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和光缆知识及光缆敷设规范
zhourong336
2006年09月18日 09:09:07
只看楼主

概述 所谓光通信就是利用光波载送信息的通信.在载波技术方面,电磁波的通信已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等领域,本世纪末,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出现了移动通信等数字无线电波技术.在另一方面,光波作为一种波长很短的无线电波,同样也得到技术突破,目前已成为新一代的有线通信载波.光通信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整个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 光纤发展概况 1960年,梅曼(T.H.Maiman)发明了红宝石激光器,产生了单色相干光,实现了高速的光调制.美国林肯实验室首先研制出利用氦氖激光器通过大气传输彩色电视,利用大气传输光信号具有以下的缺点:

概述

所谓光通信就是利用光波载送信息的通信.在载波技术方面,电磁波的通信已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等领域,本世纪末,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出现了移动通信等数字无线电波技术.在另一方面,光波作为一种波长很短的无线电波,同样也得到技术突破,目前已成为新一代的有线通信载波.光通信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整个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

光纤发展概况

1960年,梅曼(T.H.Maiman)发明了红宝石激光器,产生了单色相干光,实现了高速的光调制.美国林肯实验室首先研制出利用氦氖激光器通过大气传输彩色电视,利用大气传输光信号具有以下的缺点:
气候严重影响通信,如雾天;大气的密度不均匀,传输不稳定;传输设备之间要求没有阻隔
利用大气传输光波的思想实际上是电磁波传输的技术,光波实质上是频率极高的电磁波(3×1014Hz),其通信的容量比一般的电磁波大万倍以上,如果光通信能够实现,它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早期,为了避免大气对光传输的干扰,研制了透镜光波导的技术,利用管子进行光传输,在一定距离上设置聚焦透镜,汇聚散射光和诱导光转折,但振动和温度又严重影响了光传输.这种思想,被后来采用直至成功研制成光导纤维.
1966年,英籍华人高锟(C.K.Kao)和Hockham实验证明利用玻璃可以制作光导纤维(Optic Fiber).但当时的玻璃衰减达1000dB/km,无法用于传输,后经过美国贝尔实验室主席Ian Ross,英国电信研究所(BTRL,BPO)和美国康宁玻璃公司(CORNING)的Maurer等合作,于1970年首先研制成功衰减为20 dB/km的光纤,取得重大突破.之后,各发达国家纷纷开展光纤通信研究,出现了多组成份玻璃光纤,塑料光纤,液芯光纤等,其中利用介质全反射原理导光的石英光纤被广泛采用.石英光纤衰减小,性能高,强度大

要实现长距离的光纤通信,必须减少光纤的衰减.高锟指出降低玻璃内过度金属杂质离子是降低光纤衰减的主要因素,1974年,光纤衰减降低到2 dB/km.1976年通过研究发现降低玻璃内的OH离子含量就出现地衰减的长波长双窗口:1.3μm和 1.55μm.在1980年,1.55μm波长光纤衰减达到0.2 dB/km,接近理论值.80年代中,又发现水分和潮气长期接触光纤会扩散到石英光纤内,从而使光纤衰减增大且强度降低.于是采用注入油膏于光纤套管中隔绝水气,制成品质完善的光缆用于工程.

要实现大容量的通信,要求光纤有很宽的带宽.单模(SM:Single Mode)光纤的带宽最宽,是理想的传输介质.但是单模光纤纤芯很细,70年代工艺无法做到,因此,多模(MM:Multi Mode)光纤较早应用,光在多模光纤里各模式间存在光程差,造成输出的光信号带宽不宽.1976年日本研制成渐变型(又称自聚焦型,SELFCO)光纤,光纤的带宽达到KHz/km数量级.80年代,单模光纤研制成功,带宽增大到10 KHz/km,这一成就使大容量光通信成为可能,80年代中,零色散波长为1.55μm的光纤研制成功,光纤通信实现长距离超大容量传输.
70年代,光纤的低衰减窗口在近红外区0.85μm的短光波,光源采用GaAlAs(镓铝砷)注入式半导体激光器(LD:Laser Diode)),但是寿命很短.直到研制成功可连续运行的GaAlAs双异质结注入式激光器(Hayashi等),同时也发展了GaAlAs发光二极管(LED:Burrus),LED寿命长,价格低,但谱线宽,速率低,功率笑,属于非相干光源.80年代,研究出了InGaAsP(铟镓砷磷)长波长激光器和LED,现已广泛应用.
光检测器是光接收的主要器件,用于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主要有用于短波长的Si-PIN管和Si-APD雪崩光电二极管以及适用于长波长的InGaAs/InP的PIN管和APD管,还有Ge-APD管.

