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排水)基础考试
spring_010
spring_010 Lv.2
2006年11月23日 11:52:33
只看楼主

我是个大四的学生,我想问一下 如和参加给排水工程师基础考试,什么时候报名????还有就是考完这个就可以考工程师了吗???一顶学要工作经验吗???如何考试!!!!如和参加基础考试 ???在那里报名 在那里能找到相关的信息啊???http://www.gysbgcs.com/推荐网站

我是个大四的学生,我想问一下 如和参加给排水工程师基础考试,什么时候报名????
还有就是考完这个就可以考工程师了吗???一顶学要工作经验吗???
如何考试!!!!
如和参加基础考试 ???
在那里报名 在那里能找到相关的信息啊???

http://www.gysbgcs.com/推荐网站
免费打赏
cxh_0722
2006年11月23日 14:57:46
2楼
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基础考试:
  (一)取得本专业(指公用设备专业工程中的暖通空调、动力、给水排水专业,详见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新旧专业对照表,下同)或相近专业(详见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新旧专业对照表,下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
  (二)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年。
  (三)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年。
二、基础考试合格,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专业考试:
  (一)取得本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2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3年。
  (二)取得本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3年;或取得相近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4年。
  (三)取得含本专业在内的双学士学位或本专业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4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5年。
  (四)取得通过本专业教育评估的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4年;或取得未通过本专业教育评估的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5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6年。
  (五)取得本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6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7年。
  (六)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8年。
回复
lp7263514
2006年11月26日 16:08:33
3楼
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年。是不是一年啊 我是专课
我也才出来上班两年 我可以考试吗 好象该有的证我都有
回复
spring_010
2006年12月03日 22:08:57
4楼
没有相关经验是不 能考试的吗????
那水知道你有没有经验啊 还要有单位出相关证明吗????
那要是我现在刚毕业,要是有单位给我出个证明 我是不是就能考试了
我现在对这个考试太期望了 现在一看招聘就是招工程师 我一个刚毕业的小不点真是头疼拉
那为大哥给我出个主意啊

回复
spring_010
2006年12月03日 22:16:14
5楼
现在快要毕业了 到我门学校招聘给排水的人很少啊
比起学校的热门专业真是查了很多啊!!!!我想对于给排水来说是个挑战啊
但是同志们我门要有信心!!!相信我们这个群体回发挥相当大的威力
回有一个美好的前途的!!!
我有信心!!!我有希望!!!!!
回复
spring_010
2006年12月06日 17:57:15
6楼
对二楼的一点补充啊
关于2006年度全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给水排水、动力)执业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人事部办公厅《 关于印发 〈 2006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工作计划〉 的通知》(国人厅发 〔 2005〕112号 ) 和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关于 2006年度全国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给水排水、动力)、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供配电)、注册化工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 注工〔 2006〕9号 )精神, 结合北京地区实际情况,现将 2006年度全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给水排水、动力)执业资格考试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报考条件
  (一)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并具备相应专业教育和职业实践条件者,均可申请参加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

  (二)考试分为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参加基础考试合格并按规定完成职业实践年限者,方能报名参加专业考试。

  (三)符合报考条件第(一)条规定的要求,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基础考试:

  1、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

  2、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年。

  3、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年。

  (四)基础考试合格,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专业考试:

  1、取得本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2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3年。

  2、取得本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3年;或取得相近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4年。

  3、取得含本专业在内的双学士学位或本专业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4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5年。

  4、取得通过本专业教育评估的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4年;或取得未通过本专业教育评估的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5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6年。

  5、取得本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6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7年。

  6、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8年。

  (五)截止到 2002年12月31日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基础考试,只需参加专业考试:

  1、取得本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5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6年。

  2、取得本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6年;或取得相近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7年。

  3、取得含本专业在内的双学士学位或本专业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7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8年。

  4、取得本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8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9年。

  5、取得本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9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0年。

  6、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2年。

  7、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5年。

  8、取得本专业中专学历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25年;或取得相近专业中专学历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30年。

  (六)报考条件中有关学历的要求是指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认的正规学历。以上报考条件中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年限的截止日期为 2006年年底。

