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不冷 风说了算?
fdx2112
fdx2112 Lv.12
2007年03月08日 20:33:54
只看楼主

冷不冷 风说了算?   温度计出现以来,它的科学性就一直遭到科学家甚至平民的质疑。想象一下,当一对夫妻在床上谈话时,丈夫说:“屋子里真冷,冻死我了。”而妻子却说:“你在胡说!我觉得很热,身边就像放了一个火炉。”为了证实自己并没有撒谎,他们一起去查看屋内的温度计,温度计显示,室温既算不得冷,也算不得热,因此他们还会继续争执下去。  然而,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丈夫睡在靠近窗户的一侧,那里时常有风漏进,而妻子睡在空气相对凝滞的一侧。同样的温度,不同的风寒指数,感觉不同是很正常的事情。

冷不冷 风说了算?
 

  温度计出现以来,它的科学性就一直遭到科学家甚至平民的质疑。想象一下,当一对夫妻在床上谈话时,丈夫说:“屋子里真冷,冻死我了。”而妻子却说:“你在胡说!我觉得很热,身边就像放了一个火炉。”为了证实自己并没有撒谎,他们一起去查看屋内的温度计,温度计显示,室温既算不得冷,也算不得热,因此他们还会继续争执下去。

  然而,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丈夫睡在靠近窗户的一侧,那里时常有风漏进,而妻子睡在空气相对凝滞的一侧。同样的温度,不同的风寒指数,感觉不同是很正常的事情。

  人类对外界温度的感受并不等同于实际气温,如果我们感觉到冷,实际上只是因为我们皮肤表面的温度较低。在同样的气温条件下,有风时我们感觉到的温度要比无风时更低,因而更容易觉得冷。



早期的风寒效应理论与计算方法是由南极探险家、科学家保罗·希普尔确立的。希普尔曾六度前往南极探险,其中两次还与美国著名的南极探险家李察·伯德同行。1939年,希普尔发表了一篇关于风寒效应的博士论文,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引入“风寒效应”这个科学概念。希普尔设立了一个公式来计算在寒冷天气下暴露在外的皮肤多久会被冻伤。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气象学者就已经在冬天的天气预报中引入了风寒效应理论。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认同希普尔的这套风寒理论。冬季户外运动的爱好者抱怨这套理论吓跑了原本打算尝试滑雪的人,科学家们也认为这套理论算不上完全科学。


  2001年11月1日,在一片质疑声中,美国和加拿大在天气预报中开始使用一个新概念——“风寒指数”。所谓“风寒指数”,就是人类在有风条件下对温度的实际感受程度。按照美国国家气象局的说法,人类对外界温度的感受并不等同于实际气温,如果我们感觉到冷,实际上只是因为我们皮肤表面的温度较低。在同样的气温条件下,有风时我们感觉到的温度要比无风时更低,因而更容易觉得冷。


  希普尔在推出“风寒效应”时,其概念意义远比具体的测量方法意义要大。当时,他的试验地点在南极,而且只是用一个塑料容器盛着的纯水而非人类皮肤做试验。那么,如果希普尔设立的公式不全正确的话,人们应该如何计算风寒指数呢?


  冷不冷,到底是不是由风说了算?2001年,加拿大和美国的科研小组开始重新考虑原有风寒理论的科学性。

免费打赏
fdx2112
2007年03月08日 20:34:59
2楼
对于热力学专家来说,“风寒效应”是确实存在的。当一个低温物体(例如极地上的一股寒风)接触到一个温暖物体(例如一个亮着的灯泡),温暖物会将自身的一部分热量传递给低温物。在人体生物学方面,这套理论一样说得通。当然,人体能够通过一些方法来进行自我保护,例如,在遇到寒冷时收缩体内血管以减少热量损失。不过,收缩血管这个方法在人的脸部不如在身体其他部分管用,特别是当一个人正在拼命运动、人体需要加速血液循环时,脸部更加无法受到这样的防寒保护。


  美国媒体近日报道称,在多伦多近郊的国防与民用环境医学研究所里,科学家专门建立了一个低温实验室,12名志愿者在90分钟内不停地做单车健身运动,他们身上装有许多温度传感器,研究者同时用一台冷风机向他们脸上吹风,直到志愿者裸露的脸部皮肤开始出现冻伤迹象。


  研究小组审查记录下来的志愿者数据,然后列出了一个公式,T(wc) = 35.74 + 0.6215T - 35.75(V0.16) + 0.4275T(V0.16),希望让风寒指数更为准确。T(wc)表示人体在风中实际感觉到的温度(华氏),V表示风速(英里/小时),T则为实际气温(华氏)。


  负责监督整个研究的米歇尔·杜沙尔姆博士解释说:“这只是一个指导温度,我们不应该被那些代表低温的数字吓倒。因为如果你穿得严严实实,没有皮肤裸露在外的话,这个指数就没有实际意义了。”


  此外,还有人批评称,风寒指数不应该只考虑风的因素。美国最大的天气预报公司AccuWeather的创始人和总裁梅耶斯博士说,除风速以外,日照、湿度、空气密度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直接影响人对温度的感受和判断,而风寒指数并没有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他说,假定午间时分的新奥尔良市与深夜的加州某海滩有着相同的气温和风速,那么,按照目前的公式计算,这不同时刻的两地将有相同的风寒指数。然而,常识告诉我们,在这两地的不同时刻,人们感到的冷暖程度绝对是不一样的。
回复
fdx2112
2007年03月08日 20:35:49
3楼
关键在于生理结构?


  有生理学家认为,问题的关键不是风寒指数,而是人类的生理结构。如果一个人皮下毛细血管的血运能力较好,那么他的皮表温度就会较高,而皮表温度较高,他所感觉到的外界温度也应该较高。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皮表温度较高,皮表损失的热量也会较多,如果考虑到风寒效应,那么皮表温度较高的人将会感到更冷。显然,这是个自相矛盾的问题,而导致矛盾出现的原因正是风寒效应。

  “女性比男性易觉冷”


  马萨诸塞环境医学研究所的生理学家凯瑟琳·奥布莱恩说,常识认为,皮下脂肪是很好的热绝缘体,也就是说,胖人的御寒能力应该是优于瘦子的。然而,胖人对温度下降的反应速度却要比瘦子快。原因很简单:由于脂肪较厚,皮下热量较难到达皮表,从而使皮表孤助无援,温度越来越低,而皮表温度降低,人们就会感到冷。奥布莱恩也承认,这些推断很难归纳成科学理论。但她确信,“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到冷”,因为女性体内脂肪含量要大一些。


  奥布莱恩还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人体对寒冷有一定适应能力。1960年的一次研究显示,加拿大渔人由于常年将手浸在冰冷的海水中,因而他们的手在寒冷条件下比其他人的手温暖。

回复
wanxing_lila
2007年03月10日 11:40:11
4楼
“女性比男性易觉冷”

那为什么有的女性冬天也穿的不多?
回复
fdx2112
2007年03月10日 14:43:46
5楼



哈哈..这个问题最好欢迎哪位女生来回答.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