由于工程上的需要,各式各样的光无源器件和光仪表也相应出现.如:光活动连接器,光衰减器,光纤熔接机和光时域反射测试仪等.
免费打赏
zhourong336
2006年09月18日 09:09:42
2楼
光纤通信

1976年,美国首先在亚特兰大建成距离为10公里,码率为44Mbit/s的光纤通信系统,80年代,许多国家都建成商用的通信系统.
在此中,发现利用激光器和多模光纤,当光纤机械振动则接收的光信号随机起伏,出现所谓"模式噪声",因此,用单模光纤的传输介质和激光器光源成为光纤通信的基本方式,80年代中,还发现FP型激光器不能维持单谱线相干性,使输出信号中带有"模分配噪声",从而使光纤的容量和传输距离受到限制,之后研究出动态单纵模激光器解决了此问题,如:分布反馈(DFB)激光器和更优良的量子阱激光器.这些技术的解决,使超过100km已上无中继,容量到达Gbit/s的光通信成为现实.
目前,全世界广泛应用光纤通信网络,光纤用量超过2000万km,建成了横跨太平洋,大西洋的海底光缆线路,见图1-2,国际上565Mbit/s高速光纤通信系统(可传送7680路双向电话)已广泛使用,2.4Gbit/s超高速系统也付诸商用.

70年代初,我国已开始光纤技术的研究.70年代末,制造出衰减为4dB/km,1.3μm波长的光纤,并能制造0.85μm的LED和LD以及Si-APD雪崩光电二极管,实验系统码率为8Mbit/s.

80年代初,开始研制长波长多模光纤,长波长激光器和PIN-FET光电检测组件.82年在武汉建立了13多公里的短波长,长波长实用市内线路,码率为8Mbit/s和34 Mbit/s.

80年代末,研制出单模光纤和140Mbit/s系统,88年在武汉建立了单模架空线路,距离为35公里.

1991年在合肥和芜湖间建成单模直埋线路,全长150km,从水下跨越长江.
现在,国内已广泛使用光纤通信,至今已敷设近60000km光缆.如北京-武汉-广州,北京-沈阳-哈尔滨国家干线光缆等,如图1-3所示.我国幅员广阔,光纤通信在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中使用,在北方要求耐-40℃低温,在南方的架空光缆要抗台风与雷击,在西北沙漠地带,直埋光缆要防风沙的袭击,在华东经济发达地区,如在上海等建成了565Mbit/s的高速系统,在华中地区如武汉,则建成了跨长江的水下线路.我国现已有了一定规模的光纤通信产业,能生产光纤,光缆,光电器件,光端机和光仪表,国产光纤衰减能达到0.38 dB/km(1.3μm),其产量包括合资生产年约100000km,如侯马光缆厂,武汉长飞,成都西门子等.我国能生产少数国家才能生产的长波长激光器,PIN-FET和nGaAs/InP-PAD组件,寿命可达200000小时,满足商用要求.国产光端机的传输码率达到140Mbit/s,565Mbit/s(PDH系统),90年代随着SDH技术的发展,又相继推出了155Mbit/s,622Mbit/s甚至2.4Gbit/s的超高速系统,如"巨大中华"(巨龙,大唐,中兴和华为)等民族企业,其生产的光端机广泛应用于国家一级干线,二级干线(省级),本地网和市话网.随着接入网络(AN)技术的成熟,我国光纤通信技术将会更快速地发展.
未来光纤接入网络

到90年代,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移动通信,卫星传输和光纤通信,将通信演变为高速,大容量,数字化和综合的多媒体业务.在ITU-T的推动下,光纤通信的各种标准纷纷制定,如PDH,SDH,DWDM,AN和B-ISDN等.因此,美国首先提出建立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的构想:国家信息基础建设(NII),之后各国纷纷制定计划,并推出全球的信息技术建设计划(GII).70年代,光纤网络主要用于市内等大容量业务区,80年代向市外长途干线发展,到90年代逐步向用户方向延伸,即所谓光纤道路边(FTTC),光纤到大楼(FTTB)直到光纤到家庭(FTTH).目前也有采用电缆到家庭(如:CABLE MODEM和ADSL技术)的经济方式,但也可实现光纤到公寓(FTTA),见图1-4.
FTTA,B,C构成未来的光纤接入网络,用户可以采用BRI(2B+D)的ISDN设备实现电话,传真,数据和计算机等通信,利用PRI(30B+D)的B-ISDN设备则可以完成除Hi-Fi和TV外的所有业务包含在内,预计到2020年,交换中心局到远端模块带宽达到2.4Gbit/s,远端模块带宽到用户间带宽达到622Mbit/s后,电视信号由MPEG-1的34Mbit/s压缩到20 Mbit/s(MPEG-2),声音由64Kbit/s压缩到16 Kbit/s,这样,通信,计算机,广播电视和其它光通信将构成统一的4C网络

(Communication,Computer,Consumer & Component).
回复
zhourong336
2006年09月18日 09:10:20
3楼
光纤通信原理

光纤通信系统如图2-1所示,电端机(交换机)将来自信号源的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多路复用等处理(1.44Mbit/s或2Mbit/s,34Mbit/S和140Mbit/s等)送给发光端机,变成光信号,并按SDH的格式输入光纤,收光端机通过光检测器还原成电信号,放大,整形,恢复后输入到电端机(交换机或远端模块),完成通信.光端机间的传输距离在长波长达到100公里,超过距离则用中继器将光纤衰减和畸变后的弱光信号再生成,继续向前传输.将来,掺饵光发大器可实现全光中继.

