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营的十大决策>
jacking023
jacking023 Lv.3
2007年02月01日 23:23:54
只看楼主

这是我在一个网站的在线读书上复制粘贴若干次得到的当代建筑师应看的电子书,讲述的是当代建筑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理想方向,对了解当前建筑设计的实际社会现象很有帮助,相信大家知道它的实际价值!txt文件

这是我在一个网站的在线读书上复制粘贴若干次得到的当代建筑师应看的电子书,讲述的是当代建筑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理想方向,对了解当前建筑设计的实际社会现象很有帮助,相信大家知道它的实际价值!
txt文件

1170343433243.gif

e5033a5425ead51c6837.rar
0 B
立即下载
免费打赏
jacking023
2007年02月01日 23:28:53
2楼
目 录

作者简介 作者:李津逵
引言:我们需要你!
抉择之一:打造城市的梦想
第一节 树立城市的自信心
第二节 在大城市群中借势成长
第三节 创造机遇,创造条件
第四节 为优秀人才营造圆梦的地方
抉择之二:经营好城市的空间
第一节 经营建筑,还是经营空间?
第二节 突破城市设计的五个误区
第三节 城市乐章需要总谱
第四节 多样性才是城市的天性
第五节 以人为本的城市是最美好的城市
第六节 经营城市空间从观念开始
抉择之三:避免高成本的城市化
第一节 有了高标准,才有低成本
第二节 以全方位的改革推进城市化
第三节 "城中村"的城市化
抉择之四:建一个城市资产负债表
第一节 站在太阳上看星空
第二节 走出城市财政的恶性循环
第三节 城市财政的他山之石
第四节 大趋势:建立公共财政
抉择之五:土地升值,城市增值
第一节 土地是最重要的国有资产
第二节 突破口:有形的土地市场!
第三节 关键点:垄断一级市场!
第四节 急待破解的四大矛盾
抉择之六:变"公共产品"为"城市商品"
第一节 城市管理观念的欠帐
第二节 "市场其实是一种理念"
第三节 中国各地的"城市商品"
第四节 城市公共设施的经营模式
抉择之七:按揭一个新城市
第一节 一万年太久!
第二节 用好明天的钱
第三节 从制度上规避举债风险
第四节 利用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第五节 市政公用设施项目融资
抉择之八:让绿色资产不断增值
第一节 对城市的绿色经营
第二节 建立绿色指标
第三节 建设生态城市
抉择之九,经营城市的记忆
第一节 保护文化遗产的世纪潮
第二节 高昂学费买来的进步
第三节 "旧城改造"中的权衡
第四节 让记忆为城市增值
第五节 开发城市的记忆
抉择之十:培植城市的精神资产
第一节 精神的储备决定城市竞争
第二节 政府引导城市精神走向
第三节 政府的形象,城市的资产
第四节 我们的城市需要"城市化"!


第一节 经营建筑,还是经营空间?


  一个人身边走来另一个人,这并不仅等于两个人,还形成了第三者,叫作人际关系。同样,一栋建筑加一栋建筑并不只等于两栋建筑,它们形成了一个第三者,即一个室外空间。一条街道、一个广场或者市中心以至整个城镇,则是领域更大的城市空间。

  建筑与空间,犹如电子与虚空,企业务实、政府务"虚"。务"虚"不仅是"美容之术",更是"强身之法"。所以市长可以不必去亲自审定一些单体建筑,但不能不去控制一条街道的对景和视线走廊。

一.何以只见新楼不见新城?

  正如"物质"是由"原子"和"虚空"共同构成的一样,城市也是由"建筑"和"空间"构成的。但是比起建筑来,空间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特别是城市空间,虽然人们天天生活在其中,但它常常成为设计和建设中被遗忘的"空白地带"。在现代城市中,人们可能看到个别好的,甚至是卓越的建筑,但美好的城市空间,较难发现。比起北京紫禁城、意大利罗马和中国江苏、安徽的一些村镇的空间,更多的现代城市如出一辙地表现出混乱、单调、和平庸。

  这也就是为什么最近的二十年,中国虽为地球史上规模最大的工地,在史无前例的大土木中,如雨后春笋般地长起了成千上万的高楼大厦,但是真令我们为之心动的美丽新城却廖若晨星。

  何以只见新楼不见新城?何以众多的建设成为"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关键在于楼宇的建设破坏了城市的空间!

  建筑设计大师沙里宁对此曾一语破的:"如果把建筑史中许多最漂亮和最著名的建筑物重新修建起来,放在同一条街道上,如果只是靠漂亮的建筑物,就能组成美丽的街景,那么这条街将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街道了。可是,实际上却绝不是这样,因为这条街将成为许多互不相关的房屋所组成的大杂烩。如果许多最有名的音乐家在同一时间内演奏最动听的音乐——各自用不同的音调和旋律进行演奏——那么其效果将跟上边的一样。我们听到的不是音乐,而是许多杂音。"

  建筑是音符,空间是乐章。如果房地产企业是乐手,那政府就应当是指挥。

  1981年第十四届世界建筑师大会通过的《华沙宣言》中讲到,我们许多建筑师常犯的毛病是,突出了自己设计的建筑,却忘记相关的环境。看建筑单体尚可,看环境时则是败笔。建国之初,梁思成先生在修改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送审稿时,曾坚决反对在纪念纪念碑基座搞"大平台"、或类似天安门的"大门洞",认为是"大大违反结构常理"的。但是把"巨大"当作"伟大"的作品,依然不断。在一条街上,每一个建筑都在拼命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时,整条街却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多印象,这样的街景并不少见。

  遍布全国的"只见新楼不见新城"说明,我们还没有对空间给予应有的重视。

二.设计城市不是设计建筑,而是设计空间
回复
cmlhjcfs
2008年10月02日 22:55:12
3楼
好东西,感谢楼主提供的资料!
回复
leixuecheng999
2009年01月01日 11:25:53
4楼
:) :) :) :) :)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