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彩画的知识鉴别(随时更新哟)
lemonleaf
lemonleaf Lv.6
2007年04月07日 22:33:46
只看楼主

最近看了些关于中国古建筑的书籍,对传统的彩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发现关于这方面的资料不多,图片也不多,自己所了解的也有限,所以希望抛砖引玉和大家共同探讨。

最近看了些关于中国古建筑的书籍,对传统的彩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发现关于这方面的资料不多,图片也不多,自己所了解的也有限,所以希望抛砖引玉和大家共同探讨。

免费打赏
lemonleaf
2007年04月07日 22:39:11
2楼
彩画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可分为三个等级。
  
  1,和玺彩画
   是等级最高的彩画。其主要特点是: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面两边用《 》框住,并 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十分壮丽。
回复
lemonleaf
2007年04月07日 22:42:04
3楼
和玺彩画是清代官式建筑主要的彩画类型,《工程做法》中称为“合细彩画”。仅用于皇家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堂、门等重要建筑上,是彩画中等级最高的形式。

  和玺彩画是在明代晚期官式旋子彩画日趋完善的基础上,为适应皇权需要而产生的新的彩画类型。画面中象征皇权的龙凤纹样占据主导地位,构图严谨,图案复杂,大面积使用沥粉贴金,花纹绚丽。

  和玺彩画在保持官式旋子彩画三段式基本格局的同时,逐渐剔除旧花纹,加入新花纹:藻头部分删去了“旋花”;枋心绘行龙或龙凤图案,枋心头由剑尖形式改为莲瓣形,以求与藻头轮廓线相适应;箍头盒子内绘坐龙,等等。清代中叶以后,和玺彩画的线路和细部花纹又有较大的变化,画面中主要线条均由弧形曲线变为几何直线:藻头部位弯曲的莲瓣轮廓变为直线条玉圭形,亦称“圭线光子”;皮条线、岔口线、枋心头等线路都相应地改为“Σ”形线。

  和玺彩画用金量极大,主要线条及龙、凤、宝珠等图案均沥粉贴金,金线一侧衬白粉线(也叫大粉)或加晕,以青、绿、红作为底色衬托金色图案。其花纹设置、色彩排列和工艺做法等方面都形成了规范性的法则,如“升青降绿”、“青地灵芝绿地草”等,逐渐完善成为规则最为严明的彩画形式。根据不同内容,和玺彩画分为“金龙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等不同种类。

  和玺彩画主要用于紫禁城外朝的重要建筑以及内廷中帝后居住的等级较高的宫殿。太和殿、乾清宫、养心殿等宫殿多采用“金龙和玺彩画”;交泰殿、慈宁宫等处则采用“龙凤和玺”彩画;而太和殿前的弘义阁、体仁阁等较次要的殿宇使用的则是龙草和玺彩画。

  使用和玺彩画的各处宫殿,由额垫板均为红色,平板枋若用蓝色,则绘行龙,若用绿色,则绘工王云。

回复
lemonleaf
2007年04月07日 22:43:12
4楼
今天就到这儿,明天接着来。
回复
blackangblue
2007年04月08日 03:22:54
5楼
我说楼上的```这个资料我们这里还好找````你给咱弄点 伊斯兰风味的彩绘吧```那个我们这里可难找啊
回复
lemonleaf
2007年04月08日 23:04:32
6楼



非常感谢成仙的图片哈。“记得当时为我传了好多芥子园画谱的图片 ”好象是为大家传的哈,呵呵。
我一直都是做景观设计的,只是现在刚做了甲方,要学的还很多啊,革命尚未成功,女子仍须努力啊!
所以你们这些诸如MIMI姐的资深专家可要多多指教啊!
回复
lemonleaf
2007年04月08日 23:08:43
7楼
旋子彩画

  旋子彩画:仅次于和玺彩画,有明显、系统的等级划分,既可以做得很素雅,也可以做得非常华贵。它的应用范围很广,一般官衙、庙宇的主殿,坛庙的配殿以及牌楼等建筑物都用这种彩画。旋子彩画的主要特点是:找头之内使用带漩涡状的几何图形,叫做“旋子”(或称旋花),各层花瓣从外到内分别称“一路瓣”、“二路瓣”、“三路瓣”、“旋眼”(或称旋花心)。旋子以“一整两破”为基础,以找头的长短作为增加或减少旋花瓣的处理依据。