光纤通信可采用模拟和数字调制,由于激光器的线性不够理想,不能像电气中载波模拟调制和多路复用,只能用于模拟电视信号的多路复用,如光付载波调制技术.未来,包括电视在内的光纤通信将都是数字式的.

在光端机中,对电信号有两种光调制方法:其一是在光源如激光器上调制,产生随电信号变化的光信号,此为直接调制.其二为外调制,利用电光晶体调制器在光源外部调制,调制速率高.所有的调制速率可达10~20Gbit/s,远远低于光纤的传输带宽(20000Gbit/s).要充分发挥光纤的超大容量的通信传输能力,必须采用光频复用的光纤通信系统,光频复用(FDM)又称光波复用(WDM),就是在光纤中同时采用许多不同波长的光进行传输,光频复用技术可在光纤中开发出100~200个光频道,每个频道可容纳10~20 Gbit/s的信息容量,目前以朗讯(LUCENT)为首的通信企业已成功开发了WDM产品,预计下一个世纪,随着通信需求的越来越大,WDM通信技术将会广泛应用.

光波

光波与通信用的无线电磁波一样,也是一种电波,光波的波长很短,或者说频率很高,达到1013~1014Hz,一般无线电磁波可用作广播电台,电视,移动通信的信号传输,光波也可以,而且是大容量,高速度,数字化和综合业务的通信传输,所不同的是:一般无线电波通过空气传输,而通信用光波是通过光纤(Optic Fiber)来实现的.是一种有线传输.

光波在电磁波谱中的位置,可见光的波长在0.39μm到0.76μm,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混合而成白光.红光的波长长.
比红光波长更长的光,即波长大于0.76μm,是不可见的红外光,在0.76μm~15μm的光波称为近红外波,在15μm~25μm称为中红外波,在25μm~300μm称为远红外波.比紫光波长更短的波为不可见的紫外光,紫外光的范围0.39μm~0.006μm,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统称光波.

利用大气传送的光源如氦氖激光器波长为0.6328μm,是可见的红外光;另一种CO2激光器波长为10.6μm,为不可见近红外光.当今通信用传输介质——石英光纤的低衰减"窗口"为0.6μm~1.6μm的波段范围,是属于可见红外光与不可见近红外光波段上.

1,光波速度
光波与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输速度为c=3×105km/s.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折射率成反比,即:
式中,n为介质光折射率,c为真空中的光速.以真空的光折射率为1,其它介质的折射率大于1,因此传输速度比真空中小.其中空气的折射率近视为1,而石英光纤的折射率为1.458,则光波速度为v=2×105km/s.
光波的波长(λ),频率(f)和速度之间的关系为:

