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S工艺有多优越?骗人的!
wing2_sky
wing2_sky Lv.2
2006年08月15日 19:30:52
来自于水处理
只看楼主

“众所周知”,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相比,CASS工艺具有以下优点:1、建设费用低。省去了调节池、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及污泥回流设备,建设费用可节省20%~30 %。工艺流程简洁,污水厂主要构筑物为集水池、沉砂池、CASS曝气池、污泥池,布局紧凑,占地面积可减少35%。2、运转费用省。由于曝气是周期性的,池内溶解氧的浓度也是变化的,沉淀阶段和排水阶段溶解氧降低,重新开始曝气时,氧浓度梯度大,传递效率高,节能效果显著,运转费用可节省10%~25%。

“众所周知”,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相比,CASS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1、建设费用低。省去了调节池、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及污泥回流设备,建设费用可节省20%~30 %。工艺流程简洁,污水厂主要构筑物为集水池、沉砂池、CASS曝气池、污泥池,布局紧凑,占地面积可减少35%。
2、运转费用省。由于曝气是周期性的,池内溶解氧的浓度也是变化的,沉淀阶段和排水阶段溶解氧降低,重新开始曝气时,氧浓度梯度大,传递效率高,节能效果显著,运转费用可节省10%~25%。
3、有机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质好。不仅能有效去除污水中有机碳源污染物,而且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功能。
4、管理简单,运行可靠,不易发生污泥膨胀。污水处理厂设备种类和数量较少,控制系统简单,运行安全可靠。
5、污泥产量低,性质稳定。
但事实是不是这样呢?我就从这五个方面来“挑刺”!
1、建设费用省吗?
土建方面,首先有个常识性的东西,现在哪个城市污水厂还有调节池和初沉池?!传统活性污泥法也没有,但是你说有,然后说差,老实说,我觉得这样比太龌龊了;至于生化池主体,厌氧区、兼氧区、好氧区一个也没有少,并且池体容积闲置率超过60%,以一个20000吨/天的污水厂为例,好氧区的规格为52米×41米×5.5米,这样算起来,光好氧区的水力停留时间就超过12个小时,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好氧区怎么大了?就算加上二沉池也没CASS大吧。设备方面,还是从常识说开去,SBR工艺是最早的泥法工艺了,但为什么普及不起来?就是因为设备、阀门太多,操作过于繁琐限制了其应用。直到计算机自控技术发展起来后,系统交由计算机来控制,解决了设备、阀门的操作问题,CASS等SBR的变形工艺才得以复兴、发展和普及;至于污泥回流设备,没有哪个常规工艺敢不要的;另外,设备的闲置是不是另一种浪费呢,氧化沟工艺一直都在考虑提高设备利用率的问题,CASS的这一硬伤就能回避得了?
“建设费用可节省20%~30 %”、“占地面积可减少35%”……这些数据言之凿凿,大家抄来抄去,怎么来的哦?!有兴趣的可以去找找这个源头,呵呵。
2、“运转费用省”的说法没有问题。顺便提及的是,见到有些人吹嘘时,说“采用新型高效进口微孔曝气管,氧转移率达到35%”,而现在常用的盘式微孔曝气器氧转移率仅10%~15%,气水比一般取5~10,那用了曝气管后,他敢不敢取1~3的气水比呢?他肯定不敢。
3、出水水质好那是自然,因为静态沉淀嘛,恐怕这是CASS的唯一亮点;相当于12个小时的好氧时间,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有机物去除率不高都不可能,而CASS工艺实际仅2个小时的好氧时间,达标应该没问题,但去除率高不高就难说了;脱氮方面,一般都认为脱氮主要发生在沉淀阶段,照这么说,传统活性污泥法脱氮效果也很好了。我认为,脱氮应该主要发生在排水阶段后及进水过程中,因为这个时候具备反硝化反应的三个主要条件:缺氧、足够多VFA营养物、高硝态氮浓度;除磷方面,我认为除磷效果好与污泥产量少是互相矛盾的,磷既不能转化为气态,更不能停留在水中,只能通过从系统排泥这唯一的途径来除去,怎么可能“你好我好大家好”呢?传统活性污泥法的除磷效果当然不会好,不过,如果不作改良,不增加设备(或增加功耗),不延长流程,CASS工艺也一样保证不了磷的去除率。
4、关于这一点,还有另一个说法,叫做“自动化程度高”。给传统活性污泥法系统装配上昂贵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想必自动化程度也高,而且“管理简单,运行可靠”,但建设费用就不会“省20%~30%”了。至于“设备种类和数量较少,控制系统简单”,懒得评论了。
5、不知道“污泥产量低,性质稳定”的依据是什么?有两种办法实现这一目标:一个是厌氧环境下消化稳定, CASS工艺做不到;一个是好氧环境下延时曝气,过氧化消化稳定,CASS工艺不敢这样做。
所以,CASS工艺到底有多优越呢?管他吹的天花乱坠,不过是骗人的而已。


