藨草藨草Scirpus triqueter L. 别名:野荸荠、光棍草 科属:莎草科藨草属 形态特征 多年生水生挺水草本植物,具长的匍匐根状茎。秆散生,粗壮,高20-100cm,三棱形,基部具2-3个叶鞘,鞘膜质,最上一个鞘顶具叶片。叶片扁平,长1.3-5.5cm,宽1.5-2mm。苞片1枚,为秆的延长,三棱形,长1.5-7cm,恻枝聚伞形花序假恻生,有1-8个辐射枝,辐射枝三棱形,棱上粗糙,长达5cm,每辐射枝顶有1-8个簇生的小穗;小穗卵形或长圆形,长6-12mm,3-7mm,密生多数花,鳞片长圆形、椭圆形或宽卵形,长3-4mm,膜质,黄棕色;下位刚毛3-5条,与小坚果略等长,有倒刺;雄蕊3;花柱短,柱头2。小坚果倒卵形,平凸状,长2-3mm,成熟时褐色,具光泽。花果期6-9月。
藨草
藨草Scirpus triqueter L.
别名:野荸荠、光棍草
科属:莎草科藨草属
形态特征 多年生水生挺水草本植物,具长的匍匐根状茎。秆散生,粗壮,高20-100cm,三棱形,基部具2-3个叶鞘,鞘膜质,最上一个鞘顶具叶片。叶片扁平,长1.3-5.5cm,宽1.5-2mm。苞片1枚,为秆的延长,三棱形,长1.5-7cm,恻枝聚伞形花序假恻生,有1-8个辐射枝,辐射枝三棱形,棱上粗糙,长达5cm,每辐射枝顶有1-8个簇生的小穗;小穗卵形或长圆形,长6-12mm,3-7mm,密生多数花,鳞片长圆形、椭圆形或宽卵形,长3-4mm,膜质,黄棕色;下位刚毛3-5条,与小坚果略等长,有倒刺;雄蕊3;花柱短,柱头2。小坚果倒卵形,平凸状,长2-3mm,成熟时褐色,具光泽。花果期6-9月。
产地与习性 我国除海南岛外,其他各省(区)均有分布。日本、朝鲜、中亚、欧洲也有分布。生于水沟、池塘、山溪边或沼泽地。
繁殖与栽培 有性繁殖即种子繁殖。3-4月份在室内播种,用盆装入培养土并整平压实,后将催好芽的种子撒播在上面,然后洒上一层细纱或土覆盖种子,再将播好种的盆浸入水中。保持室温20-25℃,20天左右即可发芽生根。无性繁殖在清明节前后,把越冬苗从田或盆中挖出,把土抖掉,用枝剪或快刀将地下茎切成若干块丛,每丛8-12个茎芽,进行栽种。露地栽培,选择水景区适合的位置,在地面上挖穴栽植,株行距30cm左右,如肥沃地(池),当年即可旺盛生长连成片。盆栽,选用无泄漏地水盆,每盆栽8株左右,保持25℃左右温度及浅水(1-3cm)15天左右即可发芽。在生长发育季节时,应及时清除田中、盆中杂草,初期水浅,中期深水,后期浅水,以促使地下茎越冬芽地形成,提高来年的繁殖系数。生长期内需施1-2次追肥,冬季要清除枯叶。病虫害防治,病害为叶斑病,用多菌灵1000倍叶喷雾于叶面均可。虫害用敌百虫、敌杀死等1000-1500倍液喷杀均可起到杀虫的效果。
用途藨草挺拔直立,色泽光雅洁净,主要用于水面绿化或岸边、池旁点缀,较为美观,也可盆栽庭院摆放或沉入小水景中作观赏用。全草入药,主治食积气滞,呃逆饱胀等症;秆可代替细麻绳包扎东西。
2楼
菖蒲
菖蒲 (Acorus calamus Linn.)
