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伸缩后浇带施工问题,大侠来看按。
fxb0126
fxb0126 Lv.14
2012年09月02日 19:25:45
来自于建筑施工
只看楼主

基础长是57米,宽是23米,高度是1.5米的筏板,层数25层。施工图里面设伸缩后浇带,实际施工中把这个伸缩后浇带给省了,我有点担心这样以后对整体的结构会不会有影响,求高手解答。实际上都是些虾兵小将,这地方是小地方,老板也不懂这些问题,交给了一个无知的人管理技术。现场的做法我个人感到揪心。监理也不管这个事情,连质监站也没提出这样的问题。我是很无语的。[ 本帖最后由 fxb0126 于 2012-9-26 08:53 编辑

基础长是57米,宽是23米,高度是1.5米的筏板,层数25层。施工图里面设伸缩后浇带,实际施工中把这个伸缩后浇带给省了,我有点担心这样以后对整体的结构会不会有影响,求高手解答。
实际上都是些虾兵小将,这地方是小地方,老板也不懂这些问题,交给了一个无知的人管理技术。现场的做法我个人感到揪心。监理也不管这个事情,连质监站也没提出这样的问题。我是很无语的。

[ 本帖最后由 fxb0126 于 2012-9-26 08:53 编辑 ]
免费打赏
jcm65926797
2012年09月02日 20:16:31
2楼
这么长应该设后浇带,或者变形缝
回复
lili160862
2012年09月02日 22:40:46
3楼
你这是大体积混凝土啊 要高方案的
回复
fxb0126
2012年09月03日 07:22:54
4楼
不做后浇带,对结构本事有什么影响?
回复
无间道
2012年09月03日 11:52:48
5楼
一、后浇带混凝土的理解及选用

对于后浇带至今没有具体而明确的定义,它的作用到底有哪些,有多大,又有什么理论和计算的依据,是没有任何人能够解释清楚的。所以这方面的学术争论和技术研讨一直在延续。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合理的采用。
我个人的理解,后浇带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温度问题。因为在施工过程中,浇筑的混凝土要释放大量的水化热。施工期间混凝土中释放的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应该占到总温度应力的80%以上。实际上我们所做的施工缝也具有相类似的功能,只不过施工缝连续施工的间隔比较短,部分温度应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罢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所有规范都要求,后浇带必须在主体混凝土浇筑28 天以上才能浇筑的真正意义。故,后浇带对于解决温度应力的作用是应该成立的。
后浇带是否可以解决沉降问题,是学术界争论最多的问题。因为对于不均匀的地质条件,各建筑物的沉降量会是不尽相同的。如果发生相对的沉降差,那后浇带一定会出现不同的沉降变形,后浇带中的钢筋就一定要产生附加的瓒余应力。这个部位一定是结构最弱部位之一。之所以有人提出后浇带可以解决沉降变形的理由,是源于地基规范的一些构造规定。地基规范规定,同一个建筑的基础,必须落在同一个土层内,这就减小了发生不均匀沉降的概率。
所以,把后浇带能解决沉降问题,是一个概念性的错误。
综上所述,后浇带解决温度应力的说法可以理解,能解决沉降问题理论是不能成立的。所以大家在应用后交代是应该适当,对于温度应力方面的应用,可以根据规范的规定适当放宽限制的长度,但相应的技术措施一定要明确,采用的施工方法一定要有实际效果。不能无限制的应用;对于沉降方面的使用一定要慎重,一定要根据地质情况,经过准确的计算(这实际是不可能的做得到的),适当的采用。对后浇带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各规范的要求有较大差异,工程中若将后浇带混凝土比两侧混凝土提高一个等级、增设加强筋和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或微膨胀混凝土)的方法同时采用,能够满足不同规范的要求,但这样就造成了工程上的浪费。其实后浇带只是施工缝的一个特例,后浇带混凝土只要采用不低于两侧混凝土强度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或微膨胀混凝土)即可,并不需要强制将后浇带混凝土比两侧混凝土提高一个等级。如采用加强筋,也可将补偿收缩混凝土(或微膨胀混凝土)改为普通混凝土,同样也能弥补混凝土干缩的问题,但是后浇带内钢筋的增多会给支设模板带来更大的难度。在施工时就因为加强筋的设置使工程进度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议设计中尽量不采用加强筋。