(文自dawuding.blog.163.com)

免费打赏
happyxinshu
2006年08月16日 09:05:12
2楼
楼主有一些观点是对的,但有一些未免偏激(以cast为例)
cast属于活性污泥法,没有哪一个方法比另一种方法优越之说,只有是不是适应当地的情况而已
1、土建费用省主要是指小规模的时候用普曝法要设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等构筑物较多,这时确实CAST工艺要节省土建费用,但是中大规模时候情况就不一定了,所以国外对于SBR工艺的定论都是在5万吨以下的污水厂。在国内由于急功近利,为了出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或者误导大家。我就认识第一个说出“建设费用可节省20%~30 %”、“占地面积可减少35%”……的人,而且比较熟悉,但数他们从来不在我面前说,只能骗外行罢了。
2、厌氧选择器的主要目的是抑制丝状菌,除磷是附带的,效果好的也就在50-60%(营养物质比例合适的条件下),还要求好氧区的泥龄适中,不然聚磷菌会被二次分解。但是他的除磷机理比普曝法是有优势的。
这是我写的文章,还未写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cast 反应池的一般特点
CAST反应池一般分为两个部分,生物选择段和主反应区。
cast的生物选择段起到以下几个作用:
(1) 在厌氧环境中,较高活性的污泥与高浓度底物混合,通过厌氧菌和兼性菌的作用,将原污水中的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进行初步分解,改善污水的可生化性,为在反应区的有机底物的好氧生物降解做准备。
(2) 利用在高底物浓度下菌胶团成为优势菌群及厌氧环境抑制了丝状菌生长的原理,防止污泥膨胀的发生。一般地,CAST 反应器均可实现污水从生物选择器向反应区的推流,从而在流态上也为防止污泥膨胀提供了保障。
(3) 厌氧环境条件下聚磷菌将体内的聚磷酸盐分解为磷酸盐并释放到水中,释放的能量用于吸收污水中的有机酸并形成聚β-羟基丁酸(PHB)贮存于细胞内,为在反应区好氧条件下的贪婪摄磷创造条件。同时,一小部分反硝化菌以较高浓度的有机底物为碳源,通过反硝化反应,将回流污泥中硝态氮中的N还原为氮气。
(4) 利用生物选择区与反应区的溶解氧浓度差,提高反应区生物反应的氧传递效果。
cast的主反应区起到以下几个作用:
 在进水阶段的开始,原污水通过厌氧选择器后进入主反应区,此时主反应区内的水位最低,但混合液的浓度最高(经过沉淀),同时原水有机物的浓度也最高,其生物反应呈以下特点:
(1) 根据有机物降解动力学的莫诺公式及推论可推导出此时的有机物降解速率为最高。

