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平法钢筋构造与助解和一些问答回复(二)
lljjunly
lljjunly Lv.2
2012年02月13日 10:43:36
来自于建筑施工
只看楼主

通过今天的讲解,希望大家知道,房屋抗震设防,不仅仅只是考虑采用抗震连接长度llE或抗震锚固laE长度。 抗震连接长度llE和抗震锚固长度laE只是在抗震设防环节上的重要构造,但不是唯一构造。当基础、楼板和楼面梁,采取了其他一些抗震措施之后,就是不再需要采用llE和laE,这些部分也还是抗震结构,只要一个结构物是抗震的,那么,这个结构物从头顶到脚底各到各处所有元素全都是具有抗震能力的。平法看图要点之——梁平法施工图看图

通过今天的讲解,希望大家知道,房屋抗震设防,不仅仅只是考虑采用抗震连接长度llE或抗震锚固laE长度。
抗震连接长度llE和抗震锚固长度laE只是在抗震设防环节上的重要构造,但不是唯一构造。当基础、楼板和楼面梁,采取了其他一些抗震措施之后,就是不再需要采用llE和laE,这些部分也还是抗震结构,只要一个结构物是抗震的,那么,这个结构物从头顶到脚底各到各处所有元素全都是具有抗震能力的。
平法看图要点之——梁平法施工图看图
看图重点:根据建筑图的门窗洞口尺寸、洞顶标高、节点详图等重点检查梁的截面尺寸及梁面相对标高等是否正确;
逐一检查各梁跨数、配筋;
对于平面复杂的结构,应特别注意正确区分主、次梁,并且检查主梁的截面与标高是否满足次梁的支承要求。
看图要点:
1.根据相应的建筑平面图,校对轴线网、轴线编号、轴线尺寸;
2.根据相应的建筑平面图的房间分隔、墙柱布置,检查梁的平面布置是否合理,梁轴线定位尺寸是否齐全正确;
3.仔细检查每一根梁的编号、跨数、截面尺寸、配筋、箍筋、相对标高。首先根据梁的支承情况、跨数分清主梁或次梁,检查跨数是否注写正确;
4.若为主梁时,检查附加横向钢筋有没有遗漏,截面尺寸、梁的标高是否满足次梁的支承要求;
5.检查梁的截面尺寸及梁的相对标高与建筑图洞口尺寸、洞顶标高、节点详图等有无矛盾;
6.检查集中标注的梁上部通长钢筋与原位标注的钢筋有无矛盾;
7.梁的标注有无遗漏;
8.检查楼梯间平台梁、平台板是否没有支座;
9.结合平法构造详图,确定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纵向钢筋切断点的位置、锚固长度、附加横向钢筋及梁侧构造钢筋的设置要求等;
10.非矩形截面梁,还得结合截面详图看图,且应看与建筑图中的详图有没有矛盾;
11. 初学者可以通过亲自翻样,画出梁的配筋立面图、剖面图、模板图、甚至画出各个钢筋的形状和尺寸;
12.检查各设备专业的管道、设备安装与梁平法施工图有无矛盾,楼层较大设备基础下方,一般应设置梁。若有管道穿梁,应预埋套管,并应满足构造要求;
13.看看结构设计,施工有无困难,能不能保证施工质量,提出合理化建议;
14.注意梁的预埋件是否有遗漏,特别是公共建筑外墙,装修所要求的埋件。
HPB235光面钢筋做为温度筋时要不要设钩
A:谁知道温度筋做不做钩?帮帮忙急用。
B:这个没有硬性规定吧,急用就打个电话问一下设计师,我们一般不做的。
A:一般都不做是吗?
C&D:一般都不做的。
一丁:按理说,温度筋是受拉钢筋,要做钩。
E:温度筋应该是防止混凝土表面开裂,它一般布置在混凝土板上部。而受拉筋它应该设了负弯矩筋的,我个人认为不要弯钩
一丁:温度筋是为了扼阻混凝土在温度作用下受拉开裂后裂缝发展而设置的受拉钢筋。温度筋受到的是拉力,温度筋要么不设,设了,就应当按照受拉钢筋构造,不是受压钢筋。
混凝土开裂的本质是什么?是混凝土中混凝土受到的主拉应力≥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后将混凝土拉开——于是裂缝就发生了。