二、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

与后浇带的设计规范相关规定有:
一是,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当采用刚性防水方案时,同一建筑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变形缝。可沿基础长度每隔 30~40m 留一道贯通顶板、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缝,缝宽不宜小于800mm,且宜设置在柱距 3 等分的中间范围内。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采用附加防水层;后浇缝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灌完毕 2 个月后再进行浇灌,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凝土。
二是,《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基础长度超过 40m 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 80cm.在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当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且主楼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采用后浇带时,后浇带的处理方法应与施工缝相同。
三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四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对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 2 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五是,《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30~60m,宽度宜为700~1 000mm.
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45 倍主筋直径,并应按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
对后浇带的施工规定如下: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 42d 后再施工,但高层
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 14d 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三、后浇带施工注意事项

1. 模板支撑系统要独立
作为温度后浇带,一般要求混凝土浇注的间隔时间不少于60 天;沉降后浇带要求高层部分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再浇注混凝土,间隔时间可能要几个月甚至十几个月。在这期间,后续工程还要往上施工,已施工过的后浇带两侧面的梁板结构就变成了悬挑构件,且要承受上部其他结构层的自重和施工荷载,单靠正常施工的模板支撑系统远远不够。因此,后浇带下及其两侧各1m 范围内的模板及支撑必须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经过计算独立设置,确保受力和稳定。否则,可能会造成梁板上部裂缝或后浇带部位下挠,顶板面不平下沉等质量事故。这部分支撑尽量采用上下可调支撑,待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逐根卸荷随即再旋紧撑牢,以避免原支撑层层满负荷往下传力,致使最下层无支撑结构受力和挠度过大的不合理情况。
1.1 后浇带两侧保留受荷支撑不少于两排,排距不大于1m(包括梁板支撑均应保留)。该部分模板支撑系统要相对独立,以便于其他模板及支撑的正常拆除和周转。
1.2 被后浇带断开而形成悬臂的结构梁,要留有早拆支撑,以备其他支撑拆除后留作受荷支撑(其他支撑的拆除时间以该梁砼强度达到设计值的100%和上一层梁砼强度≥75%设计值为准)。早拆支撑的间距应以计算确定,计算时可考虑扣除该悬挑梁所能承担的荷重,其他荷载(包括本层结构部分荷载和上一层结构施工荷载)由早拆支撑承担。如果一般φ48壁厚3mm 普通钢管受力不够(或间距过密时),应换撑120×120 或150×150 方木。
1.3 后浇带保留的支撑,水平方向应可靠拉结,以防失稳。
1.4 对地下室较厚底板、大梁等属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浇带,两侧必须设置专用模板和支撑,以防止砼漏浆而使后浇带底部断不开。对地下室有防水抗渗要求的,还应留设止水带或作企口模板,以防后浇带处渗水。
2.后浇带内钢筋应区别后浇带性质认真处理 后浇带按使用功能划分有温度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两种,施工中要区别后浇带性质,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处理。
2.1 温度后浇带主要是为了解决后浇带混凝土浇灌前,其两侧结构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因此,为了保证在这期间砼的自由变形,后浇带内垂直于后浇带的受力钢筋必须断开;这一点在施工过程中往往被忽视,致使后浇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断开钢筋的位置,应尽量相互交错在后浇带两侧面,以利于再连接时接头位置相互错开。为了方便施工,一般可按正常配筋穿过后浇带,施工完该层混凝土后3 天内用气割将垂直于后浇带的主筋割断,断隙一般在5mm 左右,待满足后浇带间隔时间后,采用水平钢筋窄间隙电弧焊工艺把断开的钢筋再焊接起来。
2.2 沉降后浇带主要是考虑高层部分结构和裙房之间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带宽度一般在0.8~1.0m。在这个区段内,两侧的结构沉降差反应到钢筋上所产生的钢筋应力和应变,相对来说不太大,不致影响到结构的沉降。因此,沉降后浇带钢筋一般可不考虑断开。但在施工中应注意,基础或地下室底板及地梁的后浇带,其下垫层砼不宜浇注太厚(宜减薄3cm左右),下部钢筋必须垫加厚垫块抬起,离开垫层不小于5cm,以使两侧结构能够自由沉降,且沉降后钢筋仍有足够的砼保护层厚度。
