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抗规》表6.4.5-3中二、三级中“纵向钢筋(取较大值)”项为“0.010AC,6φ16(三级6φ14)”,该项含义我这样理解的:1.纵筋总面积满足max(0.010Ac,6φ16),对钢筋直径没要求;2.纵筋总面积满足max(0.010Ac,6φ16),且其中至少有6φ16;3.纵筋总面积满足max(0.010Ac,6φ16),且钢筋直径至少是φ16。请问这三种种哪种是正确的?又或者是有别的含义?谢谢
《新抗规》表6.4.5-3中二、三级中“纵向钢筋(取较大值)”项为“0.010AC,6φ16(三级6φ14)”,该项含义我这样理解的:1.纵筋总面积满足max(0.010Ac,6φ16),对钢筋直径没要求;2.纵筋总面积满足max(0.010Ac,6φ16),且其中至少有6φ16;3.纵筋总面积满足max(0.010Ac,6φ16),且钢筋直径至少是φ16。请问这三种种哪种是正确的?又或者是有别的含义?谢谢
32楼
我又看了一下发现也是这样,因为规范条文解释里是这样说的:“对抗震墙分布钢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做了调整”。
同样的规定钢筋最大间距就没有争议,总是满足钢筋间距的同时看看能不能减小钢筋直径,没有人会在钢筋直径满足要求的时候去增大钢筋的间距,这可能就是我们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现在又要控制钢筋量,才会出现各种咬文嚼字的现象。有时候感觉懂得的比以前多了,反而曲解了规范本来的意思。
回复
33楼
至少得满足钢筋最大间距
回复
34楼
朱总的高规书说三控。
回复
35楼
你这有点太教条了,不过规范给出的都是最小值,你算的一般都是比这个数大的,而且边缘构件的配筋至少是6根。箍筋还得通过体积配箍率进行计算的
回复
36楼
配筋率、最小直径、最少的纵筋根数都有要求的
回复
37楼
真是受益良多~感谢~
回复
38楼
路过,多学习学习!
回复
39楼
一直都是按照第2种来的
回复
40楼
《高规》7.2.15条2款意思是:首先是要满足配筋率要求(配筋率要求在前),如二级1%;其次为防止约束边缘构件面积过小,进而又追加规定最小配筋量(配筋量要求在后),如二级6d16——这一前一后可以认为是规定与补充规定的关系。
实际上,构造措施大多主要为保证中震、大震时的结构构件性能。考虑到中、大震时钢筋受拉屈曲而伸长,同时该处也产生较大裂缝,而反向地震时受拉而伸长的钢筋又受到压力,如此反复的拉压,较小直径的钢筋常更容易产生灯笼装破坏(如同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处的灯笼状破坏),因此,按重要程度将纵筋最小直径与最少根数作以规定,从概念上减小灯笼状破坏的可能性。
以抗震等级二级为例,建议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筋可按下述步骤确定:
1) 边缘构件6d16不可少;
2) 若As=max{1%Ac,satwe计算值配筋值As1}<=1200,则取6d16;
3) 若As=max{1%Ac,satwe计算值配筋值As1}>1200,则先配6d16,剩余配筋量As‘=As-1200,可取n根小直径钢筋配足
回复
41楼
应为第3种理解。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同时有配筋率和最小直径的要求。在《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混凝土结构分册)第50页,表5.3.16中明确为一、二级抗震纵筋最小直径大于等于16.三级抗震纵筋最小直径大于等于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