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张光斗是忏悔还是推卸责任?
kays
kays Lv.9
2003年11月26日 13:43:37
来自于招标投标
只看楼主

张光斗是忏悔还是推卸责任?  舒拳者  “张光斗抨击三门峡设计错误、渭河灾起三门峡”,固然可算是“实事求是”之举,但历史也会记上一笔:正是他自己想以三门峡工程作为进身的阶梯,当年极力追捧虚假的水土保持前景,推崇苏联专家的设计,在三门峡出现严重问题以后的多年中还是一直遮遮掩掩,做足了为尊者讳、也为自己讳的功夫。  在最近的谈话中,张光斗总算是承认了三门峡的设计错误,也提到了当年反对设计方案的两人中的温善章,但却绝口不谈两人中的另一人黄万里。

张光斗是忏悔还是推卸责任?

  舒拳者

  “张光斗抨击三门峡设计错误、渭河灾起三门峡”,固然可算是“实事求是”
之举,但历史也会记上一笔:正是他自己想以三门峡工程作为进身的阶梯,当年
极力追捧虚假的水土保持前景,推崇苏联专家的设计,在三门峡出现严重问题以
后的多年中还是一直遮遮掩掩,做足了为尊者讳、也为自己讳的功夫。

  在最近的谈话中,张光斗总算是承认了三门峡的设计错误,也提到了当年反
对设计方案的两人中的温善章,但却绝口不谈两人中的另一人黄万里。

  黄万里被定为右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三门峡的事情上唱出了反调,不然
何至于蒙受“钦定”的待遇?更使“上头”不能容忍的是,三门峡完工后数年就
出了严重的问题,黄万里的预言几乎都变成了现实,岂不让人衔恨在心。“右派”
不够,还要加上个大”字,成了全国闻名的“大右派”。试想如果当初三门峡不
出问题,事实证明黄万里错了,那他的遭遇说不定倒还会好一点。被当作跳梁小
丑而遭受嬉笑怒骂之余,“上头”也会摆出一幅宽宏大量,不与“腐儒”计较的
伟大胸怀来。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在年轻时涉世不深或太深、而又野心勃勃,做出禁
不起时间检验的事,到了晚年生出忏悔之情,也是人之常情。

  张大千未出名时为了生活或游戏,造了不少假画,晚年出资购回一些销毁,
这算是一种忏悔。

  周扬断送了胡风等人,固然有一部分无奈,但也不排除派系和个人成见的因
素,晚年内心不安,也算是一种忏悔。

  张光斗这次的谈话,到底是出于忏悔之情,还是为自己推卸责任呢?相信历
史是会做出公正评价的。

免费打赏
iamjz
2004年02月29日 08:55:37
12楼
这样的大错或是给他人造成极大的伤害的无心或者有心的事情还是要先问问自己的良知和道德再做的好。(不知道有没有语法错误,误解的算我的错)
回复
8088
2004年03月01日 11:59:37
13楼
错了,就是错了,没有什么遮遮掩掩的。
做人光明正大还是好些。
回复
skb1964
2004年03月02日 07:21:37
14楼
钱正英是院士,何德何能?
回复
ynlwz
2004年03月02日 11:03:37
15楼
工程人真是悲哀啊
那些专家们曾打死了多少人?
回复
yyang000
2004年03月02日 15:10:37
16楼
纯粹的推卸责任

以下一篇网文,供广大水利人析赏

历史为何如此相似——从三门峡到三峡工程

尚蔚



  黄水在河南省的潼关至孟津,也即陕县一带为太行山脉所阻,以巨大的水力,冲出三路山口。后人把这三道激流,自东至西,称为“人门”“神门”“鬼门”,即三门。而在三门之间依然柱立河心的岩石,则分别被称作人、神、鬼三岛。

  自西汉至民国,黄河一直是航运大河。在黄河弄舟,搏击于湍急浑浊的黄水中,几成中华民族与命运搏斗的象征。三门峡被历代行船人视为畏途,黄河水在这里奔腾咆啸。没有人注意狭窄的河床和河床下坚固的花岗岩,可成为拦河打坝的基础,直到20世纪。

  20世纪是人类以自己的贪婪和胆大妄为向自然界挑战的开始。水的巨大势能,惹动一批又一批自以为有了点本事的人的遐想。三门峡在整条黄河上太独特了,不但有坚固的河床,还可控制92%的流域面积上所产生的洪水和泥沙,不由的不被频频提起。