别名:臭菖蒲、水菖蒲、泥菖蒲、大叶菖蒲、白菖蒲
科属:天南星科菖蒲属
形态特征:多年挺水草本植物。有香气,根状茎横走,粗状,稍扁,直径0.5~2cm,有多数不定根(须根)。叶基生,叶片剑状线形,长50~120cm,或更长,中部宽1~3cm,叶基部成鞘状,对这抱茎,中部以下渐尖,中助脉明显,两侧均隆起,每侧有3~5条平行脉;叶基部有膜质叶鞘,后脱落。花茎基生出,扁三棱形,长20~50cm,叶状佛焰苞长20~40cm。肉穗花序直立或斜向上生长,圆柱形,黄绿色,长4~9mm,直径6~12cm;花两性,密集生长,花被片6枚,条形,长2.5mm,宽1mm;雄蕊6枚,稍长于花被,花丝扁平,花药淡黄色;子房长圆柱形,长3mm,直径1.2mm,顶端圆锥状,花柱短,胚珠多数。浆果红色,长圆形,有种子1~4粒。花期6~9月,果期8~10月。
产地与习性:分布与我国南北各地。广布世界温带、亚热带。生于池塘、湖泊岸边浅水除,沼泽地或泡子中。最适宜生长的温度20~25℃,10℃以下停止生长。冬季以地下茎潜入泥中越冬。
繁殖与栽培:有性繁殖即种子繁殖。将收集到成熟红色的浆果清洗干净,在室内进行秋播,保持潮湿的土壤或浅水,在20℃左右的条件下,早春会陆续发芽,后进行分离培养,待苗生长健壮时,可移栽定植。无性繁殖即分株繁殖。在早春(清明前后)或生长期内进行用铁锨将地下茎挖出,洗干净,去除老根、茎及枯叶、茎,再用快刀将地下茎切成若干块状,每块保留3~4个新芽,进行繁殖。在生长期进行分栽,将植株连根挖起,洗净,去掉2/3的根,再分成块状,在分株时要保持好嫩叶及芽、新生根。露地栽培,选择池边低洼地,栽植地株行距小块20m、大块50m,但一定要根据水景布置地需要,可采用带形、长方形、几何形等栽植方式栽种。栽植的深度以保持主芽接近泥面,同时灌水1~3cm。盆栽时,选择不漏水的盆,内茎在40~50cm,盆底施足基肥,中间挖穴植入根茎,生长点露出泥土面,加水1~3cm。菖蒲在生长季节的适应性较强,可进行粗放管理。在生长期内保持水位或潮湿,施追肥2~3次,并结合施肥除草。初期以氮肥为主,抽穗开花前应以施磷肥钾肥为主;每次施肥一定要把肥放入泥中(泥表面5cm以下)。越冬前要清理地上部分的枯枝残叶,集中烧掉或沤肥。露地栽培2~3年要更新,盆栽2年更换分栽1次。
用途:菖蒲叶丛翠绿,端庄秀丽,具有香气,适宜水景岸边及水体绿化。也可盆栽观赏或作布景用。叶、花序还可以作插花材料。全株芳香,可作香料或驱蚊虫;茎、叶可入药。
回复
3楼
莼菜
莼菜(Brasenia schreberi J.F.Gmel.)
