都摆好,我开始打量周围的同学:左手边的,是小陈,是个黝黑的北方汉子,不大爱说话,一副透亮的眼镜和后面一双明亮的眼睛,似乎与他黝黑的脸庞不太相称,早早来到的他,已经在翻看着一本被翻得很旧的规范,上头还写着不少读书的批注;右手边的,是小李,一个湖南小伙儿,大大的眼睛透着南方青年典型的睿智,短立的头发似乎又表征着他倔强坚韧的性格;身后的兄弟,是小赵,后来了解到小赵其实并不小,从学校毕业已经十余年,但稍显稚气的脸庞却让我始终无法相信这个事实。培训班的生活,就这样顺利地展开来,每个周末,我都会6点多起床,坐着地铁,来到北方交大的这个阶梯教室,然后跟随施老师,进行一上午的学习,紧接着匆忙吃过午饭,就赶忙回到教室来,在门口领上一份试卷,回到座位上,抄起水壶喝上一口,就开始做题了。由于我在来施班上课之前,《指南》已经学习了2遍,《指导》的题目也做过1遍,所以感觉施老师的授课内容更像是在帮助我进行复习而不是学习。由于在之前也经过了比较刻苦的做题训练,并且在周末以外的平时时间,我也保持着每天做《30天冲刺》一天题量的学习强度,所以每个周末学习班下发的试卷我都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完成,并在授课过程中能够紧跟施老师的节奏前行,我在去学习班前,自己看书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问题,在学习班授课后,基本都得到了解决,让我很是欣慰。
就这样,时间过得真快,经过了周而复始、辛苦并快乐的5月、6月,周末班授课的最后一天悄然到来了,在这为期两月的时间里,我在每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里,坚持做到了每天下午2点开始学习、做题,每天完成《30天冲刺》中一天的题量,并在《30天冲刺》学习完成第一遍后,开始做历年2注、1注真题、《沙志国模拟题》,每天的做题数量保持在40道至50道之间,到7月2日周末班上课结束时,完成了《30天》、《2注真题》、《1注真题》第一遍学习,正在开展《沙志国模拟题》的学习。走出学习班的那一刻,我完成了计划的第三轮学习。三轮学习过后,我感到信心满满,成竹在胸,我还开玩笑得跟周围的同学说:如果明天上考场,我准过;两个月以后上考场,不好说!是啊,这就是注册考试,一场旷日持久的长跑比赛,绝非立竿见影的短跑决战!
回复
lemontian
2012年10月05日 16:27:51
8楼
第四节 “奔跑”着
既然自己已经知道,要想通过注册考试,就要咬着牙坚持到底,为了实现目标,为了不让自己前面9个多月的艰辛付出不会化为泡影,我要好好利用起自7月3日至9月18日这段冲刺时间。
在七月初,我尽快结束了《沙志国模拟题》的学习,我第一遍做这本模拟题时,得到的成绩并不好,但我自己还是比较开心的,因为通过学习这本材料,让我注意到很多以前注册考试尚未涉及的内容,同时让我纠正了一些我自己学习《指南》时产生的错误理解,比如今年考试中桥梁部分那道支座的题目,支座面积计算时要扣除两头各5mm,这个题目我就是在这本资料里见到的,总之收获还是有的,所以我也决定在余下的时间里,对这本资料还要再来一遍。至此,我手上所有准备好的学习资料对我来说都不再是陌生的了,我已经把所有学习资料啃过一遍,接下来就是纯粹的题海战术了,我在7月初至8月中旬这段时间,开始给自己加码,每天下午2点开始,做半套《真题》、《模拟题》,晚上回家后,做《30天冲刺》半天的题量(20道题吧),下午的学习基本可以在5点半前结束,也就是用时3个半小时以内,可以完成40题;在晚上回到家后,我一般是这样来安排生活:一进家门,给自己做上一锅绿豆粥(此时正值北京的盛夏,败火很重要啊!),由于电饭锅煲粥时间不短,所以我打开书包先完成20道《30天冲刺》的题目,《30天》题目也是按照钢、砼、砌体等来分类的,因此我把《30天》放在家里,每天我带回家的规范也不用太多,待20题做完,我就换上衣服、鞋子,出门围居住的小区跑两圈,并最后200米冲刺跑,跑完回来洗澡、更衣,然后喝粥,之后把20道题答案自己看了,看完就休息了,一觉睡到大天亮。我的晚上跑步基本是从6月中旬开始的,因为每天学习强度很大(6月时,每天40题;进入到7月,开始每天60题),晚上躺在床上,一闭上眼,就闪现出各种条文、数字,实在不易入睡,并且我深知注册考试是个体力活,所以以这种跑步的方式,一方面锻炼体能,一方面每天使自己适度疲劳,晚上能睡个好觉,并且我知道德国著名车手舒马赫的父亲,在舒马赫童年时期,同样利用强迫他长跑的方式,来磨练他的意志,我同样也发现,跑步对磨练注册考试备考意志也是很有效的,并且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似乎每晚都对那种跑得精神恍惚、呼吸急促的近乎“濒死”的状态感到很痴迷,每天不跑上那么30分钟左右的时间,不最后狠狠冲刺200米把力气用个干净,身上还真是不舒服!