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设沉降缝可设措施
lsdhl_521
lsdhl_521 Lv.6
2012年05月04日 07:36:48
只看楼主

不设沉降缝的措施有: 1、采用端承桩基础。 2、主楼与裙房用不同形式的基础。3、先施工主楼,后施工裙房。 还有什么好的措施,希望大家多多提出措施

不设沉降缝的措施有:
1、采用端承桩基础。
2、主楼与裙房用不同形式的基础。
3、先施工主楼,后施工裙房。
还有什么好的措施,希望大家多多提出措施
免费打赏
无间道
2012年05月04日 08:45:59
2楼
这是我最近准备发的一个论文其中的一些内容,供大家参考。
我个人的理解,后浇带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温度问题。因为在施工过程中,浇筑的混凝土要释放大量的水化热。施工期间混凝土中释放的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应该占到总温度应力的80%以上。实际上我们所做的施工缝也具有相类似的功能,只不过施工缝连续施工的间隔比较短,部分温度应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罢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所有规范都要求,后浇带必须在主体混凝土浇筑28天以上才能浇筑的真正意义。故,后浇带对于解决温度应力的作用是应该成立的。
后浇带是否可以解决沉降问题,是学术界争论最多的问题。因为对于不均匀的地质条件,各建筑物的沉降量会是不尽相同的。如果发生相对的沉降差,那后浇带一定会出现不同的沉降变形,后浇带中的钢筋就一定要产生附加的瓒余应力。这个部位一定是结构最弱部位之一。之所以有人提出后浇带可以解决沉降变形的理由,是源于地基规范的一些构造规定。地基规范规定,同一个建筑的基础,必须落在同一个土层内,这就减小了发生不均匀沉降的概率。所以,把后浇带能解决沉降问题,是一个概念性的错误。
综上所述,后浇带解决温度应力的说法可以理解,能解决沉降问题理论是不能成立的。所以大家在应用后交代是应该适当,对于温度应力方面的应用,可以根据规范的规定适当放宽限制的长度,但相应的技术措施一定要明确,采用的施工方法一定要有实际效果。不能无限制的应用;对于沉降方面的使用一定要慎重,一定要根据地质情况,经过准确的计算(这实际是不可能的做得到的),适当的采用。
回复
qq_1427438992982
2015年08月06日 09:18:28
3楼
我觉得后浇带对于解决伸缩缝的问题有着很大的作用,沉降缝就不敢保证了
回复
玩疯了
2015年08月06日 09:55:40
4楼
桩基础变刚度调平
回复
hyjiajia20060318
2015年08月06日 13:15:44
5楼
路过学习。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