那种认为温度筋不受拉力、或者不受力的观点,是非结构师的观点。
F:温度筋原来是受拉钢筋。
一丁:构造配筋不是不受力配筋,而是设计师不需要通过计算来确定的配筋,构造配筋也是受力钢筋,许多按构造要求配置的钢筋甚至是受力异常的复杂、以致于专家们在现阶段一时拿不出合适的计算模型,因此规定按照某种“构造要求”来配置——有不少“构造配筋”是属于这样的情况。
那种认为构造钢筋是不受力钢筋的信息是比较荒唐、比较有害的非结构师观点。
一丁:如果广大群/网友能够理解温度筋是受拉钢筋,再讨论设不设钩就没意思了!因为光面受拉钢筋规范明确规定需要设钩,没有调和的余地。
关键是要思考这些个钢筋为什么要放到混凝土里面,这些个钢筋放在里面,受到什么样作用——究竟是受拉还是受压——这样思考一下,设不设钩的疑惑就可以得到解决。
梁多肢箍内箍宽度的合理确定
H:我在算基础主梁箍筋时,譬如:
梁截面1000×1800,板厚800,
配筋:10B25(上部为10根二级直径为25的钢筋),
12C32(下部为12根三级直径为32的钢筋),
A10-100(6)箍筋为一级直径为10(六肢箍),
在支座处还有支座负筋,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都单排不用双排,满足钢筋之间的净距要求,请问内箍的尺寸是以顶部钢筋数量确定还是以底部钢筋数量来确定?
L:对,好浇注混凝土。
一丁:第一步,比较上下配筋中各单排配筋根数的多少。
在同一跨梁内,当箍筋设计肢数相同时,在左右两个支座截面和中间截面3个截面的上下共6组单排配筋中,比较上下排配筋中各单排配筋根数的多少。
实际上部钢筋,支座截面肯定多于跨中截面,下部钢筋跨中截面肯定不会少于支座截面,故只要比较左右支座上一排较多根数与跨中下一排钢筋根数哪排根数多,就从那排纵向钢筋下手。
第二步,将根数较多的那排钢筋的间距首先分匀。
第三步,画上箍筋,箍筋肢距宜基本匀称。
H:明白
一丁:第4步,确定上排/或下排缺少的钢筋的空位。这个具体的梁,上排筋的空位可选取在中间。
为什么上面少2根,少在中间比较好?因为那样布置,在混凝土浇注时下料比较爽。
L:在梁的同一个跨度内,内箍筋的宽度一般不需要改变。
一丁:对。
H:明白,先从相比钢筋较多的那排钢筋下手,全跨以它为主导确定箍筋之内箍宽度。
一丁:顺便提请广大群网友注意,在确定梁内箍宽度时,应兼顾梁柱纵向钢筋配筋之间的协调。
譬如,某个框架设计,梁的纵向钢筋为奇数,柱的纵向钢筋也是奇数,还要求梁中对准柱中,那样的话,梁中间的那根钢筋就会与柱中间的那根钢筋“相顶”,遇到这种情况,最好事先请设计人员将柱的纵向钢筋根数改为偶数。如果不改,势必会造成梁柱钢筋因为“顶牛”而发生偏位。
如果事先没有提请设计单位修改,就要优先保证梁的钢筋位置,“请”柱的钢筋让位于梁的钢筋,一是因为梁的可调整余量往往很少,而柱的调整空间就比较大;二是因为梁是悬空构件,在平时受力比柱重要得多,而所谓的强柱,在平时,并不发挥作用。平时的作用是经常的,地震的作用是瞬时的。如果我们对经常性的荷载作用都不能保证安全,谈瞬时作用下的安全储备就没有工程意义。要理解抗震设防是保证平时安全前提下对工程结构物的加强。
我们在2003年和2005年两次参加全国工程质量大检查中,都遇到过许多个工地柱中间那根钢筋不在柱截面中间的偏位情况,这是因为要保证梁的纵向钢筋位置而“不得已”请柱钢筋让位于梁所造成的不可豁免的偏位。我们把在全国质量大检查中看到的柱中间这根钢筋的偏位叫做“非施工因素”造成的质量瑕疵。这是需要工程参与各方(设计、施工、监理)在事先控制中予以解决的问题,现在设计采用软件,许多设计人员缺少工程构造实战经验,往往考虑不了这么细致。遇到这种情况,如果谁指责钢筋工技术水平差,只能说明指责的这些人自己个人的技术水准尚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剪力墙水平钢筋与竖向钢筋相对位置
