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活性污泥法设计负荷、B/C和处理效果的讨论
难得有空
2006年10月17日 16:09:59
来自于水处理
只看楼主

本人在研究某氧化沟的处理效果,现遇到若干问题,希望能得到大家指导。氧化沟基本情况如下:1、某氧化沟工艺,设计水量15000吨/天2、设计进水水质COD1000mg/L,BOD300 mg/L3、设计出水COD100mg/L,BOD30 mg/L4、设计污泥浓度X=4g/L, 污泥负荷Ls=0.078 kgBOD/(kgMLSS·d)5、不存在脱氮除磷问题,只考虑COD去除。根据污泥负荷计算得到:氧化沟体积13000m3, 停留时间21小时。

本人在研究某氧化沟的处理效果,现遇到若干问题,希望能得到大家指导。

氧化沟基本情况如下:
1、某氧化沟工艺,设计水量15000吨/天
2、设计进水水质COD1000mg/L,BOD300 mg/L
3、设计出水COD100mg/L,BOD30 mg/L
4、设计污泥浓度X=4g/L, 污泥负荷Ls=0.078 kgBOD/(kgMLSS·d)
5、不存在脱氮除磷问题,只考虑COD去除。

根据污泥负荷计算得到:氧化沟体积13000m3, 停留时间21小时。

在实际运行中,生化性能得到改善,COD仍为1000,BOD增加到400,污泥浓度如仍为4g/L,氧化沟系统的污泥负荷提高到0.107 kgBOD/(kgMLSS·d),此数据已超出《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推荐的污泥负荷0.03~0.08kgBOD/(kgMLSS·d)。出水效果一直不理想,COD在150-200之间。


如提高污浓度到5g/L(污泥浓度高会影响溶解氧传递,国内好氧活性污泥很少有超过5g/L),氧化沟系统的污泥负荷仍高达0.085 kgBOD/(kgMLSS·d),通过该方法效果也不理想。

问题:1、按照污泥负荷进行氧化沟上述设计是否合理?如不合理,设计应如何改进?
问题:2、设计规范上推荐的都是按BOD进行设计的,而现实应用中往往是按照COD进行控制的。在进行设计时,往往没有原水可以进行实验,当设计的b/C和实际B/C不一样时(就像本例一样,大家如何解决)?
问题:3、从上例可以看到生化性提高的情况下,负荷高了,处理效果差了。如原设计合理,生化比仍为0.3,那么原设计不可生化的部分是如何去除的呢?
问题:4、本例中,在同样池容情况下,生化性改善有可能导致出水不达标,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免费打赏
mazhiguo_aaa
2006年10月28日 10:45:33
12楼
活性污泥去除有机物分为两个过程,首先活性污泥吸附COD,然后开始对COD中的BOD进行降解,COD中难降解部分主要是以剩余污泥的形式去除。从上面可以看出:
1、增大污泥回流或者延长泥龄只能提高BOD的去除率,对COD去除的贡献有限;
2、以BOD或COD为设计参数都不是问题,主要看能不能在BOD达标的时候COD也达标;
3、原来的设计本来就不能达标,并不是因为生化性改善了不达标。
建议:提高混凝沉淀和水解酸化去除COD的效率,进一步提高生化性。
回复
水手633
2006年11月03日 17:34:44
13楼
楼上的朋友说的很好,我同意这样的观点。通过提高混凝和水解达到COD的比较理想的去除率。
回复
z_d_p@co163
2006年11月04日 16:16:51
14楼


有道理。

如果觉得测BOD麻烦或不准确,可以取点水样连续曝气一段时间,看看COD下降的趋势——如果没有比较显著的下降,说明水样的B/C很低了(这有点类似于COD30的测试方法)……
回复
z_d_p@co163
2006年11月21日 15:30:43
15楼
对于楼上的一些看法:

1、生化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CODNB向CODB的转化量——特别是针对降解性较差的工业废水,不能直接以进水的B/C来设计;另外,用COD来表示污泥负荷,作法来源已久,特别是在厌氧处理方面。

2、水解酸化作用是否明显,单单依据COD去除率是不足的——水解酸化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低分子有机物——并不会彻底降解,此时对COD的消减量是很有限的;感觉上,COD去除率能达到15%以上已经是不错的了。

3、与兄弟一样,俺也有同样的困惑[发过贴子,没人回,郁闷]:
困惑是:
既然氧化沟可以看作是多个AO段的串联(距表曝机较近的下游区域为好氧段,其它为兼氧段),那么,单纯采用负荷法设计就应该有局限性了——两段的作用并不相同,AO类工艺中的有机负荷法设计思路都是针对O段——也就是说,应该有足够的好氧反应时间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对于城镇污水而言,有大量的数据可供参考,参照规范取个统一的负荷(包括A段和O段)应该没有问题;
但是对工业污水呢?特别是浓度比较高的——由于耗氧速率更快,照此设计,应该会出现O段反应时间不足、A段反应时间有余的局面的!
如果真的存在这样的问题,又如何进行控制呢?
回复
zhangml
2006年11月26日 01:13:19
16楼
我提供一点我的建议!

你们对水解酸化做一下改造,将水解酸化的处理效率提高到30%,进入氧化沟的COD在800左右时,能确保出水水质达标。
对水解酸化的改造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手段:
1、水解酸化池打内循环
2、搅拌+填料
3、加沉淀池
4、加水解酸化水力停留时间

第16楼的说法理论上是对的。
可惜,实践出真知。有的时候,我们不叫它为水解酸化!
楼主想通过改造氧化沟提高出水水质不是不行,只可惜在费用上比较浪费罢了。
回复
qqhaohaizi
2006年12月28日 15:03:00
17楼
为了保险起见,咱们以达标为第一目的的话,还是要设置个水解酸化的!
回复
chen-gyc
2006年12月29日 12:51:58
18楼


如果是工业废水,确实要保守一些比较好
回复
cdpulin
2007年01月02日 19:21:21
19楼
从楼主提供的进水水质来看,处理废水不仅仅是生活污水,而应该是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的混合进水或工业废水,从BOD/COD来看,可以生化,从处理流程来看,用氧化沟处理也可以,从BOD由300增加到400而言,只要停留时间足够,选择合理的氧化沟形式,如选择卡鲁塞尔2000型,在传统的沟前增加一级短时的兼厌段,相当于水解酸化阶段,这一方面有足够的缓冲段来缓冲进水的污染负荷,二可以将大分子的污染物降解成小分子的污染物,有利于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由于氧化沟有多种方式,如奥贝尔氧化沟,三沟式氧化沟、DE型氧化沟、卡鲁塞尔氧化沟、一体化氧化沟等,不同的氧化沟的适用不同的进水水质,至于提高了生化比,或是BOD值增加,其出水水质不稳定或是污泥负荷超过了设计规范,仍然要根据进水水质原因查起以及氧化沟的适用沟形多考虑。
回复
egle2000
2007年02月02日 11:07:07
20楼
用SBR的方式最好了。
我见过的实例,造纸废水用浅浮+sbr,出水达到80以下。
回复
liyongjimth
2007年04月02日 09:55:14
21楼
我想可以把进生化池之前的污水用活性碳处理一下,在进行生化.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