2,光波的折射与反射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但在两种不同的介质的交界处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如图2-3所示.
设MM’’’’为空气与玻璃的界面,NN’’’’为界面的法线,空气折射率n1包层的折射率n2,其折射率分布的数学式如下:
光线①以光纤的轴心线平行射入,则直线向前传播.若光线以光纤端面入射角θ进入光纤,则在包层产生包层界面入射角.因为n1>n2,包层界面入射角的临界角M,与临界端面入射角θa的关系为:
当θ≥θa时,则10dB/km),属于材料吸收为主,而通信中的衰减主要来自波导散射和材料散射.
如图2-9所示,光衰减与波长有关,从曲线可知,石英光纤由三个衰减区(又称作低率耗"窗口"),第一衰减区为0.6μm~0.9μm,为短波长低率耗区.第二和第三衰减区分别为1.0μm~1.35μm和1.45μm~1.8μm,为长波长低衰耗区.
光纤弯曲衰减,微弯衰减和接头衰减
一弯曲衰减:光纤可弯曲,如果曲率半径过小,光就会从包层泄漏,因此在光纤制成缆,现场铺设(管道转弯),光缆接头盒等场合可能出现弯曲衰减,描述为:
其中,R为弯曲半径,A,B与光纤参数(纤芯半径a,光纤外径2b,相对折射率差Δ)有关的待定常数.
二微弯衰减
微弯是随机的,其曲率半径与光纤横截面尺寸相比拟的畸变.常发生在套塑,成蓝,周围温度变化.微弯衰减是光纤随机畸变的高次模与辐射模之间的耦合模所引起的光功率损耗.大小表示为:
其中:N是随机微弯的个数;h是微弯凸起的高度;〈〉表示统计平均符号;E是涂层料的杨氏模量;Ef是光纤的杨氏模量;a为纤芯半径;b为光纤外半径;Δ微光纤的相对折射率差.
三接头衰减
光通信中两个中继站之间的长光纤,是由许许多多的短光纤连接起来的(一般每2km一段),采用熔接(≤0.05dB)或冷接(≤0.1dB)的技术,因此存在接头损耗,一般的熔接要求两根光纤的轴心偏移不超过10%.
光纤的涂覆与套塑
光纤的一次涂覆
通用光纤的外径按ITU-T的规定为125μm,其中单模光纤纤芯在8μm ~25μm,多模光纤纤芯在15μm ~50μm.玻璃是脆性断裂材料,在空气中裸露会发生腐蚀,只要用100克左右的拉力就可以导致光纤断裂.为保护光纤的表面,提高抗拉强度和抗弯曲度,需要给光纤涂覆硅酮树脂或聚氨甲酸乙脂.
通常采用两次涂覆,第一层用变性硅酮树脂,可吸收包层透过的光;第二层采用普通的硅酮树脂,涂层较厚有利于提高低温和抗微弯性能.
紧套光纤:如跳线(jumper)和尾纤(pigtail),低温性能好,两次涂覆后光纤的外径为900μm.
松套光纤:裸纤(bare fiber),涂料采用多种颜色的丙烯酸脂类材料,涂层为125μm.
光纤的二次涂覆(被覆,套塑)
为了便于操作和提高光纤成缆时的抗张力,在一次涂覆的基础上再套上尼龙,聚乙烯或聚酯等塑料.以保护光纤的一次涂覆,提高机械强度.
松套在一次涂覆层的外面,再包上塑料套管,套管中注入防水油膏,塑料套管的膨胀系数比石英光纤大三个数量级,光纤的纤心到套管中心距离大于0.3mm,使光纤在套管收缩依旧可在管内滑动.
紧套在一次涂覆层外再紧紧套上尼龙或聚乙烯等塑料,光纤不能自由活动.如图2-10.
近几年,已开发出高弹性模量,低线胀系数的液晶聚酯套塑材料,是海底光缆高强度光纤和高寒地区光缆光纤的优秀套材料.
回复
zhourong336
2006年09月18日 09:10:58
4楼
光纤的连接
光通信系统的构成,除了光源和光检测器件外,还有一些不用电源的光通路元器件——无源光器件.在安装任何光纤通信系统时,必须考虑以低损耗的方式把光纤连接起来,要求尽量减少在连接的地方出现的光的反射.
光纤的连接有永久性和活动性两种,永久性连接的称固定街头,使用熔接(热接)或冷接(接续子);活动接头为或接头(机械接头),用砝琅盘,FC/PC,SC等活动连接器.
光纤作为光波导遇到不连续点就产生损耗或反射,无论是固定接头或活动街头,都是特定的不连续点.对于固定接头,光波将产生较大的瑞利散射,对于活动接头,则是更大的菲涅尔反射.
光纤的连接原理
两条光纤的几何位置,光纤的端面情况和光纤本身特性参数的不匹配,都会产生连续损耗.
如图3-1所示,当两条光纤轴线平行,轴线横向或侧向偏移d;当两条光纤轴线平行,轴线纵向偏移s;当两条光纤轴线成角度,产生角度偏移θ时,产生连接损耗,其中横向偏移损耗最大最常见.设在横向偏移d,纤芯a之内的光功率分布完全均匀,端面上的数值孔径为常数,则发射光纤耦合到接收光纤的光功率与两个纤芯的公共面积成正比,可证明:
对于阶跃光纤,其耦合效率等于公共面积与两根光纤的各自面积比:
纵向偏移引起的损耗,发射光纤的光只有部分进入接收光纤,数值孔径角θc越大,距离s越大,则耦合损耗也越大.