莼菜为睡莲科莼属唯一的一种植物,又名马蹄草、水案板。它是饭店、宾馆宴会上一道名贵的汤菜。其嫩叶小巧玲珑,入口爽滑清香,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相传晋人张翰看到秋风渐起而思念家乡的莼菜、鲈鱼,宁愿放弃在洛阳的高官厚禄,乐得回乡逍遥自在。莼菜不仅美味,其株型小巧别致,还可用于观赏。
形态特征:莼菜为多年生浮叶型宿根草本水生植物。根为须状,簇生于茎节两侧,嫩根白色,老根紫黑色。茎分两种,为地下匍匐茎和水中茎,地下匍匐茎黄白色,长短不一,茎伸长生长时,各叶腋分别抽生水中茎,水中茎基部又抽生新的水中茎,以此类推;各级水中茎绿色,密生茸毛,茎节突出,节可抽生分枝;茎长随着水的深浅而变化,长可达1米以上。叶椭圆形全缘,绿色,叶面光滑,叶背绛红色或浅绿色,并具透明胶质;水中茎上叶片互生,叶脉呈放射状。花为两性,花径1.5~2.2厘米;萼片、花瓣离生,各3片雄蕊多数,离生;雌蕊6~10个,离生。果实革质,具有宿存萼,成熟后呈卵形,顶生有宿存的花柱;种子红褐色,椭圆形。
地理分布:莼菜分布于我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地,亚洲其他地区、澳洲、非洲、北美等地区也有分布。
主要种类有绿叶类型和红叶类型。绿叶类型即太湖绿叶莼菜,叶面浅绿,叶背绿具粉红色边缘,原产于太湖流域。红叶类型中的西湖红叶莼菜与苏州红叶莼菜原产于太湖流域,其叶背粉红色;利川莼菜,叶面深绿,叶背紫红色,原产于湖北利川。
生长习性:莼菜喜在温暖、湿润、光线充足、水质清洁的缓流湖水中生长,忌水体猛涨猛落。土壤以微酸到中性、土质肥沃深厚为好;水层深50~100厘米。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7~8月份气温上升到35℃以上时,生长缓慢;8月下旬,天气渐凉又开始恢复生长;10月中下旬,气温下降到15℃以下,停止生长。
繁殖方法:主要采取无性繁殖。有分株、扦插及冬芽繁殖三种方式。清明前后,天气渐暖时,挖取泥中地下茎,选取粗壮、色泽洁白的茎段,每段2~3节,作为繁殖材料。随挖,随选,随栽,并保持湿度。作扦插的方法繁殖,在白露前后,剪留匍匐茎或水中茎,每段茎长10~16厘米,至少有2~3节,扦插插进枝条的1/2,水深刚好没过茎端,15天后即可生长。用冬芽繁殖,可选择生长健壮、充实的冬芽,于春季挖穴种植,此法繁殖系数高,有复壮作用。
栽培与管理:1、栽培 春季天气渐暖时,以匍匐茎、水中茎作繁殖材料。栽植可剪取匍匐茎或水中茎2~3节,按株行距50~80厘米栽植,栽后覆土弄平,灌水。如用冬芽穴栽,则按株行距30~80厘米栽植,并覆土3~5厘米,芽头露出土面,保持浅水栽培,
2、管理 莼菜栽植应选择光照充足的地方,不宜与其他水生植物混栽,以免遮荫和争夺养分。要保持水质清洁,以缓流活水为好,如是不流动水,需每周换水1~2次。生长初期水位宜浅,保持20~30厘米深,并提高水温。以后随苗的生长,水位逐渐提高到30~50厘米。到了酷暑季节,气温升高,不利于莼菜生长,这时水位应提高到50~80厘米,水温应稳定,不宜骤然提高。10月份以后,水位下降到40厘米为宜,以利植株水底安全越冬。栽培中要适时追肥,生长期底肥不足时可追肥,每月1~2次,每0.067公顷追施2.5千克尿素。
要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要及时清除杂草,经常摘除病叶,发现叶腐病可喷500倍代森锌液防治。还可用生物防治法,在水中养鳊鱼、鲫鱼,它们一个在水体上层生长,一个在水底生长,这样既可以消灭水上浮游植物和丝状杂草,又可消灭水底水草及害虫。
