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雕塑?这是一个在今天必须被回答的问题,如果对这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不做回答,就等于说我们的艺术知识和思维能力存在欠缺。 表面上看,我们都能明白一点雕塑是什么,但真正纠结起来,并不见得很清楚,这可以由我们的现有雕塑创作现状反映出来。 对雕塑的理解至少有三个层面:社会的一般认知,以为雕塑就是雕个人像、塑一个动物的形像,就算做雕塑了,它受到社会需求的制约,或者说是受到甲方的要求。我们经常在街头、街区里看到那些恶俗不堪、怪状连连的东西;或者在一些公园、机关里看到那些表达崇高理想的东西,如顶个球之类的。这一类东西被所谓的喜闻乐见说法给害了,另一个就是意识形态的宣传功能主张,要用这类立体的东西来宣示某种社会道德主义或政治主义。
表面上看,我们都能明白一点雕塑是什么,但真正纠结起来,并不见得很清楚,这可以由我们的现有雕塑创作现状反映出来。
对雕塑的理解至少有三个层面:社会的一般认知,以为雕塑就是雕个人像、塑一个动物的形像,就算做雕塑了,它受到社会需求的制约,或者说是受到甲方的要求。我们经常在街头、街区里看到那些恶俗不堪、怪状连连的东西;或者在一些公园、机关里看到那些表达崇高理想的东西,如顶个球之类的。这一类东西被所谓的喜闻乐见说法给害了,另一个就是意识形态的宣传功能主张,要用这类立体的东西来宣示某种社会道德主义或政治主义。
第二个层面,是严格的学院造型训练所形成的雕塑,它一方面强调人物造型的训练,生怕失去正宗的雕塑写实造型传统,另一方面又努力吸纳现代主义之后的求变求实验精神,所以总是体现着一种杂糅、妥协的味道。
第三个层面,是关于雕塑自身自足性的一种当代行为。第一个层面基本上不在学院系统内显现,也不在真正雕塑家的视野内,尽管它左右着社会大部分人群的认识水平。第二个层面又因为是一种过渡,也就是学生接受学习的过程,严格地说不能视之为雕塑艺术的必然结果,也不能以它来讨论什么是雕塑。毕竟雕塑经过了历史的发展,有了新的本质认识,我们今天来谈论它,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绕过去。特别是对于中国的现代雕塑发展,不能不找到自己的路线图。
正当我们想要探讨什么是雕塑的时候,正好两个重要的雕塑展览前后开幕。一个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英国雕塑家托尼·克拉格的作品个展;一个是第二天开幕的隋建国个展,在着名的798佩斯画廊北京空间举行,集中展示了隋建国的雕塑系统。这是两个可以对话、可以比较、但不可以一决高下的展览:克拉格的雕塑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是"收";隋建国是"放"。
[ 本帖最后由 feizi520 于 2012-8-24 11:5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