同样偏移角越大,则耦合损耗也越大.图3-2为几何偏移引入的损耗与偏移量大小的关系,其中横向偏移的损耗最大.因此,对于活动连接器,为了避免端面的摩擦而人为引入0.025mm~0.1mm的间距,如果光纤的纤芯为50μm的多模光纤,则插入损耗为0.8dB;如果为单模光纤,插入损耗一般在0.5dB.
单模光纤在传导模场近似于高斯分布的条件下,其连接损耗为:
式中:a为光纤间的轴偏移量;w为光纤模场半径.如模场半径w=4.9μm,如果轴偏移量a=1μm,则损耗为L=0.18 dB.
除了几何偏移外,在制造中因为两根光纤几何特性和波导特性的差异,也产生耦合损耗.包括:光纤的芯径,纤芯的椭圆度,数值孔径,剖面折射率分布以及纤芯与包层的同心度等.
连接两根光纤之前,必须准备光纤的端面,保证平滑与轴线垂直,防止连接点的偏转与散射.一般的方法有研磨,抛光与切割.研磨和抛光可得到较好的端面,但不用于现场,切割需要在光纤划一道刻痕,利用表面产生应力集中而折断,应力控制不好,将产生裂纹分叉.
总之,光纤的连接可分为:
光纤的永久连接
光纤的熔接技术
70年代初,已使用镍铬丝通电作为热源,对光纤进行熔接;中期开始采用电弧放电法,用微机机构和显微镜来控制光纤对正.80年代采用"预加热熔接法",通过电弧对光纤端面进行预热整形,然后再放电.这就是光纤熔接机的基本原理.目前最好的熔接机对单模光纤的平均损耗到达0.03dB.
熔接的过程包括端面的准备,纤芯的对正,熔接和接头增强等.
端面准备:使用切割刀,如simens的A8切割刀,谷河的1-2-3切割刀.
纤芯对正:PAS技术通过CCD摄像和计算机处理,在X,Y,Z轴3个方向进行最佳对正,如simens的L-PAS和LID系统,通过自身发射激光并检测最大的光功率来调整对正.
熔接:让两根光纤保持几微米的间隙进行预熔.最后通过高温电弧使光纤熔接在一起,simens的LID系统通过发射激光可以调节放电时间,达到最佳熔接效果.之后,用大约4牛顿的力进行拉力测试.目前的熔接机对正和熔接,拉力测试可全自动进行.
接头增强:用热缩管对熔接点进行保护和增强.
胶接法原理与熔接雷同.
固定连接器技术
图3-3为常用固定连接器外形.A为依靠毛细管定位的连接器,如3M的接续子,simence的camsplice;B,C,D为V型槽连接,V型槽角度一般为60度左右,如3M的接续子,simence的camsplice.固定连接器的损耗一般在1 dB左右.
光纤的活动连接
光纤的活动连接器可重复拆装,形似电缆连接器,但加工精度高,主要是保证插入损耗小,重复性好.光纤活动连接器广泛应用于传输线路,光配线架和光测试仪表中.
光纤活动连接器种类按结构调心型和非调心型;按连接方式分对接耦合式和透镜耦合式;按光纤相互接触关系分平面接触式和球面接触式等.使用最多的是非调心型对接耦合式如平面对接式(FC),直接接触式(PC),矩形(SC)活动连接器.还有APC,ST等.
FC型光纤活动连接器
如图3-4,FC连接器由插针体a,插针体b与套筒等组成.插针体a装发射光纤,插针体b装接收光纤,将a,b同时插入套筒,再将螺旋拧紧,实现光纤的对接耦合.FC由于平面接触产生空隙,使光在石英玻璃和空气间产生菲涅尔反射.
PC型光纤活动连接器
对于FC的问题,PC将插针套筒端面磨成凸球面,使光纤能够直接接触,PC型连接器插入损耗小,反射损耗大(发射光少),性能定.PC的球面曲率直径为20mm,与模场直径为9μm左右的单模光纤相配.
FC与PC基本上一样,习惯上称FC/PC,插针套筒核对中套筒采用不锈钢或陶瓷.不锈钢加工困难,陶瓷材料一般为氧化锆和氧化铝两种,氧化铝硬于氧化高,可用氧化铝作为插针套筒,用氧化锆作为对正套筒,但陶瓷易碎.
SC型光纤活动连接器
在计算机的FDDI光纤网络中,一般使用SC活动连接器,FC/PC通过旋转耦合,而SC属于插拔式,易于高密度安装.SC插针套筒为氧化锆整体型.
3M的VF-45光纤活动连接器
在最近,3M公司同样推出了用于光纤网络的VF-45连接器,大小如双绞线的RJ-45,也是插拨式,比SC成本低.
回复
zhourong336
2006年09月18日 09:11:24
5楼
光缆
光纤虽然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但是经不起实用场合的弯曲,扭曲和侧压力的作用.因此,必须象通信用的铜缆一样,借用传统的矫合,套塑,金属带铠装等成缆工艺,并在缆芯中放置强度元件材料,制成不同环境下使用的多品种光缆,使之能适应工程要求的敷设条件,承受实用条件下的抗拉,抗冲击,抗弯,抗扭曲等机械性能,以保证光纤原有的好的传输性能不变.