  (七)经国务院有关部门同意,获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就业的外籍人员及港、澳、台地区的专业人员,符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规定,也可按规定程序申请参加考试。

  (八) 报考人员应参照规定的报考条件,结合自身情况,自行确定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并经本人所在单位审核通过后,方可报名。凡不符合基础考试报考条件的人员,其考试成绩无效。专业考试成绩合格后,报考人员需持符合相关报考条件的证件(原件)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合格者方可获得相应执业资格证书。

  二、考试时间及要求

考试日期
考试时间
考试科目

2006年9月23日
8:00 — 11:00
8:00 — 12:00
专业知识考试(上)
基础考试(上)

14:00 — 17:00
14:00 — 18:00
专业知识考试(下)
基础考试(下)

2006年9月24日
8:00 — 11:00
专业案例考试(上)

14:00 — 17:00
专业案例考试(下)


  基础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只允许使用统一配发的《考试手册》(考后收回),禁止携带其它参考资料;专业考试为开卷考试,考试时允许携带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各种专业规范、参考书和复习手册。
  三、报名办法  

  (一)报名时间: 2006年6月13日-7月10日

  (二)此次报名全部采用网上报名、网上缴费、网上上传照片的方式。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须于规定时间内登录北京市人事考试网(网址: www.bjpta.gov.cn ,下同),点击首页“网上报名”栏目,按照北京地区2006年度全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 暖通空调、给水排水、动力 )考试网上报名系统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填写提交《全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 暖通空调、给水排水、动力 )执业资格考试申报表》 (以下简称《申报表》),上传本人照片 并通过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或中国建设银行的网上支付卡直接缴纳报考费用。报考人员确认网上缴费成功后,方可在网上打印申报表并按照规定贴好本人同一底版近期二寸 免冠照片( 2005年以后拍摄的证件照,尺寸规格:34mm×45mm,与上传照片一致)一张 , 经所在单位人事(干部)部门审核盖章,在第一场考试时交监考员并领取报名费用发票。

  (三) 凡已在网上报名并成功缴费的报考人员可于 2006年9月19日至9月21日 登录北京市人事考试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凭此准考证、申报表和本人身份证明( 身份证、机动车驾驶执照、军官证、护照 )原件在规定时间、地点参加考试。

  (四) 考试咨询电话: 1605700、63959161、63959162。
回复
spring_010
2006年12月06日 17:59:05
7楼
关于2006年度全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给水排水、动力)执业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人事部办公厅《 关于印发 〈 2006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工作计划〉 的通知》(国人厅发 〔 2005〕112号 ) 和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关于 2006年度全国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给水排水、动力)、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供配电)、注册化工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 注工〔 2006〕9号 )精神, 结合北京地区实际情况,现将 2006年度全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给水排水、动力)执业资格考试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报考条件
  (一)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并具备相应专业教育和职业实践条件者,均可申请参加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

  (二)考试分为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参加基础考试合格并按规定完成职业实践年限者,方能报名参加专业考试。

  (三)符合报考条件第(一)条规定的要求,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基础考试:

  1、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

  2、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年。

  3、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年。

  (四)基础考试合格,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专业考试:

  1、取得本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2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3年。

  2、取得本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3年;或取得相近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4年。

  3、取得含本专业在内的双学士学位或本专业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4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5年。

  4、取得通过本专业教育评估的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4年;或取得未通过本专业教育评估的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5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6年。

  5、取得本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6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7年。

  6、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8年。
回复
spring_010
2006年12月06日 17:59:33
8楼
(五)截止到 2002年12月31日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基础考试,只需参加专业考试:

  1、取得本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5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6年。

  2、取得本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6年;或取得相近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7年。

  3、取得含本专业在内的双学士学位或本专业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7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8年。

  4、取得本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8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9年。

  5、取得本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9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0年。

  6、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2年。

  7、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5年。

  8、取得本专业中专学历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25年;或取得相近专业中专学历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30年。

  (六)报考条件中有关学历的要求是指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认的正规学历。以上报考条件中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年限的截止日期为 2006年年底。

  (七)经国务院有关部门同意,获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就业的外籍人员及港、澳、台地区的专业人员,符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规定,也可按规定程序申请参加考试。