群友甲:剪力墙竖向钢筋和水平钢筋的位置是如何肯定的?竖向钢筋在外,水平钢筋在内或竖向钢筋在内,水平钢筋在外,二种情况是如何确定?
群友乙:剪力墙主要承担平行于墙面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作用,对平面外的作用抗力有限,平面外受力如与剪力墙垂直方向搁置梁的情况则必须经过特殊处理。剪力墙可能出现弯曲、剪切或施工缝抗滑移等多种破坏形态,一级抗震结构的剪力墙应进行施工缝抗滑移验算。由此分析,剪力墙的水平分布筋在竖向分布筋的外侧和内侧都是可以的。但放置外侧对抗裂有利且施工方便。
03G101-1图集统一将剪力墙水平筋放置在竖向筋的外侧,更多的还是从方便施工角度考虑的,即由外到内是:第一层,剪力墙水平钢筋;第二层,剪力墙的竖向钢筋和暗梁的箍筋(同层);第三层,暗梁的水平钢筋。
群友乙:地下室内墙,与上部结构的剪力墙一样水平筋放置在外侧是可以的。地下室外墙可视其厚度和深度,具体分析,比如墙厚400mm以上,埋深一共就只有3~5米,水平筋放哪里都无所谓;但是墙厚300mm以下,埋深有10来米 ,土压力就很大,就要争取竖向钢筋之间的较大距离,来抗御土压力。当土压力不大,墙较厚时,竖向钢筋放里面去,对安全储备没有影响;反之,当土压力较大,墙较薄,竖向钢筋跑里面去,对安全储备影响很大。
群友乙:剪力墙水平筋放在内侧或外侧并没有规定,规范上的例图或构造手册不能作为绝对依据。从抗剪来讲,剪力墙水平筋与混凝土一起,起抗剪作用,但这和其位置是在竖向分布筋内外没有关系。
至于说水平筋作为暗柱的箍筋使用,这话不准确,实际上是为了满足箍筋体积配箍率而算在内的,但这是有前提的,就是水平筋在暗柱内要有可靠锚固,一般做法是在暗柱外一定范围即由外侧弯进暗柱内达到锚固长度。现在也有一种做法,是水平筋直接作为暗柱的箍筋使用,这种做法要求水平筋与其交错布置的箍筋总量要满足体积配箍率要求,在体积配箍率较高的情况下并不容易实现,因为可能造成水平筋浪费。在体积配箍率要求较低时,水平筋应在端部做成U形筋回插,与墙内水平筋按搭接连接长度搭接,并设置必要的拉筋。但这种做法同样不影响墙内水平筋放在内侧,只要处理好搭接部分就可以了。
本文由 水分测定仪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_ X射线荧光光谱仪_ 福禄克热像仪_ Brookfield粘度计_ 三丰千分尺整理

字数有限另外发一篇问答篇的

[ 本帖最后由 lljjunly 于 2012-2-13 10:44 编辑 ]
免费打赏
摆渡
2012年02月13日 14:26:52
2楼
很好的解释 有助于设计 支持
回复
youngwe
2012年02月13日 15:09:08
3楼
讲解的非常详细,感谢
最好是将上一篇文章给出链接,以便查阅
回复
zaoyanbaicai
2012年02月13日 16:01:57
4楼
谢谢楼主分享这么宝贵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
回复
emptine
2012年02月13日 16:25:44
5楼
感谢楼主的总结和分析,向您学习了!恭候您再次发文
回复
熊利文
2012年02月15日 10:12:47
6楼
解释不错,我支持
回复
stankovic
2012年02月21日 15:26:21
7楼
很好的学习资料
但是知识点比较散
希望楼主总结下 再发出来
回复
fortwo123
2013年08月12日 21:11:10
8楼
很好的学习资料
回复
ab1300
2021年05月28日 09:44:36
9楼

谢谢楼主分享这么宝贵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