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会议系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实现异地语音、视频实时交流的工具,它的本质作用就是把用户的声音、摄下的画面以及各种数据资料实时地传送给其他用户,人们只要有沟通的需要,就有它的用武之地。但目前,视频会议系统 的应用距离普及还有不小的距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视频会议系统在理论研究相当成熟、在实验室里这么火热、而在实际应用中却倍感艰难的呢?为什么视频会议系统到现在还没能够广泛应用起来?我们从以下三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的原委。
视频会议系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实现异地语音、视频实时交流的工具,它的本质作用就是把用户的声音、摄下的画面以及各种数据资料实时地传送给其他用户,人们只要有沟通的需要,就有它的用武之地。但目前,视频会议系统
的应用距离普及还有不小的距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视频会议系统在理论研究相当成熟、在实验室里这么火热、而在实际应用中却倍感艰难的呢?为什么视频会议系统到现在还没能够广泛应用起来?我们从以下三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的原委。
与业务处理相分离
传统的视频会议系统产品,譬如召开会议、用于远程教学、可视电话等,对用户来说,都是一个专门的软、硬件系统。需要启动它,进入它独立的操作环境。而现实中大部分情形为: 用户有沟通的需求,但是又不愿意或者不允许变换当前的业务处理环境,传统的视频会议系统产品因此无法走进这些用户的工作和生活。这样一种以软(硬)件产品为中心、与用户业务处理相分离的应用模式有违视频会议要增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初衷。要想进一步普及视频会议的应用,就需要把视频会议系统与用户的具体业务处理系统紧密融合起来,让它真正成为用户随手可得的工具。
2楼
要把视频融入到用户的业务处理中,把视频会议系统与其他业务处理工具融合起来,具体实现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把视频会议软件系统封装成控件(如ActiveX)的形式,集成到Word文档处理工具中去,让使用者在编辑文档的界面里既能看到文档内容,也能看到协商者的画面;还可以把Web浏览器嵌入到视频会议系统中来,让视频会议的与会者在面对面交谈的同时能够浏览相同的网络资源;甚至可以把视频会议放到电子邮件里,让人们浏览邮件时即可实现视频交流。抛开视频会议系统独立的“外衣”,不用管“视频会议”、 “视频电话”的称谓,让用户感觉视频会议系统的使用就像身边的手机、桌面上的网页那么方便、轻松,视频会议系统何愁没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回复
3楼
认识上的误区
“视频会议系统,就是开会用的呗,我们又不开会,用它干嘛!”问问身边的人,许多人如是说。实际上,“视频会议”只是视频会议系统非常典型的一种应用。视频会议系统的基本功能在于满足人们跨越空间界限、异地进行“面谈”的需求。它不仅可以实现远程教学、远程医疗、业务谈判、异地联合办公、异地面试,还可以完成可视电话、真正的在线咨询、电视节目的多点“时空连线”、同学聚会等等,具体的应用场合是不胜枚举的。社会对视频会议系统的认识,仅限于字面意义的理解。这种认识偏差直接影响着视频会议系统的广泛应用。是“视频会议”这一术语误导了大家,还是对视频会议系统的宣传、引导太少?
回复
4楼
社会对视频会议系统还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 实现视频会议系统非常复杂,必须配备专用硬件设备,在一般环境下,视频会议系统无法实现,就是想用也用不起来。这反映出许多人只习惯于视频会议的硬件实现,而忽视了其软件实现方式。十年以前,也许存在这种状况。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环境已是日新月异,视频会议系统应用的基本条件早已成熟。PC机的CPU运算速度普遍达到了GHz的水平,胜任语音、视频信号的处理工作不在话下; 宽带网(传送带宽 >2Mb/s)的应用日益普及; 一个摄像头价格也就几百元,能满足一般用户的需求。要实现基本的视频会议,并非一定要配置专用的硬件终端、通信线路、摄录机等设备,利用现有的处理环境,只要配以合适的软件,就能轻松实现视、音频交流。软件实现方式在视频会议应用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并将逐步取代硬件实现方式的主导地位。
回复
5楼
技术上的瓶颈
随着视频会议系统应用的普及,用户对它的功能要求会更全面、更深入。在提供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视频会议系统也应当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譬如交互对象数量的增加、视频画质的提高、安全保密性的增强等。这也是对实现视频会议系统所需环境(技术条件)提出的进一步完善的要求。在更完善的技术条件下,视频会议才能提供更优质的音视交互服务,才能促进视频会议系统应用的更进一步推广。
现阶段,视频会议系统应用环境的瓶颈主要有以下几点:
1.网络服务质量(QoS)保障的欠缺