用途:莼菜叶形美观,叶色有红有绿,既可用于水面布置单独欣赏,也可和其他水生植物搭配,突出整体观赏效果,或植于水族箱中供观赏。莼菜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嫩叶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一些维生素,营养价值高,除供食用外,还可调治高血压,并有防癌和抗癌作用。
回复
4楼
大漂
大漂(Pistia stratiote Linn)
别名:大叶莲 水浮莲 、水莲花
科属:天南醒科大藻属
形态特征:系多年生漂浮型水生草本植物.具须状根,无直立茎,茎具匍匐横交.须根生于植株底部,细长而悬浮与中.叶无柄,聚生于极度缩短,不明显的茎上,呈莲座状,叶片倒卵状楔形,长2-15cm,上部宽处3-5cm,两面均被短绒毛,先端常被截平而有波折,有时浑圆,基部渐变狭,两面都有较长的柔毛,全缘,基部辐射出6-12条脉,背面的脉有6-8条凸起成纵帻,在腹面的脉稍隆起.肉穗花序贴于佛焰苞片,佛焰苞小,淡绿色,长8-10mm,中部收缢,形似破开的葫芦,密被长柔毛;柄长约5mm,密被长柔毛.花小,单生,无花被,花序上部有雄花 2-8朵,每朵花由2个合生的雄蕊组成;雄花序下有一盘状物,位于佛焰苞中部收缢处;雌蕊单生于苞的基部,由1圆锥形的雌蕊组成,子房1室,胚珠多数,果实浆果状.花果期夏秋。
产地与习性:分布于华南,华东,长江流域.广布全球热带及亚热带.性喜高温高湿,不耐寒,多生于河流,湖泊,池塘,水渠等水质肥跃的静水或缓流的水面中。
繁殖与栽培:有性繁殖即种子繁殖.种子的收采比较难,因此,常不用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即分株繁殖.由种株叶腋芽抽生出匍匐茎,每株约分生匍匐茎10条,并先在先端生长出新的嫩芽,进行分栽.温度在28°C左右时繁殖最快,约在2-3天内可以怎增加1倍的数量,在一个月之内可以繁殖近10万株.静地静水种植,在水温搭18°C左右时,将种株投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让其漂浮生长.若在陆地流动水面生长,要用竹竿等材料在围栏里生长繁殖.在生长期内,应清楚静水中的水绵,藻类等杂物,同时还要尽量提高水温.生长旺盛时,植株分裂生长迅速,分株量增大,易造成植株的拥挤,应及时转移或清除弱苗,病苗,促进优株的生长发育.在植株进入开花结果期,应适当追肥2-3次,促进优株的生长发育.当植株生停止进入休眠期时,应将生长健壮的植株收回贮存,进行越冬,留做翌年的植株.这时的水温保持5-10°气温不能低于0°C.生长期内,要进行害虫防治,害虫可用45%的代森辛800倍或1:1:200倍液的波尔多液喷洒于叶面.害虫用40%的乐果或灭扫利1000倍液喷杀均可以起到防治的效果。
用途:大藻叶色翠绿,叶形奇特,是园林水景中水面绿化的良好观叶植物.植株含有多种营养物质,是家畜,家禽的好饲料.植株的根系很发达,是吸收有害物质及过剩营养物质,净化水体的良好物质材料。
回复
5楼
灯心草
灯心草(Medulla Junci)
别名:野席草、龙须草、灯草、水冰心。生于湿地或沼泽边。
产地:主产江苏、四川、云南,浙江、福建、贵州亦产。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密生须根。茎簇生,高40-100cm,直径.5-4mm。低出叶鞘状,红褐色或淡黄色,长达15cm,叶片退化成刺芒状花序假恻生,聚伞状,多花,密集或疏散;总苞片似茎的延伸,直立,长5-20cm;花长2-2.5mm,花被片6,条状披针形,边缘膜质;雄蕊3,极少为6,花约为花被的2/3。蒴果矩圆状,3室,顶端钝或微凹,长约与花被等长或稍垂。种子褐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回复
