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S工艺有多优越?骗人的!
wing2_sky
wing2_sky Lv.2
2006年08月15日 19:30:52
来自于水处理
只看楼主

“众所周知”,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相比,CASS工艺具有以下优点:1、建设费用低。省去了调节池、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及污泥回流设备,建设费用可节省20%~30 %。工艺流程简洁,污水厂主要构筑物为集水池、沉砂池、CASS曝气池、污泥池,布局紧凑,占地面积可减少35%。2、运转费用省。由于曝气是周期性的,池内溶解氧的浓度也是变化的,沉淀阶段和排水阶段溶解氧降低,重新开始曝气时,氧浓度梯度大,传递效率高,节能效果显著,运转费用可节省10%~25%。

“众所周知”,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相比,CASS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1、建设费用低。省去了调节池、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及污泥回流设备,建设费用可节省20%~30 %。工艺流程简洁,污水厂主要构筑物为集水池、沉砂池、CASS曝气池、污泥池,布局紧凑,占地面积可减少35%。
2、运转费用省。由于曝气是周期性的,池内溶解氧的浓度也是变化的,沉淀阶段和排水阶段溶解氧降低,重新开始曝气时,氧浓度梯度大,传递效率高,节能效果显著,运转费用可节省10%~25%。
3、有机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质好。不仅能有效去除污水中有机碳源污染物,而且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功能。
4、管理简单,运行可靠,不易发生污泥膨胀。污水处理厂设备种类和数量较少,控制系统简单,运行安全可靠。
5、污泥产量低,性质稳定。
但事实是不是这样呢?我就从这五个方面来“挑刺”!
1、建设费用省吗?
土建方面,首先有个常识性的东西,现在哪个城市污水厂还有调节池和初沉池?!传统活性污泥法也没有,但是你说有,然后说差,老实说,我觉得这样比太龌龊了;至于生化池主体,厌氧区、兼氧区、好氧区一个也没有少,并且池体容积闲置率超过60%,以一个20000吨/天的污水厂为例,好氧区的规格为52米×41米×5.5米,这样算起来,光好氧区的水力停留时间就超过12个小时,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好氧区怎么大了?就算加上二沉池也没CASS大吧。设备方面,还是从常识说开去,SBR工艺是最早的泥法工艺了,但为什么普及不起来?就是因为设备、阀门太多,操作过于繁琐限制了其应用。直到计算机自控技术发展起来后,系统交由计算机来控制,解决了设备、阀门的操作问题,CASS等SBR的变形工艺才得以复兴、发展和普及;至于污泥回流设备,没有哪个常规工艺敢不要的;另外,设备的闲置是不是另一种浪费呢,氧化沟工艺一直都在考虑提高设备利用率的问题,CASS的这一硬伤就能回避得了?
“建设费用可节省20%~30 %”、“占地面积可减少35%”……这些数据言之凿凿,大家抄来抄去,怎么来的哦?!有兴趣的可以去找找这个源头,呵呵。
2、“运转费用省”的说法没有问题。顺便提及的是,见到有些人吹嘘时,说“采用新型高效进口微孔曝气管,氧转移率达到35%”,而现在常用的盘式微孔曝气器氧转移率仅10%~15%,气水比一般取5~10,那用了曝气管后,他敢不敢取1~3的气水比呢?他肯定不敢。
3、出水水质好那是自然,因为静态沉淀嘛,恐怕这是CASS的唯一亮点;相当于12个小时的好氧时间,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有机物去除率不高都不可能,而CASS工艺实际仅2个小时的好氧时间,达标应该没问题,但去除率高不高就难说了;脱氮方面,一般都认为脱氮主要发生在沉淀阶段,照这么说,传统活性污泥法脱氮效果也很好了。我认为,脱氮应该主要发生在排水阶段后及进水过程中,因为这个时候具备反硝化反应的三个主要条件:缺氧、足够多VFA营养物、高硝态氮浓度;除磷方面,我认为除磷效果好与污泥产量少是互相矛盾的,磷既不能转化为气态,更不能停留在水中,只能通过从系统排泥这唯一的途径来除去,怎么可能“你好我好大家好”呢?传统活性污泥法的除磷效果当然不会好,不过,如果不作改良,不增加设备(或增加功耗),不延长流程,CASS工艺也一样保证不了磷的去除率。
4、关于这一点,还有另一个说法,叫做“自动化程度高”。给传统活性污泥法系统装配上昂贵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想必自动化程度也高,而且“管理简单,运行可靠”,但建设费用就不会“省20%~30%”了。至于“设备种类和数量较少,控制系统简单”,懒得评论了。
5、不知道“污泥产量低,性质稳定”的依据是什么?有两种办法实现这一目标:一个是厌氧环境下消化稳定, CASS工艺做不到;一个是好氧环境下延时曝气,过氧化消化稳定,CASS工艺不敢这样做。
所以,CASS工艺到底有多优越呢?管他吹的天花乱坠,不过是骗人的而已。