—有机底物降解速率
Ks—饱和常数
Vmax—微生物最大比增殖速度
X—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总量
S—有机底物浓度
从上式可以看出,进水初期Vmax、X、S均达到最大,他们与有机底物降解速率成正比,微生物处于对数增长期,在进水初期的有机物降解的最快。CAST的这种环境和普曝法工艺比起来要达到相同的碳源有机物去除率所需要的时间要少得多!减少了污水在曝气池的停留时间。对于中低浓度污水中的碳源污染物可以有较高的去除率,高浓度生活污水应适当延长曝气时间。

(2) 氧的转移效率、利用效率最高
根据菲克(Fick)扩散定律:
Vd—物质的扩散速率
DL—扩散系数
—浓度梯度
在进水初期,水中的溶解氧自下而上浓度逐渐降低,浓度梯度为最大;曝气对污水的扰动作用比满水曝气时更强,污水紊流程度增大许多,降低了液膜厚度,氧的转移效率最高。
有机物的降解速率最大时,微生物的同化和异化作用非常活跃,微生物处于对数增长期,氧的利用效率也最高。(课本P90 图 4-3)
(3) 微缺氧环境的形成了反硝化
上一周期产生的硝酸盐浓度较高,和下次进水混合时形成了反硝化需要的环境:一边是硝酸盐在菌胶团内外形成了高浓度差值(虽然氧分子也存在分压差,但其主要部分被菌胶团外部的好氧菌消耗掉了),利用这种浓度差硝酸盐可以渗透和扩散到菌胶团内部,同时菌胶团内部的细胞在微缺氧环境中死亡分解(类似内源呼吸阶段)时提供了有机物,以供反硝化的需要。菌胶团内部的兼性菌在酶的作用下利用硝酸盐和碳源进行生命活动,形成了曝气时的反硝化作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贮存式反硝化。
但是由于微生物的衰减速率很慢,大约为0.08d-1,所以这种反硝化的速率也较慢。
 在进水阶段结束后,继续曝气,此时主反应区内的溶解氧浓度逐渐上升,碳源有机物的浓度继续下降,其生物反应呈以下特点:
由于碳源有机物的绝大部分已经降解完毕,BOD较低,此阶段主要降解的污染物是氨氮。主反应区内的溶解氧稳定的维持在2-3mg/l也有利于硝化反应。
生化反应器中表观硝化速率可以表示为:(p68)

