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建筑系学生眼中的建筑大师
chengxiang020
2006年10月17日 18:00:23
来自于学生专栏
只看楼主

1. 梁思成   我眼中唯一配得上“建筑大师”字眼的中国建筑师就只有梁思成,即使是在战争年代,梁先生也没有停止过对于中国古民居以及中国古建筑文化的记载和挽救工作;他从陪都重庆出发远赴敦煌考察之际,甚至还要穿越沦陷区。他用了九年时间踏访和收集古建筑资料,足迹遍布中国196个偏僻县市。   不仅仅是立了几座或好看或时髦的建筑作品就可以堪称建筑大师了,建筑大师还必须是一个对于建筑艺术做出巨大贡献和发展的人。自认为是中国建筑大师的人,对我“唯一论”不服气的请站出来说话。

1. 梁思成

  我眼中唯一配得上“建筑大师”字眼的中国建筑师就只有梁思成,即使是在战争年代,梁先生也没有停止过对于中国古民居以及中国古建筑文化的记载和挽救工作;他从陪都重庆出发远赴敦煌考察之际,甚至还要穿越沦陷区。他用了九年时间踏访和收集古建筑资料,足迹遍布中国196个偏僻县市。

  不仅仅是立了几座或好看或时髦的建筑作品就可以堪称建筑大师了,建筑大师还必须是一个对于建筑艺术做出巨大贡献和发展的人。自认为是中国建筑大师的人,对我“唯一论”不服气的请站出来说话。

  梁思成是不能不提的,尤其是当年梁思成在同徐志摩的情战中独中花魁,就挺为我等建筑师撑腰——用无厘头的话可以如此概括:在泡妞中,建筑师打败诗人。

免费打赏
chengxiang020
2006年10月17日 18:00:43
2楼
2. 贝聿铭

  贝聿铭是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中很讲究个性和象征倾向的一位,他喜欢运用几何形构图,比如他的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香港中国银行的构图也是很几何的,并且从竹子的形体中抽象出“节节高”的象征意味来。

  人们说,贝聿铭的巅峰作品是卢浮宫的扩建。贝聿铭在法国总统密特朗的支持下,硬生生地在卢浮宫的前广场上立了一座玻璃盒子的金字塔。于是至今还有人或讴歌它,或咒骂它。

  据说玻璃金字塔也是有象征意味的:你要看埃及的古代文明不能去埃及,你应该去卢浮宫,除了金字塔本身还在埃及的沙漠中外,其余的文物文献都在卢浮宫里头趴着呢!
  这可不是一个让人愉快的象征。

  有意思的是,游览卢浮宫的中国人总是被导游的话煽动的一脸自豪,因为导游看到中国人时总会说:这个玻璃盒子是你们中国人设计的。

  我不知道中国人看见卢浮宫里陈列着原本属于中国人的文物时,是否还能够自豪的起来?

  我总是觉得似乎只有中国人才是玩“象征”玩的最好的民族,中国的哲学有“点到为止”这一条,中国的国画有“寓境至上”这一条,中国的戏剧有“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说狠点:因为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有太多的务虚。

回复
chengxiang020
2006年10月17日 18:00:58
3楼
3. 伍重

  知道这位建筑大师的人并不多,因为伍重并没有多少建筑作品,但是有一个悉尼歌剧院还不够吗?

  悉尼歌剧院是全球招标的,当年评审团看见伍重的方案后就嗤之以鼻地将其扔进废纸篓——认为那是一个疯子的一句不能实现的呓语罢了。

  N轮过后,专家们依旧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案,有人把伍重的方案又从废纸篓里刨了出来。最后,为了实现伍重的方案,首先是发展了结构力学;待到结构力学可以满足这样的设计后,才把这个举世闻名的建筑营造了出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所有的投标方案都有自己的出发点,不能够轻言否定。至少不能将他们扔进废纸篓,因为某一天我们还应该再拿出来回头看看。
回复
chengxiang020
2006年10月17日 18:01:14
4楼
4. KPF

  欧洲古建筑有一个特点:每层的窗子都不一样。不一样归不一样,但每层窗子都统一在同一个和谐的比例关系之下。在若干著名的建筑师事务所中,KPF是最热衷于推敲建筑比例关系、尺度关系的一组了。