光缆性能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光纤性能的好坏,因此,首先光纤必须符合ITU-T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光纤在成缆绞合,铠装,敷设安装和气候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会引起衰耗的增加,例如光纤套塑材料(聚乙烯,尼龙,聚丙烯等)的膨胀系数比石英玻璃光纤大3个数量级,因此在低温收缩时会使光纤的微弯增大,为了避免上述有害的现象,在生产中采用紧套光纤,松套光纤结构.
同时光纤必须能够承受足够的拉力,纯净光纤本身的拉力极大,达到2000kg/mm2,但是由于杂质,旗袍,微粒等原因,拉丝的平均强度只有10-30 kg/mm2,换算成125m的标准通信光纤的断裂强度为4.89kg.但目前国内外厂家的光纤平均抗拉强度在600-800g左右.
光缆的种类和结构
根据我国光缆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各地区使用条件的不同,光缆品种可按照下表分类,使用温度范围可分为所示四级.北方地区多用A,B两种,南方地区多用C,D两种.
层绞式光缆
层绞式光缆一般由松套光纤以制电缆的方式构成的光缆(古典市),这种结构在全世界应用广泛,是早期光通信常用的光缆.这种光缆一般为6-12芯光纤,按管道,加恐和直埋的敷设要求其保护层稍有不同,一般来说,在市话网络中采用管道,在长途线路上采用直埋,在乡村等采用架空.如图3-5所示6芯松套层绞式光缆,中间为实心钢丝和纤维增强塑料(FRP,无金属光缆),松套光纤扭绞在中心增强件周围,用包带固定,外面增加皱纹钢(凯装甲),外护套采用PVC或AL-PE粘接护层.光纤在塑料套管中有一定的余长,使光缆在被拉伸时有活动的余地,因此,光缆长度不等于光纤的长度,一般采用光缆系数来描述两者的比例.
骨架式光缆
骨架式光缆使光纤放在独立的塑料套管或骨架槽内,骨架材料用低密度聚乙烯,加强芯采用多古稀钢丝或增强型塑料,如图3-6所是骨架式光缆,就是由4基本骨架构成.
束管式光缆
对光纤的保护来说,束管式结构光缆最合理,如图美国朗讯(LUCENT)的LXE光缆,利用放置在护层中的两根单股钢丝作为两根加强芯,光缆强度好,尤其耐侧压,在束管中光纤的数量灵活,如LXE光缆外径为11.0mm(52kg/km)的光纤容量为4-48芯,外径为13.3mm(57kg/km)的光纤容量为50~96芯.
带状光缆
带状光缆可容纳大量光纤,如图美国BELL制造的144芯带状光缆,12根带状单元迭成一个矩形,并以一定的节距扭绞成缆,使光缆具有较好的弯曲性能.未来光纤用户网络将大量采用带状光缆.
光缆线路工程技术
光缆通信系统,分光缆线路和传输设备两大部分,以传输机房的光纤分配架(ODF)为界,光连接器外侧为线路安装部分,内侧为设备安装部分,光缆线路工程按照信息产业部的规范和建设单位的设计规程,由工程单位建成符合设计指标的传输线路.光缆线路工程主要包括工程管理,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维护,监控抢修等内容,这些技术主要包括:光缆敷设,光缆中的光纤连接,光纤的现场测量验收,光缆的维护和抢修技术等.
回复
zhourong336
2006年09月18日 09:11:44
6楼
光缆的敷设
光缆的敷设分为管道,架空和直埋三中.
管道
在城市中常采用的方式,一般在城市的街道上敷设,由于街道往往有拐弯与起伏,一般在转弯处设立一个人孔,以利于光缆的牵引,每段光缆长1km~2km,在两段光缆间的人孔完成接续,在接续的人孔里,光缆需预留8-10m,挂在人孔壁上.
架空
在省二级干线(市,地区的本地网络)常采用架空敷设,因为野外空旷.吊线托挂方式是国内最常用的一种,既采用在电杆上布钢丝吊线,用挂钩挂住光缆.架空光缆一般采用黑色外护套,已经受阳光的暴晒.
一般在100m的间距竖立2根电杆,在电杆间安装5-10个挂钩,为了防止气候的变化,一般在杆下设置伸缩弯,在接续处也保留一定的预留.
直埋
在国家一级干线(部级干线)和二级干线(省一级干线)采用直埋方式,直埋时中继段往往大于70km,目前甚至到达140km,光缆段长度往往采用4米,缆购要求1.2m深,光缆段进行光纤接续后用接头盒蜜蜂,保证对地绝缘,防水,放蚁等检查后,直接埋入地下,进行回填土,一般在光缆的路由上每50m设置标石,在接续处有绝缘监测点.
光纤的连接
光缆从传输机房外的电杆或人孔进局,经布线室到机房的光缆终端盒或分配盒(ODP),与一个跳线进行热接冷接,光缆预留长度一般为15~20m,光纤在收容盘内还预留80cm.光跳线的FC/PC接头在ODF架上接在珐琅盘上.
机房外光纤的连接采用熔接,过程是:准备接头盒,开缆,每段80cm,安装到接头盒,固定加强芯,除去松套管,防水油膏,准备光纤和热缩管,进行熔接,热缩,固定到收容盘,密封接头盒,安放接头盒.
