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主要意见是两种,一种是取纵筋计算值3600x1.25,另一种是取最小配筋率算出的3780x1.25尽管04年下午65题采用后者的做法,但本人不认同,倾向于第一种。规范上依据,我翻了高规、混规和抗规,发现它们表述不尽相同,但本人认为三本规范在这个问题上的精神应该是一致的。抗规和高规表达较为笼统,但混规176页明确表达为“柱内纵向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增加25%。因此笔者认为,最小配筋率算出的钢筋为
目前主要意见是两种,一种是取纵筋计算值3600x1.25,另一种是取最小配筋率算出的3780x1.25
尽管04年下午65题采用后者的做法,但本人不认同,倾向于第一种。
规范上依据,我翻了高规、混规和抗规,发现它们表述不尽相同,但本人认为三本规范在这个问题上的精神应该是一致的。
抗规和高规表达较为笼统,但
混规176页明确表达为“
柱内纵向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增加25%。因此笔者认为,最小配筋率算出的钢筋为
满足构造,并非受力钢筋,故应按纵筋计算值3600x1.25=4500,同时满足最小配筋率即可。
选C (12d22,As=4560)
从原理上来看,规范之所以对小偏拉的受力筋计算值放大25%,是因为混凝土受压能力强,却几乎不能受拉,而小偏拉时柱子全截面受拉,此时拉力全由钢筋承担,故有了受力筋面积放大25%的规定。如果一个柱子计算出来根本就没有受拉力,只需按构造配筋,那么也就没有放大的必要。这似乎也支持本人的观点。
[
本帖最后由 ken0750 于 2012-9-23 14:57 编辑 ]
2楼
我有不同意见:题目给出的计算值=3600 不满足最小配筋率(3780),怎么可以用来 下一步的计算呢???所以只能是按照最小配筋率计算的钢筋面积值乘以1.25!
只有A是最符合答案的,不是吗??虽然12个25的钢筋比较浪费!
[
本帖最后由 terrychenjx 于 2012-9-22 17:04 编辑 ]
回复
3楼
我觉得,应该是先所有的计算完毕,最后才来校核构造的。所以我暂时认为我的做法没有问题。
回复
4楼
规范不是说得很明白么 计算值的1.25倍, 计算值不一定能满足构造要求的,但是实配值要满足构造要求!
回复
5楼
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规范提出小偏心的柱纵筋增加25%,目的是防止小偏压在抗震中的不利影响,这里提到的计算值,是满足所有规范的承载力、最小配筋率、构造等要求后,直接将正确的计算值加大25%,而不是用来和最小配筋率来比较的,这样我认为违反了这条规范的初衷,而且在实际运用中很麻烦。同理,规范要求地下室崁固部位的梁也要比上层计算值增大,初衷同样于此.
回复
6楼
我个人的观点,仅供参考,第一,规范上写的是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第二,计算值的确定。这个是应分两部分进行的,就是先给柱配筋,让它满足一般的所有要求,在进行判断,如是小偏心受拉,在增加25%的配筋面积,如不是,可不增加。个人观点。
回复
7楼
我同意你的观点,也是这么答题的,但还是感觉规范本身有问题,模棱两可的。
回复
8楼
只有A是最符合答案的
回复
9楼
新浪网友2010-08-20 11:30:27 [举报]
朱老师你好:
高规P60,6.4.4条第5)款,这条的“计算值”含义:除了直接由内力计算得到的“值”外,还包括由最小配筋率构造得到的“值”吗?最终柱筋面积而取上述两者乘1.25放大后的较大值。
博主回复:2010-08-21 15:59:24
“内力计算值”与“构造配筋”有什么关系呀,规范里有详细的规定,可再仔细看看。
回复
10楼
引用:
原帖由 hxw530 于 2012-9-22 17:07 发表
规范不是说得很明白么 计算值的1.25倍, 计算值不一定能满足构造要求的,但是实配值要满足构造要求! 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规范提出小偏心的柱纵筋增加25%,目的是防止小偏压在抗震中的不利影响,这里提到的计算值,是满足所有规范的承载力、最小配筋率、构造等要求后,直接将正确的计算值加大25%,而不是用来和最小配筋率来比较的,这样我认为违反了这条规范的初衷,而且在实际运用中很麻烦。同理,规范要求地下室崁固部位的梁也要比上层计算值增大,初衷同样于此.
我个人支持本观点!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