  我个人总是这么认为:KPF是站立在欧洲民居基础上,用现代手法成功再度表达欧洲古建筑语言精髓的建筑创作组合。

  前些年KPF的建筑作品集几乎变成了中国从业建筑师人手一本的教科书。我很清楚地记得当年做设计的时候,某领导指着我的设计作品说:你应该在这里抄袭一个KPF式的帽子。后来,KPF式的帽子就终于被中国建筑师弄到了烂大街的地步。人们很容易就能够从KPF作品中找到一些建筑符号,随心所欲地贴在自己的作品上。之所以这样,是因为KPF的建筑作品大多朴素美观,易于模仿;另一个深层原因大概是因为KPF的大量建筑作品都属于“国际式”的范畴,即不怎么包含文脉主义,放在几乎任何一个国度都可以合理存在。很难说这是个优点,还是KPF的死穴所在。

  KPF的建筑对于中国建筑师的成长是很有贡献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设计师都是从模仿国外建筑大师作品起步的,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模仿对象就是KPF。
回复
chengxiang020
2006年10月17日 18:01:30
5楼
5. SOM(Skidmore,Owings&Merrill LLP)

  可以这样说,SOM现在在建筑界如日中天。某个国家的最高建筑乃至全球某段时期的最高建筑基本上都是出自SOM的手笔。

  从商业运作角度而言,SOM是一个极其成功的设计组合。SOM从不标杆个人,而是始终贯彻团队意识——尽管SOM的首席建筑师拿出来个个都是作品丰富的世界级建筑大师。

  同KPF一样,SOM也是中国建筑师集体模仿和学习的重点对象。

  SOM的作品太多了,单说在中国,就有上海金茂大厦、香港会展中心、中国工商行总行等。北京的国贸三期将来也应该是SOM的作品。SOM给人最直接的印象就是:绝对的高层设计专家。

  据说美国世贸中心的重建经过国际竞标之后,也应该是直接委托给SOM的。
回复
chengxiang020
2006年10月17日 18:02:16
6楼
6. 菲利浦·约翰逊

  在我眼里P•约翰逊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妖怪。

  当现代主义建筑风靡全球的时候,他老人家做出来水晶教堂,干净的一塌糊涂;当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一种时髦的时候,他老人家又做出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大楼,过了一把后现代瘾。当美国建造了大量的摩天大楼开始反省的时候,他老人家出了一本细细长长的书,那本书看上去就是一个高楼的比例。而当人们批评他的设计时,老头子淡然一笑:我就是个妓女,业主让我摆什么扑死我就摆什么扑死……

  “后现代”这个词曾经风靡一时,被不同的领域用到了烂大街的地步;其外延也被不同的人们扩张到了几乎无所不包的境界。人们说,越战是后现代战争;布什是后现代总统等等。

 在建筑上,后现代主义的提出首先是对现代主义建筑观点和风格的质疑,进而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后现代建筑主要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亦即文脉主义)。

  建筑的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首推美国建筑师R•文丘里。他提出保持传统的做法是“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创新可能就意味着从旧的现存的东西中挑挑拣拣”。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走向时髦,因为它既可以从传统中由着建筑师的喜好挑挑拣拣,又可以使用现代主义的各种手法。我个人认为:现代主义的主流是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反对对功能不能提供多少支持的装饰,这应该是现代主义同后现代主义的最大差别。至于象征性和文脉主义,现代主义建筑发展到今天,也一样将此特点吸纳进来了。后现代主义建筑其实是对现代主义建筑质疑后的一种补充。至少“后现代”本身的意思就是“现代主义之后”。——其实后现代现象并非一味前卫的时髦,它骨子里包含着复古;它之所以风靡全球的原因是: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古”去很现代地“复”一下。

  这是个省事方便的设计手法,老妖怪从现代主义蹦到后现代主义也就可以理解了。
回复
chengxiang020
2006年10月17日 18:02:37
7楼
7. 彼得·艾森曼

  几乎可以这么说:目前还算有追求的中国建筑师们都或多或少地曾学习或模仿或抄袭过艾森曼的作品。这位剑桥大学的硕士、博士,美国著名建筑师,先曾被公认为“结构主义”建筑大师,后被誉为“解构主义”建筑大师。

  彼得·艾森曼的代表作品有完成于1989年的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韦科斯纳视觉艺术中心和法因艺术图书馆,该项目于1993年获得美国建筑学会的国家荣誉奖并赢得了国际建筑界的一片喝彩。他在柏林墙的“查利”检查站建造的社会住宅楼,被前西德政府选为柏林城750周年纪念邮票的图案。他在东京建造的两栋典型的解构主义办公大楼,再次获得了建筑界的最高荣誉——美国建筑学会的国家荣誉奖。

  彼得·艾森曼热衷于建筑理论的研究,是一个著作颇丰的建筑大师,代表作有《卡式住宅》、《韦科斯纳视觉艺术中心》。

  我曾听过好几位国内年轻有为的建筑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设计时没有创作灵感的时候,我就随手翻翻艾森曼的书,总会得到一些新鲜的刺激。
回复
chengxiang020
2006年10月17日 18:02:57
8楼
8. 诺曼·福斯特