N0—进水氨氮浓度 mg/l
N1—出水氨氮浓度 mg/l
X—MLVSS浓度 mg/l
t—水力停留时间 d
上式中硝化速率还受温度、PH值等因素影响,但是在同等条件下,硝化速率是一定的。污水的硝化率只是受MLVSS和停留时间的影响,所以CAST反应池的MLVSS浓度高有利于提高硝化率,但其停留时间一般很短,对提高硝化率不利。来水的氨氮较高时,若采用CAST工艺必须延长曝气时间!
 在曝气阶段结束后是沉淀阶段,此时主反应区内的溶解氧浓度逐渐降低,有机物的浓度也维持较高的浓度,其生物反应呈以
次是的低溶解氧环境中(特别是好氧反应区处于沉淀、滗水工况时),由于微缺氧-缺氧环境的形成,反硝化反应得到强化,同时作为碳源的有机底物得到一定程度的低能耗降解,实现了同时硝化-反硝化过程,这对有脱氮要求的工艺系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兼氧反应还起到从生物选择区的厌氧环境到好氧反应区的过渡作用,减小了由于环境变化对细菌微生物的不利影响。
好氧反应区是CAST反应池的主体反应区,污水BOD污染物在好氧菌的作用在此得到充分的降解,硝化反应也在好氧反应区完成,使处理污水的BOD5与NH3-N达标。同时,聚磷菌在有氧条件下贪婪摄取水中的磷酸盐,形成富含磷污泥并随剩余污泥排出系统,从而完成生物除磷。好氧反应区中的活性污泥作为菌种通过内回流系统回流至生物选择器。
CAST反应池的反应区具有传统SBR的工艺特点,从整体上讲,CAST反应池是一种间歇进水、间歇出水、变容积、完全混合、静置沉淀、厌氧-缺氧-好氧顺序发生而具有生物除磷脱氮效果的循环活性污泥反应器。由于CAST反应池具有内回流系统和沉淀排泥功能,同时由于污泥龄较长,剩余污泥在反应池中能够得到部分稳定,因此,一般的CAST工艺流程中可不设二沉池、回流污泥泵房和污泥消化系统。
CAST系统的运行是周期性的循环操作,操作模式由控制软件选择指定,运行方式的调整通过调整软件的基本参数即可实现,具有高度的可控性和灵活性。标准周期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进水/曝气、沉淀、滗水、闲置。通常按4小时或6小时选择循环周期。为了能够接纳连续的进水,CAST反应池需要多池联用,分阶段交替运行。由于CAST反应池的可变容积性,因而使其具有较强的抗水量负荷冲击的特点,只需调整各阶段的时间即可满足高峰流量期的运行要求。
回复
zzlgfl123
2006年08月16日 14:34:52
3楼
很好.我现在做CASS工艺的计算部分,进水COD1800,BOD760,计算结果曝气时间约4小时,周期为8小时,这样出水能达标吗?原因?谢谢!
回复
zzlgfl123
2006年08月16日 14:37:30
4楼
CASS工艺的优势就是选择器的设计,但是他的闲置率比较高,
回复
zzlgfl123
2006年08月16日 14:40:10
5楼
CASS的连续进水是针对主反应区的吧?那样的话回对污泥沉淀产生影响,
回复
happyxinshu
2006年08月16日 16:04:46
6楼
选择器可以共用,就成了连续进水,闲置率就没了,优点是省地;缺点是增加了一些阀门,而且选择器由问题时会影响共用选择器的池子
回复
面包
2006年08月16日 16:18:51
7楼
没有绝对的好工艺
只有相对合理的工艺
用对了场合才算好!!
回复
wing2_sky
2006年08月16日 19:22:48
8楼
其实我觉得,没有绝对的好工艺,只有相对娴熟的技术。
为什么每个设计院、每个环保公司,都有他的主打工艺,都说最好,而且万能,其实无非他们在娴熟的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相对的自信罢了。
回复
z_d_p@co163
2006年08月17日 10:07:04
9楼
和二楼的朋友商讨一下关于“在进水阶段的开始,原污水通过厌氧选择器后进入主反应区,此时主反应区内的水位最低,但混合液的浓度最高(经过沉淀),同时原水有机物的浓度也最高,其生物反应呈以下特点: (1) 根据有机物降解动力学的莫诺公式及推论可推导出此时的有机物降解速率为最高。……”

池内水体对进水浓度的稀释作用还是要考虑的,而且,影响相当大的。我曾作过这类的数学模型,SBR类的工艺中,这种稀释作用的影响很大,不会低于传统推流式的A/O或A2/O工艺。如此考虑,第(2)点的结论也有问题。

至于“曝气对污水的扰动作用比满水曝气时更强,污水紊流程度增大许多,降低了液膜厚度,氧的转移效率最高”,似乎也有些牵强:氧的转移效率是高了(高多少?),但此时水深浅,如果不想浪费能耗,还要配低压的风机?


回复
jiyong_001
2006年08月17日 10:07:51
10楼
其实每个工艺的选择是要看你的投资,占地面积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来决定的!用的好的工艺就是好工艺了!其实生物法的原理都差不多.
回复
houfd
2006年08月17日 10:51:28
11楼
对于楼主的“挑刺”表示支持!
其实我们可以留意一下国内的很多文章、呵呵,包括俺自己写的可研,都是极力夸大推荐工艺!

对于SBR工艺,我也有些怀疑:
单体少了,但SBR的池容的利用率低了;不需要回流,但设备(鼓风机、尤其是曝气装置、滗水器等等)的闲置率高了;曝气的效率高,但富裕水头和变水位出水的存在,使得泵和风机的扬程都要增加一些,而且水头浪费了!
所以优点并不是绝对的!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