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各位前辈指引方向,毕业生求救
shanzi8835
shanzi8835 Lv.2
2012年01月08日 17:14:02
来自于学生专栏
只看楼主

机缘巧合进了一家结构设计院,规模不大,小弟属于跨专业,本科专业是土地资源管理,自学结构的话,我闲的从什么入手呢,恳请各位前辈给点意见,不胜感激

机缘巧合进了一家结构设计院,规模不大,小弟属于跨专业,本科专业是土地资源管理,自学结构的话,我闲的从什么入手呢,恳请各位前辈给点意见,不胜感激
免费打赏
苏州派大星
2012年01月09日 16:45:46
2楼
好宽泛的问题啊,让我想想怎么回答,你是怎么进到那个设计院的,我很是疑惑啊
回复
llycyc
2012年01月10日 10:00:48
3楼


你准备长远学习结构还是为了在设计院画图
如果真要学习结构 那应该从整个结构体系理念开始理解
学校里面有很多门课 各种力学,刚混,钢结构都应该去旁听下
如果只是到设计院画图
很简单 学会用规范,学会用PKPM和天正,就行了
回复
shanzi8835
2012年01月10日 14:07:01
4楼
因为我画画还可以,以前实习的时候在建筑公司学习了一段时间,运气也不错,他们要我了,但是进去后才发现,做建筑设计,结构必不可少,我想好好的系统性的学一下结构,学习当然是为了设计,并不是为了画图,我在网上下了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安排,现在准备买教材自学,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教材入手,还有我是去自考个土木的本科,还是读在职的研究生好,我有管理学学士学位,还望楼上的大哥们指点,小弟万分感谢
回复
苏州派大星
2012年01月11日 19:21:29
5楼
你有那么多时间啊?那我觉得要学结构的话,把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稍微学一下,然后在工作中去边做边学边摸索了,至于去考个土木的本科,我觉得你没这么多时间去浪费,至于去考研究生的话,没学过结构力学然后要跨这么大的专业来考,我觉得,概率很小,所以我不建议你做结构,除非你有心理准备30多岁才开始把结构做熟,否则就不要做了,不然你会发现,搞了半天,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还是没有入结构的门,只能放弃. 术业有专攻,如果你是做结构的,做做建筑无妨,如果你是做建筑或是其他的,要来做结构的话,是有社会危害的,毕竟房子倒了是要人命的
回复
xiaoguitadie
2012年01月11日 20:32:18
6楼
楼上的,弱弱的问一句:什么叫“有心理准备有心理准备30多岁才开始把结构做熟”
我觉得30岁能把结构做熟的人,已经很厉害了。(我31岁了,整准备转行开始做设计桥梁呢,不要打击我啊)
回复
shanzi8835
2012年01月12日 09:17:12
7楼
版主您好,我做的是古建,没有很高层的,超过5层都不得了了,我并不是为了转行,只是想把建筑结构到底是怎么计算的,怎么做的,然后能做不是很复杂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做到心中有数,跟结构师交流起来也顺畅点
回复
ningxiatumu
2012年01月12日 23:39:04
8楼
你自己学也对的, 我也是笑设计院的,一天傻傻的,就在在那一座,我还是本专业的。可是你要想想,你是跨专业的,难度更大!结构这个是个系统的东西,你说怎么入手?我想说还是要有好师傅带你,要不你怎么都入不了门!我也是今年毕业的,我建议就是怎么说呢,小的设计院要能混好,就要有证,要是没有证,光画图?和民工差不多,就是干净点!再的也没有什么?真的!我建议你要不就把设计院做个平台考公务员什么的?考走?要不就施工先干干,学学最基础的东西,我感觉像我们刚刚毕业的,连最基础的都不知道!我不是在危言耸听!
回复
苏州派大星
2012年01月13日 13:04:43
9楼

古建啊?是古建筑吗? 那木结构应该要很好吧,我懂了,你只是想了解一些结构怎么做的,然后知道一些构件怎么算,怎么受力,那样的话,搞个结构力学的书看看,然后学习运用PKPM等软件,在不懂的时候,哪里不懂就去学哪里,不要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等学完了再来搞这些,边用边学是不错的选择.网上还有很多小软件,比如理正啊,探索者一类的都是可以计算的
回复
wwlmks
2012年01月14日 18:52:26
10楼
有收获的
回复
shanzi8835
2012年01月14日 22:11:02
11楼
我所在的设计院是浙江尼塔园林设计院,是个综合性的设计院,现在除了亭子等小品外,大多的古建筑不是木结构了,大多还是现浇,木结构造价太高,除非文物修复或是有钱的主,这也是我要学习结构的原因,对付3~6层的框架结构的就可以了,但是单位的一注叫我先去读个土木的本科,然后去老庄培训下,但是项目太忙,加班都忙不过来,所以最好能自学,遇到问题去问单位一注,现在半懂不懂的去问一些低级问题,我觉得不太好,耽误人家时间,所以还望各位大哥大姐能传授些学习经验,推荐些适合新人学习的教材,谢谢各位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