有关熔接机的技术在后面详细介绍.
施工的测量
光纤的连接器件和熔接头将增大光纤的衰耗,设计文件中将对整条光缆的衰减有严格的要求,一般机械接头的平均衰耗在0.5dB左右,而目前的熔接点也能达到0.1dB以下,甚至0.05dB以下,一般光端机发光在-5dB左右,而收光端机收光必须大于-30 dB.为了符合工程的要求,一般通过光时域反射测试仪(OTDR),在熔接后测量熔接点的衰减,符合单个熔接点的衰耗要求后再密封接头盒,利用光源和光功率计也能测试全程光衰耗,单OTDR可监测每一个事件点.
OTDR的技术在后面详细讲.
维护和抢修
光缆的维护工作按一定的日期进行巡检,在光缆出现故障后,必须实施快速的抢修.维护一般在固定时间内用OTDR等进行监测,尽可能发现故障,老化等问题,预防通信终断,目前还可以采用网络的告警监测系统.
抢修工具保证发生故障后可快速临时恢复系统.
回复
zhourong336
2006年09月18日 09:12:29
7楼
光缆敷设规范
a、长度及整体性
每条光缆长度要控制在800M以内,而且中间没有中继。
b、光缆最小安装弯曲半径
在静态负荷下,光缆的最小弯曲半径是光缆直径的10倍;在布线操作期间的负荷条件下,例如把光缆从管道中拉出来,最小弯曲半径为光缆直径的20倍。
对于4芯光缆其最小安装弯曲半径必须大于2英寸(5.08CM)。
c、安装应力
施加于4芯/6芯光缆最大的安装应力不得超过100磅(45公斤)。
在同时安装多条4芯/6芯光缆时,每根光缆承受的最大安装应力应降低20%,例如对于4*4芯光缆,其最大安装应力为320磅(144公斤)。
d、光纤跳线的安装拉力
光纤跳线采用单条光纤设计。双跨光纤跳线包含2条单光纤,它们被封装在一根共同的防火复合护套中。这些光纤跳线用于把距离不超过100英尺(30M)的设备互连起来。
光纤跳线可分为单芯纤软线和双芯纤软线,其中单芯纤软线最大拉力为27磅(12.15公斤),双芯纤软线最大拉力为50磅(22. 5公斤)。
室外光缆敷设的方式
室外光缆敷设的方式有三种方式:地下管道敷设,即在地下管道中敷设光缆;直接地下掩埋敷设;架空敷设,即在空中从电线杆到电线杆敷设。
a、地下管道敷设
此种方式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方式。用该方式敷设光缆时会遇到三种情况:小孔—小孔,即光缆从地上通过一个建筑物的小孔进入地下管道,再从另一个建筑物处的小孔出来;人孔—人孔,即光缆经人孔进入管道,由此牵到另一个人孔,光缆在其中走直线;在有一个或多个转弯的管道中牵引光缆。
在上面这些情况中,可以使用人力或机器来牵引,在选择方式时,不妨先试一试人工牵引是否可行,否则采用机器进行牵引,但不论何种方式,均需要注意光缆安装弯曲半径、安装应力等规范。
在选择能够使用的管道时要注意所选的管道能够保证每条光缆长度在800M之内,同时和电力管道必须至少有8CM混凝土或30CM的压实土层隔开。
b、直接地下掩埋敷设
该方式适合于距离较远并且之间没有可供架空的便利条件时采用,掩埋深度起码要低于地面0.5M,或应符合本地城管部门有关法规规定的深度。
c、架空敷设
当建筑物之间有电线杆时,可以在建筑物与电线杆之间架设钢丝绳,将光缆系在钢丝绳上;如果建筑物之间没有电线杆,但两建筑物间的距离在50米左右时,亦可直接在建筑物之间通过钢索架设光缆。
架空光缆通常距地面3M,在进入建筑物时要穿入建筑物外墙上的U形钢保护套,然后向下或向上延伸,电缆入口的孔径一般为5CM。
如果架空线的净空有问题,可以使用天线杆型的入口。这个天线杆的支架一般不应高于屋顶1.2M。这个高度正好使人可摸到光缆,便于操作。
(5)光缆在楼内的敷设
a、高层住宅楼
如果本楼有弱电井(竖井),且楼宇网络中心位于弱电井(竖井)内,则光缆沿着在弱电井(竖井)敷设好的垂直金属线槽敷设到楼宇网络中心;否则(包括本楼没有弱点井或竖井的情况),则光缆沿着在楼道内敷设好的垂直金属线槽敷设到楼宇网络中心。
b、多层住宅楼
光缆铺设到楼宇网络中心所在的单元后,沿楼外墙面向上(或向下)敷设到3层后进入楼内,沿墙角、楼道顶边缘敷设到楼宇网络中心所在的位置。
c、光缆的固定
在楼内敷设光缆时可以不用钢丝绳,如果沿垂直金属线槽敷设,则只需在光缆路径上每2层楼或每35英尺(10.5M)用缆夹吊住即可。
如果光缆沿墙面敷设,只需每3英尺(1M)系一个缆扣或装一个固定的夹板。
(6)光缆的富余量
由于光缆对质量有很高的要求,而每条光缆两端最易受到损伤,所以在光缆到达目的地后,两端需要有10M的富余量,从而保证光纤熔解时将受损光缆剪掉后不会影响所需要的长度。
(7)光纤的熔接和跳接
将光纤与ST头进行熔解,然后与耦合器共同固定于光纤端接箱上,光纤跳线1头插入耦合器,1头插入交换机上的光纤端口。
回复
zhourong336
