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世30年后,关于他的一切依旧新鲜每每经过天安门,望一眼城楼,都会看到毛泽东。那是他的画像。在城楼后面,有个画家负责画像更新,几十年不变地用传统的方式画着同一个人的同一个瞬间。从1976年他去世到现在,将近三十年。主席像已经更换多次,而他注视下的中国,又有多大的变化?偶尔会有这样的闪念:这三十年时间里,他都看到了什么?如果让他说出来,他最先提到的,将是哪些——网络,民主进程,经济改革,还是腐败或者别的什么?
逝世30年后,关于他的一切依旧新鲜
每每经过天安门,望一眼城楼,都会看到毛泽东。
那是他的画像。在城楼后面,有个画家负责画像更新,几十年不变地用传统的方式画着同一个人的同一个瞬间。
从1976年他去世到现在,将近三十年。主席像已经更换多次,而他注视下的中国,又有多大的变化?偶尔会有这样的闪念:这三十年时间里,他都看到了什么?如果让他说出来,他最先提到的,将是哪些——网络,民主进程,经济改革,还是腐败或者别的什么?
这的确是个剧烈变化的年代,但也有一些变化不大的事情。
如果以他的画像为圆心,在五公里范围之内,就可以看到垄断行业威严的衙门口。五十公里范围内,就能看到囊中羞涩依旧的农民;五百公里范围内,还可以看到更多仍在干预微观经济的地方政府……所有这些,都在这个人的注视之下。他不言,下自成蹊。
在很多国家的广场或者巨型纪念建筑物里,都有个人在注视着他的国家、他的国人。在一个人的注视下生活,其实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就如同家里永远有一位老人——尽管他打过孩子们的屁股,但也给孩子们讲过“狼外婆”的童话。
毛泽东还不仅仅是这样一位老人。他历经了人与神的奇幻轮回;他造就了一段影响深远的中国历史;他至少仍通过宪法以“毛泽东思想”的方式对国人的现在和未来发挥作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毛泽东”三个字和“中国人”三个字,还息息相关。
这决定了中国人不能以对邻家老人的心态对待毛泽东。所幸,在政治文明日益提高的今天,关于这个老人的事实越来越多地被公开。尽管如此,关于他的信息仍不完整。所有人能做的,就是在他辞世三十年后,仍尽可能还原他,去寻找一种叫做真实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