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规》板构造钢筋理解
zhangjl201004
2011年12月03日 11:31:52
只看楼主

《混规》9.1.6条,,标示位置的板底钢筋问题。问一些工作前辈都认为是“板的实配钢筋值”,个人认为应该是“计算配筋值”,当然不一定对,现在把自己的理解贴上,以期大家批评指正。 1.计算假定。如图,按简支计算时,假定支座处为铰接,计算得支座负弯矩-M-=0.2.工程实际。如图,由于,实际情况中支座不可能为完全铰接,一定会存在负弯矩-M-,为了能使计算模型与工程实际相符,所以规范规定,上部配一定量的构造钢筋。

《混规》9.1.6条,9.1.6条.JPG,标示位置的板底钢筋问题。问一些工作前辈都认为是“板的实配钢筋值”,个人认为应该是“计算配筋值”,当然不一定对,现在把自己的理解贴上,以期大家批评指正。

1.计算假定。如图计算假定.JPG,按简支计算时,假定支座处为铰接,计算得支座负弯矩-M-=0.
2.工程实际。如图工程实际.JPG,由于,实际情况中支座不可能为完全铰接,一定会存在负弯矩-M-,为了能使计算模型与工程实际相符,所以规范规定,上部配一定量的构造钢筋。
3.按理论值配筋时。如图理论配筋.JPG。此处,个人认为,这个“面积的1/3”乃结构前辈们用辛勤汗水总结出来的,如上图取跨中“计算值的1/3”即可包住支座处的负弯矩。

4.反证()。如图实配钢筋.JPG。一般,在实际操作时,跨中钢筋都有会不同程度的放大,假设放大两倍,此时,支座的负弯矩会相应减小(相当于反调幅)。如果支座钢筋配取“实配钢筋的1/3”。从上图可以看出有“浪费”的嫌疑。

当然了,如果把此部分做为【安全储备】,也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把此规范条文的的“板底钢筋”理解为“实配钢筋”,个人觉得欠妥当。


此系个人观点,希望各网友给予批评指正。

9.1.6条.JPG


计算假定.JPG


工程实际.JPG


理论配筋.JPG


实配钢筋.JPG

免费打赏
sirayliu
2011年12月05日 13:37:23
12楼
楼主乃是有心人啊!
回复
fiercehawk
2011年12月05日 13:43:39
13楼
我觉得
实际设计按实际配筋,留有安全储备;
已有建筑承载力校核,按计算配筋校核。
回复
arthury
2011年12月05日 14:20:45
14楼
按照实际配筋确实比较好操作。
回复
chinazlooo
2011年12月05日 14:45:21
15楼
恩 楼主的精神 很佩服 像你学习
回复
来一瓶
2011年12月05日 14:47:13
16楼
不能少于“相应方向(底板钢筋)的1/3” 你配出来的钢筋才是底板钢筋,是实际值,如果是计算值会写明的。02老规范说的也很明白:“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受力钢筋应该更没有争议吧。

这不是算了够不够的问题,而是构造问题。

[ 本帖最后由 jiangjunqi1980 于 2011-12-5 15:04 编辑 ]
回复
haobang555
2011年12月05日 14:51:05
17楼
受教了!!!
回复
逆迹
2011年12月05日 15:11:57
18楼

支持这种说法。
回复
zhangjl201004
2011年12月05日 15:48:37
19楼
那对于梁呢《砼规》9.2.6条,也是按简支计算,实际支座有一定的负弯矩,这一条规范明确是“计算面积”,这个又怎么理解呢,取一米宽板宽,与一根当,在计算假定上是一样的呀,都是线元。
回复
tdwangxiang
2011年12月05日 15:50:50
20楼
个人认为应该按照实际配筋执行。
首先,这条规定的大标题就是构造要求,构造要求就是不管你计算值是多少,总之最后实际配得钢筋值肯定要比它大。
其次,楼主说的安全储备的问题,我的看法是计算是计算,实际工程是实际工程。计算时肯定无法模拟实际使用情况的,本人觉得支座处的最小配筋率的设置肯定有他的道理,比如说正常使用阶段的裂缝、挠度等。。。
回复
sunlounger
2011年12月05日 15:56:30
21楼
我也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说的不对请指正啊
应该要从概念设计上去理解规范的要求
为什么混凝土规范9.1.6条指出“板面构造钢筋,面积尚不宜小于受力方向跨中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
要从大学混凝土课程“少筋梁、适筋梁、超筋梁”的受力、变形特性去理解
如果不配板面构造钢筋,则相当于少筋梁,没有考虑板面实际收到的约束,在荷载作用下很快就出现裂缝,变形增大,破坏
适筋梁,变形特征则是,随着荷载的加大,出现微裂缝,然后产生内力重分布,继续承受荷载,荷载进一步增大到极限荷载,破坏
超筋梁,因为超配了钢筋,导致开裂荷载比适筋梁大,但是因为超筋,无法产生内力重分布,直接导致脆性破坏。无法预警及采取措施,故不推荐使用
理解了这一点,就很好理解规范一定是按实际配筋来计算构造钢筋的用量,因为如果加大受力钢筋(比如按2As来配),构造钢筋的量没有跟上去的话(没配至2/3As),板面钢筋配筋量与板底钢筋承载能力不匹配,比较容易造成脆性破坏,不符合混凝土概念设计要求,故不推荐采用。
以上理解,不知道对不对哈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