3.加强后浇带混凝土浇注前的防护处理
3.1 对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注后,后浇带内侧混凝土应作为大体积混凝土养护防裂的重点,因为最大温差往往出现在后浇带两侧砼面,而两侧混凝土一旦出现裂缝,就是结构内部深层裂缝,有时会贯通整个结构面。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应在带端侧面或顶面钢筋断开的合适部位预留进人孔,施工人员直接进入后浇带内支模顶撑,拆除清理和养护等。在养护期内上面覆盖塑料薄膜和岩棉被(或草苫),必要时用碘钨灯照射侧面混凝土加温,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温差不超过25℃。
3.2 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注时,顶面砼留5~10cm 宽企口。后浇带上面覆盖彩条塑料布,在企口宽度范围内用1:3 水泥砂浆压缝找平,上砌120 宽护堤,高120~180mm,外侧粉刷,作为钢筋保护和施工现场安全防护,也为了防止杂物进入后浇带内难于清理,防止雨水或施工养护用水进入后浇带。尤其是地下室,水渗地基土会影响地基承载力等结构性能,该道防护必须认真处理。过道处应加铺6cm 厚木过道板,护堤适当降低。
3.3 对地下室底板水平后浇带端头和外墙壁竖向后浇带,应砌筑240 砖墙封堵,砌筑砂浆标号不小于M5.0,并用防水砂浆粉刷;地下室外壁进行防潮或防水处理。这样,一是防止雨水或施工用水进入后浇带;二是该墙可作为挡土墙,不影响基坑及时回填,有利于赶工;三是可以作为后浇带永久外模使用,减少施工环节。
3.4 后浇带混凝土浇注前,要对后浇带进行清理,凿除浮石浮浆,调整钢筋等。
4.后浇带混凝土配置浇捣和养护
4.1 后浇带内的混凝土,一般要求较两侧已浇注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至二级(由设计院设计确定)。一般选用无收缩或微膨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经过计算试拌试验,常用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种:
4.1.1 减小水灰比,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掺加FDN—2000 等高效早强型减水剂(减水率一般在15%左右),控制水灰比不大于0.4,坍落度控制在1~3mm(泵送混凝土可控制在10~14)为宜。
4.1.2 掺加UEA 膨胀剂,配置收缩自补偿混凝土。
4.1.3 配置微膨胀混凝土,配合比为水:微膨胀水泥:砂:石子=0.55:1:1.98:2.65,其中微膨胀水泥由普通水泥和膨胀组份组成,膨胀组份由钒上水泥和生石膏以1:1 组成。施工时调整膨胀组份的掺量,以获得0.1%~0.2%的理想膨胀率。
4.2 混凝土的拌制浇捣必须认真,严格配比计量,并适当延长搅拌时间1~3 分钟,浇注顺序宜从一端向另一端分层斜面赶进(因为可不考虑混凝土振捣侧压力的影响),采用泵送混凝土更佳,有利于析水排出和混凝土的结合,不留施工缝。
4.3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是表面适时收面。对大体积后浇带混凝土,收面后还要注意覆盖塑料薄膜和草苫等保温养护,以减少温差,防止裂缝。使用微膨胀砼灌注后浇带,要注意蓄水养护3~7 天,以获得理想膨胀率。
5.后浇带混凝土的施工及养护
后浇带混凝土的施工应根据不同的地区和要求确定时间。原则上应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尽早进行,使结构形成整体、共同受力。在后浇带混凝土施工之前停歇的时间中,应对后浇带采取覆盖等措施保持洁净,以及防止钢筋被踩弯。有的工程对后浇带内的钢筋采取刷素水泥浆的方法进行保护,虽然保护了钢筋不致锈蚀,但却在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形成了一层隔离薄,使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削弱,协同工作能力降低。因此,这种方法应予禁止使用。在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应将钢筋加以整理和施焊,并将接槎处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保持湿润一天后,刷素水泥浆再进行浇注。施工时的气温一般不应高于35℃,浇注完毕后12h 以内应对后浇带混凝土进行养护。各规范要求的养护时间相差较大,最高的要求≥28d。但混凝土的初期养护才是减少混凝土收缩裂缝和保证砼强度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参照一般部位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有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施工中,按混凝土的类别和作用分别采用了7d 的14d 的养护,严格保证后浇带混凝土以及接缝处的湿润状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2-9-10 10:21 编辑 ]
回复
cuipengbo402
2012年09月04日 11:00:19
6楼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做施工组织设计的,,
回复
tumu044zly
2012年09月04日 11:23:06
7楼
既然施工图上有后浇带,为什么要取消呢?又不是很麻烦,而且还是至关重要的基础
回复
miaotian001
2012年09月04日 19:00:27
8楼
施工应该做后浇事带的。
回复
zhaoshuguo11
2012年09月04日 21:29:37
9楼
不是很懂,还没入行是来学习东西的,不过我觉得既然是施工图上要求肯定是规范要求的,那为什么不做呢,保险起见一定不能少的啊,要按照规范来的不然要规范嘛用 啊,是吧
回复
hezhenxia5566
2012年09月05日 13:56:42
10楼
这个监理能放你们过?
回复
yxw531
2012年09月05日 17:50:47
11楼
这个东西,规范是55米,超过一点。稍微采取点措施,是可以避免施工缝的。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