  旋子彩繪也叫做「娛蛻圖」,在樑枋的藻頭部位畫上旋子花紋;中心是「旋眼」,旋眼外畫兩層花瓣,外層用漩渦形,內層(靠旋眼)用二路瓣或三路瓣。

  在構圖上,旋子彩繪採用一整二破法,也就是藻頭的旋子圖形排列是一個完整,二個只是局部。這樣才能適應樑枋的寬窄,長短比例的不同,或在等長不等寬的同間木構中取得紋路的協調統一。

  旋子彩繪用金量少,僅在旋眼部份貼金,枋心部份的裝飾無具象圖案,用青綠色疊暈處理。

  旋子彩绘是用或圆润饱满、或流畅柔韧的各色线条旋转盘结而成,带给我们的却是满眼的瑰丽奇巧,眩目迷幻。旋子彩绘比和玺、苏式彩绘的形成时间都早,是中国建筑装饰史上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彩绘种类。

回复
lemonleaf
2007年04月08日 23:09:25
8楼
旋子彩绘技法:

1、构图:

  用途:次于和玺彩画,常用于殿式彩画,即素雅又华丽。分若干等级,应用范围很广,主要用于一般官衙、庙宇、城楼、牌楼,主殿堂门等建筑。
   构图:将梁枋的大小额枋横向分为三段,中为枋心,两侧为箍头与藻头。
   曲线:用形曲线分成整齐的格子,画皮条圭线、岔口线。

2、枋心:

  分类:枋心画夔龙、锦、花草、西蕃莲等分别叫龙枋心、锦枋心、花草、枋心、西蕃莲枋心等。
   一字枋心:中间画一条黑杠叫“一字枋心”。
   空枋心:只刷青绿而不画任何东西的叫“普照乾坤”或叫空枋心。
   山水花卉:在旋子枋心诨剿ɑ苷撸荒苡糜诶牍鸸荨?br>  大小额枋:其规格同和玺彩画,如大额枋画龙,则小额枋画锦,上下可调换。明、次、稍、尽间依次调换。并规定青地画龙,绿地画锦。

3、藻头:

  种类:藻头可按长短规律性排列。分为勾丝咬、喜相逢、一整两破、一整两破加一路、加金道冠、加两路和两整两破、数整数破等。在极短的构件上可画四分之一旋子或桅花。
   旋花:为在藻头内使用旋涡状花瓣组成几何图形的花朵,规则性较强,称职为旋子即旋花,清画匠称学子,似蜈蚣圈。
   旋眼:旋子按其间空处的大小,和所加路数的多少,有各种的名称。各层花瓣由外到内分别为“一路瓣、二路瓣”旋眼。
   一整两破:旋子以“一整两破”为基础,以找头长短作增减旋花瓣为处理依据。
   一路:将藻头画作相切一圆形两半圆形。若藻头长则使圆形分离,在其间加以成串的花瓣,每串称一路。
   菱角地:旋子花瓣之间的三角空地叫“菱角地”。
   宝剑头:反正旋花中间的空地叫“宝剑头”。
   桅花:旋子靠箍头部分的图案叫“桅花”。
   菱角地:花瓣之间的空地亦称“菱角地”。
   色彩:按不同等级,藻头部位的用金、退晕均有固定规则,其它部位也作相应处理。枋心画素色,绘锦纹、草纹、龙纹。
   种类:旋子朦胧画按沥粉贴金的多少,退晕的有无,分为金琢墨石碾玉、烟琢墨石碾玉,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线小点金、墨线小点金、雅伍墨、雄黄玉等八种。
   颜色:主要是蓝绿两色,因颜色的比例,每种可分若干等级。
   大点金:大点金、小点金是指旋子中心贴金多少,多的等级高,少的氏;大小点金各有金线之别,金线高,墨线低。
   石碾玉:石碾玉是旋子中之最华贵者,每瓣的蓝绿色都用同一色由浅至深比例,称之退晕。
   金琢墨:轮廓用金丝的叫金琢墨。
   烟琢墨:用墨线的叫烟琢墨。
   雅五墨:只用青绿黑白四色不用金,是旋子之中最次的。

4、箍头:

  软盒子:两箍头之间画一个圆形的边框叫“软盒子”。死盒子:软盒子的四角叫“死盒子”。
   整盒子:盒子中间画一个整栀花的叫整盒子。
   破盒子:用斜交叉十字“破盒子”,这种作法叫“整青破绿”。
   死箍头:死箍头的盒子内画坐龙、西蕃莲、走兽等,分角切活。
   切活:刷樟丹色,用墨线画花纹。

5、平板枋:

  平板枋:一般画降幕云、栀花、切小池子半拉瓢。
   小池子:小池子内画花草夔龙和切各种花纹。

7、橼头:

  橼头:除雅伍墨为黑栀花、黑虎眼外,鞭余均为金栀花、金虎眼。

回复
lemonleaf
2007年04月08日 23:11:08
9楼
苏式彩画

  苏式彩画苏式彩画源于江南苏杭地区民间传统作法,故名,俗称“苏州片”。一般用于园林中的小型建筑,如亭、台、廊、榭以及四合院住宅、垂花门的额枋上。

  明永乐年间营修北京宫殿,大量征用江南工匠,苏式彩画因之传入北方。历经几百年变化,苏式彩画的图案、布局、题材以及设色均已与原江南彩画不同,尤以乾隆时期的苏式彩画色彩艳丽,装饰华贵,又称“官式苏画”。

  苏式彩画底色多采用土朱(铁红)、香色、土黄色或白色为基调,色调偏暖,画法灵活生动,题材广泛。明代江南丝绸织锦业发达,苏画多取材于各式锦纹。清代,官修工程中的苏式彩画内容日渐丰富,博古器物、山水花鸟、人物故事无所不有,甚至西洋楼阁也杂出其间,其中以北京颐和园长廊的苏式彩画最具代表性。

  苏式彩画的本源就是灵活的苏州式彩画,它即使在官化以后仍然是比较灵活的,尤其是清晚期在苏式彩画的发展中有了更大的融和,苏画以及和玺或旋子彩画加苏画的结合体因为其中的苏画元素的存在,也作为苏画的一种形式存在了下来。

  苏式:是程式化象征的画题,如龙、凤、锦、旋子、西蕃莲、西蕃草、夔花等。这些都用在最庄严的宫殿上。

  苏式:以写实的笔法和画题为主,自然现象如山水、花卉、葡萄、莲花、牡丹、桃子、佛手等;器皿如鼎、砚、书、画等;动物如仙人、仙鹤、蛤蟆、蝙蝠、鹿、蝶等;字如福寿等
回复
lemonleaf
2007年04月08日 23:14:15
10楼
南方气候潮湿,彩画通常只用于内檐,外檐一般采用砖雕或木雕装饰;而北方则内外兼施。北方内檐苏画与和玺、旋子彩画相同,采用狭长枋心,外檐常将檩、垫、枋三部分枋心连成一体,做成一个大的半圆形“搭袱子”,俗称“包袱”。根据包袱内画题的不同,可分为“花鸟包袱”、“人物包袱”、“线法套景包袱”等。包袱的轮廓用若干连续折叠的线条构成,作多层叠晕。内层称“烟云”,以青、紫、黑三色为主,外层称“托子”,以黄(土黄、樟丹)、绿、红三色为主。轮廓大线用墨线或金线。包袱两侧的藻头若为青地,则画聚锦、硬卡子;若为绿地,则画折枝黑叶子花或异兽、软卡子,即所谓“硬青软绿”。红色的垫板上大多画软卡子,箍头内绘回纹、万字、联珠、方格锦等图案。

  根据建筑规模、等级与功能之分,并依工艺、用金量、退晕层次等不同,可将苏式彩画分为金琢墨苏画、金线苏画、黄(黑)线苏画、海墁苏画等不同种类。

  紫禁城内苏式彩画多用于花园、内廷等处,大都为乾隆、同治或光绪时期的作品。慈禧太后对苏画特别偏爱,将其居住过的宁寿宫等处彩画均改作苏式,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建筑原有的统一风格。近年,故宫博物院根据档案记载逐步恢复了彩画原状。

苏式彩画技法

1、苏式彩画:

  苏式:起源于苏州,因而得名。用于园林和住宅。
  种类:苏式彩画根据贴金量的多少、退晕的层次以及有无枋心包袱等特点分金琢墨苏苏画、金线苏画、黄线或墨线苏画、海墁苏画、掏箍头搭包袱、掏箍头等六种。
  包袱:将檩子、垫板、额枋联合起来一构图,在中间三分之一外绘成半圆形叫包袱。包袱内画山水、人物、花、建筑等,题材十分灵活。
  烟云托:包袱外缘绘出多层退晕,内层称烟云,外层称托子或烟云托。
  箍头:檩端画箍头。
  卡子:箍头与包袱之间绘卡子及聚锦等装饰画。

2、枋心画法:

  画金鱼:刷地子时接水接天,先以炭条起稿,再用白粉按稿子范围内抹白,干后再用樟丹与白粉,按金鱼的深浅拿合抹,再过矾水润色,用藤、黄、桃红珠、银朱三种颜色配好,按金鱼的深浅染色,桃红珠加墨开鱼攒鳞,嵌黄白粉,点鱼眼(黄色地点黑鱼眼)。染水托鱼,用广湖黑(即湖水色)。画深浅藻草,浮萍草用藤黄、毛蓝配合深浅适当颜色。
  画桃柳燕:地子刷白色,上部刷天色(用毛蓝锭粉配合青天色),下部刷白润合;干后用炭条起稿,用好的香墨放在碗内再行落墨,墨干后,过矾水,进行桃柳燕染色。

3、包袱画法:

  人物:用硬抹实开。
  山水:落墨搭色。
  花卉:作染阳抹。
  楼殿阁:地一般用锭粉、毛蓝合如天蓝色,中间刷白润合叫“接天地”。特殊用金地叫“窝金地”或香色地、青地等。然后用炭条绘出各种需要的画稿。

4、烟云画法:

  烟云:包袱的周围用连续折叠的曲弧线画。烟支的层数以单数为准,三、五、七、九道。
  退烟云:是由浅至深退晕,外浅内深,由浅往深退,俗称“退烟云”。
  烟云托:烟云的外围,叫“烟云托”,烟云托的层数为三至五道,其颜色与烟云配合,如黑烟云配深浅红托子,蓝烟云配浅黄、杏黄托子,绿烟云配学浅紫托子或红托子,红烟云配绿托子。
  倒色:烟云下浅上深,如遇硬烟云和托子,必须错色攒腿,叫“倒色”。

5、聚锦画法:

  聚锦的周边,可画动物形、植物形等边框,沥粉贴金,内绘多种样图案。

6、垫板画法:

  绘锦:先刷红地(樟丹)再满刷银朱,拉各色方格锦,锦心内画白菊花瓣,再换色点心,锦箍进行框粉或拉粉。
  绘博古:用粉笔画出博古的轮廓(如古铜、古磁、文玩等),然后提地抹各色博古,用深浅色抹润,要绘出立体感,再行点缀各样花纹,根据不同的博古配座、插花。

7、藻头画法:

  绿藻头花可染各色花头插花叶:走兽用粉笔画好轮廓,按形状抹白,再行开墨过矾水,各我染成后嵌粉。

8、卡子画法:

  卡子有软卡子,硬卡子之分。罗者其转弯处为曲线形,硬者为直角形。青地画硬卡子,绿地画软卡子。

9、箍头画法:

  箍头有金琢墨箍头、片金箍头等形式。提青绿地后与卡子的绘制方法相同。付箍头紧靠正头外,如正箍头为蓝,付箍头则为绿,正绿则付蓝。然后靠金线;润色,拉三青三绿润色。贴金后拉大粉,靠柁头处刷箍头,齐鞅拉黑线,柱头上、柁头下,刷樟丹切活,将出头(穿插头)的作法,码边拉粉压老。

10、柁头画法:

  柁头如画线法,与包袱线法同,画金琢墨盒子、别子锦与金表墨卡子同。画博古除掏格子外,与垫板博古同,柁帮画攒退或锦均可。
  金线苏画:箍头、卡子、聚锦、包袱等,线为沥粉贴金者称“金线苏画”。
  黄线苏画:不沥粉不贴金而用黄线者称“黄线苏画”
  海浪苏画:梁枋之两端画死箍头,大木上不画枋心、藻头、卡子,而画各种花卉或流云等(青地事流云,绿地画花卉)叫“海浪苏画”

回复
lemonleaf
2007年04月08日 23:15:08
11楼


也同意你说的,不知道成仙同志有没有。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