6楼
浮水蕨
浮水蕨 Ceratopteris pterioides (Hook.) Hieron
别名:粗梗水蕨、浮叶水蕨
科属:水蕨科水蕨属
形态特征:一种一年生浮水草本。植株高28-55cm,其营养叶为单叶,叶片呈阔状三角形,长18-25cm,呈羽状深裂,裂片3-7枚,阔卵状三角形。叶柄粗壮,柄内海绵细胞含有空气,使整个植株漂浮于水面。孢子叶的叶轴膨胀成圆柱形;叶片呈多回羽状细裂,而末回裂片为狭线形,顶端渐尖。
产地与分布:产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以及东南亚、中南美洲、印度东部等。
生活习性:野生的浮水蕨常成片漂浮于湖沼、池塘中。栽培植株在温度22-30℃条件下生长良好;而水温过高或过低,会导致植株生长发育不正常,甚至有时会死亡。对水体环境适应性较强。
繁殖方式:植株的下部叶片上,产生胚芽进而发育成新植株。由孢子交配发育成新个体。
栽培管理:应选择背风向阳的静水面池塘种植为宜。在水面上用粗竹竿或木条围成方格或多角形,然后种植幼苗,防治风浪冲散。平常注意通风透光。当扩展蔓延挤迫在一起时,即可捞取分养。分养后的植株,可用1%过磷酸钙和1%尿素混合喷施。
园林用途:在园林水景中,点缀数丛浮水蕨,景观效果好;家庭半景水族箱中,常用来造景,其观赏效果亦佳
回复
7楼
菰
菰 Zizania caduciflora (Turcz..et Trin.) Hand
别名: 茭白、茭瓜、茭笋、茭草
科属: 禾本科菰属
形态特征 多年生挺水植物,植株高1m,基部由于真菌寄生而变肥厚。须根粗壮,茎基部的节上有不定根。叶片扁平,带状披针形,长30-100cm,宽3cm左右,先端芒状渐尖,基部微收或渐窄,秃净,有时上面粗糙,下面光滑,边缘粗糙,中脉在背面凸起。圆锥花序大,长30-60cm,多分枝,上升或展开。雄性小穗位于花序下面的分枝上;第一颖缺,第二颖膜质,线形,先端渐尖,具芒状短尖,脉5条,外稃与颖等长,3脉,内稃缺,雄蕊6枚。着生雄性小穗的分枝顶端,有时却着生雄性小穗。雄性小穗位于花序上部的的分枝上,颖片退化,外稃纸质,具5条脉,先端延长成芒,内稃具2脉,为外稃所紧抱。在这种分枝的基部亦有雄性的小穗存在。颖果圆柱形。花果期秋冬。
产地与习性分布我国南北各省区,俄罗斯、日本也有。生于池塘及沼泽地中。
繁殖与栽培 有性繁殖即播种繁殖。在无需大量生产的情况下,种子一般不采收,可在野外自行繁衍。但在进行人工杂交育种时,就必须进行有性繁殖。有性繁殖的方法为:首先将所有的土壤即器皿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将催芽的种子撒播在准备好的苗床及盆内加水培养,随幼苗的生长情况而逐渐加深水位。无性繁殖,一般在3-4月进行(北方5月进行),长江流域谷雨前后,当气温上升时,母株短缩茎和匍匐茎开始萌动,生长出新的幼苗。但由于芽的着生部位的差异,分蘖芽与顶芽之间的萌发相差达1-2个月。萌芽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25℃。为了使萌芽整齐,冬季必须灌水越冬,水位一般在3-10 cm的浅水为宜。