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汾号称污染第一城 被指不适合人类居住
fdx2112
fdx2112 Lv.12
2006年12月20日 14:32:17
来自于行业脉动
只看楼主

山西临汾号称污染第一城 被指不适合人类居住http://co.163.com/if_35992897_3.htm

山西临汾号称污染第一城 被指不适合人类居住

http://co.163.com/if_35992897_3.htm
免费打赏
fdx2112
2006年12月20日 14:34:54
2楼
“此地不适合人类居住”
4月份山西省环境监测的结果,本让临汾有关部门“稍微松了口气”,然而,布莱克史密斯的报告,再一次把临汾推上了风口浪尖。
在临汾市政府的网站上,“扎实推进‘碧水蓝天工程’”的报道被放在了显眼的位置,而从Google earth的卫星云图上看,临汾城依旧被一层黑雾笼罩。
“当地居民每天晚上几乎要在煤尘中窒息而亡。”临汾本地媒体的一位传媒人士对记者说,得知布莱克史密斯的报道后,更加大了本地媒体继续对临汾市环境治理取得初步成效的宣传力度,“与切尔诺贝利这样的核污染城市齐名,这是临汾人的耻辱”。
据《山西青年报》报道:“此地不适合人类居住!”几年前,一名外商来临汾考察投资环境,临走前扔下这么一句话,至今仍在当地流传。
据记者了解,“此地不适合人类居住”的说法还有另一版本。两位外教被聘请到山西师范大学(位于临汾市),不久便不辞而别。后来,人们在他们居住的房间发现了一张纸条,纸条上书:“此地不适合人类居住”。
自2003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以来,临汾市的空气质量均在劣于国家三级标准城市之列。劣于国家三级标准城市是指环境不适宜居民生存。
 临汾人外迁,在这几年常被热议。经常见诸报端、席卷北京上海等地房地产市场的山西购房团中,就包括临汾人。

临汾尧都区煤化巷是一条不足300米长的短街,却有10家山东房地产代售点在此驻扎。“山海天”的王姓售楼主管告诉记者,此前,此地还有数家海南房产的销售点。
环保概念成为这些房地产销售点首推的主力牌。在宣传资料或门面装潢上,这些房地产销售点多以“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海滨城市”、“国家AAAA级旅游渡假区”、“好空气”等广告语推荐楼盘。
这些房产,多数坐落在山东威海的乳山市。2006年2月,山西人在乳山一次性买下4栋楼房,让山东人窥视到了商机。
“天海人和”的售楼经理郭禹介绍说,在威海买房的临汾人各个层次都有,但购房的多为寻常百姓。“银滩之心”的售楼主管简女士对记者说,她们每周五都组团去威海看房,“去看后就没有不买的”。
以前,临汾人主要是去海南购房,但先前去的人反映“由于地域差距太大难以融入当地社会”,后来买房的人,都喜欢选择与山西基本属于同一纬度带的山东房产。
作为临汾土著的“山海天”售楼主管王女士向记者分析,这些年来,由于空气太脏,不少家有老人及小孩的本地人不断外迁。以前是作为休假,现在多为“移民”。
布莱克史密斯的报告称,作为煤业生产中心的临汾由于空气质量低下,居民因此而饱受支气管炎、肺炎、肺癌等病痛的侵袭。
山西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王金桃教授等人,曾经在山西境内做过“煤焦化型大气污染对居民死亡状况影响”的调研,其结论认为,随着污染的加重,居民的各种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心血管疾病和各种癌症)和死亡率都有增长。
由于城区周边有大量的焦化企业,除了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烟尘以外,临汾市民所依赖的三大水源地(龙祠、土门、屯里)的水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根据临汾市环保局2005年6月的监测,龙祠水源地总硬度超过地下水三类标准的0.09到0.22倍,挥发酚超过地下水三类标准的0.5和1.5倍;土门向供水厂联网供水的15口水井大多总硬度和氨氮浓度严重超标;而屯里的水源地由于污染过重,已经早在2003年10月被迫停止作为市民集中式引用水源。
临汾的环境,让当地的居民付出了代价。
2005年,临汾尧都区刘村镇北芦村农民,因抽取汾河水浇灌后,出现了近千亩小麦麦苗枯黄,直至颗粒无收。2006年,该区贾得乡小贾村部分农民也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可能因灌溉用水问题出现几百亩麦田颗粒无收的情况。
回复
fdx2112
2006年12月20日 14:39:41
3楼
据了解,尧都区刘村镇北芦村被称为“癌症村”,而尧都区段店乡一个叫下康的村子,由于有多人患上偏瘫等恶性疾病,“跛子村”的别名由此得来。尧都区是临汾市城区,为临汾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该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在这种情形的映照下,近年来,临汾居民外迁已经形成“滚雪球效应”。
“30%的首付70%的优惠按揭贷款,让普通的临汾市民难以拒绝。”煤化巷一售楼中心主管对说,有老人小孩容易生病的家庭,也省去了以后治病的钱。
对于本地居民外迁的话题,当地政界及学界多有忌讳,多位人士提醒记者,“那是少数,不是主流。”
“临汾城区人口规模在逐年扩大,怎么能说大规模外迁?再者,到外地购房的多是有钱阶层,他们那是在‘购房置地’搞投资,跟临汾的污染没有直接联系。”当地政界一位官员认为,临汾存在污染是客观事实,但将临汾人到外地购房视为“生态移民”、将当地存在相关疾病与环境问题直接联系起来,“那是恶意抹黑”。