  (八) 报考人员应参照规定的报考条件,结合自身情况,自行确定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并经本人所在单位审核通过后,方可报名。凡不符合基础考试报考条件的人员,其考试成绩无效。专业考试成绩合格后,报考人员需持符合相关报考条件的证件(原件)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合格者方可获得相应执业资格证书。

  二、考试时间及要求

考试日期
考试时间
考试科目

2006年9月23日
8:00 — 11:00
8:00 — 12:00
专业知识考试(上)
基础考试(上)

14:00 — 17:00
14:00 — 18:00
专业知识考试(下)
基础考试(下)

2006年9月24日
8:00 — 11:00
专业案例考试(上)

14:00 — 17:00
专业案例考试(下)


  基础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只允许使用统一配发的《考试手册》(考后收回),禁止携带其它参考资料;专业考试为开卷考试,考试时允许携带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各种专业规范、参考书和复习手册。
  三、报名办法  

  (一)报名时间: 2006年6月13日-7月10日

  (二)此次报名全部采用网上报名、网上缴费、网上上传照片的方式。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须于规定时间内登录北京市人事考试网(网址: www.bjpta.gov.cn ,下同),点击首页“网上报名”栏目,按照北京地区2006年度全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 暖通空调、给水排水、动力 )考试网上报名系统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填写提交《全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 暖通空调、给水排水、动力 )执业资格考试申报表》 (以下简称《申报表》),上传本人照片 并通过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或中国建设银行的网上支付卡直接缴纳报考费用。报考人员确认网上缴费成功后,方可在网上打印申报表并按照规定贴好本人同一底版近期二寸 免冠照片( 2005年以后拍摄的证件照,尺寸规格:34mm×45mm,与上传照片一致)一张 , 经所在单位人事(干部)部门审核盖章,在第一场考试时交监考员并领取报名费用发票。

  (三) 凡已在网上报名并成功缴费的报考人员可于 2006年9月19日至9月21日 登录北京市人事考试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凭此准考证、申报表和本人身份证明( 身份证、机动车驾驶执照、军官证、护照 )原件在规定时间、地点参加考试。

  (四) 考试咨询电话: 1605700、63959161、63959162。
回复
spring_010
2006年12月06日 18:01:51
9楼
给大家推荐一个网站http://www.bjpta.gov.cn/ksxx/zhiyzg/zcsb/zcsb_ksjj.asp查看公共设备工程师考试的相关信息 就是咱们给排水专业要考的
http://co.163.com/ivp/images/subject/gps/
回复
spring_010
2006年12月07日 11:01:55
10楼
一、高等数学

1.1空间解析几何

向量代数 直线 平面 柱面 旋转曲面 二次曲面 空间曲线

1.2微分学

极限 连续导数 微分 偏导数 全微分导数与微分的应用

1.3积分学

不定积分 定积分 广义积分 二重积分 三重积分平面曲线积分

积分应用

1.4无穷级数

数项级数 幂级数 泰勒级数 傅里叶级数

1.5常微分方程 ’

可分离变量方程 一阶线性方程 可降阶方程 常系数线性方程

1.6概率与数理统计

随机事件与概率 古典概型 一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和数字特征 数理

统计的基本概念 参数估计 假设检验 方差分析 一元回归分析

1.7向量分析

1.8线性代数

行列式 矩阵 n维向量 线性方程组 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二次型

二、普通物理

2.1热学

气体状态参量 平衡态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的压力和温度

的统计解释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 理想气体内能 平均碰撞次数

和平均自由程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功 热量 内能 热力学第一

定律及其对理想气体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的应用 气体的摩尔热容循环过程 热机效率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统计意义 可逆过程和不