  终于,美丽神奇的三门峡,作为黄河的出山口,在它扼守百万年之后,终结在浅识而鲁莽的人类之手。



             ◆ 三门峡水库上马

1954年4月,国家计委决定,成立黄河规划委员会,在苏联专家组的指导下,编制黄河流域规划;中央决定将三门峡枢纽大坝和水电站委托苏联设计。年底,《规划报告》出台,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

在这个报告里,选定三门峡水利枢纽为黄河综合利用的第一期重点工程:蓄水位350米,总库容360亿立米;

  主要任务:

  ①将黄河上游千年一遇洪水由37000立方米/秒降为8000立方米/秒;这样,黄河洪水的灾害即可以完全避免,黄河下游的洪水威胁自然解除。

  ②拦蓄上游全部来沙,下泄清水,实现“黄河清”,使下游河床不再淤高。

  ③调节黄河水量,初期灌溉2220万亩,远景灌溉7500万亩。

  ④装机90万千瓦,年发电量46亿度。

  ⑤改善下游航运。

  结论:巨大的综合效益(──与三十多年后的三峡大坝论证结论相同)。

  但是,有两个严重问题是该《规划报告》难于回避的:

  ①水库将淹没农田207万亩,移民60万。

  ②泥沙淤积。虽然预留拦沙库容147亿立方米(总库容的2/5),若不计上游的减沙效益,水库寿命只有25-30年。

  这个由计算而得出的数目触目惊心。25-30年后,黄河在三门峡处梗阻,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把目标集中到“上游减沙”上。只要黄河上游不再来沙,水库淤积的问题岂不就不再是问题?

但如何减沙呢?好大喜功的浪漫家给出的药方是“水土保持”。上游水土保持住了,沙就不会流到黄河里了。所以水土保持能否奏效,直接关系三门峡工程的能否上马。然而浪漫家们的“水土保持”是在书面上实现的。在向苏联方面方提出的《技术任务书》里,关于泥沙,中方给出的数据是:到1967年,来沙可减少到50%;50年之后,可减少100%。连以豪迈著称的“苏联老大哥”对这种数据都消受不了了。苏联专家就此提出的修改意见是:“水土保持的措施估计得低些,是比较审慎的”,然后就象小学生做算术题一样,笔下一动就将1967年来沙改为“减少20%,50年后减少50%”。

  今天,也就是从那时算起40年之后,如果你有机会去陕西、山西的黄土高原看一看,你会看到水土流失有增无减;而如果你接着旅行到豫、鲁一带,看到的是一年大部份时间里,大片干涸的河滩间重浊的黄流在缓缓地爬动——黄河已经变成一条季节性河流,在1975到1990的15年间,断流19次。近年则一年就断数次。

  1955年夏天,在人大一届二次会议上,三门峡工程经全体人大代表举手一致通过。就像今天的三峡工程给了世界一次震惊一样,用周恩来总理的话说,“作了那么一个世界性的报告,全世界都知道了”。

  就在这一片兴奋与骚动之中,站出了两名书生。他们不具党派背景,也没有任何政治冲动。他们只是科学家、工程师,是诚实的、肯用功的、对自己的专业和国家有责任感的人。其中一人正当盛年,是著名学府的教授;另一名刚从学校毕业,那时才25岁。

  他们不同意在三门峡建坝,不同意高坝。他们平静而自信地把自己的学术见解,交到掌握着百姓命运的决策人手里。今天回过头来看,他们当时对三门峡工程的批评意见,几乎丝毫不爽的成了这日后多灾多难、狼狈不堪的工程之谶语。他们的意见当时没有人听;他们学术的与为人的价值,事后也不为身居要位的钻

谋者所重。1991年笔者与他们见面时,不但他们的职位与30多年前无大差别;他们在自己更深厚的学养的基础上所做出的新的呼吁,竟依旧无人理会。

  一位是黄万里教授,一位是温善章工程师。
回复
wangganghand@sl
2004年03月04日 08:44:37
17楼
中国的腐败
回复
苏丹丹
2004年03月04日 13:10:37
18楼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回复
peter00923
2004年03月04日 19:04:37
19楼
真长见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