  “环境恶果”之因
环境的持续恶化,使得临汾的主政者们不得不思考这个城市出现的问题。
“如果再不痛下决心解决环境问题,发展将难以持续,社会将难以和谐,人民将难以健康生存,所剩无多的青山绿水将继续萎缩——我们将无颜面对子孙后代。”临汾市市长李天太在200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将大力推进“碧水蓝天工程”建设,以期改变临汾的生态环境。
然而,多年污染聚集而结成的“环境恶果”,使得当地的环境治理困难重重,环保局的相关官员,感叹他们为了进行环境执法而“疲于奔命”。
“由于临汾地处盆地,上空容易形成逆温层,烟尘都没办法散去,就像一口锅盖盖着整个城区。”邓明生认为,这是近年来造成临汾严重污染的客观原因。
临汾环保局宣教中心主任李爱玲曾向媒体介绍,临汾污染主要源于三大因素:特殊的地理位置,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及居民餐饮产生的烟煤污染。
对于由于地理位置导致临汾城严重污染的说法,一位学者认为,那只是说对了其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原因,“主要还是污染与改革深化同步,煤老板和焦炭老板曾经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临汾盛产煤、铁,其中,煤炭总储量达960亿吨,铁矿总储量4.2亿吨。据了解,从1980年代开始,临汾市在当时“有水快流”政策的指导下,对于煤炭和铁矿的开采加工,“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那时,小煤矿、小焦厂、小铁矿纷纷建,最小的炼铁高炉只有4立方米。
“只顾发展。”一位临汾市情研究专家对记者说,对于环境保护的问题,从国家到地方“政策都比较模糊”。
 专家向记者介绍,由于埋藏于临汾地底下的煤矿和铁矿不但储量可观,且开采较为容易,彼时,几乎村村挖煤、炼焦、铸铁。
“那时是土法炼焦,废弃物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所谓土法炼焦,是指在地上挖坑把煤埋在里边,然后用泥土糊住形成一个突起的窑,最后,在煤坑的下面再挖个火道,加热到一定时间后即产生焦炭。煤经过加工成焦炭,价格可升至四五倍,而每炼1吨土焦,其排放的污染物也有300至500公斤之多。
“老鼠打洞熗诿骸。村村点火熈短 ,户户冒烟熈督埂 保这是当地煤焦铁产业发展初期的景象。“漫天煤烟、遍地扬尘”也成为了当时环境的真实写照。与此同时,煤、焦、铁三大行业也成为临汾的经济支柱,其产值占临汾工业总产值的70%。
1996年,因土法炼焦造成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原因,原国家经贸委发文明令取缔土法炼焦,并要求在2000年以前淘汰改良焦。
 然而,直到2003年,山西省政府才下定决心,取缔关闭土焦改良焦炉。尤其是自2001年以来,焦炭市场需求急剧增长,其产品国内平均价格由2001年的每吨400元上升到2004年的每吨1400元以上,国际市场价格也由每吨67美元上涨到400美元以上——在这一背景之下,临汾境内的各类炼焦厂不但得以生存且迅猛发展——对当地生态环境新一轮的污染浪潮也随着来临。
山西省环境科学院的专家,将临汾污染称为结构性污染——产业结构不合理,“临汾主要的污染源为煤焦企业”生产时所产生的大量烟尘颗粒及化学物质。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造成临汾污染严重和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临汾市环保局副局长潘齐龙曾坦陈,在短时间内,资源型重化工产业仍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这些企业即使上环保设施,也有一定的排放量,临汾的结构性污染不能很快得到根本转变。
此外,前述市情专家也向记者介绍,造成临汾严重污染的原因还有两点:第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垃圾无害化处理是空白,市区集中供暖率仅有40%,路面破坏严重造成二次扬尘”;第二,环境监察“有心无力”。
回复
fdx2112
2006年12月20日 14:41:09
4楼
蓝天碧水与GDP的博弈