就这样,我每晚在小区马路边风驰电掣似阿甘般往前奔跑着,奔跑着,跑到了8月中旬,跑过了我完成《1,2注真题》、《沙志国模拟题》、《30天冲刺》第二遍学习的六十天,跑掉了4公斤肥肉,跑过了近十年来第一个没患上一次热伤风的夏天,此时的我,已经由信心满满的面对考试,变成满心期待的盼望考试赶快来临了,在此期间,我还继续给自己的学习加码,每天早晨给自己增加一小时的规范阅读。此时,我不禁回想起自己刚刚走上考注之路的心路历程,那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情感交织。还记得在河北出差时,查了2010年的考试成绩,那是一个羞于见人的30几分,我自问自己工作四年来,在业务工作上不曾放松、不曾懈怠,但竟然在这个考试中,受辱至斯!毫不保留的讲,当初我就是怀着这样一种愤慨的思绪走上备考道路的,我的目的就是要复仇!要向这个考试的组织者复仇,你用考试来羞辱一个“认真”工作的工程师,那么这个工程师就要用一个考试的高分来羞辱这个考试!走过了3轮学习,当我再回顾这段情感经历时,不禁陷入深深的羞愧:并不是这个考试的组织者有意来羞辱于我,而是我自己在这样一个浮躁、愚钝的工作环境里,迷失了职业发展的方向,但同时我也庆幸自己正是有这样一种感悟,而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制定了比较高的目标,并且正是由这股愤恨化为的力量,支撑我坚持到了现在,并且还能一直支撑我走下去,直到2011年9月18日。
临近考试的最后一个月,我开始了真正的冲锋。由于此时手上已经没有陌生的学习资料,所以我有些着急,恰巧这个时候网易论坛一位网友贴出了《蓝定钧实战训练模拟题》,我下载后把试题部分全部打印了出来,订成17套题目,每天上午,做半套《蓝定钧模拟》,下午做半套《真题》,晚上回去,仍然20道《30天》,此时,我已经将每天的学习内容扩大至每天清晨1小时阅读规范和作100道题目,再加上晚上2圈跑步,我现在回想起来,我自己都无法想象,我是如何度过那段日子的,是的,的确是很疯狂的日子,并且这样的日子过得很快,其实我并未进行什么精确的计算,但就是那么巧,在我做完《蓝定钧实战》最后一套题时,恰巧就到了考试的前一天了,即将踏上考场的我,看着办公桌旁最近一周用掉的一堆草稿纸,想着明天就要迎来这个为之奋斗了300多天的日子,百感交集下,我这个东北大老爷们儿,不禁眼中泪花闪动。利用最后的时间,我又做了最后的一些应对突发状况的准备,多预备了一个计算器,削好3只铅笔,带了4只黑色并且都很好书写的水笔,买了两厅红牛,再次检查准考证等物品,去考点察看,并记录了路上时间,用施老师的话说:尽可能的排除非技术失误。9月18日,一个比较阴沉的早上,媳妇开车把我和一箱子书运到了考场,上午还算顺利,做第一遍用时2小时50分,做了36个,看还有时间,回过头去,又捡了3个,上午共完成39题,感觉正确率还可以,题目计算量比较大,但解题思路都还让人比较明确,一看就会作的那种,不过已经明显感觉到出题老师是很用心的,故意将难度低和计算量小的砌体安排在最后,庆幸自己前头没有恋战;中午抓紧时间又磕了一瓶红牛,下午一上来就有些头晕了,因为在做下午第一题的时候,我是拿着砌体规范准备迎接一道砌体概念题的,结果却是两道木结构,有点错愕,继续做下去,发现地基基础不像以往那么简单啊,做到地基处理那个干脆放弃了,那个公式以前学习时根本没见过,做到挡墙时,暗叫不好,虽然会做,计算量有些大,尤其那个计算Pkmax的,基底弯矩是两部分叠加,费了我不少功夫,再往后作,到高层和横向作用部分,明显感觉难度提高了,以往考试,高层每题只问一个计算量,今年大家可以清楚看到,每道题都是两个计算量,题目考察内容陡增,所幸桥梁比较简单,但我没买《桥抗震》和《天桥》两本规范,桥做了6题,基本是完成目标了,也不敢苛求了,下午第一遍做完,用时3小时15分,只做了31题,涂完卡,还有时间,回过头又捡了3道题,共完成34道;走出考场的那一刻,嗓子明显感觉到发炎了,真是体力活啊,要不是自己一直坚持跑步、踢足球锻炼,这会说不定要发烧了。如果你要问,2011年9月18日这一整天过完我是个什么感觉?那就是:在考场上没命地向前“奔跑”着,不知道自己脚上踩了多少泥,不敢也无暇回头去看自己跑过了多远的距离,就这样一直奔跑着,奔跑着。。。。
回复
tangjunda
2012年10月05日 20:57:26
9楼
回复
li1140849482_
2012年10月05日 21:07:57
10楼
前辈是高人呀、佩服、新人见识了、
回复
yuyuliang
2012年10月06日 09:34:42
11楼
高人啊,考试贵在坚持,值得学习。收藏了,以后有空就拜读一下,以资鼓励!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