露地栽培,当幼苗生长到40cm左右,具有3-5片叶时,将老菰中选择的老菰墩,距地面3-5cm深,连泥将老菰墩挖起,用快刀顺着分蘖着生的趋势,分为小墩,每个小墩必须带着老茎及匍匐茎,并保留健壮、健全的分蘖苗4-6株,随挖、随分、随栽。如从外地引种,在运输途中必须保持湿度,保持鲜键,栽前割除叶尖,以减少水分蒸发和防止栽植后遇风动摇,影响成活率。栽植的方法:栽植的距离应根据分墩苗的大小、幼苗数量,以及所观赏范围的大小而定;株行距50cm左右,在园林水景布置中,可采取几何图案进行布置。盆栽,一般栽植4株,盆应选择(内径)40-60cm为宜。栽植的水位因不同的生长期,对水位的深度要求也不同,一般掌握萌芽期及分蘖期宜浅水,保持4-6cm,便于升温,促进分蘖和发根。在生长时期需逐渐加深水位。并及时清楚杂草,在生长期需施追肥2-3次。病虫害防治,从小暑到处暑期间,气温高,湿度大,株丛生长易发病。防治方法为少施氮肥,多施草木灰,及时清除基部黄腐叶,也可用1200-1500倍液的多菌灵或甲基拖布津喷雾1-2次,均可达到防治作用。虫害主要有大螟、二化螟、蚜虫和叶蝉等。防治方法用50%杀螟松乳油20g加水40-50kg泼浇,或用25%杀虫脒水剂加水500-700倍泼浇,还可以用灭扫利、敌百虫800倍液喷杀。
用途主要用于园林水体的浅水区绿化布置,各地广为栽培。秆背黑粉菌(ustilagoesculenta p.Henn.)寄生后肥嫩而膨大,即茭笋,作蔬菜食用。嫩秆、叶是家畜及鱼的良好饲料。果实可食用。颖果称“菰米”,入药有止渴、解烦热、润肠胃等功效。根状茎、肥嫩的茎可作药,治心脏病,或作利尿剂,成熟的茭笋肉形成黑色的病菌孢子,可用以画眉或调油脂染发。整个植物还是固堤防浪的好材料
回复
8楼
旱伞草
旱伞草 (Cyperus alternifolius L.ssp)
旱伞草为莎草科莎草属植物。该科植物有80多属,4000多种,该属植物有550多种,我国有30多种,多为湿生和水生种类。旱伞草又名水竹,因其苞叶轮生支端,很像风车的样子,有人叫它风车草。它产于遥远的非洲,在我国早已广为栽培。盛夏季节,在池塘中,茂密的生长着一丛一丛的旱伞草,像是一把把撑开的绿色小阳伞,姿态优雅,秀美娴静,还被称为伞草,伞莎草。其拉丁种名alternifolius是由alternate(“交互的”)和folius(“叶的”)两个拉丁词汇复合而成,意为“叶交互的”,指其叶着生的样子。
常见的变种有:矮旱伞草Cyperus alternifolius cv.nanus。银线旱伞草Cyperus alternifolius cv.striatus,striatus意为“有线条的”。
形态特征:旱伞草是多年湿生、挺水植物,高40~160厘米。径秆粗壮,直立生长,径近圆柱形,丛生,上部较为粗糙,下部包于棕色的叶鞘之中。叶状苞片非常显著,约有20枚,近等长,长为花序的两倍以上,宽2~11毫米,叶状苞片呈螺旋状排列在径秆的顶端,向四面辐射开展,扩散呈伞状。聚伞花序,有多数辐射枝,每个辐射枝端常有4~10个第二次分枝;小橞多个,密生于第二次分枝的顶端,小橞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压扁,长3~8毫米,具6朵至多朵小花;花两性,无下位刚毛,鳞片二列排列,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长约2毫米,具锈色斑点,花药顶端有刚毛状附属物,花柱3枚。果实为小坚果,椭圆形近三棱形,长约1毫米。果实9~10月份成熟,花果期为夏秋季节。矮旱伞草植株低矮,高20~25厘米,总苞伞状。银旱伞草草径和叶有白色线条,呈现白绿相间。