以“结构性污染”为主因的临汾,十几年来始终醉心于经济的发展,对于环境的治理问题一直少有关注。
“‘有水快流’,无人关注环境。”当地一位专家对记者说,199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彼时,“临汾少有响应”。
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代价于1999年开始被临汾地方政府关注,当年,临汾提出了“打基础、调结构、治环境”三大目标。其构想亦写进了《临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临汾一位官方人士称,以调整经济产业结构为主要目标的构想,在当时被称为“生死决策”——低于120立方米的高炉、不合格的焦厂要全部关闭,“这事关几百万人的吃饭问题”。
然而,产业结构调整至今,临汾的污染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有效遏制。“我们不承认产业结构调整不成功,只能说目前面临很大的难度。”该人士称,自1999年实行调整以来,“成效是很明显的。”
据当地统计数据显示,1999年至2004年的五年间,临汾市生产总值由171亿元提高到375.8亿元;财政总收入由13.4亿元提高到58.86亿元。其经济总量目前位居山西第二。
对水及空气的污染,几乎与临汾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步。“老百姓很有意见,政府也很头疼”。接近临汾决策层的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彼时,临汾的“灰尘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成为民谣。
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内地10大污染城市,山西有多个城市入选,临汾为污染城市之最。
2006年2月,中国科学院公布的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称,2005年,山西省单位工业产值废气排放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42倍,居全国31个省市区第二;烟尘排放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89倍,居全国第一;固体废物排放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14倍熅尤国第一。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倒数第一。
山西的环境问题,不断被社会各界关注。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更是提出,“要用最小的污染代价,换取适当的发展速度”;省长于幼军也表示,宁愿不要GDP也要把污染治住。
2006年6月10日,山西省正式启动“蓝天碧水工程”,相关官员表示,将以铁碗的手段治理该省的环境污染问题。临汾作为山西严重污染城市,成为重点治理的对象之一。
9月4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2005全国113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临汾再次名列倒数。


  10月12日,山西省环保局局长刘向东以公开信的形式提醒临汾市市长李天太,市长是城市环境质量第一责任人,“保护环境,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公开信”指出,造成污染的关键问题,除了临汾市城市基础设施薄弱,集中供热、气化率等指标偏低,市区燃煤污染和二次扬尘严重外,更主要的是临汾市在投入巨资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仍有大量焦化、钢铁等重污染企业违法建设,肆无忌惮地排污。


  据了解,临汾市118家焦化厂中只有25家焦化厂具有合法的手续,其他全部为违法企业。2006年山西省政府下达的第一批环境污染末位淘汰企业及设施名单,要求临汾市8月底前对22家企业及设施实施环境污染末位淘汰,但只完成9家。


  “李天太市长都拍桌子了!”一位临汾环保系统的人士向记者介绍,“公开信”发表的第二日,临汾市人民政府便下发相关文件,表示将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治理整顿给临汾造成污染的钢铁焦化行业。
为控制污染排放总量,改善环境质量,临汾市政府以控制工业和煤烟污染为重点,从11月23日起对全市重点区域开展大规模的环境保护执法检查。该专项执法检查将持续到2007年3月20日。
“煤焦铁现在还是临汾的经济支柱,污染怎么根治得了?”临汾政界一位人士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两页纸的布莱克史密斯研究所——2006年世界10大污染地区临汾部分的中文翻译稿——“如果你怨恨一个人,让这个人成为一位临汾的永久的公民吧!为什么?为了处罚!”被红笔标划。
“上头的压力,老百姓的压力,让领导们左右为难。”他说,“政府治污的力度已经很大了”。
与政府治污“力度已经很大”相反,据当地媒体调查,在临汾市的焦化企业中,有近90%的企业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办理任何环保审批手续,部分在建、投产的焦炉仍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为数不多的有合法审批手续的焦化企业,建设炉型也与立项及环评批复要求不符。
今年6月至9月,山西省环保局作了一项万人环保意识问卷调查。其中,71.01%的民众“不愿意”让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市长留任,而90.8%官员选择“愿意”。
12月6日,山西省环保局又通报了“百县千企万民问卷调查”的情况。结果显示:90.06%的民众认为对环境违法行为中的政府责任人应当给予处分。
在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之间,官员和民众都有着自己坚定不移的选择。临汾学界一位不方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记者,与“灰尘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成为民谣相应成趣的是,“宁可被毒死,也不要饿死”则成为了某些官员的为官之道。“山西老百姓没有从挖煤中获得多少收益,往往是深受其害。”专家说。
“咱们国家对官员的考核体制非常不好,都是以GDP来考核,GDP关系到一个官员的仕途,这导致现在还是一味地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能源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宏英对记者说,在这一制度下,高GDP的增长并没有带来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这是一种政绩工程。如果,各级政府都能把发展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就不会出现(临汾)这种野蛮式的发展道路。”王说。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