(文自dawuding.blog.163.com)

免费打赏
happyxinshu
2006年08月17日 16:33:41
12楼
公式同9楼的朋友探讨一下:
1、“池内水体对进水浓度的稀释作用还是要考虑的,而且,影响相当大的。我曾作过这类的数学模型,SBR类的工艺中,这种稀释作用的影响很大,不会低于传统推流式的A/O或A2/O工艺。如此考虑,第(2)点的结论也有问题。”
我的意思是“在进水初期,水中的溶解氧自下而上浓度逐渐降低,浓度梯度为最大”,这个类似于奥贝尔氧化沟外沟的情况,此时氧转移效率是最高的,这是毫无疑问的;至于水深浅,搅动强烈有利于氧的转移只是我自己的意见,没有实测数据。我认为这样能提高扩散系数,个人观点。
2、SBR工艺是变水位的,对水泵扬程是浪费了一些!但对于风机浪费能源问题,通过我的了解,目前大多数人认识上存在误区(别扔砖头):对于变水位的SBR只能选用罗茨风机!!!罗茨风机对空气体积没有压缩,时定容积,背压启动的风机,它的特性曲线在气量恒定时比较平直,即压力变化很大时气量变化不大,而其气量只和转数有关系。这就是说,在转子转数恒定的情况下,罗茨风机的效率下降不多,及泵仍处于高效段内。这一点是离心风机做不到的。所以说:对于水位变化大的SBR池来说,罗茨风机是首选;并且最好是一台鼓风机对的池子的水位变化相同。离心风机在这里就不如罗茨风机了。
回复
yikang59
2006年08月17日 17:18:07
13楼
呵呵,非常有意思的帖子,估计这个帖子以后会热起来!

帖子写得不错,但不要忘了,就像作者自己说的不可能要求“你好我好他也好的!”
选择工艺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宜!
回复
wing2_sky
2006年08月19日 14:17:37
14楼
同12楼探讨:
1、SBR类工艺的稀释作用是建立在池容浪费的基础上,因此,CASS工艺比普通SBR工艺稀释作用更强,更耐冲击负荷;应该是水越深,扩散系数越高,书上有,实际上,深井曝气就是一个极端,但节不节能是另一回事;
2、水泵扬程的问题考虑过了,其实并没有浪费,不管用什么工艺,你都要考虑泵满整个池子,而且进水管基本是从池子顶端进入;
3、罗茨风机的曲线是转数恒定的情况下,以风压为横坐标,风量为纵坐标绘制的。压力变化,风量肯定变化。现在手里没有手册,忘了变化幅度有多大了。
回复
happyxinshu
2006年08月19日 14:58:50
15楼
回楼上朋友
1、cast池型是完全混合式的推流式,(氧化沟是推流下的完全混合池)至少在近水的前1小时内,混合是不均匀的。随着时间的延长,混合程度才逐渐均匀起来。当进水时间过长时,尤其是边进水边曝气的情况下更加明显。只有在只曝气不进水的情况下混合才逐渐均匀。(对于时间周期较短的池子更要防止短流的发生,进水后直接出水了)对于我们所说的完全很合的池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而且我说的是“在进水初期,水中的溶解氧自下而上浓度逐渐降低,浓度梯度为最大”这个时候微生物处于饥饿状态,氧的浓度高(已经曝气了)整体上非常有利于有机物的吸附和分解,类似于推流式池型的开始段。(推流式对微生物的降解效率要高于完全混合式池型的。
2、水泵的扬程肯定浪费了,出水的水位只能按滗水深度的低水位计算,所以它浪费的扬程就是其滗水的水位差。
3、罗茨风机压力0.6-0.8bar是,风量由13.2立方米/分下降到12.5方米/分.(以百式德ED150型风机为例)。
回复
fafnxy
2006年09月02日 10:00:06
16楼
cast工艺只是在一定水质、水量的情况下才有优势,应客观评价。当bod在160mg/l以下时,才有一定的优势,如果高于上述值,就没有优势了,这个可以通过设计计算显示出来。
回复
w358533386
2007年04月04日 17:15:02
17楼
我正在做设计,想选CASS和SBR工艺到底哪个更优越呢
回复
mhl_1985
2007年08月28日 17:28:51
18楼
cass新生:咋觉得前辈们说的跟书上讲的不太一样呢,看样子光看书也是没用的
回复
ch_420402
2007年10月13日 11:42:48
19楼
我想大家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只有熟悉、精通这些工艺的才能作个相对详尽的比较。
回复
wangmina
2007年10月20日 00:18:38
20楼
CASS工艺的优势就是选择器的设计,但是他的闲置率比较高,
回复
chenshaohang23.-
2007年10月30日 10:16:46
21楼


绝对同意!!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