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庄第三十讲的一点思考
liruo88
liruo88 Lv.3
2011年12月14日 16:48:32
只看楼主

在三十讲中,老庄举的案例,关于地下室侧移刚度是上层侧移刚度2倍的问题。其在选取参数对比的时候用了剪切刚度,即“RJX1,RJY1,RJZ1: 结构总体坐标系中塔的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剪切刚度)”,诚然,在高规的第5.3.7条的条文说明中,是注明可用E.0.1附录的计算方式,即剪切刚度,文中是用了“可用”,是否说明我们一定得用该方法,或者说PKPM程序一定用该方法呢?个人感觉还有两点有待商榷之处,具体如下:

在三十讲中,老庄举的案例,关于地下室侧移刚度是上层侧移刚度2倍的问题。其在选取参数对比的时候用了剪切刚度,即“RJX1,RJY1,RJZ1: 结构总体坐标系中塔的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剪切刚度)”,诚然,在高规的第5.3.7条的条文说明中,是注明可用E.0.1附录的计算方式,即剪切刚度,文中是用了“可用”,是否说明我们一定得用该方法,或者说PKPM程序一定用该方法呢?
个人感觉还有两点有待商榷之处,具体如下:
第一:PKPM中程序默认使用“层剪力和层位移的比值”进行刚度计算
第二:《抗规》3.4.2、3.4.3条文说明及《高规》4.4.2条文说明建议使用“层剪力和层位移的比值”法。

总结,也许归纳的有错误,希望各位包括老庄给以指导。还有一点就是,这个只是一个对应问题,既然PKPM把两种方法都计算出来,那么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不是两种都得同时满足,而且一般而言剪切刚度会难满足。

未命名.jpg

免费打赏
lsdhl_521
2011年12月15日 07:48:56
2楼
判断嵌固时程序自动采用剪切刚度进行计算。可以看一下计算书。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