地理分布:旱伞草原产于非洲马达加斯加,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生长习性:旱伞草性喜温暖、阴湿及通风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保水强的肥沃的土壤最适宜。沼泽的及长期积水地也能生长良好。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不耐寒冷,冬季室温应保持5~10℃
繁殖方法:可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即种子繁殖。3~4月份,将种子取出,均匀地撒播在具有培养土的浅盆中,播后覆土弄平,浸透水,盖上玻璃,温度保持20~25℃之间,10~20天发芽。无性繁殖。分株繁殖可在4~5月份换盆时进行,将老株丛用快刀切割分成若干小株丛作繁殖材料。扦插一年四季都可进行,剪取健壮的顶芽径段3~5厘米,对伞状叶略加修剪,插入沙中,使伞状叶平铺紧贴在沙土上,保持插床湿润和空气湿润,室温以20~25℃为宜,20天左右在总苞片间会发出许多小型伞状苞叶丛和不定根。用伞状叶水插育苗也可以培育出大量的植株。
栽培与管理:1.栽培 盆栽宜选用口径30~40厘米的深盆,盆底施基肥,放入培养土,中间挖穴栽植,栽后保持盆内湿润或浅水。也可沉水盆栽,将盆苗浸入浅水池中培养,旺期水深高出盆面15~20厘米。
2.管理 旱伞草喜阴湿,刚上盆的新株正处在缓苗阶段,应放荫棚下缓苗,保持土壤湿润。生长期每10~15天追施1次稀饼肥水或麻渣水,结合追肥及时清除盆内杂草,剪掉黄叶,保持株形美观。高温炎热的季节,应保持盆内满水,并避免强光直晒。立冬前进温室越冬,此时应适当控制水分,稍见光。植株生长1~2年后,当径秆密集、根系布满盆中时,应及时分盆移栽。
用途:旱伞草株丛繁密,叶形奇特,是室内良好的观叶植物,除盆栽观赏外,还是制做盆景的材料,也可水培或作插花材料。江南一带可露地栽培,常配置于溪流岸边假山石的缝隙作点缀,别具天然景趣。
回复
9楼
红蓼
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 L. Sp)
别名:蓼科
形态特征:多年生宿根草本。根粗壮。茎直立,粗壮,节部稍膨大,中空,上部分枝多,密生柔毛。叶宽椭圆形,长7-20厘米,宽4-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成心脏形,全缘;两面被毛,叶脉上较密。托叶鞘筒状,顶端绿色,扩大成向外反卷的绿色环状小片,具缘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卵形,具长缘毛,每苞片内生多数相继开放的粉红色花,因此名为红蓼,其形状似狗尾巴,又名狗尾巴花。花期7-9月,果期9-10月。
产地与习性:红蓼原为野生,因其生产迅速、高大茂盛,叶绿、且花密红艳,适于观赏,故培养成为栽培植物;对土壤要求不严,喜水又耐干旱,适应性很强;没有病虫害,粗放管理即可。是绿化、美化庭园的优良草本植物。其果实可入药,有活血、止痛、利尿等功效。红蓼的茎、叶、花适于观赏,又好栽培。可以将它种植在庭院、单位的墙根、水沟旁点缀人们不涉足的角落。
繁殖与栽培:怎么种植呢?秋天,当红蓼的种子成熟时,采集其种子,放在干燥的地方,第二年3月将种子撒在需要种植的地方,覆盖2-3厘米的细土,每星期用喷壶洒透水1-2遍。出苗后要间苗株距20厘米左右。干旱季节,每星期浇水1-2次使苗生长得茁壮。由于红蓼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用根状茎繁殖,生长更快,当年就生长得特别粗壮,花比种子繁殖的开得更茂盛