  在当今最活跃和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大师中很容易就让人提到英国人诺曼·福斯特。即使圈外的人不曾留意这个名字,那么说到他的作品也足够你动容:在亚洲有香港汇丰银行总部、世界上最大的机场香港新机场、还有那座骇人听闻的定海神针——东京千年塔方案——170层楼、840米高,几乎是曼哈顿的摩天大楼平均高度的四倍!在英国有伦敦千年塔和千年桥、温布利球场、BBC广播电台总部、剑桥大学法学院、伦敦第三机场等。在德国法兰克福有著名的商业银行总部等等。1990年,福斯特被女王封为爵士。

  诺曼·福斯特是一个一心追求创造的大师,执著地探索以期“回到事物的基本原则”;在设计时喜欢质疑传统的对策并确定是否有机会创造或再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总希望能够超越每一种特殊建筑形式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局限。

  福斯特认为:语言是无法描述一座建筑的外在形象、气质及使用状况,因为空间的体验要运用我们全部的感觉器官。建筑设计就是融合和统一了许多独立学科的过程。把设计的本质从构思它的过程中剥离出来是不可能的。福斯特还是一个并不提倡“由委员会设计”的人。
回复
chengxiang020
2006年10月17日 18:03:17
9楼
9. 弗兰克·盖瑞

  这位来自加拿大多伦多的建筑大师是很多前卫的、颓废的、愤青的、时髦的年轻建筑师心目中的偶像,是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速食主义文化充斥世间的当今,似乎没有必要在空间中建立起永久性题材的构筑物。盖瑞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全然不理睬传统建筑所需承受的难堪与压力,他只追随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利用粗制材料和机械制品,肆无忌惮地突显手工艺艺术中的创作过程,建造出很多独具震撼效果的“未完成”作品。

  盖瑞在不具道德主义地发展建筑与城市之间关系的同时,立起来很多极富煽动力量的艺术品,对于盖瑞的作品,哲学的翻译是:在这个过渡性质的时代中,努力取得现有空间的不在场证明。盖瑞挑战美学的绝对性与粉饰性,以其个人的表现方式,利用一点点的失控,造就一种超乎现实的空间。盖瑞的空间,简单与复杂、商业与艺术、现代与后现代、人造与自然、现实与理想国,都被提高到一种极限的层次悬而未决。正如1989年普利兹建筑奖对盖瑞的评语:具有美学的冒险精神,反应了当代社会中价值观与心理的矛盾。

  代表作品:CDM公司总部、爱荷华大学实验室大楼、欧洲迪士尼娱乐中心、巴黎之美国文化中心。

  怎么说盖瑞的作品呢?恕我肤浅地概括一句话吧——那个建筑怎么一点都不建筑呢?
回复
chengxiang020
2006年10月17日 18:03:56
10楼
10. 库尔哈斯

  当欧洲古典绘画艺术走到了极其写实的阶段,画家描绘人物的时候甚至要一笔一笔画出人物胳膊上一根一根的汗毛,绘画已经腐朽了。这时候出现了划时代的印象派,画家们转而追求色彩和自己的感觉。

  印象派对于色彩的追求走到了点彩派这个分支的时候,画家对于色彩的追求变成了一笔一笔的点绘,点绘也就腐朽了。这时候出现了立体派、现代抽象派。

  站在每一个新兴的有进步意义的派别之巅的人物就是了不起的艺术大师。比如印象派的梵高,比如立体派的毕加索。

  梵高是荷兰人,人们说,荷兰是一个很艺术质的国家。

  库尔哈斯也是荷兰人,是当今最走红的建筑大师,是目前解构主义建筑最活跃的代表人物。

  我总觉得解构主义建筑在中国大型公建上的实验会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因为几乎没有一个开发商会在一个大型公建项目上试验一把“不是建筑的建筑”。令人惊讶的是:CCTV新台居然是选中了库尔哈斯的作品。

  和库尔哈斯所有的作品一样,饱受争议是必然的结果。有人说:CCTV将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建筑;又有人说:CCTV纯粹是在糟钱。

  事实上争论就意味着进步。作为一个建筑师,我期待着CCTV在高度保持原创的前提下尽快落成,那将意味着中国现代建筑的追赶步伐已经逼近了世界建筑的第一方阵。
回复
jianglai126
2006年10月17日 21:08:36
11楼
还有梁思成的夫人,林徽茵 。  
  她为建筑也做出巨大贡献。

  实际上,梁思成的成就有很多是在林徽茵帮助完成的,甚至可以说是两个人共同的成果!林徽茵可以并列第一!!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