可逆过程 熵

2.2波动学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简谐波表达式 波的能量 驻波 声速

超声波 次声波 多普勒效应

2.3光学

相干光的获得 杨氏双缝干涉 光程 薄膜干涉迈克尔干涉仪 惠

更斯一菲涅耳原理 单缝衍射 光学仪器分辨本领 x射线衍射 自

然光和偏振光 布儒斯特定律 马吕斯定律 双折射现象 偏振光的

干涉 人工双折射及应用

三、普通化学

3.1物质结构与物质状态

原子核外电子分布 原子、离子的电子结构式 原子轨道和电子云概

念 离子键特征共价键特征及类型 分子结构式 杂化轨道及分子空

间构型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 分子间力与氢键 分压定律及计算

液体蒸气压 沸点 汽化热 晶体类型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3.2溶液

溶液的浓度及计算非电解质稀溶液通性及计算 渗透压概念电解质

溶液的电离平衡 电离常数及计算 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水的离

子积及PH值 盐类水解平衡及溶液的酸碱性 多相离子平衡 溶度积

常数 溶解度概念及计算

3.3周期表

周期表结构 周期 族 原子结构与周期表关系 元素性质 氧化物

及其水化物的酸碱性递变规律

3.4化学反应方程式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及计算 反应热概念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 浓度、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速率常数与

反应级数 活化能及催化剂概念

化学平衡特征及平衡常数表达式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计算 压力熵

与化学反应方向判断

3.5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氧化剂与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写法及配平 原电池组成及符

号 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 标准电极电势 能斯特方程及电极电势的

应用 电解与金属腐蚀

回复
spring_010
2006年12月07日 11:02:17
11楼
3.6有机化学

有机物特点、分类及命名 官能团及分子结构式

有机物的重要化学反应:加成 取代 消去 氧化 加聚与缩聚

典型有机物的分子式、性质及用途: 甲烷 乙炔 苯 甲苯 乙醇

酚 乙醛 乙酸 乙酯 乙胺 苯胺 聚氯乙烯 聚乙烯 聚丙烯酸

酯类 工程塑料(ABS) 橡胶 尼龙66

四、理论力学

4.1静力学

平衡 刚体 力 约束 静力学公理 受力分析 力对点之矩 力对

轴之矩 力偶理论 力系的简化 土矢 主矩 力系的平衡 物体系

统(含平面静定桁架)的平衡 滑动摩擦 摩擦角 自锁 考虑滑动摩

擦时物体系统的平衡 重心

4.2运动学

点的运动方程 轨迹 速度和加速度 刚体的平动 刚体的定轴转动

转动方程 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刚体内任一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4.3动力学

动力学基本定律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动量 冲量 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的条件 质心 质心运动定理’质心运动守恒的条件动量矩 动量矩定理 动量矩守恒的条件 刚体的定轴转动微分方程

转动惯量 回转半径 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功 动能 势能 动

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 惯性力 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 达朗伯原理

单自由度系统线性振动的微分方程振动周期 频率和振幅 约束

自由度 广义坐标 虚位移 理想约束 虚位移原·理

五、材料力学

5.1轴力和轴力图 拉、压杆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 强度条件虎克定

律和位移计算应变能计算

5.2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剪切虎克定律切(剪)应力互等定理

5.3外力偶矩的计算 扭矩和扭矩图 圆轴扭转切(剪)应力及强度条件

扭转角计算及刚度条件 扭转应变能计算

5.4静矩和形心 惯性矩和惯性积 平行移轴公式 形心土惯性矩

5.5梁的内力方程 切(剪)力图和弯矩图 分布载荷、剪力、弯矩之间

的微分关系 正应力强度条件 切(剪)应力强度条件 梁的合理截

面 弯曲中心概念 求梁变形的积分法 叠加法和卡氏第二定理

5.6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数值解法和图解法 一点应力状态的主应力和最

大切(剪)应力 广义虎克定律 四个常用的强度理论

5.7斜弯曲 偏心压缩(或拉伸) 拉—弯或压—弯组合 扭—弯组合

5.8细长压杆的临界力公式 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临界应力总图和经验公式 压杆的稳定校核

六、流体力学

6.1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6.2流体静力学

流体静压强的概念

重力作用下静水压强的分布规律 总压力的计算

6.3流体动力学基础以流场为对象描述流动的概念

流体运动的总流分析 恒定总流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

6.4流动阻力和水头损失

实际流体的两种流态一层流和紊流

圆管中层流运动、紊流运动的特征

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

边界层附面层基本概念和绕流阻力

6.5孔口、管嘴出流 有压管道恒定流

6.6明渠恒定均匀流

6.7渗流定律井和集水廊道

6.8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

6.9流体运动参数(流速、流量、压强)的测量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