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历即是常说的论资排辈里面的“资”。 刚毕业时,大多数人会对“论资排辈”这样的事情很反感,也就忽视了其背后的力量。 而跳槽本身,对资历的损伤最大,如果没有可见的东西(职位提升,明显的收入增长等)做弥补,就会得不偿失。 在进一步展开这个话题前,先来看两个小故事: 故事1:在某个国内知名公司内,据说在一段时间内,Title没有工号作用大,工号10000内的人发起信来立刻有人回,某某职位的人就不好说了。
刚毕业时,大多数人会对“论资排辈”这样的事情很反感,也就忽视了其背后的力量。
而跳槽本身,对资历的损伤最大,如果没有可见的东西(职位提升,明显的收入增长等)做弥补,就会得不偿失。
在进一步展开这个话题前,先来看两个小故事:
故事1:在某个国内知名公司内,据说在一段时间内,Title没有工号作用大,工号10000内的人发起信来立刻有人回,某某职位的人就不好说了。
故事2:在小说《亮剑》里,描写了上将向中将敬礼的场景,原因则是中将是老领导,而上将则是他的以前的下属。
这两个小故事背后都体现着资历的力量。
而说这类小故事,倒不是说资历本身有多么合理,只是说在大环境下他确实存在,你不能无缘无故的无视他。
资历之所以有价值在于,在一个环境里呆得时间长的人,人脉会广,某些非文档化的东西会更熟识,更适应既存企业的文化氛围,对企业的忠诚度会更高。
而上述所有这些恰恰是新毕业生所不具备,需要一点点累积的。
一旦 跳槽,这些隐形资产都会归零。
因此找工作的时候,尽可能不要抱”先就业,再择业“的想法,代价太大。
最理想的情形是第一个公司,可以持续做比较长时间。
退而求其次,也要第一个公司掌握基本技能,接下来第二个公司能坚持比较长时间。
最差的是1~2年就换个工作,这么折腾个4~5年搞不好一辈子搭里了。
请注意,这里不是说不要跳槽,当公司成为职业瓶颈的时候,当然要跳槽。
这里想说的是,要减少跳槽的次数,跟跳三次找到合适的公司比,一次就找到显然损失更小。
转自 伯乐择聘: http://blog.boletest.cn/Space/zhoujunqiang222/ShowTopic.aspx?id=3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