2006年09月18日 09:12:50
8楼
光缆敷设技术要求
一、架空光缆敷设要求
  1)架空光缆在平地敷设光缆时,使用挂钩吊挂,山地或陡坡敷设光缆,使用绑扎方式敷设光缆。光缆接头应选择易于维护的直线杆位置,预留光缆用预留支架固定在电杆上。
  2)架空杆路的光缆每隔3-5档杆要求作U型伸缩弯,大约每1公里预留15米。
  3)引上架空(墙壁)光缆用镀锌钢管保护,管口用防火泥堵塞。
  4)架空光缆每隔4档杆左右及跨路、跨河、跨桥等特殊地段应悬挂的光缆警示标志牌。
  5)空吊线与电力线交叉处应增加三叉保护管保护,每端伸长不得小于1米。
  6)近公路边的电杆拉线应套包发光棒,长度为2米。
  7)为防止吊线感应电流伤人,每处电杆拉线要求与吊线电气连接,各拉线位应安装拉线式地线,要求吊线直接用衬环接续,在终端直接接地。
二、 管道光缆敷设要求
  1)光缆敷设前管孔内穿放子孔,光缆选1孔同色子管始终穿放,空余所有子管管口应加塞子保护。
  2)按人工敷设方式考虑,为了减少光缆接头损耗,管道光缆应采用整盘敷设,
  3)为了减少布放时的牵引力,整盘光缆应由中间分别向两边布放,并在每个人孔安排人员作中间辅助牵引。
  4)光缆穿放的孔位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敷设管道光缆之前必须清刷管孔。子孔在人手孔中的余长应露出管孔15cm左右。
  5)手孔内子管与塑料纺织网管接口用PVC胶带缠扎,以避免泥沙渗入。
  6)光缆在人(手)孔内安装,如果手孔内有托板,光缆在托板上固定,如果没有托板则将光缆固定在膨胀螺栓,膨胀螺栓要求钩口向下。
  7)光缆出管孔15cm以内不应作弯曲处理。
  8)每个手孔内及机房光缆和ODF架上均采用塑料标志牌以示区别。
三、墙壁光缆敷设要求
  1)除地下光缆引上部分外,严禁在墙壁上敷设铠装或油麻光缆。
 2)跨越街坊或院内通道等,其缆线最低点距地面应不小于4.5米。
  3)吊线程式采用7/2.2、7/2.6,支撑间距为8~10米,终端固定与第一只中间支撑间距应不大于5米。
  4)吊线在墙壁上水平或垂直敷设时,其终端固定、吊线中间支撑应符合《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5)钉固螺丝必须在光缆的同一侧。光缆不宜以卡钩式沿墙敷设。不可避免时,
  6)应在光缆上加套子管予以保护。光缆沿室内楼层凸出墙面的吊线敷设时,卡钩距离为1米。
四、局内光缆敷设要求
  1)局内光缆在经由走线架、拐弯点(前、后)应予绑扎,垂直上升段应分段(段长不大于1米)绑扎,上下走道或墙壁应每隔50cm用2~3圈绑扎,绑扎部位应垫胶管,避免受到侧压力。
  2)局内光缆不改变程式时,采用PVC阻燃胶带包扎作防火处理,进线孔洞要求用防火泥堵塞。
 3)ODF架端子板上应清楚注明各端子的局向和序号。
  4)局内光缆预留盘圈绑扎固定在走线架或墙壁上,基站光缆可预留在基站外的终端杆上。
  5)局内光缆一般从局前手井经地下进线室引至光传输设备。局内光缆应挂按相关规定制作的标识牌以便识别。
 6)光缆在进线室内应选择安全的位置,当处于易受外界损伤的位置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7)局内光缆应布放整齐美观,沿上线井布放的光缆应绑扎在上线加固横铁上。
 8)按规定预留在设备侧的光缆,可以留在传输设备机房或进线室。有特殊要求预留的光缆,应按设计要求留足。
 9)光缆引入局站后应堵塞进线管孔,不得渗水、漏水。
五、光缆成端
  1)应根据规定或设计要求留足预留光缆。
  2)在设备机房的光缆终端接头安装位置应稳定安全,远离热源。
  3)成端光缆和自光缆终端接头引出的单芯软光纤应按照ODF的说明书进行
  4)走线并按设计要求进行保护和绑扎。
  5)单芯软光纤所带的连接器,应按设计要求顺序插入光配线架(分配盘)。
  6)末连接软光纤的光配线架(分配盘)的接口端部应盖上塑料防尘帽。
  8)软光纤在机架内的盘线应大于规定的曲率半径。
  9)光缆在光纤配线架(ODF)成端处,将金属构件用铜芯聚氯乙烯护套电缆引出,并将其连接到保护地线上。
  10)软光纤应在醒目部位标明方向和序号。
回复
zhourong336
2006年09月18日 09:15:08
9楼
这是本人翻阅网站时,偶然发现的一点东东,现转载下来,希望对大家有用!
回复
qcscad
2006年09月25日 10:26:47
10楼
谢谢你了 我主要想了解光缆地埋敷设
回复
juzhibaobao
2006年12月05日 15:32:42
11楼
谢谢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