视频会议系统的实时交互性对网络提出了QoS的要求,包括基本带宽、丢包率、延迟(时延)及抖动等。没有这些量化的QoS指标的保障,我们的实时音视频交流就会出现障碍: 连接丢失、图像不能分辨、声音中断、信号明显滞后、画面不连续等现象。视频会议系统发展到今天,其底层支撑网络主要是IP网络,这也是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然而,传统的IP网络并没有提供QoS保障。它最初是为简单数据通信而设计的,是开放、共享的,它的特点就是“尽力而为”。要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上提供大量的实时多媒体通信服务,必须要有一些附加的措施。
回复
6楼
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RSVP(资源预留协议)工作在IP协议上。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端到端资源的预约来实现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保证。RTP/PTCP(实时传输协议/实时传输控制协议)也是IP网的实时传输措施之一,RTP是UDP上运行的协议,它对数据进行包封装;RTCP控制协议与RTP数据协议配合使用,它提供对数据传输质量的反馈信息,以便应用系统采取相应策略与处理。Diff-Serv(分类业务服务)定义了一种实现IP QoS的方法:在对IP层所承载的数据进行分类标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给予不同的处理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不同级别的QoS保证。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网络QoS的问题,网络通信领域也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准备在下一代IP网络(IPv6)上充分保证网络服务的质量。这样视频会议系统也就有了更完美的网络环境。
回复
7楼
2.接入网的带宽问题
视频会议系统所需通信网络的带宽资源在接入网处存在瓶颈。主干传送网的带宽一般都是Gb/s、Tb/s的数量级,相当丰富了,而用户终端处的接入网相对而言就显得比较紧张。目前,网络用户的接入方式主要有拨号上网、xDSL(数字用户线路)、光纤接入或者HFC(光纤同轴电缆混合)接入以及无线接入等。光纤或HFC接入的数据传送率较高(10Mb/s左右),但价格偏贵,应用还不是很广泛;比较流行的是xDSL,如ADSL(上行为128~768kb/s,下行为2~8Mb/s); 拨号则逐渐淡出市场,毕竟能力有限(56Kb/s以内)。
再看看视频会议系统对带宽的需求。数据的占用忽略不计,一路语音信号需6Kb/s(参考ITU-T的G.723规范),一路图像信号需64Kb/s(参考MPEG-4标准),视频会议系统终端需要80Kb/s左右的上行带宽、N×80Kb/s的下行带宽,其中N为参与交流用户的数量。依此看来,ADSL虽然能支持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但是参与交互用户的数量被限制在个人以内。要让视频会议系统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工具,不应该有这样的限制。所以说,光纤接入是接入技术的必然发展趋势。
回复
8楼
3.网络访问障碍
视频会议系统需要传输语音、图像、数据、控制等各种信息,需要使用大量网络资源,如需建立连接、获取真实IP地址、使用多个端口,而实际网络中的防火墙、代理服务器、路由器等设施对网络资源的操作进行了重重限制。结果,我们的音、视频通信可能根本就建立不起来。也就是说,网络管理设备的配置策略直接影响着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范围。最理想的情形是,视频会议系统能够像WWW服务一样为所有人许可,其所需网络资源是默认开放的,这就需要社会对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达成广泛的共识。
随着视频会议系统产品形式的丰富多样,社会认识的逐步深入,多媒体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相信视频会议系统必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必将触发网络应用的新高潮。
回复
9楼
jiany建议斑竹发贴不要分这么多块嘛 ,
呵呵 。
现在监控 和网络相连,技术做法 有什么要求呀?
回复
10楼
软件视频会议的图像质量,确实不敢恭维。国内做得最好的V2我本人亲自做过测试,还不如华为。
直接的感觉就是画面非常粗糙。问题的原因我本人估计如下
1、软件视频会议的显示设备,是显示器的对比度不高。
2、软件视频会议终端的编码能力有限:h.323协议实现起来非常消耗DSP资源,一般都是使用专用DSP芯片,在电脑上,只有使用通用CPU进行编码,即便CPU运算速度普遍达到了GHz的水平,还是感到力不从心。
回复
11楼
这么实现起来,理论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
1、如果租用运营商的IP网络,那么运营商的设备是不受业主控制的,要现实QoS,肯定不行。
2、如果租用运营商的电路交换网络,如2M。那么就组成专网了。QoS肯定有保障。但是业主的费用有很大。
所以目前我们公司做的几个行业,都是用专网。
前几天,我们在河南省政务网络上,测试视频会议,郑州到许昌。华为的产品,马赛克一大片。宝丽通的产品稍强一些。
整个河南,就没有在类似网络上做视频会议成功的案例。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