回复
10楼
花菖蒲
花菖蒲(Iris kaempferi)
科属及别名:鸢尾科鸢尾属。别名玉蝉花。
形态特征:多年生宿根挺水型水生花卉。根状茎短而粗,须根多并有纤维状枯叶梢,叶基生,长40~90厘米,线形,宽10~18厘米。叶中脉凸起,两侧脉较平整。花葶直立并伴有退化叶1~3枚。花大直径可达15厘米。外轮三片花瓣呈椭园形至倒卵形,中部有黄斑和紫纹,立瓣狭倒披针形。花柱分枝三条,花瓣状,顶端二裂。蒴果长圆形,有棱,种皮褐黑色。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下旬。花色丰富,有红、白、紫、蓝等色。以日本栽培最盛,己育出一百多个品种。 同属植物有溪荪(I.sanguinea)产于我国东北、日本、朝鲜、俄罗斯。花大,天蓝色。自然生长于沼泽地、水边和坡地。燕子花(I.laevigata)原产于我国东北、日本、朝鲜、俄罗斯。花大,蓝紫色。叶明显无中肋,较柔软。黄菖蒲(I.pseudacorus)原产欧洲,我国各地常见栽培。花黄色,喜水湿,在水畔及浅水中生长,也可旱栽。有斑叶、大花、重瓣等变种。西伯利血亚鸢尾(I.sibirica)原产欧洲。根状茎粗状,丛生性强。花蓝紫色,喜湿,也耐旱,是沼泽地绿化和环境美化的优良材料。 产地和生长习性 产于我国东北、日本、朝鲜、俄罗斯。自然生长于水边湿地。性喜温暖湿润,强健,耐寒性强,露地栽培时,地上茎叶不完全枯死。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质疏松肥沃生长良好。
栽培管理:栽植花菖蒲应选择地势低洼或浅水区,株行距为25×30厘米,栽植深度以土壤覆盖植株根部为宜,栽植初期水尽量浅些,防止种苗漂浮,以利尽快扎根。生长期可用速效肥雨中撒施,水位应保持10厘米左右,不能浸没整个植株。盆栽方式类似于千屈菜。常见的病虫害有花腐病、白绢病、叶斑病可用波尔多液、代森锌、多菌灵防治。一般2~3年分栽一次。
繁殖方法:花菖蒲可用播种和分株繁殖。播种分春播和秋播两种,播种易产生变异,用于选育品种。分株可在春季、秋季和花后进行。
用途:花菖蒲花大而美丽,色彩也丰富,叶片青翠似剑,观赏价值高。在园林中可丛栽、盆栽布置花坛.栽植于浅水区、河浜池旁,也可布置专类园,也可植于林荫树下作为地被植物
回复
11楼
花叶芦竹
花叶芦竹(Arundo donax var. ersicolor)
科属及别名:禾本科(Gramineae)芦竹属。别名有斑叶芦竹、彩叶芦竹。
形态特征: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根部粗而多结。秆高1~3米,茎部粗壮近木质化。叶宽1~3.5厘米。圆锥花序长10~40厘米,小穗通常含4~7个小花。花序形似毛帚。叶互生,排成两列,弯垂,具白色条纹。地上茎挺直,有间节,似竹。
产地和生长习性:原产地中海一带,国内已广泛种植。通常生于河旁、池沼、湖边,常大片生长形成芦苇荡。喜温喜光,耐湿较耐寒。在北方需保护越冬。
栽培管理:非常粗放,可露地种植或盆栽观赏,生长期注意拔除杂草和保持湿度。无需特殊养护。
繁殖方法:花叶芦竹可用播种、分株、扦插方法繁殖,一般用分株方法。早春用快揪沿植物四周切成有4~5个芽一丛,然后移植。 扦插可在春天将花叶芦竹茎秆剪成20~30厘米一节,每个插穗都要有间节,扦入湿润的泥土中,30天左右间节处会萌发白色嫩根,然后定植。
用途:主要用于水景园背景材料,也可点缀于桥、亭、榭四周,可盆栽用于庭院观赏。花序可用作切花。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